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发达,战时每年的钢产量是中国的数百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之所以要维持对日交涉,避免战争扩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日国力相差过于悬殊。1934年,蒋介石在一次谈话中说,“现代战争为科学的战争,然而中国的科学发明与工业技术,自觉幼稚,不逮日寇”,且“中国在战争上应具备的条件极不充分,海军空军都不如人家,殊无对日作战之可能。”
蒋介石此说,确非虚言。从下表中选取的生铁、钢材和煤产量情况,即能看出战前中日两国工业水平的巨大差距(中国的数据不包括已沦陷的东北,日本数据仅包括其本土)。
中日两国生铁、钢材、煤产量对比
战前,日本的钢铁产量是中国数十倍;全面战争爆发后,中国只有少数企业迁往后方,使钢铁产量进一步下降。技术落后,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日本在战时使用高炉炼钢,如八幡制铁所有两座1千吨高炉、广畑制铁所有一座1千吨高炉等。相比之下,中国大后方规模较大的大渡口钢铁厂,仅有2座10吨炼钢炉;而云南钢铁厂直到1943年,才有了一座50吨炼铁炉。
日本煤矿很小,主要依靠从中国进口。战争后期,至少有10万个熟炼矿工被征召入伍,取代他们的是外国劳动者(主要是朝鲜人和中国人)和战俘。这虽然使日本的煤产量在1945年一下少了50%,但还是远超当时的中国。
下列柱状图,可以更为具象地呈现上述差距:
1937-1945年中日两国生铁产量差距(万吨)
1937-1945年中日两国钢材产量差距(万吨)
1937-1945年中日两国煤炭产量差距(万吨)
日本轻重武器生产能力强大,生产量是中国的数十倍
一个良好的工业基础,是战时生产充足武器的前提条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其“所有战争武器,如飞机、战车、火炮、舰船、车辆及化学兵器等等,均能自造”,而中国“科学落后,工业基础脆弱,军事工业设备简陋,技工缺乏,尤属十分幼稚。且复限于财力,无法大事扩充,致重武器多不能自造,往往付之阙如。”因此陈诚说,“敌人之军需工业,实非我国所能望其项背。”
弹药方面。战争初期,据何应钦的统计,至1938年12月,国军消耗步、机枪子弹达7.2亿余颗,而当时中国各军工厂月产量不足1000万发。1939年之后,因弹药库存耗尽,且弹药补充能力极为有限,国军弹药消耗量骤减。这也是战事长期被迫处于防御态势的关键。
武器方面。下面是重庆的主要兵工厂(国军武器的最重要来源)1938年1945年生产量,与日本1939年9月1945年8月的生产量的一个对比。
战时中日部分武器生产量对比
从表中可知,在轻重武器生产上,日本的年产量远多过中国。而太平洋战争后期,在受原料减少,钢产量降低等影响的情况下,1945年前8个月,日本依旧生产了4万支机枪,超过中国战时的全部生产量。
至于飞机、坦克与舰船的生产,更非中国所能相比。战争期间,日本生产了5.5万架飞机、4800辆坦克和244艘舰船。中国战时所使用的少量飞机、坦克等,则全部来自于进口,只有能力生产其中的一些部件。
综上可知,不管是战前,还是战时,中日两国的工业水平相差都极为悬殊。在拼国力的现代战争中,这正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屡屡失利的根本原因。
- 上一篇:揭秘“四川王”出川抗日大有玄机
- 下一篇:解密日军内部对侵华存在什么分歧?
更多文章
揭秘“四川王”出川抗日大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抗日,四川
中央以四川为抗战大后方,同“四川王”刘湘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1937年11月,素有“四川王”之称的四川军阀刘湘,高调率军出川抗日;1938年1月20日,刘因病在汉口去世。诸多国府高层大员公开前往吊祭,多盛赞其乃抗日典范;私下里却多
揭秘历史:八路军的枪支弹药从哪里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历史,八路军
自产:抗战前五年,军工部仅生产了不足一万支步枪概括而言,抗战期间,中共部队武器的主要来源有四:自产、缴获、收编与拨付。至于何者所占比例最高,目前尚无法判断。这四种来源中,数据统计较为确切的是自产,但因其大小兵工厂繁多八路军总部设有军工部,各部队、各根据地也大都设有兵工厂,如1
解密中国为二战做了多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战,解密,中国
日军在中国关内战死40余万人,逾百万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判断一个战场对整个战局做了多少贡献,消灭敌对武装力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数据。日本侵华部队主要是陆军,其海军的主战场在太平洋,日本联合舰队有410艘军舰被击沉,包括几乎全部主力战舰:21艘航母、11艘战列舰和39艘巡洋舰;
揭秘中国东北沦陷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北,原因,揭秘,真实,中国
张学良:责备我对日本这件事情判断错误,那我承认“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东北军领袖张学良,正在北平出席慈善义演。戏散后张见到急电,匆匆离去。凌晨一点,张召集东北军在北平的高级将领开紧急会议,指示“避免冲突,不予抵抗,…&helli
揭秘日本天皇在侵华战争中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本,战争,天皇,揭秘
利用内阁、军部的对立,裕仁天皇居于其间,对重大事务作出决策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实行所谓“兵政分离主义”。按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天皇“总揽统治权”,内阁“国务各大臣,辅弼天皇,负其责任”;另一方面,&
抗日军民一日两餐吃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抗日
1940年,高级公务员王子壮哀叹吃不上肉,青菜也将要吃不起1943年2月20日,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在重庆曾家岩蒋介石官邸用餐,九人四菜,严重不够吃。徐触景生情,当天在日记中不无感慨地写道:“物价骤增。限价前猪肉十六元一斤,限价为十四元,结果未出三、五日即涨至二十余元
解密中国抗战获得多少美援物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密,中国,抗战
美国战时给中国约8亿美元物资援助,占其对外援助总额的1.8%自1940年7月,日本出兵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将侵略范围扩大到东南亚,美国对日政策渐趋强硬。同期,德国横扫欧洲,英国岌岌可危。为免战火延及自身,美国改变中立国策,加大对各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至1941年3月11日,罗斯
探秘日本侵华期间的最大间谍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探秘,间谍,日本
满铁的调查侧重东北、华北,涉及政、经各方面,为日军提供参考满铁调查部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设立的最大间谍机构。所谓“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的简称,名义上是一家商业公司,实际是日本的“国策公司”,在
揭秘日军从中国到底征走了多少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揭秘,粮食,多少,日军
粗糙估算,日军至少从中国征走了221万吨大米与465万吨小麦抗日战争期间,驻华日军多达百万,需消耗大量军粮。战争初期,军粮大多由台湾、朝鲜供应,兼之就地掠夺粮行或民间存粮,搭建临时粮仓。随着占领区日益扩大,日军先后建立华北小麦协会、华中制粉联合会、采运社、米粮统制委员会(即&
雅尔塔密约:罗斯福为何要出卖中国主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罗斯福,中国
在中国不知情的情况下,罗斯福将大连、中东铁路等出卖给苏联在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讨论处置德国、波兰划界等欧洲问题,涉及中国的议程,丘吉尔并无兴趣,几乎全由罗斯福、斯大林商定。他们关注的核心议题是苏联出兵东北的条件。苏联所提对日作战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