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前,没有“四大名著”之说
在中国,用“四大名著”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常识从建立到流传,至今不过数十年而已。
古人有把若干个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个总称的习惯。比如明朝时,王世贞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列为所谓“宇宙四大奇书”,冯梦龙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到了清朝,金圣叹评“天下六大才子书”,包括《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研究白话文学史的胡适则说,“吾国第一流小说,古唯《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这几种说法中,没有一个同时列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书。
简言之,1949年前,并没有“四大名著”这一说法。
金圣叹所评“第五才子书”《水浒》
1949-1966年,四本书印数很大,但仍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
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由冯雪峰任社长、总编辑。他上任之初,提出四项出版计划,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及民间文艺”。随后,配有出版前言、注释条目,并由沈尹默题写书名的《水浒(七十回本)》(1952年9月)、《三国演义》(1953年11月)、《红楼梦》(1953年12月)、《西游记》(1954年6月)相继问世。①
在《水浒》出版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各大学、中学、报馆、图书馆、研究所,甚至一些演剧队都纷纷邀请该书的责任编辑聂绀弩去做报告,北京旧书摊上早曾廉价抛售的古旧小说,价钱顿时提高了,人们普遍议论,‘看来共产党还是需要过去的文化的。仅仅《水浒传》一书的出版,就改变了社会上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糊涂观念……”②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短评,名为《庆贺<水浒>的重新出版》。
这几本书在当时能点校刊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53年7月,在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组的会议上,郑振铎转达周扬的指示:“及早把最流行的小说如《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全面地介绍出来,即重新出版。”但《金瓶梅》直至1985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点校版。《金瓶梅》被冷落,与毛泽东的态度有关,如其所说,“《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③
依照相关统计,1949年10月1966年4月,《水浒》印了267万册、《三国演义》印了646万册,《西游记》印了379万册,《红楼梦》印了284万册,是当时古典文学类图书中印量最大的几种。④由此可见,这几部古典小说的出版,在当时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195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被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并无“四大名著”之称
“文革”期间,这四本书被特许出版,渐有“四大著作”之称
至“文革”爆发,图书出版被严重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部古典小说也在封存和不允许发之列。⑤针对这种不正常的出版状况,1971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做出批示,“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图书都烧了,我看烧的结果就是后悔,应该选择一些旧的书籍给青少年批判阅读,使他们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来的……把《鲁迅全集》和《红楼梦》《水浒》等古典名著封起来干什么?这不是滑稽得很吗……有些旧书可以重印,图书馆应该清理、开放。”⑥在这里,周恩来提到《水浒传》和《红楼梦》时,使用了“古典名著”这个词。
得到风声的沈从文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如今年能度过夏秋三关,到四史印出发行时,和传说廿八种旧书解禁中《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大著作,为加点新注解供编注参考,倒比较近于实事求是。”⑦沈从文将这几本书称为“四大著作”,与“四大名著”的说法已比较接近。
不久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央要求各地书店投放《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显示中国图书市场的繁荣。然而,此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新华书店总共只存有这四部书3800多部,不敷使用。于是中央通知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将这些书向尼克松将要访问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别投放1000部、700部、400部,其他15个城市各发2050部,并规定“只卖给外国人,不供应国内读者”。⑧
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响。周恩来指示:“马上通知上海、杭州,不能那样办,那样办是错误的。如果没摆出来就不要摆了,已摆出来,卖光算了。”这几部小说随即重印,至1972年4月,《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印了20万部公开发行;到年底,这四部书共计印137万部;1973年,《红楼梦》又加印50万部,依旧供不应求。1972年以来,内地还从海外进口了大量古旧书籍。以“四大著作”为例,仅1973年春节后半个月就邮寄6909部;1973年10月12日20日邮寄11190部。⑨
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要求,对《水浒传》“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15日凌晨,国家出版局就收到姚文元传达的指示,很快北京、上海等各地,出版了大量各版本的《水浒传》。⑩由于“书荒”的原因,“四大名著”几乎成了人们的必读书。在“19781984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中,位列前三名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排在第五名。
尼克松访华,游览长城
及至80年代,“四大名著”的说法才流传开来
上世纪80年代,“四大名著”的说法已经流传开来,如1981年出版的郑国铨等编著《文学理论》一书中,说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将纷纭繁复的生活事件……组织在一个完整的大厦之中。”1983年红旗杂志文艺部编的《论文艺与群众》中,收有一篇署名田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所以成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同它们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是分不开的。”
使用“四大名著”名义出版这几本小说,则是90年代以来的文化现象,较早的有《漫画四大名著》(长征出版社,1995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合订珍藏本)》(海天出版社,1996年)等。进入21世纪,在名字上加冠“四大名著”的书,从小说丛书到研究论著,就更是汗牛充栋了。
简而言之,“四大名著”这一说法是1949年后,伴随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几部书的大范围传播,才逐渐出现并深入人心的。也就是说,这几本书被称为“四大名著”,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古典小说中水平最高的作品,只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它们的读者最多,而约定俗成罢了。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注释:
①《人民文学出版社六十年图书总目(1951-2011)》,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09页;②陈早春:《略论冯雪峰的编辑出版工作》,见于宋应离等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 第5辑》,第475页;③《毛泽东谈<红楼梦>》,见于童庆炳等编《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39页;④⑤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博士论文;⑥方厚枢:《当代中国出版史上一次特殊的会议记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中国出版史话新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71页;⑦《沈从文复史树清》(1971年6月9日),《沈从文全集》第22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515页;⑧⑨⑩方厚枢:《古典小说名著出版史话》,《中国出版史话新编》,第152、153页。
- 上一篇:揭秘张大千如何疯狂破坏敦煌壁画的?
- 下一篇:探秘神秘的美军特种工程“马特霍恩计划”
更多文章
揭秘张大千如何疯狂破坏敦煌壁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壁画,揭秘,敦煌
傅斯年、李济致信于右任:张大千在敦煌破坏壁画,情形很严重曾有不少人替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的行为做过辩护近日,有情侣因在故宫三百年铜缸上“画心刻字秀恩爱”而遭舆论声讨。不过,揆诸历史,为个人喜好而破坏文物这种事情,名人们干得也不少,只是或为尊者讳,或因现实
揭秘苏联在美国安插了多少间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间谍,苏联,美国
二战期间,克格勃将美国政府雇员视为重点招募对象近些年,各种谍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情节无不险象环生、出人意料。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各国间谍活动的传奇性,并不输于影视剧。苏联克格勃对美国政府的渗透,尤让人惊叹。在克格勃绝密教材《在美国和第三国征募美国人的实践》中,详细说
二战中唯一一座由中国军人单独解放的国外大城市系虚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城市,中国,军人,国外,二战
近日,一篇讲述“中国战俘解放Rabaul惊呆盟军”的文章广为流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后,一篇名为《中国战俘独立解放了太平洋上的城市 盟军看到直接惊呆了!》的文章传播甚广。据该文“披露”,“1945年8月20日,被
揭秘中国是如何帮韩国、越南抗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中国,越南,韩国
蒋介石的努力,使“韩国的战后独立问题”,在开罗会议得到保障抗战八年,除了击败侵略者这一现实目标之外,国民政府还长期存有一种理想目标,即努力争取战后亚洲的政治格局,能够摆脱旧的殖民体系,实行“民族自决”。为达成这一理想目标,蒋介石
南京大屠杀是谁掩埋了死难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京
201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放飞和平鸽大屠杀后,掩埋遇难者,主要靠以世界红卍字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南京大屠杀中,日军之暴行尽人皆知。暴行过后,遇难者遗体之掩埋情形,则媒体鲜少有所介绍。据《南京大屠杀史》,当日“有据可查的参加了埋尸活动的慈善
揭秘斯大林的神秘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斯大林,神秘,死亡,揭秘,真相
从发病到死亡,斯大林的最后五天,大致轮廓是可以搞清楚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对其死因,迄今仍有许多不同说法。不少人(包括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认为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贝利亚下的毒手,理由是斯大林生前已有意抛弃贝利亚。这种揣测当然有些依据贝利亚之子曾坦言:获悉斯大林病危的
揭秘康有为的理想国是个什么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康有为
康有为的理想国除了著名政治人物之外,康有为在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标签,就是“伟大思想家”,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性著作是《大同书》。不过,普通人大概很少读过《大同书》,所以,大都不知道该书所描绘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1、必须废除“国家&rdqu
揭秘康熙帝为何要给曹雪芹爷爷连写八个“小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揭秘,曹雪芹
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曹寅上了这样一道折子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臣寅蒙皇上天恩,生全造就,虽捐糜难酬万一。去年奉旨著与李煦轮管盐务,今又蒙钦点臣寅本年巡视两淮。臣寅闻命自天,惶悚无地,谨北向顶香九叩谢恩讫。念臣寅于雅岁备犬马之任,曾无尺寸之效,愚昧稚鲁,不学无术,蒙皇上念臣父玺系包衣
揭秘朱元璋一家为啥与文官合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朱元璋
历数明代几位帝王,虽在政治谋略、才干上良莠不齐,但有一点,却一脉相承他们大都与文官集团搞不到一起他们或以屠刀相向,或闭门相拒有的皇帝干脆独往独来,仿佛高居九重天上的孤独客。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那位厮杀拼斗了一生的朱元璋,走完了七十一年的人生。在临终遗嘱中,有这样几句话:朕膺天命三十有一
康熙帝亲手埋下九子夺嫡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头脑正常的皇帝,出于万世一系的考虑,无不特别重视皇子教育。皇子教育的效果如何,尤其是那位未来可能继承皇位的太子的德性与才能如何,常常关乎本朝江山的稳定。清代的皇子教育,为历朝历代所不及。若就形成制度而言,是从康熙时期才正式开始的。在这之前,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主要精力都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