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285:卷第七十九晋纪一,曹奂禅位于司马炎

《资治通鉴》285:卷第七十九晋纪一,曹奂禅位于司马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夏觅一年 访问量:858 更新时间:2024/1/16 15:48:55

(曹魏皇帝世系表)

学习内容:卷第七十九,晋纪一(公元265年—272年,共8年)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原文】

泰始元年(公元265年)

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甲子,出舍于金墉城。

太傅司马孚拜辞,执帝手,流涕歔欷不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丙寅,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

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即宫于邺;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魏氏诸王皆降为侯。

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封皇叔祖孚为安平王,叔父幹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

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以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增位进爵有差。

乙亥,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未几,又以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望、司空荀,凡八公,同时并置。

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又诏诸王皆得自选国中长吏;卫将军齐王攸独不敢,皆令上请。

诏除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

【原文华译】

十二月十二日,魏帝曹奂禅位给晋王,十二月十四日,曹奂出宫,住在金墉城。

太傅司马孚拜辞,拉着曹奂的手,流涕唏嘘,不能自胜,说:“臣死之日,仍是大魏之纯臣!”

十二月十六日,晋王司马炎即皇帝位,大赦,改元。

十七日,奉魏帝曹奂为陈留王,王宫在邺城,对他优崇之礼,和当年魏受汉禅对汉献帝的规格一样。魏国诸王全部降位为侯,

追尊晋宣王司马懿为宣皇帝,景王司马师为景皇帝,文王司马昭为文皇帝;追尊王太后为皇太后;封皇叔祖司马孚为安平王,叔父司马幹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伷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邪王,弟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

又封各叔伯兄弟司马望等十七人皆为王;任命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百官都各有升官进爵。

十二月二十五日,任命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司马师曾任太师,所以避讳,改太师为太宰。)不久,又任命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司马望,司空荀顗,一共“八公”,同时并立。

司马炎吸取曹氏宗室孤立的教训,所以大封宗室,授以职权,并且下诏诸王都可以自己选择任命封国中的官员。唯独卫将军、齐王司马攸不敢,全部请求朝廷派遣。

皇帝下诏,解除曹魏宗室禁锢令,又撤销诸将出征及各州刺史、郡守上任需把家属留在京师为人质的条例。

【学以致用】

01,从时间轴上再看曹魏

搜索了曹操的生平记录,他从20岁出道(174年),

196年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32岁)

在212年,位极人臣(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216年成为魏王。

现在265年12月12日,曹奂禅位,魏国灭亡。

也就是说,曹操从出道建功,用了42年打下了“王国”,从“王国”,到亡国也才49年(216-265)

那么,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会发些什么?

建功,很难,九死一生

立业、守业更难,要付出好几倍于“建功”的努力与小心翼翼,才不至于丢失家业。

今天在某某号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与这个相似的话,

罗斯柴尔德阐述

成功的必要条件

“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足够的谨慎,才能创造巨额财富。而要守住这些财富,要付出10倍于创造财富所需的才智。”

这句话很有道理,看看曹魏的起与末的过程就知道了,并且这种例子多得很。我们不得不去做深刻的认识。

02,司马炎吸取曹魏的教训

曹氏防范宗室的法令极为严峻,限制行动,不得为官,也不得与大臣交往,基本上与终身软禁超不多,就像熊猫,是国宝,本来是肉食动物,现在是悠哉悠哉的吃素食。有志向有才华也得憋着。

诏除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

曹魏政权灭亡了,他们这些人反而得到了自由。

这是不是让人觉得很感慨?

这让我想起来影视剧《风筝》里的一个桥段,自己人要杀我,敌人却在救我....主人公的那刻心情只能自己体会了

有时在想,这些曹氏宗亲的人,会不会有人在诅咒?这一刻,会不会有人拍手称快?

这时,司马炎吸取曹氏教训,大封宗室,并且让亲王直接掌握实权,结果呢?

开启了历史的倒车

直接造成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持续十六年,如果仅仅是司马氏一族的事情,那也只是他自家的事情

可是,“八王之乱”的直接结果,造成了五胡十六国扰乱中华,直接造成了全中国处于300年的大混乱,大分裂时期,一直到300年后的隋朝建立才消停。

身处高位的人,一个不经过深度思考就做出的错误决策,甚至只是一句错误的话,就能够在未来造成几何倍数的连锁反应,给天下人带来灾祸

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也是由于汉文帝在位时候讲话没注意有关,一句话讲出去,直接勾起了他们“也可以当皇帝”的幻想,本来别人都不敢这么越位的,但是你说了,他们听了就心痒痒了,至尊的欲望就控制不了。

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你人生的种子

所以,要戒慎恐惧,要知己,更要克己

地位越高,影响的人越多,就责任越大,更要如此。

03,关于吸取经验这种事情

我们向谁吸取经验?

一个女人向一个胖子学习如何减肥,向一个气色不怎么好的人学习营养知识?

这能行吗?

一个自己都没有导入过股权激励的企业,或者说没有验证过股权作用的企业,它给你讲的股权方案,你敢用吗?

比这个更值得思考的是,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学错了对象?

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谁身材好,气色是真的好(自然的,不是靠昂贵科技产品辅助的)就向谁学习

即便是这样,还得定制化,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每个人的出身地,出生时辰不一样,当时的五运六气不一样,身体的属性不一样,

彼之蜜饯我之砒霜,所以不得不保持一点点怀疑。怀疑的余地,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陷入绝境,有机会调整,不伤及根本。

另外,再比如

一个经验,一个方法论,你参考谁的数据?谁的方案?

是参考上一个朝代的方案?还是参考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直到这个时代、直到今天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朝代如何更替,但是某些规律是不变的,你选参考哪一个?前者还是后者?

不管好的经验,还是坏的经验,这经验背后诞生的条件有没有考虑过?

作为一名股权激励咨询师,我以前对不太了解股权,不知道哪一家好的朋友,就告知对方一个方法,自己去验证

1,这家方法论,是不是成体系的,并且看看这个“体系”是否能够生生不息

什么叫生生不息呢?

就是说今年用了可以,明年也可以,后年也还行,5年,10年后也还可以,就是公司规模在变化,公司在成长,这个方案是能够跟着进化,跟着迭代的。

如果不能进化,那就是进坑了。因为这是股权,是公司的命脉之一。不动还好,动错了就是找死。规则没设计完善,利益分出去了,想收回来难上加难

2,看这家机构自己有没有使用,效果如何

一个胖子卖瘦身方案,如果他自己有瘦身的记录数据,到还可以说的过去,毕竟,说自己所做的,是在拿结果说话的,至于其他的,就得谨慎对待

我们是极其有幸,有第一代革命先辈为我们踏出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出来

就说这个经验教训

我们当年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革的环境下,古今中外的各种理念不知道琢磨了多少,实践了多少...

好不容易引进了马克思的理论,还得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深刻的总结出属于我们中国特色的先进理论

所以,你看,在面对各种思想,各种理论的时候,我们能不谨慎对待吗?

慢一点,再慢一点,尽量想的全面一点,把风险和代价控制的再小再小

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主要还是这个),在引进新的理论的时候,脑海里面一定要有根弦在回响,这根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或者称呼为“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个人比较喜欢这个词,并且,看这本大头部书籍,也是带着这根弦在身),这一点非常重要!

更多文章

  • 蜀汉被邓艾所灭,司马炎废掉曹奂建立晋朝,吴国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司马炎,曹奂,吴国,孙休,魏国,邓艾

    魏蜀吴三国纵横捭阖近百年时间,最后司马家族笑到最后,三家归晋,吴国存在了五十多年,是三国之中存在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吴国亡国之君孙皓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是骨气比较硬的亡国之君。吴主孙权执政了五十多年,晚年患了多疑症,儿子被杀的不多了,幼子孙亮接班。然后是景帝孙休即位。公元工‘4年,景帝孙休病死,这个

  • 刘禅死后,司马炎给他挑选了3件陪葬品,件件打脸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刘禅,司马炎,刘备,诸葛亮,司马懿

    失败是成功之母,胜利者的脚下总是有很多的失败者,他们的躯体成了胜利者的垫脚石,帮助胜利者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巅峰。但由于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人们给失败者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别。刘禅和汉献帝是三国时期两位失败者,但人们给这两位君主的评价却截然相反,人们给汉献帝的大多是同情,因为他没有能力和机会改变命运,

  • 胡咧两晋(初章)司马炎统一三国,却开历史倒车,西晋因此而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分封,曹魏,封国,胡咧,三国,西晋,司马炎,司马氏,八王之乱

    三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乱世,它因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流行,被现代人所熟知。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乱世局面,被认为是符合"天下大势"的结果。而西晋在他的治理下很快从乱世中恢复,人口和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社会逐渐繁荣,也创造了"太康之治"的局面。然而西晋却没有出现一个盛世,

  • 晋武帝司马炎精明过人,却立痴呆儿子做太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司马炎,贾充,贾南风,司马衷,八王之乱

    西晋王朝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历经祖孙三代才得以建立起来的。晋武帝司马炎虽然是继承父祖的基业,但他也是一位“明达善谋,能断大事”的精明皇帝,但是在司马炎晚年,他却做了一件糊涂事,导致西晋陷入动乱,最终灭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灭掉吴国,实现全国统一,同时采取轻徭薄

  • 曹魏最后的忠臣:晋武帝司马炎不敢治罪,还得尊称他为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曹魏,曹丕,姜维,司马炎,司马懿,晋武帝,史说三国

    265年11月12日,洛阳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受禅仪式,魏主曹奂被迫禅位,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继承皇位,建立西晋政权。两天后,曹奂迁居到金墉城,昔日的满朝文武都成新朝臣子,自然不敢相送。然而有一个人却不怕,他拉着曹奂的手,痛哭流涕的说道:“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如今天下已经易主,晋朝取代曹魏,他还

  • 晋武帝司马炎的生活有多荒唐,看看羊车望幸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望幸,皇帝,妃嫔,三国,司马炎,晋武帝,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大家听说过羊车望幸这个成语吗,单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等人乘着羊车来宠幸自己,这是古代妃嫔们争宠的一种方式。那羊车望幸的主人公是谁呢,为何要用羊车来选择妃嫔呢?其实这个成语的来源,跟晋武帝司马炎有关。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几个月之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

  • 晋武帝司马炎妃子最多的皇帝,每天轮流侍寝,10年排不完?

    历史解密编辑:深秋浅巷白衬衫标签:皇帝,三国,司马炎,司马绍,晋武帝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夏启到清末皇帝溥仪,共经历了67个王朝、446位帝王。446位地位中嫔妃最多的皇帝当属晋朝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据说是中国历史上拥有嫔妃最多的一位皇帝,大约有1万之众,把这些粉脂香闺装备起来,足以编成一个军团。据史书记载晋武帝每天面对这么多后宫的莺莺燕燕,唯独钟爱出身武将之家的胡芳

  • 晋武帝司马炎去了一趟姐姐家,大受刺激了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司马炎,皇帝,司马昭,常山,石崇,晋武帝,国防政策,三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闲得无聊,想去姐姐常山公主家串个门,小时候姐弟情深,如今自己当上皇帝了,姐姐也出嫁了,感情倒是疏远了不少,今天正好不忙,去姐姐家跟她聊聊家常。可是司马炎兴冲冲地出宫,却怒吼吼地回来了,杨皇后看了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司马炎是让姐夫王济给气着了。王家是士族大家,家底殷实

  • 胡咧两晋(增三)司马炎效仿刘邦分封司马诸王,为何导致八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司马炎,刘邦,诸王,八王之乱,分封

    司马炎分封司马诸王,以此代替领兵于全国各处的诸侯将领,收回兵权,使朝廷强而地方弱,是他解决汉末三国乱局的主要策略。在汉末三国时期,诸侯并举,天下大乱,上百年的内部征战让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便开始考虑解决汉末三国陷入乱世的隐患,他把主要原因归咎于地方诸侯的强大,威胁到了朝廷政权。所以他认

  •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为什么迅速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川南欢剧场标签:司马炎,曹魏,八王之乱,分封,东汉末年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的混乱局面。晋武帝在执政初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执政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国力有所发展。但是西晋王朝的统治仅仅维持了51年就分崩离析了,中原王朝在这一期间迅速衰落。从表面上来看是由于“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影响。从根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