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日本究竟是不是无条件投降?

揭秘日本究竟是不是无条件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74 更新时间:2024/1/1 13:45:03

盟国以不废除天皇制,换取了日本对《波茨坦公告》的接受

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我们习惯性地称其是“无条件投降”。事实上,相对于德国而言,日本的投降其实是“有条件”的。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日本当局对于是否接受,意见不一。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对其“置之不理”,“为战争到底前迈进”。随后美国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

日本军政首脑见战败已成定局,遂主张“护持国体”,即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向盟国投降。军方不满足于此,还要提出自行处理战犯、自主解除武装、同盟国军队不进占日本本土或仅限于象征性驻兵等条件。在8月9日的御前会议上,最终由裕仁天皇“圣断”:“仅以确认皇室和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①

8月10日,日本通过中立国瑞士和瑞典,照会美、英、中、苏四国,表示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但“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公告并不包含有损天皇陛下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利的任要求”,“日本政府竭诚希望这一谅解能获保证,并切望迅速对这种保证予以明确表示”。②

收到日本照会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命国务卿起草了一个答复草稿,并电告中、英、苏三国领袖。草稿中规定,“从投降时刻起,日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以便采取他认为适宜于执行投降条款的步骤”,变相承认天皇政府的合法地位(盟军占领德国后,德国原中央政府即被解散);又规定“日本政府的最后形式将按照波茨坦公告,依日本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确定之”,为保存天皇制预留了空间。蒋介石回复杜鲁门,同意草稿中的“一切条件”。③

8月14日,收到盟国回复的裕仁天皇在御前会议上说,“关于国体,敌方也是承认的,我毫无不安之处……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还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如果现在停战,可以留下将来发展的基础。”④在后来的“玉音放送”中,他再次强调,结束战争,“朕于兹得以护持国体”。

以上种种事实说明,日本是在获得了盟国不立即废除,甚至保留天皇制这样一个许诺后,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

得知战败后的日本人。

提前向日本告知“宽厚”的投降条件,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名义上,德国与日本都是对盟国“无条件投降”,但实际情况并不相同。1944年2月,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解释:“‘无条件投降一词,并不意味着德国人民将受到奴役或灭亡。但是它却意味着盟国在受降时不受任何条约或义务的约束……如果说我们是受着什么义务约束的话,我们只凭着自己的良心对明负有义务。我们并不因订立契约的结果而对德国人负有义务。这就是‘无条件投降的意义。”⑤

在对德问题上,丘吉尔一直坚持上述观点,主张“没有必要把我们将来的政策告诉德国人他们必须无条件投降,然后等待我们的决定”。在英、美、苏三国签署的《雅尔塔会议公报》上即规定:“我们已就共同的政策与计划商得同意,以便实施在德国武装抵抗最后被击溃后,要共同使纳粹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条款。这些条款,在最后击溃德国之前,将不使人知道。”⑥

对日的《波茨坦公告》显然与此不同。盟国不仅向日本公布了具体政策,还给予了一些看上去相当“宽厚”的许诺。如公告第九条规定,“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第十一条规定,“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盟国最后承诺,“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⑦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日本有条件投降”,有一种论据认为:“盟国在受降书上把原定要求‘日本国无条件投降改为‘日军无条件投降”,以表明“日本政府”没有“无条件投降”。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成立。首先,德国的投降书中说,“我们的陆、海、空军的所有武装力量以及现在由德军统帅部指挥的一切兵力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也仅说德军投降,而未言及德国政府。

其次,在日本给盟国的投降书上,虽只有“日本帝国大本营与所有之日本国军队以及日本国支配下任何地带之一切军队,对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的话,但在给中国的投降书上,则明确说,“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⑧因此绝不仅是日军“无条件投降”。

总而言之,日本政府在“名义”上,确属“无条件投降”;但就其“实质”而言,这种“无条件”,是有其前提的。盟国对保留天皇制的暗示,以及在《波茨坦公告》中的“宽厚”,对日本投降起到了加速作用。

中国庆祝抗战胜利时,打出“四大领袖”头像。

注释:

①冯伟:《日本是“无条件投降”吗》,《炎黄春秋》2013年第3期;②③《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第328331页;④《日皇裕仁在御前会议上的讲话》(1945年8月14日),张蓬舟主编《近五十年中国与日本(1932-1982)》第五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34页;⑤康明:《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及其消极影响日德两国投降情况比较》,《日本学刊》2000年第2期;⑥《苏英美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上册第2分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761页;⑦《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上书第772773页;⑧《侵华日军的投降书》,王季平主编《八一五这一天》,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381382页。

标签: 日本揭秘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武氏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考虑,没有,儿子,武则天,自己,皇帝,选择,问题

    历史上的女人,最有霸气的就是武则天了,毕竟人家是女儿身,敢坐上皇帝的位置,要知道这在古代是不得了的事情啊!那和奇迹基本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可问题是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武氏呢?讲道理的话,武则天应该是传位给武氏后人才对啊,毕竟没有听说过皇帝传位给异姓的。古人的规矩是,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呢,先考虑自己的儿

  • 古代刑罚揭秘,流放充军比杀头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流放,之后,犯人,所以,就是,明朝,可以,永远

    在中国古代正式的刑罚分为五等,依次递增为“笞、杖、徒、流、死”,仅次于死刑的就是流放,如果按照常理来说流放与死刑相比简直是天大的恩典,但是流放和它的辅助刑罚充军在古人的眼中比杀头还要恐怖。流放就是将犯罪之人从故土放逐到偏远荒蛮之地,在医疗条件与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前往烟瘴疠气之地无异于死路一条。

  • 揭秘战后处决了多少投日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汉奸

    战后,军统迅速逮捕了包括陈璧君、殷汝耕在内的4692名大小汉奸抗战期间,日军为更好地统治占领区,先后建立了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改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后并入汪伪政权)、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等伪政权。由此产生了一批实际为日军服务

  • 南京受降:日本投降时仍然在侮辱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日本,中国,南京

    何应钦在接日本投降书时“弯腰”,其实是因为会场所用桌子过宽1945年9月9日,中国对日本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方代表何应钦在接受降书时,因微微弯腰,而广受非议。如网文《何应钦“以德报怨”:日本投降怎么成了我们的耻辱》中说,&l

  • 古代少爷犯了错,老爷为何总是要“请家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对于,时期,家法,一个,宗族,惩罚,家规,家族

    看古装剧,里面会有这样的剧情,那些名门望族的少爷犯了错误,一般老爷都会要求“请家法”来,其实也就是用鞭子或者棍棒打少爷。那么古代人为什么这么重视家法呢,为什么少爷犯错了,老爷一定要用家法处置少爷?家法的起源家法,即家族法规,是调整家族或者家庭内部成员人身以及财产关系的一种强制性规范。它是中国宗法社会

  • 解密日本绝密文件如何反思二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二战,解密,文件,日本

    战后,日本政府启动秘密调研,检讨日本二战外交的致命失误1951年,据时任日本首相兼外相的吉田茂的指令,日本外务省启动了一项秘密调研,旨在彻底检讨自“满洲事变”以来,至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在外交上的致命失误。研究历时数月,后形成一批绝密文件,至2003年

  • 揭秘蒋介石对抗战的两次奇怪反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蒋介石,抗战,揭秘

    淞沪会战,蒋事后检讨,认为自己错在太“坚持”抗战八年,作为所有重大战役的最高指挥者,蒋介石受到了前线将领的诸多诟病。譬如,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数十万部队鏖战数月,损伤惨重。李宗仁事后评价称:“检讨京沪会战的得失,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最高

  • 揭秘蒋介石重用了多少名日本军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蒋介石,揭秘,日本

    冈村宁次“知恩必报”,为蒋介石组建军官团,共同防守台湾冷战期间,蒋介石对于日台、日美关系的处理颇费心机。仅在任用日本军事顾问团“白团”一事上,即可管窥其中的波谲云诡。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重建中日邦交,共同对抗苏联与中共,制定了&

  • 揭秘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错误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揭秘,中国,历史

    马戛尔尼使华寻求平等通商,被无名翻译们译作“进贡”近日有新闻曰:“中国高铁出口‘洋相:刮雨器译成抹布丢订单”,可见翻译出纰漏,多么要命。其实,错误的翻译,不单能令公司丢订单,也能改变历史进程。试举几例:1793年,英

  • 破解清廷向日本全面学习“明治维新”为何却亡了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本,明治,学习,破解

    清廷向日本学习,全面、忠实地照搬“明治维新”,却亡了国近代,面对“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日本学习西方,发起“明治维新”;中国亦以“明治维新”为蓝本,发起“预备立宪&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