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统:南朝繁华和萧条的缩影

萧统:南朝繁华和萧条的缩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 访问量:4650 更新时间:2023/12/6 5:51:42

公元531年5月31日,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去世。

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因主持编纂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而知名当时和后世,他以一己之力为南梁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文墨风流的一笔。

李煜、宋徽宗相似,萧统也是皇族人物,但和李煜、宋徽宗不同的是,他在三十一岁时英年早逝,没有登上南梁帝位,对文艺的喜好没有导致亡国,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追思。

那么,萧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他是陶渊明的隔辈粉丝。

和陶渊明在今天享有的赫赫诗名不同,南朝时的陶渊明名气很低。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曾在《诗品》中,把陶渊明列作“中品”诗人,说他是文学界的二流货色,而陶渊明的身份转折,得益于萧统对陶渊明的后天“开发”。

萧统对陶渊明的追捧,从塑造其精神人格开始。为了表彰陶渊明人格高洁,萧统特别创作了《陶渊明传》,称其“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他还不满足于前人对陶渊明的好评,到处搜罗史实素材,终于找到了一封陶渊明给儿子的家信,通过陶渊明对儿子的教诲,来论证其人格高洁。这个材料连位列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中都不曾记载,可见萧统为了“追星”,做了很深的史学功课。

除了表彰陶渊明人格,萧统还注重对陶渊明诗文作品的阐发。萧统之前,很多人觉得陶渊明的诗没什么价值,但萧统却不认同。他盛赞陶渊明的诗文是独超众类的佳作,在主持《文选》的遴选时,他一口气收录了陶渊明的8首诗歌,另外还有1篇人们熟悉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画像

其次,他是昭明会的品牌代言。

萧统好诗文、喜游历,加之出身尊贵,这样他成了南朝最大的文化IP,很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他的身边。他平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才学之士探讨文史,或者写文章抒发情怀抱负。

在萧统所在东宫,不但文人多,书也很多。据说他的藏书多达三万卷,是南朝藏书的峰值。

萧统还在宫内修建亭阁,邀请当时名流一同游览,文人聚集、名家荟萃的昭明会得以爆火。

昭明会作为一种文人雅集,举办地并非局限在宫中。在今天的安徽池州一地,就留下了大量和昭明会有关的文化习俗。南梁时期曾在池州设置侨置郡县,昭明会遗迹以侨置郡县晋阳、和城两地最多。

在晋阳的石潭镇,有一处祭祀昭明太子的文孝庙,到了元朝,秋浦县的县令张义诚还曾亲自拜谒文孝庙,并题写楹联道:“老树千株茂,清波一道流。”可见昭明太子影响之广泛深远。

和城的情况大致相似,据说和城的隐山寺的寺额“隐山之寺”,就是萧统亲自题写的。

最后,他是腊鹅案的无罪案犯。

萧统的人生中不只有书香,生在皇室的他,注定无法摆权力的侵扰。萧统去世前,发生了让他不能自证清白的腊鹅案。

萧统的母亲丁贵嫔去世时,梁武帝为丁贵嫔选择了一处葬地,但有道士给萧统说,这块葬地不利于你,需要埋下腊鹅才能避祸。没多久,萧统东宫的臣子鲍邈之和魏雅两个人不和,鲍邈之就向梁武帝告密,说魏雅和太子合谋,想要通过巫蛊之术陷害陛下,梁武帝听罢大怒。

墓地中的腊鹅,本来是为了避祸才埋下的,被梁武帝派人挖出来后,却成了萧统最大的祸端。

此事多亏了大臣徐勉谏止,梁武帝才就此作罢,只是杀了道士,没有继续追究萧统的过失。萧统为人仁孝,一直将此事挂在心上,恓惶之间在游湖时落水得病,再也没有挺过来。

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明代学者孙承恩说萧统“睿资天”,是天生的奇才。可惜,英年早逝的萧统,没能继续铸就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子虚乌有的谣言。或许,这也再次验证了有人说就有信的谣言定律。

历代评价

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

——清代学者 赵翼

编辑说明

文字 / 中流楫

排版 / 乐多

封面 / 乐多

标签: 萧统陶渊明梁武帝李煜文选宋徽宗

更多文章

  • 内心深处的独白——宋宗爱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杂烩标签:画家,美术,艺术,双年展,宋宗爱,湖南水彩画邀请展

    宋宗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水彩画学会理事、永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湖南科技学院美术系。主要从事水彩画专业教学与创作研究,2016年水彩画城中村系列主题创作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立项,2018年获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立项,水彩画作品入选“第十二

  • 一番话让丐帮帮主龙心大悦,北齐皇族杀手刘桃枝因此被封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桃枝,高纬,皇族,后主,宫女,胡皇后

    按照《北史》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北齐永安王高浚、简平王高涣、平秦王高归彦、琅琊王高俨,都是死在同一个杀手的刀矛之下,北齐太尉、长乐郡公斛律光应该是死于此人投手格斗中的“裸绞”:“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因为杀了太多王公贵族,这个刘桃枝获得了“北齐第一杀手”、“北齐皇族克星”的称号。其实刘桃枝在北齐未

  • 名将斛律光:58岁进宫朝拜,被刘桃枝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斛律光,刘桃枝,宇文邕,高纬,韦孝宽,斛律

    572年,58岁的斛律光进宫朝拜,刘桃枝手持大刀,从背后杀来,砍伤了斛律光手臂。作为百战名将,斛律光没有被吓到,他转身与刘桃枝战斗,一手接过对方刀柄,将其摁在地上。此时,三位壮士冲出来,用利器敲击斛律光头部,然后将其勒死。斛律光被杀,北齐皇帝高纬自毁长城,4年后被周武帝宇文邕处死。斛律光,高车族人,

  • 陶弘景,道士被好佛的皇帝尊为山中宰相,霸业成逝水,名山犹姓陶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陶弘景,皇帝,萧衍,隐士,沈约,梁武帝,书法家,艺术家,南北朝,医学家

    陶弘景:霸业成逝水,名山犹姓陶据《南史·陶弘景传 》记载:“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这也是“山中宰相”典故的出处。一直为陶弘景的身份感到困惑,官方给出的定义有一堆,但都没有给出政治家一项,但这个典故太有名了,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隐于深山的高士或权臣,以至于

  • 句容民间故事之名人逸闻:陶弘景白云深处

    历史解密编辑:起司奶香猫PLUS标签:陶弘景,梁武帝,萧衍,民间故事,白云深处

    句容民间故事之名人逸闻】陶弘景白云深处陶弘景隐居在茅山修身养性,同时钻研炼丹术,对天文地理、阴阳历算等都有深刻的研究,撰写《真诰》、《登真隐诀》等著作共200余卷,还时刻关心社会的发展,积极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一天爱徒桓清远对齐朝廷动态感到迷惑不解。他直言不讳地说:“连年来,南齐皇室骨肉相残,据说最

  • 南渝先生:陶弘景 山中宰相 自逍遥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陶弘景,梁武帝,萧衍,沈约,道士,萧道成

    陶弘景为官的时候仕途并不顺畅,但是辞官修道之后,虽然身在山中,却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每有军国大事皇帝都必须派人询问他,“山中宰相”的奥妙何在?在崇尚道教的朝代,很多道士在朝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甚至参与朝政,左右时局,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号称“山中宰相”的南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号

  • 司马令姬:中国年龄最小的废后,一生经历三朝五帝,最终幸福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篮篮标签:司马令姬,宇文赟,杨坚,皇位,皇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坤道成形,厚德于焉载物;阴精迭运,重光所以丽天。在昔皇王,膺乾御历,内政为助,昭被图篆。惟尔门积庆灵,家韬休烈,徽音令范,无背一时。是用命尔,作俪皇极。尔其克励婉心,肃膺盛典,追皇、英之逸轨,庶任、姒之芳尘,祎翟有光,粢盛无怠,虽休勿休,以隆嘉祚。今册封柱国、荥阳公消难之女为皇后

  • 金德瑛『和萧子良高松赋』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乾隆,侍郎,乡试,清朝,金德瑛,都御史,高松赋,和萧子良,地方官员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金德瑛(1701~1762),字汝白、桧门,号慕斋,浙江余杭人。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编修。乾隆三年福建乡试主考,六年江西学政,江南乡试副主考,十五年福建乡试主考,十七年山东学政。乾隆十九年,由于太常寺卿升内阁学士,二十三年直隶学政,二十一年迁礼部侍郎,二十六年升督察

  • 高欢和尔朱兆的塑料兄弟情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高欢,朱兆,尔朱荣,王朗,诸葛亮,兄弟情

    俗话说宁要桃园三结义,不要瓦岗一炷香。结拜的情谊也有好有坏,都说塑料姐妹情,历史上连塑料都不如的兄弟情也是有的。最短的情谊就是一代枭雄高欢和一代狗熊尔朱兆。高欢发现曾经老大尔朱荣的老婆北乡长公主从洛阳出来,他不垂涎她的姿色,而是看上她手上的三百匹好马。是的,高欢不要骑北乡长公主,而是要骑她的马。在古

  • 五分钟了解《尉迟迥之乱》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杨坚,尉迟迥之乱,韦孝宽,丞相,杨素,尉迟迥

    概述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历史背景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去世,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五月二十七日派韦孝宽取代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