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男子独孤信三个女儿都是开国皇后,为何只有独孤伽罗留下全名?

美男子独孤信三个女儿都是开国皇后,为何只有独孤伽罗留下全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4844 更新时间:2024/1/23 10:12:56

2018年古装剧《独孤天下》热播,讲述了北周大臣独孤信的三个女儿:独孤般若、独孤曼陀和独孤伽罗的故事,这三姐妹先后成为北周、隋朝和唐朝的开国皇后(追封),书写了古代女性的传奇。

既然是历史电视剧,当然其中也有虚构的部分,最主要的就是独孤信的女儿独孤般若和独孤曼陀,在正史记载中并没有姓名,分别以北周明敬皇后和唐朝元贞皇后代替,唯一在史书中留下全名的也就只有大隋开国皇后独孤伽罗。

要知道古代封建史学家大多遵循儒家重男轻女的传统,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后妃嫔,除非为王朝创立或者延续立有卓越的功勋,又或者是在历史上有着“恶名”,比如善妒跋扈和残害皇室等才会大书特写,以便于后代统治者借鉴。

那么既然都是皇后,为何只有独孤伽罗在史书中留下全名?难道是因为她的千古第一善妒?

显赫的家世

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是鲜卑人出生于北魏边塞,史称:“信美容仪,善骑射。”大意就是独孤信自幼英俊潇洒而且骁勇善战,被军中将士都尊称为“独孤郎”。在此期间,独孤信还结识了贺拔度、宇文泰等年轻俊杰,此后这批人相互扶持提携都成为北朝的擎天之柱。

公元524年北魏发生六镇叛乱,独孤信先后追随贺拔度、葛荣和尔朱荣等人讨伐叛乱,他经常单枪匹马冲锋陷阵立下不少战功,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并被孝武帝所赏识。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不堪忍受权臣高欢的逼迫,带领部下西迁关中投奔另一位权臣宇文泰。以忠义为本的独孤信听说这个消息后,抛下妻儿老小匹马单骑追赶孝武帝。

此时孝武帝匆匆逃亡狼狈不已,左右许多军士也不愿跟随他沿途逃亡。当他看到独孤信单骑赶来追随后感动地说:“武卫(将军)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并将自己的御马赐给独孤信表示奖赏。

北魏孝武帝来到长安后,权臣高欢马上从北魏宗室中另立新君,从此北魏分裂为两部分:东魏和西魏。但是皇帝都是傀儡,权利掌握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手中。

此时西魏只占有关中和河南小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由于长年战乱人口锐减,经济和军事实力远远不如富庶的东魏。高欢正是看到这一点,屡次带领大军进攻西魏,要犁庭扫穴再次统一北方。

西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宇文泰,在抵挡高欢大军进攻的同时,也深知自己势单力薄不能持久,急需开辟新的战线来扩展地盘和实力。宇文泰想到了自己幼时的好友,军政双优的独孤信,将这个重任交给他。宇文泰封独孤信为武卫大将军、荆州刺史,率领少量人马进攻东魏占据的荆州地区。

独孤信也不负众望,他利用此前在荆州地区为官多年熟悉民情的优势,带领千余骑兵狂飙突进。几经激战后独孤信以寡胜众,不仅击溃东魏优势兵力还夺取了荆襄地区,同时招揽大批东魏百姓前来投靠,在扩大了西魏领土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实力。

不久后,独孤信又受命镇守陇右十州。陇右自古都是兵家要地,此时在经过北魏末年的战乱后,十室九空很多地方寥无人烟。独孤信上任后首先整顿吏治和讨伐盗贼,然后开始招抚流亡和鼓励农桑,在他苦心治理下,不过几年时间陇右百姓恢复安定开始安居乐业。周围州县的数万家流亡百姓在看到这种情况后,也主动要求归附于他,从此陇右地区成为西魏重要的粮草和兵源基地,为宇文泰和高欢争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公元548年,宇文泰改革西魏官制,首创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同时根据将领们各自的实力和功劳,设立八柱国将军(宇文泰也是八柱国之一总领朝政)统领西魏军政大权,独孤信以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在荆襄、陇右地区的超高人望名列其中,成为八柱国将军之一。至此一个横跨几百年的关陇军功贵族集团成型,并且影响我国中古历史近两百余年。

但是这时候的关陇集团只是草创,是宇文泰和几位军功贵族之间的政治联盟(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要等到几代之后)。其中宇文泰最先占据关中是西魏政权的开创者,而且本身实力最为强劲,因此其余几位柱国大将军都以宇文泰为首,听从其号令受其节制。

公元556年西魏的实际掌控者宇文泰在外巡视途中病逝,临终前将大权移交给侄儿宇文护。北魏平衡的政治均势被瞬间打破,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开始暗流涌动。

宇文泰的侄儿宇文护掌握大权之后,拥立宇文泰的幼子宇文觉登基为帝,取代西魏皇室建立北周。直接激化了忠于西魏皇室柱国赵贵和独孤信之间的矛盾。

此后不久,八柱国之一的赵贵密谋铲除宇文护,但是事败被诛。宇文护借此机会诛杀异己,逼迫位高权重的独孤信自裁,并且将其亲族流放。风光无比的独孤家族遭到重大的打击和挫折,乍一看处在灭亡的边缘。

但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独孤家族枝繁叶茂,不久之后变数发生,这个变数就是他的小女儿独孤伽罗。

独孤信的女儿们

其实独孤信最为出名的并不是他“八柱国”的显赫身份,也不是他的文韬武略,而是他有另一个称号:古代最牛岳父。

封建时代公侯世家彼此之间相互联姻,借此来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富贵,独孤信也是如此。他一生先后娶了三位妻子,其中最后一位妻子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清河崔氏家族的女儿。

三位妻子一共为他生育七子七女,最出名的就是他其中三个女儿先后成为三个朝代的皇后,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尤其是小女儿独孤伽罗,直接影响了我国中古时代的历史走向,这也充分彰显了独孤信高人一等的识人眼光,能够在众多的豪门俊杰中为女儿挑选佳婿。

独孤信的长女嫁给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宇文泰和独孤信是幼年好友,加上宇文泰刻意笼络独孤信,因此双方的联姻也在情理之中。

在公元557年,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嫌弃皇帝宇文觉不听招呼,在建立北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其废黜,另立宇文毓为傀儡皇帝,独孤氏也水涨船高成为北周皇后。

可是大权毕竟掌握在宇文护手中,宇文毓和妻子毫无实权,日子也过的了无滋味。这时候独孤信已经被迫自裁,宇文皇后心伤家族破败父亲被杀,又整日担心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夫妻也被宇文护废黜。在双重的压力下,宇文皇后不堪忍受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没能给予娘家任何帮扶。

再说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了八柱国将军李虎的儿子李昞。双方门当户对婚后生育了四子一女,其中就有唐高祖李渊(后来追封母亲为皇后)。但是夫妻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身体不好,史载:“太后素有羸疾,时或危笃。”正是因为身体不好,李昞在朝中一直没有什么话语权,从而让妻子在娘家受难之时也显得有心无力(不知道她后来脾气不好是不是因此而来)。

最后重振家族的是幺女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第三位妻子崔氏(清河崔氏出品)所生,身具胡汉血统,不仅具备草原女子英气飒爽敢爱敢恨的特点,也具备汉族闺秀知书达理的美德,被独孤信视为掌上明珠最受宠爱。

在西魏人眼中,独孤伽罗的理想夫婿不是皇室贵胄子弟,就应该是柱国宰相之后,这样才显得独孤信对幺女的重视。然而独孤信却把她许配给昔日的部下,北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杨坚。

杨忠父子虽然也是关陇集团的成员,可是毕竟是独孤信的昔日部下,身份地位相差不少,独孤伽罗嫁给杨坚显然属于“下嫁”。

这时年轻的杨坚和其他两位连襟相比较(都是八柱国的儿子),也要“逊色”不少,他不仅沉默寡言而且其貌不扬。眼光独到的独孤信能做出这个决定,到底是看中了他什么?

多年宦海浮沉早已练就了独孤信的识人慧眼,相传有一次杨忠带着儿子前往拜会独孤信,杨坚不卑不亢沉稳有度的态度让独孤信大感惊奇,他见过许多贵族子弟,依仗家世轻浮者有之,持才傲物这也有。但没有一个向杨坚这样深沉有度。

自古没有哪个政治家族能够长盛不衰,今日座上客明日阶下囚,这个道理独孤信自然明白,不然他也不会广泛和豪门联姻以求狡兔三窟。精明的独孤信从杨坚身上看到了未来枭雄的气质,因此他当即决定,将最喜爱的幼女托付给杨坚其中隐含着的意思不言而喻。

能和独孤家族联姻,对于杨家来说也是求之不得。两人成亲之后,杨坚对这位貌美如花的爱妻十分的喜爱,新婚燕尔之时夫妻两人相约“誓无异生子”,天长地久永不变心。

同时杨坚也没有让岳父失望,不久后在独孤信自刎家族衰败之时,杨坚和独孤伽罗同进退,为独孤家族的重振留下了希望,哪怕付出的是他自己八年的仕途蹉跎不前。

直到公元572年,周武帝宇文邕铲除权臣宇文护,夫妻两人才双双松了一口气感觉头顶的大石落下。

由于杨坚夫妻在八年之中不附和宇文护,周武帝执政之初就对杨坚加官进爵,同时礼聘两人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

独孤伽罗为何在史书留名?

独孤伽罗能够在《隋书》中留下浓妆重抹的一笔,依仗的不仅仅是她显赫的家世以及大隋开国皇后的身份,而是她在杨坚“创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时独孤家族虽然已经败落,但是独孤信的人脉和实力无法短期消除。独孤信以武功起家,官居北魏(北周)八柱国,不仅旧将故吏众多,而且在关陇贵族集团心中也有着很高的威望,不然宇文护不会一上台就要铲除他以剪除后患。相比之下,此时仅仅身为北周十二大将军之后的杨坚此时还显得咖位不够。

独孤信无辜自裁后,昔日旧部和关系网依旧存在,这部分的实力和人脉很多在日后被独孤伽罗所继承,给予杨坚很大的帮助。

关陇系贵族大部分都是汉化的鲜卑族人,受到鲜卑旧俗“妇持门户”的影响,心中并无中原民族那种偏见,因此无论是北周还是北齐,贵族妇女参与政事大家都习以为常,独孤伽罗旧俗其中的佼佼者。

隋代开国宰相高熲就出自独孤伽罗的推荐。他的父亲高宾就曾是独孤信帐下的僚佐。高熲年轻时候经常出入独孤府,独孤伽罗对他非常熟悉深知高熲才华过人,在杨坚担任大宰相辅政期间推荐了高熲。

史称:“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后来高熲辅佐杨坚建功立业,在他担任隋朝宰相期间改革制度,推荐人才、南下灭陈等,堪称隋初一代贤相。

还有北朝名将韦孝宽,年轻时候也和独孤信交好,两人在荆州任职期间并称为“联璧”。后来他也被杨坚所用,担任讨逆军主帅,在邺城击破反叛的尉迟迥十几万大军。这时的韦孝宽已经年近七旬,如果不是看在杨坚是独孤信女婿的份上,未必会如此尽心帮助一个晚辈。

因此杨坚正是依靠杨家和独孤家族联合起来的强大实力,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建立隋朝的时候得到大部分关陇实力派的默认和效忠,近乎风平浪静般的建立隋朝。

除了举荐人才外,独孤伽罗在代周建隋的过程中也多次参与决策,襄助丈夫成功。

周武帝的儿子宇文赟即位后,对于岳父杨坚一家颇为忌惮。于是他除了皇后杨丽华外,另外册封四位皇后以图分权,随后寻找借口赐死杨丽华,杨坚夫妻又面临着一场暴风雨的突袭。

关键时刻,独孤伽罗冒死入宫为女儿求情,同时为杨家寻求出路。史载她:“诣阁陈谢,叩头流血。”

在宇文赟面前独孤伽罗放低身段磕头求饶,直到头破血流,最后才让女儿免于死罪而让杨家避免了一场祸事。

随后不久,宇文赟很快就将一个天大的富贵让给自己的岳父杨坚。公元580年,宇文赟因为酒色过度忽然昏迷不醒,宠臣刘昉和郑译矫诏,让杨坚入宫辅政。

面对突如其来的富贵和权力,谨慎的杨坚一时之间居然手足无措。他在宫中犹豫不决,是彼可取而代之呢还是周公辅文王?

毕竟这一步不是谁都能轻易迈出去的,谁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荣华富贵?杨氏一族在关陇集团不算顶尖,谁又能知道其余关陇贵族作何打算?

这时候独孤伽罗派亲信入宫传话:“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聪明坚毅的伽罗知道丈夫不喜冒险的稳重性格,必然在这时候犹豫不决。但是朝堂博弈只能是过河的卒子向前冲,退后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于是她果断地替丈夫拿出主意:取代北周自立为帝!

在经过多年的屈辱和隐忍之后,独孤伽罗向宇文家族射出了复仇之箭,也吹响了独孤家族重新兴盛的号角!

形势也正如独孤伽罗所料的那般,杨坚的夺位过程如水到渠成,轻易地就取代北周皇室建立隋朝。

隋朝建立后,独孤皇后依然是隋文帝杨坚的贤内助,夫妻双双携手呕心沥血治理国家,迅速恢复民生构筑了“开皇盛世”,成为隋朝百年盛世的开端。

就连史官也在史书上动情地记载:“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这种夫妻同心同德,婚后多年依然相敬如宾的情况,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皇室是不多见的。

结语:

歌词中唱到:“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用这句来描述杨坚和独孤伽罗两人十分的恰当。杨坚的成功,离不开多谋善断的独孤伽罗和她背后的人脉和势力。

杨坚在登基之后也明白这一点,才对独孤伽罗敬爱有加,乃至于独孤皇后在世的时候,后宫之中不设妃嫔。唯一的一次出轨,绯闻宫女还被独孤皇后杖毙,气得杨坚离宫出走。

也正是因为独孤伽罗的能力强、作用大,后世史学家在书写隋代后妃传记的时候,才会用诸多的笔墨来描述独孤伽罗,称赞她对隋朝的巨大贡献,并将独孤伽罗和杨坚并称为“二圣。”

纵观历史,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站立着一个机智贤惠的女人,夫妻同心携手开创一番事业!

更多文章

  • 3个女儿都是皇后,号称史上最牛老丈人的独孤信,真有那么风光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独孤信,杨坚,宇文护,宇文毓,宇文泰,皇后

    独孤信被称为史上最牛老丈人,为啥呢?因为他的7个女儿当中,有3个都嫁给了皇帝,成为了皇后。事实真的如此吗?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谥号明敬皇后。独孤信的四女,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谥号元贞皇后。独孤信的七女,也就是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文帝杨坚,谥号文献皇后。看起来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 历史文化的魅力:构思精巧的错金杜虎符,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独孤信,杜虎符,错金,多面体,煤精

    骑马武士俑北魏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无形的名片。坐落于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因丰富的藏品、精彩的陈列、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魅力,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本期,

  • 独孤信虽有三女封后,实际只有一女实至名归,她还是个“悍妇”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独孤信,宇文护,宇文毓,宇文泰,杨坚,李渊

    独孤信并非一般的大将,他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何为柱国?柱国原意是指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自宇文泰于大统元年被授为柱国后,柱国、大将军就成为西魏军方的代表名称。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代表着西魏军方的高层领导职务。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

  • 独孤信之死:身为三位皇后的父亲,为何却被迫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皇后,高欢,北魏,西魏,宇文泰,宇文护,尔朱荣,独孤信之死

    在中国历史上,西魏、北周时期的独孤信是一位传奇人物,因为他的三个女儿,全都成为皇后!他的长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渊之母,被追封元贞皇后;小女儿独孤伽罗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然而,独孤信的结局并不好,他不仅没能看到女儿们做皇后,反而被迫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独孤信的先祖是部落

  • 【史话】汉唐一家亲:大唐的国丈独孤信,是大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年之父标签:刘秀,独孤信,高欢,杨坚,宇文泰,武帝

    独孤信画像毫无疑问,最牛X的老丈人当然是国丈,也就是皇上的老岳父。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皇帝,自然也就会有很多国丈。少有的是,有个人竟然做了三朝国丈,而且这三朝还不是碌碌无为、名不见经传的小时代,是影响了中国甚至世界历史的泱泱大朝!所以,称这个人为“天下第一岳父”、或者“史上最牛X的老丈人”,

  • 三朝岳丈独孤信,为啥活成了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独孤信,宇文泰,高欢,宇文护,杨忠,北魏

    上篇独孤信的命运,在后人眼中大概只有辉煌的一面。据《周书》卷16《独孤信传》载,“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独孤伽罗(剧照)大女儿嫁给北周明帝,四女儿嫁给李渊的爸爸李昺(唐朝开国后追封为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隋文帝杨坚。这份荣耀,真是震古烁

  • 苏绰: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男人,提议六条诏书,成当官必背记账法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宇文泰,苏绰,记账法,丞相,诏书,南北朝

    ?苏绰,是一个大人物,在中国历史上苏绰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大名鼎鼎呢?苏绰出身武功大族,为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的九世孙,其家族历代都担任二千石的官员。其父苏协,曾任武功郡守。苏绰少年时喜好学习,博览群书,特别擅长算术。 他是当年第一批支持宇文泰的京兆大族,当年宇文泰率领他这些胡人兄弟,鲜卑兄弟入主关中

  • 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男人,能让对方开空白权力支票的影子丞相—苏绰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宇文泰,苏绰,丞相,高欢,朱元璋,西魏

    读过《明史》或者《明朝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或许会对明初四大案——空印案有些印象,明初因为审批文件,需要官吏们往返各地盖章,在没有动车、汽车的年代,南北各级政府往返一趟耗费人力、物力不少,因此,为了便捷办公,就有人便想出了一个走捷径的办法——各级政府提前盖好章,但表是空白的,这样外地一旦需要改动,不

  • 西魏苏绰的六条诏书:帮助西魏国力增强,具体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苏绰,西魏,官吏,诏书,地方官

    西魏大统七年九月,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起草了六条诏书,开始在全国施行。诏书内容为∶一是要先修心。如今的地方官员都是受到朝廷的任命,到地方任职,就其地位而言,与古代的诸侯没有什么两样,因此,过去的圣主总是说与自己共同治理天下的只有那些称职的地方官而已。这是因为,圣主知道朝廷百官虽然各司其职,但说

  • 北魏分裂后宇文泰的动作,毒死孝武帝,稳固边境,招揽苏绰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宇文泰,苏绰,武帝,高欢,北魏,元宝炬

    北魏分裂后,进入关中的孝武帝为了拉拢宇文泰,进入长安的当月即答应将自己的妹妹冯翊公主嫁给他。于是,时年二十八岁的宇文泰也由此成为二十五岁的孝武帝元修的妹夫,被拜为驸马都尉。九月,宇文泰率军进攻潼关,并攻克了华州,关上了东魏军队西进的大门。高欢迁都之后,宇文泰腾出手来,派遣仪同三司李虎、李弼、赵贵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