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蒋介石重用了多少名日本军官

揭秘蒋介石重用了多少名日本军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46 更新时间:2024/1/1 1:57:52

冈村宁次“知恩必报”,为蒋介石组建军官团,共同防守台湾

冷战期间,蒋介石对于日台、日美关系的处理颇费心机。仅在任用日本军事顾问团“白团”一事上,即可管窥其中的波谲云诡。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重建中日邦交,共同对抗苏联与中共,制定了“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说,“在渝参加中枢对重要战犯审查会议时,主管机关各提名单百余,而奉主席批准核列者仅三十余名,其处理之宽大审慎可知。”①曾任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即是被“宽大”者之一。

1949年9月,冈村宁次“基于武士道精神、知恩必报之义举”,会见中国驻日代表曹士澄,提出要集合日本旧军人,帮助蒋介石防守台湾。在冈村宁次的倡导下,成立了以陆军少将富田直亮(曾任驻广东的日军第23军参谋长)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富田直亮在1950年春,率首批19名顾问秘密抵达台北。因其化名“白鸿亮”,顾问团后来就被称为“白团”。

白鸿亮留下遗言,将自己的骨灰一半放在日本,一半放在台湾。图为存在台湾海明寺中的白鸿亮骨灰。

白团初称“圆山军官训练团”,选拔上士以上青年军官为学员。对于训练团的成绩,蒋介石高度赞扬,他“发现军官训练团之无限的希望,其团员多半优秀,超过其军、师长高级将领远甚。此为今后革命惟一之基业,故对于考核与组织亦不遗余力。而日本教官之教育得法与努力,卒使全体学员消弭敌我界限,以建立今后中日合作之基础,更足自慰。”②蒋介石重用白团,还有一个隐秘原因,那就是制衡美国所支持的“陆军总司令”孙立人。③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本人也是白团的学生。如1953年,白团教官为他讲授军事史:“甲、太平洋日军失败之战史;乙、亚历山大;丙、菲特主大;丁、拿破仑各战史。”蒋介石听后表示“皆有心得,于我今后作战之助益必多。”④

蒋重用日本教官的主因,系不满美国扶植孙立人,且限制其反攻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也向台湾派出了军事顾问团。顾问团团长蔡斯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谈中,“突然提及日本教官问题,略述其美国对各国军援案中,有只聘美国顾问一项,其意反对继续聘用日教官也。”⑤当时美军为台军定下的训练任务,已与白团的训练课程相冲突,加之孙立人的抱怨,使美国顾问团无法容忍白团的存在。

然而蒋介石最终不顾美军反对,留下了白团。究其原因,乃是蒋介石不能完全信赖美国。在中美合作史上,美国给蒋介石留下太多不愉快的回忆,如抗战时压迫他交出国军指挥权,又在内战后期弃他于不顾。

为了不使美军注意,从1952年开始,白团由“圆山军官训练团”改称“实践学社”,性质从军事教育机构变为蒋介石的私人战略顾问。白团不再大范围地给普通军官上课,而暗中为台军将领开设“党政军联合作战研究班”、“战术教育研究班”等课程。当时台湾军中有一项潜规则:“未完成实践学社幕僚教育无法晋升师长”。白团训练了至少6000名台军军官,包括蒋纬国郝柏村等人。

同限制蒋介石发动“军事反攻”,而刻意布局防御的美军顾问团不同,白团坚持“大陆军主义”,帮蒋介石建立了“联合后勤制度”与“战备制度”,使台湾初步具备了“自主反攻”的能力。⑥

冈村宁次在东京也建立了一个对外称“富士俱乐部”的军事研究所,帮助白团搜集军事图书7000余册,各类资料5000余件。依据这些材料,白团为蒋介石制定了“反攻大陆初期作战大纲之方案”。1958年,大陆炮击金门后,白鸿亮还前往金门、马祖巡视,为台军防务出谋划策。⑦

1963年,“实践学社”结束任务后,白鸿亮任“陆军总司令总顾问”,与几名日本顾问组成“实践小组”,继续留台工作。至1969年,除白鸿亮外,白团成员全部回国,并宣告解散。在近20年的时间里,前后共有83名日本军官加入白团,除2名少将、1名上尉外,其他皆为校级军官。

白团对台湾的影响并没有就此消失,他们成为后来日本“台湾帮”的鼻祖。如日本政论家本泽二郎所说,“日台关系最初是以这些军事集团为轴心展开的。此后,与原日本军队上层有密切联系的、战前的官僚、财阀和政治家也卷入进来。”⑧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成立的“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延续的就是白团开创的亲台传统。

蒋介石和白团主要成员合影。

注释:

①《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对日战犯处理政策会议记录》(1946年10月25日),秦孝仪主编: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年9月编印,第421页;②④⑤引自《蒋介石日记》,转引自林红民、傅敏《揭开“白团”的神秘面纱》,《世纪》2009年第5期;林孝庭《蒋介石对美军事“外交”之探究:白团、外岛危机与同盟关系的形成(19501954年)》,吴景平主编《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4页注释;③林孝庭《蒋介石对美军事“外交”之探究:白团、外岛危机与同盟关系的形成(19501954年)》;⑥曹征仁:《日本“白团”赴台与冷战时期蒋介石集团的战略与战备体制》,《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3期;⑦小笠原清:《拯救蒋介石的日本将校团》,《文艺春秋》,1971年第8期。转自孙立祥《日本“白团”秘赴台湾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⑧本泽二郎:《日本政界的“台湾帮”》,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第93页。

标签: 蒋介石揭秘日本

更多文章

  • 揭秘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错误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揭秘,中国,历史

    马戛尔尼使华寻求平等通商,被无名翻译们译作“进贡”近日有新闻曰:“中国高铁出口‘洋相:刮雨器译成抹布丢订单”,可见翻译出纰漏,多么要命。其实,错误的翻译,不单能令公司丢订单,也能改变历史进程。试举几例:1793年,英

  • 破解清廷向日本全面学习“明治维新”为何却亡了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本,明治,学习,破解

    清廷向日本学习,全面、忠实地照搬“明治维新”,却亡了国近代,面对“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日本学习西方,发起“明治维新”;中国亦以“明治维新”为蓝本,发起“预备立宪&rdq

  • 惊天解密:汪精卫解释自己为何要做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汪精卫,汉奸,解密

    汪坚信抗战必亡国灭种,且认为自己同日本签的文件算不上卖国契抗战期间,汪精卫在日军羽翼下,建立“伪国民政府”,名义上将除东北以外的各个伪政权统一在了一起。对此投敌之举,汪精卫有一套看起来“合情合理”的辩解,以掩饰自己的汉奸行径。汪

  • 解密国军名将张灵甫是自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国军

    张灵甫的抗日功绩早已得到认可,至于“抗日名将”则见仁见智近日,有山东媒体刊文《张灵甫并非抗日名将 有人故意炒作》,文章认为:其一,“张灵甫根本不是抗日名将,其抗日战功有人为拔高的地方”;其二,张灵甫在内战中并非自杀,&ldquo

  • 历史真相:滞留南京的国军如何应对日军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真相,南京,历史

    九万余国军官兵滞留南京,自发对日军进行过一些零星的抗击近日,有网友披露,南京大屠杀期间,“最恐怖的岁月里,中国人的反抗依旧存在,一位潜藏在南京的无名勇士,携枪摸进日寇第16师团宿舍,击毙十多名熟睡的尉级军官。”从事抗战史研究的学者“南大张生

  • 揭秘日本甲级战犯是如何圈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本,揭秘

    日本118名甲级战犯嫌疑人,除28人被起诉外,其余全部无罪释放二战结束后,为惩治德、日战争罪犯,盟国先后公布《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组织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开创了通过国际司法机构,追究战犯责任的先例。这

  • 解密二战后谁从德国拿的赔款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二战,德国,解密

    美、英、苏确立“分区赔偿”原则,在各自的德国占领区索取赔偿日前,已濒临破产的希腊政府,为摆脱危机,想出一条“妙计”:要德国偿还二战赔款。依照希腊方面的解释,德国尚欠希腊相当于1833亿美元(此处系按现今汇率。文中其余统计数字,则

  • 揭秘民国最凶险的一次死里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揭秘

    美国《白银收购法案》,直接将国民政府推入生死攸关的金融危机1934年下半年,正集中精力秘密推进抗日准备工作的国民政府,突然发现自己深陷一场生死攸关的金融危机之中。该危机的爆发,固然与日本侵华有关仅东北海关的丧失,即使中国的关税收入减少了1/3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则是美

  • 揭秘中、日战报为何差距四十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揭秘

    滕县之战,中方战报称毙伤日军7500余人;日方战报称伤亡162人众所周知,抗战期间,中、日双方所发布之战报,往往存在较大差距。但似1938年初台儿庄战役之重要组成部分“滕县保卫战”那般,双方战报伤亡数据,相差40余倍之多者,却并不多见。按中方第二十二集

  • 揭秘八路军首次扩兵后的三大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八路军,揭秘

    从1937年10月底到12月底,八路军从3万余人扩兵至9万余人众所周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围绕着八路军的发展方针,延安党政军高层曾出现过较大的意见分歧。如彭德怀、林彪等主张“以打运动战为主”,毛泽东则坚持走“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