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南岳会议:蒋介石谈国军“十二大耻辱”

揭秘南岳会议:蒋介石谈国军“十二大耻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3/12/15 12:06:00

武汉会战后,中国军队伤亡过半,许多人对抗战前途生出悲观情绪

自1937年7月,至1938年11月,中日军队先后经历了淞沪、太原、徐州、兰封、武汉等诸多大型会战。甚至不得不掘开了黄河,以延缓日军攻势。据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统计:

“自去年七月(1937年7月)至本月(1938年11月)死伤官兵,第一期四十四万七千,(由开战至南京失守。)第二期(自南京失守至徐州失守)死伤官兵三十四万二千。第三期(自徐州失守至本月二十日)死伤官兵二十五万四千,总计一百○四万四千,内官长伤二万七千百余员,死一万三千五百余,士兵伤六十六万九千余,死三十三万四千余,即伤与死之比为二与一,官兵伤亡之比为一与二五。自开战至本月二十日,共计补前方兵员为一百九十四万七千余,(其川、滇、桂、晋、冀、鲁各军自行补充者尚未计及。)”①

开战之前,国军总兵力为207万。②至此,其伤亡(104余万)已然过半。至于所补充者,多系毫无训练之新兵此点,中、日有所不同。日本战前已有完备的义务征兵制度,故其所补充之“预备兵”、“后备兵”,均受过良好训练;中国则因军阀割据,部队被视作个人政治资本,重私人关系的募兵制盛行,重国家义务的征兵制则无法实施。

所以,当武汉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有两大问题亟需马上解决:1、抗战究竟还有没有前途?2、如果有前途,那么,伤亡已到如此地步,后续的战略该如何调整?

大约从1938年7月份开始,国民政府内部,以汪精卫为首,有相当部分的人士已对抗战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这种悲观情绪蔓延甚广,以至于汪精卫在1938年12月份秘密脱离重庆前往河内时,曾乐观估计将会有大批的国民政府地方实力派包括云南、四川、广东、广西诸省响应他的旨在“恢复中日和平”的“艳电”。如何阻击这种悲观情绪的蔓延,成了摆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军高层的一道难题。而阻止这种悲观情绪蔓延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拿出新的可行的抗战方略。

于是遂有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参加南岳军事会议的陈诚(右)与薛岳(左)

南岳会议第二天,蒋介石尖锐指出国军存在“十二大耻辱”

自1938年11月25日,至11月28日,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只开了四天。但这四天,攸关整个抗战大局。

鉴于连续15个月的军事失利,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南京、武汉相继失守,逾半国土沦陷,蒋介石第一天的开幕词,主要是在给与会的百余名师以上将领灌输抗战必胜的信心。蒋首先指出,这场战争,迄今为止,在大的战略上仍是正确的,“就一时的进退看表面上我们是失败了;但从整个长期的战局上说,……我们已经依照我们预定的战略,陷敌军于困敝失败、莫能自拔的地位!”所谓的“预定的战略”,乃是指将日军自华北引至长江流域。蒋认为,若在华北与日军决战,“那我们的主力或许早就被敌人消灭”,“所以……一定先要引诱他到长江流域来。现在我们这种战略的布置已经完成。”

但军事的失利、部队的伤亡,终究是难以回避的现实。所以,蒋又长篇大论,向与会将领细细讲述了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时坚忍不拔的精神“当曾文正公在衡阳开始训练水师时,武汉早已被太平军占领,岳州亦已陷落,而在湘阴附近一战,湘军更是遭受全军覆没的惨败,……但是他……无论处境如何困难,旁人如何讥笑,他能够忍耐,能够励志,这种艰苦忍耐百折不回的毅力,是我们高级将领最重要的一种修养,亦就是我们今后抗战要转败为胜的基本精神。”③

经过第一天对士气的鼓舞,次日,蒋的言辞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并细数了国军所存在的十二大耻辱:

“1、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乃我军之耻辱一。2、伤兵病兵有流徙途中(如乞丐),乃我军之耻辱二。3、士兵逃亡,不能防止,乃我军之耻辱三。4、军行所至,民众逃避,乃我军之耻辱四。5、谎报军情,不负责任,乃我军之耻辱五。6、一线式阵地不能改正,由于指挥官能力缺乏,乃我军之耻辱六。7、不能贯彻命令,不能达成任务,为抗战挫失之总因,乃我军之耻辱七。8、不能抽调部队机动使用,乃我指挥官缺乏胆识与决心,为我军之耻辱八。9、规避责任乃军人自私自利,贪生怕死,为我军之耻辱九。10、缺乏秘密性能,战术上因受无上的损失,乃我军之耻辱十。11、谍报与侦探不健全,接战不知敌队番号,乃我军之耻辱十一。12、监视封锁不严密,阵地附近发生敌探与汉奸,乃我军之耻辱十二。”④

27日,蒋又重点评价了日军的九大优点:1、勇往直前,不顾前后左右之攻袭,誓死达成任务。2、富有研究能力与仿效性,擅长情报搜索分析。3、贯彻命令。4、各部队各兵种均纵横联络,密切协同,结成一体。5、幕僚精明强干,指挥部健全有力。6、官兵忍苦耐劳。7、交通通讯健全敏捷。8、忠君爱国、团结一致。9、纪律极为严肃。⑤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会址“南岳圣经学校”

此次会议,制定了新的抗战大方略,也总结了具体的新的抗日战术

28日,蒋拿出了其与军委会酝酿已久的新的抗战策略。蒋宣布,抗战自此,进入第二期战略相持阶段。该阶段的当务之急,乃是:“将全国现有部队之三分之一配备在游击区域敌军的后方担任游击,以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对敌抗战,而抽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等到第一批整训完成,仍调回前方作战,或担任游击,乃换调第二批到后方继续整理,第二批整训完毕,再依次抽其余未经整训的部队。每期整训期间,暂定为四个月,一年之内,即须将全国军队一律整训完成。”⑥

该策略有两个核心,1、整训部队;2、用三分之一的全国兵力开展敌后游击战。白崇禧后来在回忆录中如此评价这一策略的实施效果:“民国二十八年,改订战斗序列,遂设立冀察、鲁苏两游击战区,将正规军开至敌后游击,且规定各战区应以三分之一兵力,于本战区内担任游击任务,化敌后方为前方。是时,沦陷区民众闻风而起,纷纷加入游击队,发展至为迅速。当时,沦陷区之内几大部为我占领,使仅控点线之敌人穷于应付。”⑦

最后,蒋向与会将领们介绍了“一个消灭敌人最有效的战术”。蒋说道:

“我们将来要消灭敌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战术战略上都要能够迂回包抄敌人,来切断敌人后方的交通,断绝敌人一切接济,使他后路断绝增援,战车没有汽油的接济,枪炮没有弹药,官兵没有食粮,通讯完全封锁,使他必趋溃灭!例如我军在鲁南台儿庄与德安万家岭两次大胜利,都是我忠勇将士,不惜牺牲,能运用这种迂回包抄战术的收获。……这一个战术,我们行之已见实效,希望各位高级将领和高级司令部参谋人员,特别注意研究,确切实施,以树立战术的基础!”⑧

蒋所说的这个“战术”,实际上是军委会根据一年多以来与日军交战的教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应对之策。在第一南岳会议之后,该战术被推广至全国各战区,日后九战区之“长沙大捷”、六战区之常德会战等著名战役,均是该战术精神的变种。对其精髓,陈诚曾如此总结:

“国军为抵制敌之战术攻势,曾创一以劣势装备抵抗强敌之典型法,即阻绝前地交通,改变地形,延长敌后联络线,逐次消耗之,然后依正面之强韧抵抗,转移主力于两翼,同歼敌人于预期之地点;所有自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之历次会战,皆依此而获得极大之战果。”⑨

实际上,该战术在武汉会战期间已略具雏形,且颇具成效。苏联军事顾问团曾撰写过一份关于武汉会战的总结报告,其中说道:经过此役,“军官和将军的战役战术素养有了提高。军队学会了顽强防御和对敌人实施猛烈的突袭。……在徐州战役中,日军各部队的战术推进速度为每昼夜l0-20公里,而在武汉战役中则不超过23公里。战役范围的推进速度下降更多。如果说日本人在战争第一年推进了1100公里,那么在第二年上半年推进不足300公里。战斗损失也能说明中国军队作战技能的提高。如果说在沪宁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损失之比是5:1,那么在武汉战役中彼此损失相当。”⑩该报告在南岳会议召开前夕被送到蒋介石手中,无疑也在相当程度上鼓舞了其抗日的信心。

第一次南岳会议,在抗战胜利之路上的地位,长期被忽略。但恰如剑桥大学教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所言:“第一次南岳会议时恰值15个月的失败的余波中,而丧失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尤其意义重大。……这次会议召开之时,许多人都必须在蒋介石号召继续抗战和日本提出的妥协和解之间做出抉择,第一次南岳会议的一个目的,便是表明胜利还是可能的。”(11)

南岳干部训练班部分教员(右二乃叶剑英

注释:

①徐永昌日记,1938年11月28日。②黄自进,《蒋介石与日本》,中研院近史所,2012,P270272。③蒋介石,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开会训词(一),1938年11月25日。④蒋介石,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二),1938年11月26日。⑤蒋介石,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三),1938年11月27日。⑥蒋介石,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四),1938年11月28日。⑦《白崇禧口述自传》(上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P213。⑧蒋介石,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四),1938年11月28日。⑨陈诚,《八年抗战经过概述》。⑩(俄)卡利亚金,《着陌生的道路 1938-1939 一位苏联驻中国军事顾问的笔记》,解放军出版社,2013,P260。(11)(英)方德万(Hans J. van de Ven),《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 1925-1945》 ,三联书店,2007,P328-332。

标签: 蒋介石揭秘会议

更多文章

  • 探秘甲午海战中致远舰沉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海战,真相,探秘

    三大舰沉细节被写入教科书:撞吉野舰、中鱼雷、邓世昌按沉爱犬近日,经过考古发掘,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被确认是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致远舰”是北洋舰队所属的护卫巡洋舰,其管带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 揭秘是谁酿成了中国远征军大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远征军,揭秘

    蒋制定的防守战略,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但未被史迪威遵行1941年末,10万中国精锐远征军先后入缅抗日,由美国将领史迪威指挥。及至1942年5月,久战无功,反丧师过半,血流成河。此即“第一次缅甸战役”之惨败。史迪威对此败应负何种责任,乃至其在1942-1

  • 希特勒在中华民国有哪些高端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希特勒,中华民国

    知识界,如蒋廷黼、雷海宗等,曾向希特勒“深深地脱帽致敬”据媒体报道,德国近日即将再版希特勒之自传《我的奋斗》。希特勒死于1945年,依照德国版权法,版权保护在作者死后70年失效,成为公版书。为防止该书被右翼分子利用,德国政府将于2016年1月推出《我的

  • 揭秘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揭秘,中国,美国

    《辛丑条约》谈判期间,美国曾主张压缩、控制中国的赔款总额近日,舆论场关于美国“庚款兴学”一事,再起争议。持肯定立场者认为,美国此举对中国教育事业帮助甚大。持否定立场者,则认为此举不过是“用中国的钱培养反对中国的势力”,并嘲讽前一

  • 揭秘美国飞虎队援华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飞虎队,揭秘,美国

    飞虎队的成立,大大抵消了《苏日中立条约》所带来的巨大伤害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缔结《苏日中立条约》。随后,日本自“满洲”调出6个师团至关内及东南亚。在中国战场,东部战线,4月16日,日军以两个师团以上兵力在浙、闽沿海登陆,接连攻陷绍兴、宁波、

  • 探秘罗斯柴尔德家族真能操控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家族,世界,探秘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六代成员大卫·罗斯柴尔德,曾接受央视访谈近日,《货币战争》的编著者宋鸿兵被指曾为泛亚站台而在演讲现场遭投资者围攻。…[详细]以阴谋论著称的《货币战争》一书,也在舆论圈沉渣泛起。该书当年风行一时,使“罗斯柴尔德家族&rdq

  • 揭秘斯大林真的屠杀了三十万远东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斯大林,揭秘,远东,华人

    首先,1938年前后,在苏华侨不足4万人,30万人被杀之说不可靠近年来,网上一直流传“1938年斯大林屠杀30万远东中国人”的说法,称“七七事变后,特别是在日本占领武汉以后,斯大林认为中国事实上已全面亡国,因此加大了对远东中国人政治迫害力度

  • 揭秘民国哪个政府全靠借钱存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揭秘,民国,政府

    通过外债,可以管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到底谁更好一些近年来,历史圈流行一种为北洋政府鸣不平的风潮。不但有人哀叹“北洋军阀时代背的黑锅空前绝后”,怒骂“中国的历史学家大都是烧炭专业,给人脸上抹黑不缺原料”,还有观点认为国民党&

  • 揭秘《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红楼梦,揭秘,历史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一回描写贾元春回大观园省亲。当时元春已得皇帝宠幸,封为贵妃,但在见到贾母等家人以后,仍情不自禁地流着眼泪,诉说了心底的哀怨:“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会儿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真可谓,

  • 探秘炎帝与神农氏竟同为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神农氏,探秘,炎帝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名叫神农,他可不是个一般人,和坐镇四海八荒的天帝有交情,也就是咱常说的老天爷。原先世上本没有药,得了病没法治。天帝送给他一杆鞭,这鞭是个宝器。神农从天上回来,拿着鞭在地上甩,甩到哪儿,哪儿就长出草药。人生了病,弄点草药一吃就好。自打神农甩出了药,人慢慢就多了起来。人一多,吃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