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的自省:“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的自省:“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访问量:4710 更新时间:2024/1/25 7:33:54

作者:温迪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每个人,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活得越来越通透的。

就像经典名著《复活》中的所讲述的故事,至今仍引人思考。

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曾在欲望驱使下,诱奸了女仆玛丝洛娃。

使其沦落风尘,甚至被人诬陷入狱。

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迷途知返的聂赫留朵夫在拯救玛丝洛娃的过程中,善良的本性被唤醒,迎来了新生。

这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华总结。

罗曼・罗兰评价说:“《复活》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这是最后一峰,也是最高的一峰。”

成长,就来自灵魂的自我救赎,在黑暗中寻回本真的自我。

01

丧失自我,是一种悲哀

玛丝洛娃是个私生女,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后被一个女地主收养,过上了“半养女、半女仆”的生活。

她纯真善良,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十六岁那年,女地主的侄子聂赫留朵夫来到庄园度假,玛丝洛娃和这位看上去诚实,充满活力的青年之间产生了好感。

两个年轻人在朝夕相处中,渐渐萌生爱意。

那时,天真无邪的聂赫留朵夫,对这份纯洁的感情,没有生出任何不道德的想法。

随着假期的结束,两个人不得不分别,在不舍中把爱藏在心底。

三年的时光过去,聂赫留朵夫成为一名军官,出征途中再次来到姑妈家暂住。

可此时的他,早已成为了骄奢淫逸的花花公子,失掉了本来的赤诚之心。

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他的眼里只剩下了贪婪自私的欲念。

在临行前夜,他引诱了玛丝洛娃,并在塞给她一张一百卢布的钞票后,一走了之,没有丝毫的留恋。

莎士比亚说过:“当一个人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自己。”

五个月后,玛丝洛娃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心烦意乱,心生懊悔,选择独自离开。

为了生计,她给人家当女仆,却摆脱不了男人的纠缠。

走投无路之下,穷困潦倒的她,被妓院老鸨看中 ,彻底沦落风尘。

托尔斯泰在本书开头写道:

“人的行为是由兽性的人与智性的人此消彼长而发生的。 兽性大于智性,便会使人作出不该做的坏事来,而智性大于兽性,则会使人行为规范,美德彰显。”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彼时的聂赫留朵夫丧失人性,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不仅扼杀了一位纯洁女孩儿对爱情的渴望,还让玛丝洛娃此后的人生,都处在痛苦的阴影之下。

这是一种不幸,更是一种悲哀。

02

直面内心,是重获新生的开始

由于命运的无常,苦难还在继续。

在玛丝洛娃过了七年非人的生活后,因一桩人命案,她被诬告为杀人犯,竟被送上法庭。

时隔多年后,两人再次相见,已今非昔比。

聂赫留朵夫是贵族阶层中的陪审员,玛丝洛娃却是被审问的一方。

即使地位悬殊,聂赫留朵夫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曾爱过的姑娘。

望着玛丝洛娃苍白而表情麻木的脸,他的内心受到震动。

原本,聂赫留朵夫纯洁善良、追求理想、健康诚实,思想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

哪怕对玛丝洛娃的好感,也是少男少女之间的纯洁关系。

后来几年的军官生活,使他变得腐化堕落,竟然卑鄙无耻地摧毁了一个善良的女人。

正如马雅可夫斯基所说:“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堕落。”

一段段的回忆,一个个控诉,像一波波浪潮击聂赫留朵夫,使他几近崩溃。

玛丝洛娃是无辜的。

可由于陪审团的疏忽大意,清白的玛丝洛娃被判有罪,要驱逐流放西伯利亚。

聂赫留朵夫认为自己就是导致这一切的罪人。

过去的所作所为,使他看清了自己的本性,开始审视自己,直面内心的拷问。

于是,深埋于内心的良善被唤起,他决心向玛丝洛娃赎罪。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

大部分人是自私的,为人处世只为维护自己利益。

而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反思自身的人寥廖无几,更别提改正弥补了。

塞内加说:“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幸。”

一个人,对自己“恶”的一面,洞察得有多深,就能更珍视自己的“善”。

古语云: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只有不断自省,进行灵魂扫除,才能让自己达到重获新生的境界。

03

成长,来自灵魂的自我救赎

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找到玛丝洛娃,表示会为她伸冤,希望能够被宽恕。

甚至想要和她结婚。

可苦难的生活让玛丝洛娃不愿意再相信任何人的善意。

她决定利用聂赫留朵夫的愧疚,让他出钱,并且帮助其他狱友一起申冤。

聂赫留朵夫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尽心竭力。

他四处奔走为玛丝洛娃和狱友们申冤。

虽然,玛丝洛娃的案子最后没有申诉成功。

但聂赫留朵夫为了赎罪,甘愿陪伴她一起去西伯利亚。

网上曾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玛丝洛娃,你会原谅聂赫留朵夫吗?”

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答案。

最初,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欺骗她、抛弃她仍然感到厌恶、憎恨。

可一路走来,她发现聂赫留朵夫是真心悔改后,深受感动,善良的灵魂也被唤醒。

玛丝洛娃变了,她戒了酒,不再卖弄风情,开始愿意帮助别人。

最后,她与善良的流放犯人西蒙松走到了一起,精神一步步复活。

如果说最初,聂赫留朵夫只是为了通过拯救玛丝洛娃,来为自己赎罪。

可看到更多的玛丝洛娃们的苦难,也唤醒了他生而为人的责任与担当

读过一句话,“良心一旦苏醒,人就再难装睡。”

回到家后,聂赫留朵夫把自己的土地无偿地分给了农民,与上流社会切断联系,选择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人终其一生都在与人性博弈,为良心买单。

历经磨难,两个人都回归了善良的本性,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救赎。

这让我想起《追风筝的人》中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对自己儿时的过错进行弥补,他历尽艰难收养了哈桑的孩子,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成长在于修炼内心。

当一个人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对世界和他人充满善意,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

04

有人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复活》距今已愈百年,但对灵魂的拷问始终声声震耳。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要不失本心,敢于发现并承认自己的过错,时时修正自己。

要像陶渊明那样:“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人的一生,若没有经历过灵魂的觉醒,便只会困在原地。

村上春树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真正的成长,就是来自于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

愿我们都能心存善意和美好,把心安顿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温迪,本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陶渊明传论》

《陶渊明传论》以陶渊明的两个著名先辈陶侃和孟嘉为切入点,佐之以陶渊明的诗歌、书信等作品,通过对相关史料抽丝剥茧的分析,梳理了陶渊明的思想来源及发展变化,解读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人生追求,完整展现了陶渊明从传统文人向隐逸诗人转变的思想脉络和陶渊明创造的理想生活。作者从人性和人心角度出发,将把他视为精神知己,又视作孤独的隐者。本书是著名文史学家李长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介绍陶渊明生平的经典通俗读物。资料翔实可靠,内容丰富深刻,观点鲜明,多有新见,是一部价值很高、不可多得的传记文学作品。

她是 民 国 四大美女之一,是“人间最美四月天”,她用一生诠释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伊 丽莎白二世:“铁打的女,流水的首相”,见证英国兴衰的史上最长待机女王!

“上海最后一位名媛”严幼韵:从豪门千金到乡间农妇,112岁仍穿旗袍踩高跟鞋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标签: 陶渊明玛丝洛娃本性隐逸诗人兽性

更多文章

  • 全域旅游 相约徽州 黄山脚下蜀源古村: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进士标签:古村,陶渊明,世外桃源,古村落,桃源

    山一程,水一程,走在皖南古村中,总有青山秀水的陪伴,也总有姹紫嫣红的渲染。春天的桃花、油菜花卸了妆,夏天的向日葵便登了场。此时来到徽州区潜口镇蜀源古村,刚入村便一头撞进浓烈的色彩中,成片向日葵闯入眼帘,让整个村子美得张扬而热烈。蜀源村位于黄山南麓,走上石头小径,一边是夏花绚烂,一边是水碧山青,即便陶

  • 安徽东流陶渊明曾在此执政,留下千古名句,后人为他建造了陶公祠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进士标签:祠堂,晋朝,诗人,陶渊明,陶公祠,安徽省,南北朝,安徽东流,千古名句,归去来兮辞

    疲于奔波的现代人都向往田园生活,而田园生活的代表人物、田园派诗歌的祖师爷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的一生,归隐前后是重要分水岭,归隐前其在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的经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对其之后的人生有着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池州东流镇,在东晋时为彭泽县黄菊乡,陶渊明曾在这里当县令,留下了“采菊

  • 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顺其自然过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道教知识标签:苏轼,王维,诗人,晋朝,陶渊明,谢灵运,南北朝,归园田居,千古名句

    关于陶渊明其人,苏轼曾经说过:“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做官便做官,归隐便归隐,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这便是陶渊明。陶渊明性情率真坦荡,因田园就住在他心里,所以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田园诗。魏晋南北朝时期,醉心于写田园诗

  • 有人说网红李子柒是现代的“陶渊明”,可陶渊明的人设真是隐士吗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陶渊明,李子柒,陶侃,隐士,谢安,晋书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陶渊明,曾被《诗品》称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也被很多人当成“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只愿归隐田园,很有“ 风骨 我们先了解下当时的时代背景,陶渊明处于什么时代呢?东晋。那么东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东晋是一个典型的门阀士族掌控的时代。那什么又是门阀士族掌控的

  • 诸葛亮和陶渊明,代表了中国人的两种处世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南阳李布衣标签:道家,儒家,杨过,诗人,晋朝,诸葛亮,陶渊明,王羲之,天文学家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无数英雄豪杰,造就了跌宕起伏的中华历史,他们的丰功伟业令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自豪不已。历史人物志趣各不相同,有的志在家国,为国为民不懈奋斗;有的品性高洁,自由洒脱寄情山水。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分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表现,一是“取诸怀抱”。胸怀抱负,积极作为,大显身手。一

  • 从《桃花源记》的极致之境,看一代隐士陶渊明归隐的升华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隐士,隐逸,桃花源

    记得上中学时就已经学过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那时只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会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就愿意去读它。而如今再读《桃花源记》,才明白其中的深意:它表达了陶渊明的思想世界和艺术追求,将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反应了当时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同时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义熙十四年,陶渊

  • 藏在清远深山里的21℃神仙秘境山居民宿,陶渊明《桃花源记》绝美现实版!丨二十一度山居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民宿标签:大床,套房,山景,阳台,民宿,晋朝,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桃花源记

    南方民宿,发现不一样的生活美学,只为你选精品!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始一直到现在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未曾断绝但是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连听一声鸟叫都很奢侈。只好选个时间逃离城市,去寻找理想的休歇之地如果广东境内真有传说的世外桃源那必定是位于清远市西北群山深处的桃源村这一带峰丛叠秀,重重绿帐映入眼帘

  • 陶渊明:一生最爱古琴,为何弹的却是无弦琴?

    历史解密编辑:和合古琴标签:陶渊明,无弦琴,李白,一生最爱

    人们都知道陶渊明生平有两大雅好,喝酒、读书,而且都有其个性鲜明的特点,喝酒则每喝必醉,读书则不求甚解。其实,陶渊明还有一好,而且好得特痴迷、特怪异,那就是弹琴。这在其诗文中也多有记述,只不过人们没大注意罢了。一生最爱琴,弹的却是无弦琴早在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已有一种说法,说他的诗“篇篇有酒”。这当然是

  • 陶渊明最奇怪的一首诗,20句诗,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奇趣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陶渊明,止酒,爱酒,诗人,饮酒

    半卷诗书一窗月每天七点,为你读诗诗词曲赋,名著散文你读过最有趣的诗是什么?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数字诗,还是“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的回文诗,又或者是“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的顶真诗……文学史上奇特的诗还真不少,陶渊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写过一首《止酒》诗,全诗幽默诙谐,最奇的是全

  • 豆瓣9.2!他凭什么被誉为“当代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书房记标签:刘亮程,陶渊明,一个人的村庄,散文,贾平凹,韩少功

    大概20多年前,在一次读者见面会上,作家韩少功难掩激动地表达了对一位新疆作家的喜爱。他说:多年来我想写的一种文字,被他写出来了。这位作家,就是来自新疆的——刘亮程。作家刘亮程被誉为“当代陶渊明”“纸上宫崎骏”。1998年,他一鸣惊人,以一本《一个人的村庄》,引领无数人摆脱市井喧嚣、回归自然。作家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