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清|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高清|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坦腹斋 访问量:3734 更新时间:2024/3/9 14:48:52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

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

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

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说观察一定要精细。一般地说,初学者应该把“读”和“临”这两个环节同步起来。临什么,读什么。可按临写的顺序,先点画后结构地对所要临习的字逐个“相面”,从组成字的基本“细胞”看起。先看点画的形态、走向、质感和轻重,然后再看每个点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

尹默先生在其所著的《书法论丛》中,谈到对起笔的观察时说:把身边携带着的米老七帖照片,时时把玩。对于帖中“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若有领悟。就是他不说用笔,而说下笔,这一‘下’字,很有分寸。

非如此,笔锋就不能够中;非如此,牵丝就不容易对头,笔势往来就不合。明白了这个道理,去着手随意遍临历代名家法书,细心地求其所同,发现了所同者,恰恰是下笔皆如此,这就是中锋。不可不从同,其他皆不妨存异。沈老读帖的经验之谈,仔细琢磨起来很有味道。

在读帖时,还可以把点画比较着看。比如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点画是如何处理的,不同的点画在虚实、粗细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要进行比较、分析。字中的某一个点和某一画的粗细,常常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看得不细,就会将本来粗细反差很大的点画忽略,那么临写起来也必然点画不分,学得“像”这一关就过不去。

在观察结构时,首先分清哪一画是这个字的主笔,点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位置,是如何衔接、呼应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观其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停匀观其字的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例观其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观其章法布局,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观其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

由以上“五观”可知,读帖、临帖,精思细研,是十分必要的。

所有的书事都在于用笔,核心就是把笔控锋的上下左右轻重缓急。还有肥瘦筋骨得势与失势等。

汉字表情达意,准确简洁,十分讲究“优化组合”,还要“顾全大局”,讲究“避让”。根据组合需要,有疏有密,有长有短,有松有紧,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方有扁……这种组合,汉代书家蔡邕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坦腹斋征集书画类稿件,通过便可在平台发布,如有意向,请加微信zdazhuo

好汉留步!留个言再走!

更多文章

  • 王羲之《圣教序字汇表》,赶紧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楷书,王羲之,收藏,圣教序字汇表

  • 书法:王羲之用笔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隶书,章草,楷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书法家,书法作品

    艺术、美——阅读“书画艺术收藏”开放、美——阅读“世界艺术大观”一、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

  •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高清附释文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寒切帖,草书,书法,董其昌

    王羲之《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二书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纸本,天津博物馆藏, 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此帖书体遒劲妍润 ,沉著

  • 绝版孤本王羲之书《草诀歌》拓片册页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装的大不将就标签:王羲之,草诀歌,拓片,王献之,书法

    此拓本乃雨霖穆风个人收藏所有。啥也不说了,看拓本吧,就是这么傲娇。虽然只有三十一页,但是能保存下来已十分难得了。王羲之不用说了,东晋书法大家,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 赵孟頫“封神”之作,足以挑战“书圣”王羲之,这样的字千年难得一遇!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颜平原,书法作品,董其昌,书法家,王羲之,赵子昂,晋朝,赵孟頫

    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书法家有很多,比如“书圣”王羲之、“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还有赵子昂、董其昌等。他们都成就极高,属于“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其中处于“至尊”地位的无疑是王羲之,千百年来,能够挑战他的书法家没几个,直到“元人冠冕”赵孟頫的出现。如果大家在搜索软件上查询“赵孟頫”词条,下方肯定会

  • 王羲之真迹惊现辽宁,轰动了书法界!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行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辽宁省,书法家,书法作品,万岁通天帖

    我们之前谈到过当代人不如古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已经没有了传统的旧学教育,因为书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晋唐法帖的遗失,这些法帖具体遗失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万岁通天帖》长卷在唐代,王羲之的墨迹还有很多,在宋代也有不少,唐代的真迹就更多了,但是到了现在,王羲

  • 赵孟頫临王羲之书法对比图,形神兼备从容潇洒!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赵孟頫临王羲之《适太常帖》,得王之气脉流畅外,更见端正朴茂,究其点画,将刻本隐去之笔意予以还原,而且增强了笔气映带与连贯性。这些,都是今天临古值得借鉴之处。左为王羲之草书《采菊帖》右为赵孟頫临左为王羲之草书《太常帖》右为赵孟頫临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书法:智永是怎么学王羲之的?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王羲之,智永,兰亭序,千字文,书法

    王羲之《兰亭序》智永《千字文》智永《真书千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许多相同字,我们通过这些相同字的比较来探寻千百年前这两位书法大家之间的异同之处。“和”字为左右结构,字体扁宽圆厚。主要的不同之处集中在第一笔和第二笔,第一笔横撇,自右向左行笔,《千字文》中是直接按笔下去,《兰亭序》中按笔之后提笔

  • 看王羲之如何化方为圆、刚柔相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书法,丧乱帖,笔势

    在书法中,横折框架结构如何化方为圆,从而意态流美?后世名家,学王颇多,能刚柔相济的却并不多。王羲之行书中对于横折框架构成之局部常常化方为圆,处理为一笔内转回兜之弧 线,意态流美,骨气洞达。《丧乱帖》“贯”、“痛”二字最可见出王字回兜法之丰圆笔姿:“贯”字下部之回兜弧线,从头到尾没有一丝芒角,笔锋似裹

  • 王羲之这种笔法,被米芾发扬光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米芾,隶书,行书,书法,楷书

    王羲之作为千古书圣一手创立的“新体”影响力绵延至今但因为中国书法在发展中的几次断层尤其是二王真迹的灭失其笔法一直笼罩着某种神秘色彩但宋代的米芾却通过一生的努力学到了二王真髓这不,连王羲之无意中带入行书的隶书笔法也让米芾给打造成了自己的标签这就是:蟹爪钩这种笔法因为形似蟹爪,故名初学行书的朋友很多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