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文化的魅力:构思精巧的错金杜虎符,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历史文化的魅力:构思精巧的错金杜虎符,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3/12/19 1:16:53

马武士俑北魏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无形的名片。坐落于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因丰富的藏品、精彩的陈列、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魅力,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本期,就让我们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一起跨越时空隧道,领略那些散落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保密元素——

构思精巧的错金杜虎符

调兵遣将的重要凭证

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曾记载了一则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信陵君窃虎符调兵。人们称赞信陵君高义之时,也不禁深叹虎符的“能量巨大”:虽只手能握,却可掌万千雄兵。没错,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虎符是统治者调兵遣将的重要凭证,也是一种保密信物。

构思精巧的错金杜虎符

陕历博馆藏珍品之一的错金杜虎符,就是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古代兵符。其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共40字。意思是杜虎符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存于君王之处,左半符存于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调兵超过50人,杜地长官的左符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并勘验无误,才能行军令。这件虎符虽仅发现左半符,但已可见构思精巧、做工精良。其背面有槽,下凹,肩部近脊处有一条上下竖行的铸槽做锁闩,以与右半符同样部位的构件相套合,现代汉语的“符合”一词即源于此。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北魏骑马武士俑的装束秘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我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已流传千年。不少人曾对故事的真实性发出质疑:一位妙龄女子在军营“男人堆”里,十二年都没有被发现,这怎么可能呢?根据相关研究,花木兰生活在北魏时期。正如陕历博中的北魏骑马武士俑所示,骑兵作战时全身着甲,甚至还要装备保护颈部的“铁盆领”、遮住整个面容的“铁面”,很难被发现性别有异,因此使花木兰得以保守住女儿身的秘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花木兰归家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中国古代印章之最”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在陕历博中,有一枚被誉为“中国古代印章之最”的多面体煤精组印。该印章由煤精制成,共24个印面,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印文分为公文、上书、书简三种用途,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说起印章的主人,那也是大有来头。他就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鲜卑贵族独孤信。此人不仅战功卓著,且家族显赫,七个女儿中有三人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因此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古代最牛老丈人”。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由于独孤信长期身兼数职,公务繁忙,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使用了这款轻巧便携的多面体印章。而在这些印文里面,有一个“密”字,十分惹人注目。可以想象,经独孤信盖密印的文书,一定是涉及军国大事的机密文件。这也示我们,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公文保密,密印随身携带,正是为了做好文书的保密标识。

光绪乙亥乡试题纸

张特殊的“高考试卷”

在陕历博,还有一张特殊的“高考试卷”:一份清朝光绪乙亥乡试题纸。

众所周知,起源于隋唐的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保障考试公平,历朝历代均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如将考试分为几场,试题分为几部分。这张试卷就标明是乡试第二场所用试题(清朝乡试每三年在京城及各省城举办一次,每次考三场),题目是《五经》中的一段文字。

通过以上文物,您是否感受到三秦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了呢?

标签: 独孤信杜虎符错金多面体煤精

更多文章

  • 独孤信虽有三女封后,实际只有一女实至名归,她还是个“悍妇”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独孤信,宇文护,宇文毓,宇文泰,杨坚,李渊

    独孤信并非一般的大将,他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何为柱国?柱国原意是指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自宇文泰于大统元年被授为柱国后,柱国、大将军就成为西魏军方的代表名称。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代表着西魏军方的高层领导职务。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

  • 独孤信之死:身为三位皇后的父亲,为何却被迫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皇后,高欢,北魏,西魏,宇文泰,宇文护,尔朱荣,独孤信之死

    在中国历史上,西魏、北周时期的独孤信是一位传奇人物,因为他的三个女儿,全都成为皇后!他的长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渊之母,被追封元贞皇后;小女儿独孤伽罗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然而,独孤信的结局并不好,他不仅没能看到女儿们做皇后,反而被迫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独孤信的先祖是部落

  • 【史话】汉唐一家亲:大唐的国丈独孤信,是大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年之父标签:刘秀,独孤信,高欢,杨坚,宇文泰,武帝

    独孤信画像毫无疑问,最牛X的老丈人当然是国丈,也就是皇上的老岳父。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皇帝,自然也就会有很多国丈。少有的是,有个人竟然做了三朝国丈,而且这三朝还不是碌碌无为、名不见经传的小时代,是影响了中国甚至世界历史的泱泱大朝!所以,称这个人为“天下第一岳父”、或者“史上最牛X的老丈人”,

  • 三朝岳丈独孤信,为啥活成了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独孤信,宇文泰,高欢,宇文护,杨忠,北魏

    上篇独孤信的命运,在后人眼中大概只有辉煌的一面。据《周书》卷16《独孤信传》载,“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独孤伽罗(剧照)大女儿嫁给北周明帝,四女儿嫁给李渊的爸爸李昺(唐朝开国后追封为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隋文帝杨坚。这份荣耀,真是震古烁

  • 苏绰: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男人,提议六条诏书,成当官必背记账法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宇文泰,苏绰,记账法,丞相,诏书,南北朝

    ?苏绰,是一个大人物,在中国历史上苏绰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大名鼎鼎呢?苏绰出身武功大族,为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的九世孙,其家族历代都担任二千石的官员。其父苏协,曾任武功郡守。苏绰少年时喜好学习,博览群书,特别擅长算术。 他是当年第一批支持宇文泰的京兆大族,当年宇文泰率领他这些胡人兄弟,鲜卑兄弟入主关中

  • 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男人,能让对方开空白权力支票的影子丞相—苏绰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宇文泰,苏绰,丞相,高欢,朱元璋,西魏

    读过《明史》或者《明朝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或许会对明初四大案——空印案有些印象,明初因为审批文件,需要官吏们往返各地盖章,在没有动车、汽车的年代,南北各级政府往返一趟耗费人力、物力不少,因此,为了便捷办公,就有人便想出了一个走捷径的办法——各级政府提前盖好章,但表是空白的,这样外地一旦需要改动,不

  • 西魏苏绰的六条诏书:帮助西魏国力增强,具体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苏绰,西魏,官吏,诏书,地方官

    西魏大统七年九月,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起草了六条诏书,开始在全国施行。诏书内容为∶一是要先修心。如今的地方官员都是受到朝廷的任命,到地方任职,就其地位而言,与古代的诸侯没有什么两样,因此,过去的圣主总是说与自己共同治理天下的只有那些称职的地方官而已。这是因为,圣主知道朝廷百官虽然各司其职,但说

  • 北魏分裂后宇文泰的动作,毒死孝武帝,稳固边境,招揽苏绰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宇文泰,苏绰,武帝,高欢,北魏,元宝炬

    北魏分裂后,进入关中的孝武帝为了拉拢宇文泰,进入长安的当月即答应将自己的妹妹冯翊公主嫁给他。于是,时年二十八岁的宇文泰也由此成为二十五岁的孝武帝元修的妹夫,被拜为驸马都尉。九月,宇文泰率军进攻潼关,并攻克了华州,关上了东魏军队西进的大门。高欢迁都之后,宇文泰腾出手来,派遣仪同三司李虎、李弼、赵贵率军

  • 国粹艺术名家——崔浩

    历史解密编辑:国粹艺术名家标签:崔浩,书法,国粹,中国画,书画展,艺术名家,齐白石传人

    崔浩,字若水,1972年生于山东淄博。199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202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李洋导师高研班。2021年师从国家画院苗再新老师,为入室弟子。艺术经历:2006年开始从事书画教育十一年,2019年进入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李洋高研班深造。现从事书画创作。1999年山东省淄博

  • 北魏第一谋臣崔浩,为何带不动北方士族?崔浩:玩不过拓跋焘啊!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崔浩,拓跋焘,士族,北魏,刘裕,刘琨

    提到算无遗策,很多人肯定会想到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人。这些人自然是智商拔尖之人,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人也非常多。比如说帮助前秦天王苻坚统一北方的猛男王猛,还有帮助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的张衮。当然了,自然也有号称“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的崔浩了!崔浩的姓氏很惹人眼球,那个年代姓崔,本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