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前燕最出色的权臣:文武兼备拒绝称帝,桓温怕他,王猛敬他

前燕最出色的权臣:文武兼备拒绝称帝,桓温怕他,王猛敬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纵横五千年 访问量:1440 更新时间:2024/1/29 0:54:04

前燕是由慕容鲜卑建立起来的政权,由辽东进入中原,一度占领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大部分地区。在前燕统治时期,这个政权的宗室之中,可以说是名将辈出,其中有一位人物最为出色,他不仅文武兼备,而且没有政治野心,虽然贵为权臣,但却拒绝篡位称帝,连桓温王猛都对他十分敬畏,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一、前燕宗室

此人名叫慕容恪,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四子。由于慕容恪的生母高氏无宠,所以慕容皝对这个儿子也不怎么重视。直到慕容恪十五岁时,他才引起父亲的重视,此时的慕容恪“身长八尺七寸,容貌魁杰,雄毅严重”,他每次谈话时,都会说都“经纶世务”,慕容皝这才注意到这个儿子,“乃授之以兵”。

此时的前燕正处在草创时期,战争不断,慕容恪投身其中,立下了赫赫战功。338年,后赵石虎发兵十万围攻前燕,双方相持十余日后,后赵退兵。慕容恪率两千骑兵出城追杀,大破后赵军队,斩杀三万多敌军。此后再与段部鲜卑、高句丽、宇文部的作战中,慕容恪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他还率军擒住了骁勇善战的冉魏的皇帝冉闵

二、拒绝称帝

慕容恪东征西讨伐、南征北战,为前燕政权开疆拓土,立下了极大的功劳,但他表现地却十分谦卑。359年,前燕皇帝慕容儁患病,他对弟弟慕容恪说道:“如今东晋和前秦未除,太子慕容暐年幼。朕担心他应付不来,想效法宋宣公,将皇位传给你。”慕容恪当即拒绝,“陛下若以臣堪荷天下之任者,宁不能辅少主乎!”

第二年,慕容儁病死,群臣推举慕容恪为帝,他再次拒绝,"国有储君,非吾节也。”于是,慕容儁的儿子慕容暐即位,与此同时,慕容恪成为前燕实际上的统治者,“以慕容恪为太宰、录尚书,行周公事”。不久,太师慕舆根鼓动慕容恪称帝,还说“可废主上为一国王,殿下践尊位,以建大燕无穷之庆”。慕容恪严词拒绝,之后还诛杀了企图作乱的慕舆根等人。

三、声震敌国

慕容儁的死讯传到了东晋,朝野都十分兴奋,认为前燕不足为虑,可是趁机北伐,恢复中原地区。可是桓温却十分清醒,他说道:“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慕容恪治国有方,不仅稳定了前燕国内的局势,还亲自率兵攻占了洛阳,引起了关中的震动,苻坚甚至亲自率军进行防备。而就在此时,慕容恪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

366年,慕容恪病重,前燕皇帝慕容暐亲自向他询问后事。慕容恪说道:“吴王(指慕容垂)文武兼才,管、萧之亚,陛下若任之以政,国其少安。不然,臣恐二寇必有窥窬之计。”说完这些话,慕容恪就离世了,但是慕容暐没有听从叔父的话,慕容垂遭到迫害,后来逃到了前秦。前秦丞相王猛也十分推崇慕容恪,他说道:“慕容玄恭,信奇士也,可谓古之遗爱矣!” 然后“设太牢以祭之”。

参考资料:1.《晋书》;2.《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桓温:北伐英雄还是盗国奸贼?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桓温,刘琨,谢安,司马昭,曹操,司马懿

    373年8月18日,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桓温去世。东晋是典型的门阀士族社会。这时皇权旁落,掌握军政大权的是门阀士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这些士族轮番掌权把控朝政,有的甚至擅自废立皇帝,图谋造反。桓温就是东晋废帝的第一人。他身居要职三次北伐,目的却不是收复关中,而是打算像当年的司马氏以战功立威

  • 桓温: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阴山标签:桓温,谢安,刘琨,王导,丞相,刘裕,王敦,晋朝,司马氏,史说三国,五胡十六国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关于桓温的逸事佳话,实为《晋书》和《世说新语》最具活力的篇章之一。字里行间,一个鲜活的英雄跃然纸上,带着浓烈的欲望,带着对生命的热爱,自信而睥睨当世,骄傲而指点山河;活过爱过拼搏过辉煌过也失败过,只为全身心去展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青史中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存在。这就是兼

  • 司马伦谋主醉酒后,到皇家牢狱找废后贾南风,所谓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东宫,宫女,牢狱,孙秀,贾南风,司马伦

    金墉城。黑黝黝的房间。贾南风一直没有睡觉。十年了,做了皇后之后,有许多个早晨,她可以随意躺在显阳殿的大床上,尽着性子,做一切想做的事情。那些多如树叶的日子,没有自己的吩咐,谁都不敢打搅她皇后的懒散和清梦……一切都成为过去了。躺在金墉城皇家牢狱湿乎乎的地面上,即使是初夏时分,从地底散出来阴凉的潮气,让

  • 西晋作死能人:公元300年司马伦称帝不作死就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司马伦,贾后,贾南风,晋惠帝,石崇,贾充

    前因司马伦凭借一石二鸟之计,借贾南风之手杀掉了太子司马遹。公元300年4月,赵王司马伦杀死皇后贾南风,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可以说,“诏书"真是个杀人的“利器”。之前贾后依靠密诏和矫诏杀掉了司马亮和司马玮,此时的司马伦,也拿出了自己编写的假诏书:“中宫贾后和贾谧等人杀害太子,因此命令车骑将军兼领

  • 为什么说司马懿之子司马伦是“八王之乱”失控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汉朝,三国,司马懿,司马伦,晋惠帝,贾南风,司马炎,八王之乱,军事制度

    众所周知,“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和“五胡乱华”。但鲜为人知的是,“八王之乱”是一场逐步升级到最后失控的动乱。后世很多人认为:“八王之乱”升级到失控的罪魁祸首是司马懿的第九子、西晋赵王司马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其子司马衷

  • 司马伦的篡逆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司马伦,贾后,贾南风,司马昭,司马懿,司马衷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柏夫人。司马伦被晋武帝封为诸侯王,本来与皇帝的位置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但是乱世中司马伦想分一杯羹,居然就弄成了。司马伦这个人没多大的本领,人很胆小,也没有带兵的能力。既没有父亲的韬略,也没有母亲的机智。也算是时代造英雄吧,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混蛋给推了上去。先说人品

  • 赵王司马伦与“狗尾续貂”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司马伦,赵王,贾南风,司马衷,司马炎,司马懿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题记。俗话说,教人交心,浇树浇根。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友谊是坦诚相待,也就是交心,就如同本文第一段里的“以利相交”、“以势相交”、“以权相交”都不会天长日久,最终结局都是吹灯拔蜡,分道扬镳。这

  • 故事:羊祜山下牧羊女,天落惊雷贪心人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羊祜,羊儿,惊雷,牧羊女

    襄阳城南五里之外有座山,因建有烈士陵园,老百姓通俗地称为“烈士塔”。每逢节假日,人们都会来这里登山锻炼,人流拥挤,热闹非凡。烈士塔是俗称,这座山正式的名称是羊祜山,纪念的是西晋时期镇守襄阳的荆州都督羊祜。然而在民间,这座山还有一个称谓,“羊姑山”。背后还隐藏着这么一段传奇故事。离着羊姑山不远就是真武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徐安卿,衡州老人,羊祜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羊祜,徐安卿,衡州,道士,枯骨

    徐安卿有个叫徐安卿的人,年轻时当兵,四十岁后退伍做了医生,游走在泉漳一带给人看病。某天路过洪塘的时候下起雨来。他到某世家借宿,因为住不下,主人把他安排到园林的亭子里。这家园林里经常闹妖,主人并没告诉他。到了夜间,云开雨散,月上柳梢。仆人送来酒菜,还有一盘肉。徐安卿在石桌上吃喝,忽然一阵风刮过,吹动树

  • 羊祜《诫子书》: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羊祜,马援,闻人,得己,晋朝,诫子书,杨万里

    对待他人之过,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三国至两晋时期的羊祜在《诫子书》中谈道:“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羊祜坚持守正不曲,他希望儿子不传不可靠的说法,不听诽谤之言,听到别人的过失,耳可听嘴却不可说,仔细思考后再行动。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