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常驻东北,可追溯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
1、九一八之前,东北之所以会驻扎有“关东军”,可追溯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
通过此战,日本自俄国手中夺得了“关东州”租借地(约3264平方公里)与“满铁”附属地(约430平方公里)俄国取得“关东州”租借地,系由1898年与李鸿章所签订之《旅大租地条约》;取得铁路沿线附属地特权,系由1896年与李鸿章所签订之《中俄密约》。
俄日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后,将俄国在上述“租界”与“路界”之内,享有的行政管理权、警察权与驻兵权,全部转移给了日本。日本再胁迫中方与之签订《中日满洲善后条约》及附属协定,承认上述特权的转让。根据上述条约,日本有权在南满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扎15名士兵担任守备,总计可驻扎14419名。此即关东军之前身与雏形。①
2、关东军“坐大”说值得商榷。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仅1.4万余人,而留守关外之东北军尚有19万之多,且装备精良
至于“日本国何以能在东北坐大,谁之过?”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需要注意的是: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总兵力仍只有1.4万余人,而据张学良自谓:“九月十八日事变之时,其军队在关外者,包括非战斗员,……共计19万人。”②而且,就装备而言,东北军可谓精良,不但海陆空齐备,且拥有相当可观的坦克与飞机据统计,即便是得到“朝鲜军”援助的关东军,较之留守关外的东北军,“在炮兵上,是一与五之比;在空军上,是一与六之比”,并不具优势。③
换言之,就军事层面而言,所谓“关东军坐大”,乃是伪命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关东军自辛亥以来,对中国政局之干预力度,确实愈趋强大。这一政治层面的“坐大”,究其根源,乃在于中国政局之四分五裂,给了关东军游走其间的莫大空间;而这种游走,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分裂。试举两例:
例一:1911年辛亥革命,西园寺内阁制定“防止在日本帝国的近邻建立共和体制”之方针,关东军乃一方面向以孙文为代表的革命党提供反清援助,一方面又策划拥立肃亲王实施满蒙独立,且使后一行动得到前者默认。例二:1925年郭松龄事件中,“陆军省向每一个重要军阀将领都派去了一个‘中国通军人。给张作霖派去的是松井七夫,给冯玉祥派去的是松室孝良,给郭松龄派去的是佐佐木到一。”诸如此类唯利是图之游走,足以保证无论何方获胜,日本均能从中获益。④
- 上一篇:历史档案揭秘汪精卫叛国蒋介石如何应对?
- 下一篇:揭秘百万侵华日军的武器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