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充:害死1个魏帝,赶走1个魏帝,司马炎给了他这个谥号

贾充:害死1个魏帝,赶走1个魏帝,司马炎给了他这个谥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良的大叔 访问量:1252 更新时间:2023/12/17 11:18:13

其父贾逵,是有名的曹魏忠臣,位列“魏晋八君子”。先后在拥立曹丕、搭救曹休等事件中立下汗马功劳。《晋书》记载:司马懿去世前梦见王凌、贾逵“作祟”,竟致噩梦而死。足见忠义浩荡,亡而不朽。但随着司马氏逐渐掌握大权,事态出现了转变。在死节曹魏和投靠司马2个选项中,忠良之后的贾充选择了后者。还凭借家传的法学,迅速成为了司马家的肱骨之臣。

原本照这样的剧本,走上人生巅峰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不惑之年,贾充却被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撞散了腰。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20岁,此时的司马家已权势熏天。面对司马昭牢牢把持的兵权,他感到没法改变自己快要变成刘协的事实。又或许是想起了太祖武皇帝当年的神威,还有些血性的曹髦并不打算去跟山阳公做邻居。同年二月,他集合了一支由几百个宦官、杂役、宫女组成的部队,扬着天子旗号,鼓乐齐鸣,杀向了司马昭相府!于是,史无仅有的“天子造反”上演了。或许是想用天子之死来恶心一下权臣?又或是唤醒天下忠臣的心?在进军途中,第一个遇到的是司马伷的军队。皇帝的虚名还算管用,被曹髦呵斥几句后,司马伷立刻让道——他毕竟是司马昭的宗亲,有赦免权,即使不抵抗也不会有性命之忧。所以,有理由不趟这摊浑水。继续前进,第二个拦路的就是贾充。曹髦又大声喝到:我是天子,你们拦我的路,是想弑君吗?哪怕是见多识广的贾充,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该怎么办?撤吗?他司马伷可以撤,我贾充可不行。不姓司马的若是撤了,半辈子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于是,贾充一狠心,说出了著名的那句:“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唆使手下成济击杀了曹髦。

在改朝换代的过渡期,像贾充这样的人有很多。虽然迫于权臣的权势不敢轻举妄动,但明面上还是要保持所谓士族的清誉。现在贾充把事做绝了,这毕竟是弑君。让很多走了50步的,堂而皇之地跑来讽刺他这个走了100步的。因此,朝堂之上很多世家纷纷与他脱离关系。即便是对于司马昭来说,篡位可以,不应该是这种方式,标准程序应该是善待前朝国君,走不流血的禅让程序。这也是西晋后来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皇帝不敢向臣提忠。也不是这个时候。司马昭推辞晋公多年。直到3年后灭蜀成功,才接受封公。和爹爹司马懿相比,司马昭缺的就是军功和威望。出现贾充这样的黑犀牛事件,影响极其恶劣。追悼会上,司马昭怯生生向陈泰请教:陈公,这件事情应该怎样才能平息呢?陈泰说:不杀贾充,难堵众人之口。司马昭不忍,又问:能不能杀一个级别低点的?

陈泰——这位曹魏重臣陈群的儿子冷笑一声答道:送你8个字“但见其上,不见其下。”没有更低了,想找黑手套,没门。这是一个尴尬时期。司马家的狗害死了皇帝,让不少摇摆的士人开始考虑名声而转向中立。即便是已经效忠的,也在想要不要为司马家卖命。如果后期再出现一些变故,如伐蜀失败一类的,像弑君这样的事就可能是致命的因素。貌似强大的司马家也非铁板一块。比如长子司马炎和过继的次子司马攸之争造成的内部力量瓦解,稍有不慎,历史就可能因为一个闪失而流向没有西晋的平行空间……总而言之,尽管最后的替罪羊是成济,但贾充是活得是最累的。一次皇室酒宴。一大臣借酒发疯,说:贾先生啊,如今世道恶离,你就是罪魁祸首啊!贾充不服气:关我甚事?对方答:请回答我,高贵乡公(曹髦)哪去了?高贵乡公呢?贾充恼羞成怒,却也一时语塞。甚至那几年的天灾:至少1次水害、1刺寒灾、1次旱灾、1次蝗灾,也被史官记录成跟贾先生有关的量子事件。不仅是庙堂,回到家里:贾母是个对忠义极为敏感的人,所以贾充一直没让母亲知道自己的那些糟心事。然而,每当老太太讲起弑君,并大骂奸臣的时候,奴婢们都好好听故事,人一走,却纷纷笑作一团。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贾充很难过,司马昭救了他的命,却不能为他辩解一句。这让他只能紧紧抱住司马家的大腿。成为众人眼里的佞臣。虽然,他也的确是个人才。所著《秦始律》集法家之大简,一直是指导两晋南北朝法学的基本法。只是,没有一人愿意和弑君者做好朋友。幸运的是,伐蜀成功了,司马家顺利封公。哪怕2年后司马昭暴亡,司马炎也能完整继承父亲的爵禄。而贾充也终于等来了隐忍已久的丰厚回报——位列三公。司马炎的2个儿子还成为了贾充的女婿。公元266年,魏帝换成了曹奂。这一次,身为晋王的司马炎不再掩饰什么,直入皇宫,要求曹奂让位。曹奂沉默了,或许认为不说话就可以躲掉一切。

一个声音朝着龟缩在那里的曹奂传去:你想当曹髦吗?这个声音的主人正是贾充。在害死1个魏帝之后,贾充又为司马家篡位成功赶走了1位魏帝。到了这个时候,贾充算熬出头了吧?好像并非如此。他赢得了天子的赏识,却与原本的世家身份越来越割离。比如:司马炎宴请孙皓的时候,贾充有点飘了,他想讥讽这位曾经以残暴为名的吴主:听说你在南方的时候,经常用挖眼、剥皮的刑罚,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孙皓毫不犹豫地怼了回去:怎回事?嗯嗯,这种就是给弑君者专门准备的。司马家得天下人尽皆知,孙皓敢当着司马炎飙这么一句,完全是作死。然而司马炎并没有介意,有自知之明的他可能还觉得说得有点道理。所以你说贾充当时是个什么表情?末了,左右不笑死才怪。而且更糟糕的是,作为晋武帝2个儿子的老丈人,贾充算是登上人臣之顶了吧?可面对这两个女婿太子之争时,他的表现太过圆滑,并不符合司马炎的心意:认为他是在置身事外,两处讨好。数年之后,被解除兵权。之后,贾充和司马炎在伐吴的决定上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分歧——这次,他又想横跳一下代表世家的利益:坚决反对伐吴。并情绪激动地叫嚣着:应当把那些鼓动陛下伐吴的人都推出午门。晋武帝漠然地看完他的表演,又漠然地下达了南征的命令,最后又漠然地宣布了贾充为伐吴统帅的决定。“你不是反对伐吴吗?我偏偏让你当最高统帅。”如果败了,我就追究你的责任。如果胜了,那你现在为何又竭力反对?

贾充的反抗无效——只能跟随强大的晋军走完统一的过场。吴灭第二年,贾充病逝。弑君的罪名是洗不掉的,根子是世家的贾充被世家所抛弃。只能坐上西晋这条一开始就残破的大船一同去往另一个方向。哪怕他是1个深谙庙堂规则的人精,也平衡不了皇权与世家的关系。哪怕他尽力去任人唯贤为很多士人铺平了道路,也改变不了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哪怕他真的抱紧了大腿,也改变不了人们对他敷衍趋势的评价。临死之际,贾充特别担心自己会被奉上一个恶谥。他的侄儿过来安慰他,说:但凭公论。或许是为了让他宽心,但贾充又岂能安心。世家同僚们最后一致同意用“荒”字来作为贾充的谥号——荒诞的荒、荒妄的荒,荒废的荒。贾充尽管未能凡事都遂司马家的意,但作为篡魏扶晋的功臣,他是一双优秀的黑手套。抗下了所有的卑劣,哪怕只是这项,也该有苦劳了。末了,是司马炎给贾充确定了最终的谥号——“武”。他是1个文臣,为何司马炎要确定“武”为贾充的谥号呢?史书阙如。猜一猜,或许是为了纪念他南定东吴的大功吧?然而,拿一桩贾充最不愿意的功劳作为其谥号,是不是司马炎在开玩笑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标签: 贾充司马炎司马昭魏帝司马懿

更多文章

  • 身为魏国大臣,却杀死魏帝曹髦帮司马氏篡位,贾充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曹髦,贾充,司马氏,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

    正如南宋学者王应麟的评价,“晋之篡魏以贾充,其亡亦以充”。出身河东(平阳)贾氏的贾充,身为曹魏大臣,却弑杀魏帝曹髦,为司马氏篡位立下功劳;作为西晋开国功臣,女儿贾南风却又成为了祸乱朝纲、西晋灭亡的罪魁祸首。再加上平日里谄谀陋质,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因此贾充在历史上的评价极低。那么,贾充的一生到底经历

  • 率土之滨:新武将贾充多离谱?场均奶量上万,内政三天出满级宝物

    历史解密编辑:萌小凌儿标签:贾充,刘备,荀彧,魏延,武将,内政,晋朝,三国,率土之滨

    率土趣事千千万,听我凌儿慢慢盘!大家都知道刘备是率土中的超级奶爸,奶个一两万不成问题,但是经常会出现敌方单体伤害太高以至于刘备的奶量相比于这样的伤害就有点逊色了,所以,今天凌儿给大家介绍刘备的好队友,晋国的武将贾充。首先看贾充拆解的阐发望风而降,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如果是高士气打低士气会好许多,不过法

  • 贾南风嫁入司马家源于贾充的一次逃避兵役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贾充,贾南风,司马炎,吴国

    西晋初年,此时吴国还存在,而西晋此时面临的外敌,还远远不是吴国——毕竟吴国在当时还没有图谋西晋的能力(野心总是有的,不过也只是局限于空想而已)。此时西晋最大的威胁,来自北部的鲜卑——鲜卑攻占了西晋不少地盘,而前往讨伐的西晋将领,大多无功而返甚至损兵折将。而此时西晋朝内,大臣贾充权势很大,而贾充的权势

  • 西晋王朝的掘墓人——贾充父女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贾充,曹彰,晋朝,贾南风,司马炎,司马昭,司马玮,司马衷,西晋王朝,史说三国

    贾充的父亲贾逵,是曹魏时期的名将,也是曹魏政权的铁杆拥护者。当年曹操病死,曹彰争功,贾逵义无反顾单人独骑让曹彰退兵,保全了曹丕的脸面。但是贾充就不行了,看到曹魏政权走下坡路,这小子就走了司马氏的门子,心甘情愿成了司马家族的一条走狗。曹髦有感于司马昭大权独揽,想做掉司马昭,自提人马来到司马府上叫嚣,被

  • 司马昭和司马炎为什么一直容忍和重用名声和操守都很差的贾充?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贾充,曹髦,晋朝,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史说三国

    贾充是西晋的开国功臣,他的女儿贾南风则是晋惠帝的第一任皇后。然而与其他朝代的开国功臣不同的是,贾充的名声和操守都非常差,杀害高贵乡公曹髦更是让贾充遗臭万年了。在贾充活着的时候,曹魏和西晋的很多大臣就不断批评或者弹劾他,不少贤能之臣都讨厌他。除了名声和操守都很差之外,贾充在有些重大政治问题上还犯了错,

  • 贾充的女儿是如何嫁给司马衷的?-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贾充,曹丕,曹操,晋朝,司马衷,司马炎,司马昭,晋惠帝,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谈到魏晋的历史,就绕不开魏晋的权臣贾充,而西晋的灭亡,历史上很多人又将罪魁祸首归因于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司马炎为什么要让太子司马衷迎取贾充的女儿为太子妃呢?贾充在西晋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地位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贾充嫁女的这段历史。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文03—收获与反思提到司

  • 胡咧两晋(二九)刘惔反对桓温任荆州刺史,为何司马昱拒绝其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司马昱,桓温,荆州,王导,王敦,庾亮

    毫无疑问,桓温是东晋史上最重要的权臣之一,他对东晋历史的影响不在王谢两家之下。可以说从他出任荆州刺史开始,直到东晋灭国,桓温与其家族子弟对东晋朝廷的政治走向都有着很强的主导力。他是继琅琊王氏和颍川庾氏之后,第三个以家族门阀势力主导东晋朝廷的权臣,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典型代表人物。在桓温的崛起

  • 桓温灭成汉之战:兵力不够,长途奔袭,却奇迹般消灭成汉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桓温,成汉,石虎,李广,李势

    桓温灭成汉之战:兵力不够,长途奔袭,却奇迹般消灭成汉调侃历史2022-06-2810:46黑龙江活力创作者,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关注早在咸康四年(338)四月,当石虎第一次讨伐慕容燕国之时,成汉帝国汉王、梁州刺史李寿将其侄儿、第三任皇帝李期诛杀,夺取了政权。其年,李寿39岁。李寿一共在位五年零

  • 桓温伐秦:犹犹豫豫无功而返,自己却声望倍增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桓温,苻健,太守,丞相,苻雄,桓冲

    从永和五年石虎去世、桓温驻屯安陆,一直到永和十年,在这将近五年中,桓温一直养精蓄锐,以静制动,消耗朝廷的势力,使得褚哀死去、谢尚大败、殷浩被废,最终让自己成为东晋政坛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不过,由于桓温目前并没有实际掌握徐州和豫州的部队,因此,他左右中枢的作用也并非无与伦比。这些年来,桓温一直无意于北伐

  • 诸葛亮八阵图可挡十万精兵?千年来只被桓温看透,但他却不敢破阵

    历史解密编辑:有马讲体育标签:桓温,陆逊,姜维,曹魏,窦宪,三国,诸葛亮,八阵图,天文学家,五胡十六国

    三国时,绝顶聪明的诸葛亮发明了一种打仗的阵法,叫八阵图。八阵这个兵法招数,传说是轩辕皇帝手下的大将风后所创,《后汉书》中记载,汉朝时就有八阵图了,东汉时期,窦宪将军抗击匈奴就用过八阵。但似乎八阵图是诸葛亮给炒火的,《三国志》中说诸葛亮:“推演兵法,做八阵图,咸得其要云”玄之又玄的军事阵法诸葛亮的八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