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神秘的美军特种工程“马特霍恩计划”

探秘神秘的美军特种工程“马特霍恩计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25 更新时间:2023/12/7 16:34:11

美军“马特霍恩计划”为原子弹计划服务,在中国战场做实战试飞

1943年秋,美国曾制定了一个“Operation Matterhorn”计划(中译:马特霍恩计划)。在美国二战的战略盘子里,该计划的优先权,曾仅次于研究、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按一般的公开描述,“马特霍恩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打算以印度和中国成都附近的机场为基地,用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台湾和中国东北的工业基地进行战略轰炸。

不过,该计划在筹划阶段,就被美国军方预估为“效果不佳”,而遭到各界的普遍反对。在实施过程中,则不但坐实了军方的消极预估,且因机场修筑费用问题,而导致了极为严重的中美外交危机。战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史学界,更是一致评价“马特霍恩计划”除了“满足着中国的精神需求”之外,可谓“几乎无助于战争”。但是,无论军方提出怎样的反对意见,也无论该计划的对日轰炸效果有多差,美国总统罗斯福却始终未曾动摇过对这一计划的支持,其为该计划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均仅次于“曼哈顿计划”。①

理解罗斯福的这种“顽固”乃至“愚蠢”?近年来,学界逐渐有研究发现:“马特霍恩计划”并非如它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几乎没有产生效果,恰恰相反,该计划与“曼哈顿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当日决心在战争结束前将原子弹用于实战,而要投放原子弹,则必须使用刚刚研制成功的B-29远程轰炸机,没有第二个选择。B-29轰炸机研制成功后,立即被送往中国及印度机场执行“马特霍恩计划”。换言之,“马特霍恩计划”乃是“一次大规模的战地试飞行动”,是美国“原子弹投放武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战美国投入费用比耗资20多亿美元的曼哈顿计划还多,高达30亿美元的‘B-29工程(B-29 Project)的重要环节。”最后执行原子弹投弹行动任务的部队,正是这支执行“马特霍恩计划”的B-29航空部队。②

也就是说,“马特霍恩计划”的公开目的“轰炸日本工业基地”并不是该计划的真正目的;其真正目的,是“为原子弹载机B-29的改进、实战直接提供经验”,以完成最终的原子弹投放任务。后者作为高度机密,仅罗斯福等有限几人知晓。这也正是罗斯福全然不顾外界的反对与质疑,以一种“顽固”乃至“愚蠢”的态度,坚决支持该计划的原因。

二战美国B-29战略轰炸机对日轰炸范围示意图

该计划对中国战局、政局以及财政,均产生了重大而微妙的影响

“马特霍恩计划”离不开中国的协助,但国民政府并不清楚该计划的真实目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中国战局、政局乃至中美关系,都产生了许多非常重大而微妙的影响。概括起来,至少有如下五点:

其一,变相满足了中国的精神、物质需求。精神层面,虽然该计划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远程轰炸日本本土,而是“为原子弹载机B-29的改进、实战直接提供经验”,但国民政府一直以前一目的为认知。所以,确如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史学界所言,该计划“满足着中国的精神需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抗战信心。物质层面,二战期间美国同时中、英、苏三国提供援助,以中国所得最少,“实际数量,几不足供英美军一师作战一星期之用”,故蒋介石在1943-1944年一直坚持要求美国必须援助中国空军500架飞机;罗斯福则用“马特霍恩计划”中的B-29重型轰炸机变相“满足”了蒋介石的需求。③

其二,该计划的公开面目是“轰炸日本工业基地”,对日军产生了不小的震慑作用,刺激了日军的对华侵略。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其出发点之一,就是认为:“美机的袭击台湾,表明了空袭日本本土不仅是宣传,现在已经到了实行的阶段。同时,近期如果出现B-29型飞机,可以判断从中国西南部起飞,也能空袭日本本土。这一情况强烈地刺激了大本营”,所以,《一号作战要纲》中,“摧毁敌人主要空军基地,从而抑制其活动”,被列为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④

其三,加剧了中国的财政危机。为了给“马特霍恩计划”提供基地,四川省在1943年-1944年抽调了约50万民工,在新津、邛崃等11个地区修筑B-29轰炸机的前进机场,史称“B-29特种工程”。⑤这一“特种工程”的耗资,加上驻华美军的开支,共高达330亿元法币之多,而1944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不过200多亿元法币,由此引发了两国间一场旷日持久的外交危机中方希望美方或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或直接以美元支付其在华开支,以挽救中国财政崩溃。美方一开始表示拒绝,后因中方以停止修建B-29轰炸机所需机场为要挟,美方表示可以支付美元,但双方在美元与法币的汇率问题上,又纠缠了长达半年之久。当1944年底双方达成协议时,法币通胀已无可挽救。⑥

其四,使国共两党的舆论天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界有研究认为,1944年罗斯福之所以强烈要求派遣美军观察团前往延安以及华北的中共根据地,是因为“马特霍恩计划”需要在这些地方建立观测站,以获取必要的气象资料。为压迫蒋介石允许美军观察组进入中共区域,罗斯福甚至派遣了副总统华莱士访华。虽然美方一再向蒋介石解释,派遣观察组前往中共区域,只是为了给成都的B-29机群获取情报,“美军对共党并无任何兴趣”。但经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诸般运作,这一事件确实极大地影响了国共两党在国内舆论场中的权重。⑦

其五,“马特霍恩计划”也是蒋介石得以成功驱逐史迪威的关键之一。二战中后期,美国的各种在华事务当中,以“马特霍恩计划”为最优先级,如陈纳德在给罗斯福的信件中所抱怨的那般:“自从放弃缅甸计划后,中国战场似乎就只剩马特霍恩计划了。”所以,当史迪威在1944年与蒋介石发生激烈冲突时,他就很难得到来自华盛顿的坚决支持,最终只能被蒋介石赶出中国事实上,史迪威并不清楚“马特霍恩计划”的真实目的,当他得知罗斯福在中国部署B-29轰炸机后,感受是:“罗斯福又砍了我一刀”,他甚至在日记中认为“罗斯福一直在算计我”。⑧

1945年8月6日,B-29轰炸机携带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9日,原子弹再次摧毁长崎;15日,日本投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B-29轰炸机的战地试飞,乃是在中国,由“马特霍恩计划”所完成。

缺乏机械,中国民工套上拳头粗的竹缆绳,来回滚压几吨重的石滚修筑B-29轰炸机机场,此即“B-29特种工程”

注释

①②胡越英,《二战后期美国马特霍恩(Operation Matterhorn)计划研究》,博士论。另可参见:胡越英,《马特霍恩计划:无效行动还是核时代先声?》,《世界历史》2007年第1期。胡越英,《二战后期美国马特霍恩计划与核战略》,《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3期。除了罗斯福的“固执”很奇怪之外,B-29轰炸机作为美国当时最新研制的先进武器,却被优先大规模用于中国战场,也不合常理,按1943-1944年美国所制定的全球战略优先级,全部六项事务中,“将运往中国的物资量扩大到最大,以维持中国的战争”一项,排在第五位,而第六位是“其他”。③关于500架飞机事,可参见:宋子文致蒋介石报告陆海空军会议讨论钧座两项要求电,1943年5月。收录于《宋子文驻美时期电报选1940-1943》,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P200-201。蒋所谓的500架飞机,主要是指中型轰炸机和战斗机,且希望将这批飞机置于自己和陈纳德的控制之下。但“马特霍恩计划”中的B-29重型轰炸机完全控制在美国军方最高层手中,即便是史迪威也无法染指。④胡德坤,《中日战争史 1931~1945》,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P383。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一号作战之一:河南会战(上)》,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P08。⑤1943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信蒋介石:“对于日本本土重要之目标,吾人现将发动猛烈的轰炸之攻势,似较预定为早。为完成此项目的,须在成都区域,有五个长型之轰炸机场,以供新式强力飞机之用,并需少许房屋之设备。凡此赖阁下密切之协助,期于1944年3月初得完成其准备……将利用租借法案之经费以拨出其必需之款项,倘如是而得依限完成其工作。余深信吾人此次突然之奇袭,将能予日本以致命之打击,此实为我二国人民所同心期盼者也。”此时,交付作战单位的B-29轰炸机尚只有20余架,飞行测试也还远未完成。⑥任东来,《被遗忘的危机:1944年中美两国在谈判贷款和在华美军开支问题上的争吵》,《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在这场冲突中,美国财长摩根索曾对孔祥熙一再强调B-29轰炸机飞机场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事情比(美国人)了解到中国没有在修建机场工程上充分合作更损害中国在美国的威望了。我坚决相信,在建议立即建造其余飞机场时,我也是在为中国的最重要的利益说话,……应该把美元的兑换问题留待以后再决定。”⑦胡越英,《华莱士访华: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最终成行》,《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延安及华北地区的气象资料之所以对“马特霍恩计划”至关重要,是因为“日本列岛的气候状况不仅受太平洋还要受亚洲大陆气团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其气象预测往往需要中国西北部提供的亚洲内陆气象数据。”⑧胡越英,《二战后期美国马特霍恩(Operation Matterhorn)计划研究》,博士论文。

标签: 探秘美军神秘工程

更多文章

  • 揭秘“四大名著”由来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历史

    1949年之前,没有“四大名著”之说在中国,用“四大名著”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常识从建立到流传,至今不过数十年而已。古人有把若干个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

  • 揭秘张大千如何疯狂破坏敦煌壁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壁画,揭秘,敦煌

    傅斯年、李济致信于右任:张大千在敦煌破坏壁画,情形很严重曾有不少人替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的行为做过辩护近日,有情侣因在故宫三百年铜缸上“画心刻字秀恩爱”而遭舆论声讨。不过,揆诸历史,为个人喜好而破坏文物这种事情,名人们干得也不少,只是或为尊者讳,或因现实

  • 揭秘苏联在美国安插了多少间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间谍,苏联,美国

    二战期间,克格勃将美国政府雇员视为重点招募对象近些年,各种谍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情节无不险象环生、出人意料。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各国间谍活动的传奇性,并不输于影视剧。苏联克格勃对美国政府的渗透,尤让人惊叹。在克格勃绝密教材《在美国和第三国征募美国人的实践》中,详细说

  • 二战中唯一一座由中国军人单独解放的国外大城市系虚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城市,中国,军人,国外,二战

    近日,一篇讲述“中国战俘解放Rabaul惊呆盟军”的文章广为流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后,一篇名为《中国战俘独立解放了太平洋上的城市 盟军看到直接惊呆了!》的文章传播甚广。据该文“披露”,“1945年8月20日,被

  • 揭秘中国是如何帮韩国、越南抗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中国,越南,韩国

    蒋介石的努力,使“韩国的战后独立问题”,在开罗会议得到保障抗战八年,除了击败侵略者这一现实目标之外,国民政府还长期存有一种理想目标,即努力争取战后亚洲的政治格局,能够摆脱旧的殖民体系,实行“民族自决”。为达成这一理想目标,蒋介石

  • 南京大屠杀是谁掩埋了死难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京

    201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放飞和平鸽大屠杀后,掩埋遇难者,主要靠以世界红卍字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南京大屠杀中,日军之暴行尽人皆知。暴行过后,遇难者遗体之掩埋情形,则媒体鲜少有所介绍。据《南京大屠杀史》,当日“有据可查的参加了埋尸活动的慈善

  • 揭秘斯大林的神秘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斯大林,神秘,死亡,揭秘,真相

    从发病到死亡,斯大林的最后五天,大致轮廓是可以搞清楚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对其死因,迄今仍有许多不同说法。不少人(包括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认为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贝利亚下的毒手,理由是斯大林生前已有意抛弃贝利亚。这种揣测当然有些依据贝利亚之子曾坦言:获悉斯大林病危的

  • 揭秘康有为的理想国是个什么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康有为

    康有为的理想国除了著名政治人物之外,康有为在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标签,就是“伟大思想家”,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性著作是《大同书》。不过,普通人大概很少读过《大同书》,所以,大都不知道该书所描绘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1、必须废除“国家&rdqu

  • 揭秘康熙帝为何要给曹雪芹爷爷连写八个“小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揭秘,曹雪芹

    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曹寅上了这样一道折子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臣寅蒙皇上天恩,生全造就,虽捐糜难酬万一。去年奉旨著与李煦轮管盐务,今又蒙钦点臣寅本年巡视两淮。臣寅闻命自天,惶悚无地,谨北向顶香九叩谢恩讫。念臣寅于雅岁备犬马之任,曾无尺寸之效,愚昧稚鲁,不学无术,蒙皇上念臣父玺系包衣

  • 揭秘朱元璋一家为啥与文官合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朱元璋

    历数明代几位帝王,虽在政治谋略、才干上良莠不齐,但有一点,却一脉相承他们大都与文官集团搞不到一起他们或以屠刀相向,或闭门相拒有的皇帝干脆独往独来,仿佛高居九重天上的孤独客。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那位厮杀拼斗了一生的朱元璋,走完了七十一年的人生。在临终遗嘱中,有这样几句话:朕膺天命三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