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是谁酿成了中国远征军大悲剧?

揭秘是谁酿成了中国远征军大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3/12/12 9:57:39

蒋制定的防守战略,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但未被史迪威遵行

1941年末,10万中国精锐远征军先后入缅抗日,由美国将领史迪威指挥。及至1942年5月,久战无功,反丧师过半,血流成河。此即“第一次缅甸战役”之惨败。史迪威对此败应负种责任,乃至其在1942-1944年间,对中国抗战产生了何种巨大负面影响,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史学界,已有相当成熟的讨论。①“短史记”栏目此前亦有过颇多介绍。

近日,民间学者章东磐先生,对上述论断提出了异议,刊认为:“短史记”栏目中,对史迪威“持负面评价的网友比例占84%,持正面评价占16%”,是极大的误读。具体到第一次缅甸战役,章文认为:是“蒋介石扼杀了同古战役击溃日军的好机会”,是蒋介石的干预,使“中国军队不服从史迪威指挥”,简言之,此战之惨败,与史迪威无关,“不能这么不公平地对待为我们国家做出很多奉献的人。”②

上述论断,不过是对《史迪威日记》内容的简单复述,并没有将缅甸战场的复杂性充分还原出来。试举两例:

其一,国民政府(蒋介石)在缅甸的战略利益,与美国(史迪威)在缅甸的战略利益,是不一致的

中国愿意出兵缅甸,最初目的是为了守住仰光出海口,以保住海外物资运输线。但远征军尚在中途,仰光已因英军之消极而于1942年3月8日失陷。美国不拟派兵,英军无意反攻,单凭远征军要独力收复仰光已不可能,故3月19日,蒋告诉史迪威,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目标,不是收复仰光,而是“固守(缅北重镇)曼德勒”。③具体而言,“保卫曼德勒,既可使缅北地区充当中国大西南地区的缓冲,使大西南地区免受日军的直接威胁,又可保住中国经缅甸至印度的对外通道,维持获得外援的间接途径,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4月6日,蒋又在与史迪威及英军司令亚历山大谈话时,明确表态:“今仰光已失,余对缅甸战役有两个目标:一、尽一切方法保护(仁安羌)油田;二、为政治上之理由保卫曼德勒。”④仁安羌油田乃美国切断日军石油进口后,日本亟欲获得的战略资源,有必要固守,自不待言。蒋在此处强调曼德勒的“政治”重要性,主要是顾虑国际观感,如其日记所言,尽管英军毫无战意,但“中国军队的进退之策,……(惟有)与敌在缅甸周旋到底之一法,否则虽保全一部兵力,然对国际地位与国军声望甚为不利。”蒋亦对史迪威明言:远征军“为我国军唯一精粹之部队,……故彼等绝对不能挫折,苟有挫折,其影响将为整个中国不可挽救之损失。”⑤

在3月19日的谈话里,蒋还告诉史迪威:中国军队在缅甸面临两重危机,积极进攻胜算堪忧,“第一、当地民众倾敌人,对我并无好感;第二、缺少统一指挥。历史上之联军,因指挥不统一而失败者数见不鲜。”故此,蒋明确要求:“在此两种危机未能解除以前,我入缅作战部队只应取消极态度,不应过分积极,自不宜远离根据地向前突进。”⑥

可惜的是,蒋的这种保守策略,虽符合中国战略利益,却并不为史迪威所认同。史对积极进攻的热衷,既受个人“战术”喜好影响,亦与美国整体战略有关,“罗斯福和马歇尔的中心目的是避免在中国作战且利用中国军队防止印度的陷落,……英国也想利用中国军队。”史迪威来华前,马歇尔曾询问他“有无把握取得显著成效”,这种“显著成效”,实际上也是政治的一部分,简言之,“珍珠港事后的问题是公众舆论要求对日本采取行动”,但政府的决策重点仍放在欧洲战场,若史迪威能指挥中国军队在缅甸痛击日军,则“能够表明美国(正)尽一切可能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这种廉价证明,是马歇尔所亟需的,也是媒体所渴求的。受马歇尔赏识、且被媒体团团围绕的史迪威,不可能不理解这一点,何况积极进攻本就是他奉行的战术信条。⑦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总体上并不受当地民众欢迎,相比日军,缅甸百姓更恨英军

蒋欲限制史迪威指挥权以防远征军被英国坑害,却反被史迪威所制

其二,蒋介石给予史迪威的“指挥权”是有明确限制范围的,这种限制范围,被多次公开申明,但史迪威始终无意服从这种限制

史迪威在日记中一再指责蒋介石越过他直接干预远征军的指挥事宜,并将之归结为远征军惨败的主因。然此一问题,须追根溯源蒋之所以愿意接受由史迪威来指挥远征军,乃是鉴于此前远征军曾屡被英军坑害,故欲借重史迪威,以防止远征军指挥权落入英国人手中,进而沦为掩护英军撤往印度的炮灰。对此,蒋曾一再告诫史迪威,“我入缅部队作战之时,不应信赖英方之援助”、“切记此一师,应完全受将军之指挥,切戒英方司令参加调遣,或责令为英方固守某阵线”

但是,罗斯福却无意支持由史迪威来主持整个缅甸战场。为了迁就英国,美国先是将缅甸划入了由英国将领主持的“美英荷澳战区”,后又划入“印度战区”,如此,史迪威及远征军亦必须服从英国将领亚历山大的的指挥。尤其让蒋介石深感耻辱且无奈的是,虽然缅甸战场上之盟军,以中国军队数量为最多,战力为最优,上述战区划分,却从未征求过重庆的任何意见。3月9日,蒋曾指示宋子文,命其向罗斯福强烈要求由史迪威出任缅甸盟军总指挥官;罗斯福委婉表示拒绝,转而向丘吉尔承诺,史迪威将在指挥权方面与亚历山大密切配合。⑧

如此,即不难理解,何以蒋介石会一再向史迪威强调:“在余所决定之计划范围以内,可照此(史迪威之计划)办理”,“在余指示之范围内英方所提要求,皆可以予以同意。”蒋甚至当面对亚历山大明言:虽然史迪威及远征军可由英方指挥,但是,“(我)曾嘱彼(史迪威)如涉及全局战略及部队之配置,必先得余之同意。将军与史迪威将军可讨论作战之任何问题,惟若欲变更战略及部队之配置,应如今日讨论情形,事先得余之同意。”⑨

所谓“全局战略”,即前述蒋为远征军所制定之以曼德勒为中心的防御计划,所谓“部队之配置”,即蒋再三告诫史迪威不允许将中国军队拆散与英军混编使用。从日后战局的发展来看,史迪威显然没有将自己“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职务放在眼里,丝毫没有执行蒋的上述指示。而蒋却因顾虑中、美关系,反在史迪威的逐步擅权下自乱阵脚,迷失了初衷,以致遭遇来自史迪威和亲信部属的双重抱怨如杜聿明曾言:

“我对蒋介石也十分不痛快:第一,自罗(卓英)、史(迪威)到后,有关作战方面,蒋对我无直接指示;第二,我21日陈述集中主力于梅苗、棠吉间作持久战的意见,蒋始终未复,不知他的意图……”⑩蒋拒绝指示、回复杜聿明,正是其因史迪威的步步紧逼而自乱阵脚,无法有效贯彻其战略初衷的具体表现。

简言之,第一次缅甸战役,其国际背景极其复杂,单纯讨论“同古之战”是不是“击溃日军”的“好机会”,或简单指责“中国军队不服从史迪威指挥”,远不足以窥见逾半远征军埋骨他乡之根源。惟有仔细体察中国在这场“同盟”游戏中的尴尬、无力乃至近乎被出卖的处境,方能理解远征军悲剧的深远涵义。

1943年,蒋介石夫妇至印度视察中国远征军

注释:

①大陆学者,较具代表性者,如杨天石之《史迪威假传罗斯福指示策划暗杀蒋介石:开罗会议前后侧记》、《史迪威事件中的蒋宋矛盾蒋介石日记解读之二》,黄道炫之《缅甸战役蒋介石、史迪威失败责任具体分析》;港台学者,有梁敬錞之专著《史迪威事件》,以及齐锡生之专著《剑拔驽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合作关系》(梁、齐均有极深的美国学术血统);海外学者,最典型者,莫过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之专著《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方氏出身费正清学派,其“倒戈”意味着即便在对国民政府持最“左”之批评立场的西方学术界,也已无法接受美国军政界及舆论界自1940年代以来对“史迪威神话”的捏造。②章东磐:《再也不要给史迪威泼脏水了》,腾讯文化2014/09/04。③⑤⑥蒋委员长接见由缅返渝之中国战区盟军总部参谋长史迪威谈话记录,1942年3月19日。④蒋委员长暨夫人于四月六日下午七时与史蒂威、亚历山大将军等谈话记录,1942年4月6日。⑦方德万:《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三联书店2007,P02-07。⑧陶文钊:《战时美国对华政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P250-252。⑨蒋委员长接见缅甸英军司令亚历山大谈话记录,1942年3月27日。⑩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标签: 中国远征军揭秘

更多文章

  • 希特勒在中华民国有哪些高端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希特勒,中华民国

    知识界,如蒋廷黼、雷海宗等,曾向希特勒“深深地脱帽致敬”据媒体报道,德国近日即将再版希特勒之自传《我的奋斗》。希特勒死于1945年,依照德国版权法,版权保护在作者死后70年失效,成为公版书。为防止该书被右翼分子利用,德国政府将于2016年1月推出《我的

  • 揭秘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揭秘,中国,美国

    《辛丑条约》谈判期间,美国曾主张压缩、控制中国的赔款总额近日,舆论场关于美国“庚款兴学”一事,再起争议。持肯定立场者认为,美国此举对中国教育事业帮助甚大。持否定立场者,则认为此举不过是“用中国的钱培养反对中国的势力”,并嘲讽前一

  • 揭秘美国飞虎队援华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飞虎队,揭秘,美国

    飞虎队的成立,大大抵消了《苏日中立条约》所带来的巨大伤害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缔结《苏日中立条约》。随后,日本自“满洲”调出6个师团至关内及东南亚。在中国战场,东部战线,4月16日,日军以两个师团以上兵力在浙、闽沿海登陆,接连攻陷绍兴、宁波、

  • 探秘罗斯柴尔德家族真能操控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家族,世界,探秘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六代成员大卫·罗斯柴尔德,曾接受央视访谈近日,《货币战争》的编著者宋鸿兵被指曾为泛亚站台而在演讲现场遭投资者围攻。…[详细]以阴谋论著称的《货币战争》一书,也在舆论圈沉渣泛起。该书当年风行一时,使“罗斯柴尔德家族&rdq

  • 揭秘斯大林真的屠杀了三十万远东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斯大林,揭秘,远东,华人

    首先,1938年前后,在苏华侨不足4万人,30万人被杀之说不可靠近年来,网上一直流传“1938年斯大林屠杀30万远东中国人”的说法,称“七七事变后,特别是在日本占领武汉以后,斯大林认为中国事实上已全面亡国,因此加大了对远东中国人政治迫害力度

  • 揭秘民国哪个政府全靠借钱存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揭秘,民国,政府

    通过外债,可以管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到底谁更好一些近年来,历史圈流行一种为北洋政府鸣不平的风潮。不但有人哀叹“北洋军阀时代背的黑锅空前绝后”,怒骂“中国的历史学家大都是烧炭专业,给人脸上抹黑不缺原料”,还有观点认为国民党&

  • 揭秘《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红楼梦,揭秘,历史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一回描写贾元春回大观园省亲。当时元春已得皇帝宠幸,封为贵妃,但在见到贾母等家人以后,仍情不自禁地流着眼泪,诉说了心底的哀怨:“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会儿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真可谓,

  • 探秘炎帝与神农氏竟同为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神农氏,探秘,炎帝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名叫神农,他可不是个一般人,和坐镇四海八荒的天帝有交情,也就是咱常说的老天爷。原先世上本没有药,得了病没法治。天帝送给他一杆鞭,这鞭是个宝器。神农从天上回来,拿着鞭在地上甩,甩到哪儿,哪儿就长出草药。人生了病,弄点草药一吃就好。自打神农甩出了药,人慢慢就多了起来。人一多,吃就成了

  • 最后的祭天大典 袁世凯因何事吓到腿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世凯

    1914年(民国三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做起了皇帝梦,在天坛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正式的祭天仪式。老百姓显然对这位大肚便便的大总统没什么好印象,于是,在民间众多天坛传说中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袁世凯来到天坛相传祭天大典开始,袁大总统煞有介事毕恭毕敬,对上天行三进四拜之礼。就在他刚

  • 探秘林黛玉原型是雍正的孝圣宪皇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黛玉,探秘,雍正,皇后

    《红楼梦》虽不是自传,但曹雪芹能完成《红楼梦》很大的原因在于他自己的经历。周汝昌说“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将其一同融入到书中。这本书在清朝它是属于一本禁书,是因为里面讲了很多清宫里面的一些事情与关于后宫的私密之事,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