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从东晋流传至今?因为这个故事的两个主人公身怀报国志,为收复东晋失地而不得愿的故事。他们两个都可以凭借家族的势力奢靡潇洒地过一生,可是他们没有这样选择,而是选择了有着更多危险的报国之路。
在那个封建落后的时代,这样的铁血男儿怎能不让人称赞歌颂呢?祖逖、刘琨出身尊贵,他们的家族均是世家大族,他们有着优渥丰厚的家境,假使像个纨绔子弟一般过去一生,是没有什么物质上的难度的。还有在他们取得功名爵位之后,若是想在辉煌的时候隐退,得到的好处更甚于前者,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没有让这两位好友折腰。他们在身居高位之后,仍是想着怎么收复领土、壮大国家。单单就是这样的勇气与毅力,就让大多数时人自行惭秽。
他们两个出身贵族,并没有玩物丧志,对仕途的渴望更希望用功勋去建立。祖逖和刘琨年轻时候就立志高远,不与谄媚之徒、沽名之辈来往,想着要去建功立业一番;后来两人相识,更是结为挚友,视彼此为知己,他们每天刻苦练剑,都想着要收复中原失地。尽管后来各赴南北,可是一腔报国志使得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辛苦做事,他们侍奉诸王,可望收复失地;到最后,他们目睹了东晋朝堂的腐败,东晋亡国。我们详细的聊一下为什么他们的故事备受人们常赞推崇吧!
出身尊贵,世家大族
祖逖与刘琨出身高贵,却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年轻时,一个是仗剑天涯的游侠,另一个是颇有文名的读书人。
祖逖的家族在北方是大族,所接受的教育是良好的,更不要说家族中有人官职两千石的大官,从小到大他的衣食无忧。但祖逖有着良好家教熏陶,本可能会成为一个读书人的。但祖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后来做个游侠,居无定所,常常让家中长辈为他担心。由于他为人正直,却还是让宗亲器重,因为在外面游历见得多了,虚心学习的意识也强了。祖逖开始用功读书、手不释卷,别人称赞他为“逖有盛世才具”。刘琨的出身地位不比祖逖差,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任高官,交友皆是极具才华与权势之人,贾谧(贾后侄子)就是其中之一。话说当时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们在一起吟诗作对,附庸风雅。刘琨受不了这些人中陆机、陆云等人的谄媚,这几个人为了追求高官俸禄拍贾谧的马屁,后来他就离开了这个小团体。
现在知道了刘琨和祖逖的家境地位了吧,在那个世族政治时代凭着世家大族的地位就能谋个一官半职,他们对这种来历的官职亦是瞧不起的,他们想着用自己的军工去建功立业。
青年时期,闻鸡起舞
祖逖与刘琨都是在青年时候发愤图强,他们一起练剑练功、博览群书。
在司州担任主簿的日子里,祖逖、刘琨相遇,这一年是祖逖担任主簿的第七年,刘琨则是第一年。他们两个人聊得很投机,尽管刘琨家族的地位要高于祖逖家族的地位。他们一起“闻鸡起舞”,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听到了鸡在打鸣,刘坤认为这样的声音不吉祥,祖逖就建议说不如我们听到鸡鸣后就起床练剑吧!刘琨与祖逖一拍即合,当然就立刻答应了下来。从此以后,他们就开始了几年刻苦练剑的日子,一起立下了收复中原的志向。
分别后的两人,也在为这一目标努力着。祖逖担任过齐王大司马,长沙王骠骑祭酒,从事中郎;刘琨在赵王伦担任冠军将军、司马等职位。
征战一生,结局凄惨
祖逖在庙堂之上抑郁而终,刘琨遭遇权臣不幸被缢死。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的土地,都没有辜负当初的志向。
司马睿不想光复晋室,于是祖逖一个人挑起了收复失地的大梁,没有兵将、战马,他就想办法招兵买马,制造武器,这些费用用的都是部下们、宗族给凑出来的,诚然这也是祖逖的全部家当。祖逖带领大军收复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多次击溃后赵,收复豫州,为北伐和收复失地立下了赫赫战功;刘琨当时守着的晋阳,换来了晋阳十余年和平,是汉族人口的聚集区,也是晋在中原的势力之一。
祖逖和刘琨不仅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大好年华,大半辈子都在为收复失地而战。他们青年立志,中年为实现志向厮杀着,可惜还没能等到晚年就不在人世了。
牢记英雄,国家不忘
祖逖和刘琨同是晋朝的大将军,他们所在的朝堂,是昏庸无道、黑暗的朝堂,奸臣为了追逐权势不知死伤了多少人。他们是晋朝的英雄,活着的时候为晋收复失地,等到死了晋元帝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刘琨死于权臣之手,之后的几年大臣们为他鸣冤,也就有了后来刘琨被追赠侍中和太尉。晋朝的统治者也没有忘记他们,只是他们的收复志向未能完全实现。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朝代的英雄,虽然英雄们可能在当时没人知道他的姓名、功绩,等到平静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承认国家的英雄,尊重国家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