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珣《伯远帖》用笔、结体、章法分析及临摹技巧!

王珣《伯远帖》用笔、结体、章法分析及临摹技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之海 访问量:1511 更新时间:2023/12/26 19:21:38

王珣《伯远帖》纸本,行书,五行47字,纵25.1cm,横17.2cm。文曰:“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剋申帖中所说“伯远” 即王珣的从兄弟王穆。

帖文大意是:伯远卓有成就,衷心所期,为诸从兄弟中之成大器者。我因疾病在身,志趣在于优游自在地生活。此次才始获得出任,意愿不能舒展。分别犹如昨日,却是畴古之长。远隔重山,不能相互造访晤对。。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王珣(350—401)是东晋时期江南王氏家族成员。其父王恰,祖父王导均善书法,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侄子。所称“珣三世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 珣字符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隆安初迁尚书令,封东亭候,累官辅国将军,吴国内使等,卒赠车骑将军、开府,谥献穆。他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以文章才学名世。擅书法,秉承家学,与弟王珉并以擅书名垂后世。

此帖一直被后代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此帖曾经北宋宣和内府收藏,明清两代由吴新宇、安歧等递藏。乾隆丙寅(1746)年被收入宫中,乾隆非常喜爱,将原存宫中的王羲之《快雪时清帖》、王献之《中秋帖》与王珣《伯远帖》共贮养心殿西暖阁,并更名为“三希堂”。前二帖均非真迹,唯《伯远帖》是东晋名人法书真迹。清亡后佚出宫外,流落民间。四十年代后期,此帖与《中秋帖》一起流入香港,被典当给一家外国银行,后来,周恩来总理批示以重金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一、风格特点

1、用笔:

(1) 抑扬顿挫,锋棱毕具。此帖是王珣的真迹,也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因此,通过学习此帖可“直入晋室”。其用笔自然生动,特点鲜明,绝无描摹之痕。此则放笔直书,锋棱转侧之间,又各不相同,其转折爽劲,如“逺”、“从”、“逰”等字的捺画,起笔坚定直入,顿挫明显,点画流动,笔迹清晰,富有弹性;“此”字的竖与横的方折甚至有些刻板,锋棱尽显,四个纵向的下笔,笔笔尖起,“从”字的连续几处的折画“和而不同”,笔势奔放,充满力感;“期”字的月部折角处上下错动,折画变异,虽为偶然性,但和谐自然。

(2) 点画跳动,节奏明快。此帖的点画妙尽自然,意趣超逸。点法多为侧锋出之,似轻描淡写,全不经意,又恰到好处,如“伯”字之左竖点,“逺”字左点与右二点,“従”字之双人旁,含蓄之极,还有像“之”、“寳”、“以”、“優”、“逰”、“别”、“如”、“永”等字,点法变化清新,生动活泼。此帖的线条运动感极强,节奏明快,下笔多为露锋直入,以尖笔出之,而收笔多为含而不露,或尖而不刻板,如“远”字之捺,“群”字之竖,“優”、“獲”等字之末笔,出笔含蓄;“以”、“申”、“别”、“如”、“永”等字露锋出笔,尤其是“永”字的所有笔画都是“尖入尖出”,点画跳动,行笔速而疾,线条一波三折,流动飞扬。有的笔画运笔极速,沉着痛快,毫无轻飘之感,但不锋芒毕露,笔力内充。

2、 结体:

(1)结体开张,疏密有致。此帖的字形与王羲之的行书“和而不同”,更强调了结体的变化。此帖尤其注重疏密的对比,在独体字与上下结体中体态修长,结密无间,有清瘦之感,这种处理效果与王羲之行书相似,但这不是书者的精彩之处。其可贵处在于左右结体的匠心独运,运用疏密的变化产生开张的体势,左右拉开,有意识地形成或相背或相向的结体,并增加了左右间的呼应关系,顾盼照应,使他们之间的留白处与左右两部分形成强烈对比,甚至可以将左右结体视为左中右结构,左右为实,中间为虚,虚实一体,“计白当黑”,形散神聚,意态生动,如“伯”、“勝”、“情”、“以”、“優”、“如”、“昨”、“隔”、“相”等字结体开张的,其结体之所以有如此开张之势,与其局部的紧密有关,其密处不透风,但笔迹清晰,如“顿”、“胜”、“优”、“获”等字笔笔紧密,整体开张。

(2)欹侧取势,动静结合。《伯远帖》是晋人尚韵的代表,董其昌跋中有“珣书潇洒古淡”之句,从中可体会到“韵”的含义。在此帖中,其“古淡”更在于一种美的和谐,是诸多矛盾的集合与统一,因此,其作品极为生动,无一字有摆布之感,筋骨精神,随其欹正、大小,气宇融合。欹侧的运用是与二王书风“和而不同”之处,这种特点在此帖中达到极致,使无一字为“正”者,无一字不正者,字字生动,或立或卧,或欹或正,或松或紧,一切是在左低右高的大基调中变化,美不胜收。其动与静的统一也是此帖的一大特点。笔画之间的构筑所形成的角度不同,给人的心理感受也自然有区别。角度小者(呈锐角),其冲击力越强;角度越大(呈钝角),其冲击力越弱,情绪平和。此帖的结体以折笔居多,转笔兼之,且折笔处多为锐角,动感强烈,如“珣”字之横折,“逺”、“逰”等字的走之,极力缩小其折处的角度;尤其象“從”字,极小角度的连续折画,其动感至极,冲击力极为强烈,然后在结体的收笔处以舒缓的长线条收之—书以反方向折画,这样,既有险劲的冲击力,又有沉着的静穆感,充分展示出其纯粹的晋人韵致。

3、章法:

《伯远帖》的章法没有大起大落的奇特变化,但为欣赏者带来和谐天成的自然美,字与字间是那么合理,得体而又巧妙,丝毫没有造作摆布的痕迹。在此帖中,有楷行甚至草书的融合;有大小、对比、纵横的穿插、虚实的辉映,使上下承接极尽自然。“珣”字厚重、静穆中微有动感;“顿”字左右结构上紧下阔,与“珣”字的处理相反。“页”字倾斜指向“珣”字之虚处。“顿首顿首”的书写呈符号化,极为自然,以上可以看为一个节奏。“伯”与上一字对比强烈,与“遠”字成一节奏;“勝業情”三字,虚实变化。第二行,“期群從之寶”可以看成一个节奏,纵势与横势的对比,生动自然。“自以羸患”四字,疏密反差,大开大合。第三行,“志在優遊”的用笔由弱渐强。“始獲此出意”又由强渐弱。第四行在结体上前后较密,中段疏朗,恰与前一行的中间结字厚重饱满成对比,最后一行虽较为平和,但也妙趣横生,“古遠”轻重对比,“隔”字大密大疏,应之者“嶺”字密中含疏,“嶠”字与“不”字轻重反差,“不”与“相”、“瞻”字的开合对比,最后以较为平淡的“临”字收笔。综观全篇,章法平和的基调中透出潇洒流宕的风度,充分展示出晋代书家风采。

二、临习说明

1、使用工具

此帖的用笔充分体现出晋人用笔清爽挺劲,字迹秋毫可察,时见贼毫,由此推知其用笔应是硬毫笔,弹性极好,笔不太大,约寸许。其墨色较淡,转折处清晰可辨,映日光细审,笔丝墨迹历历可睹,明董其昌跋:“珣书潇洒古淡,长安所见墨迹,此为尤物,足见东晋风流。”其纸为白麻纸,纸质坚洁细腻,但不光滑,明顾复《平生壮观》:“纸坚洁而笔飞扬,脱尽王氏习气。”也可以看出,此帖的纸质与现在的宣纸不可同日而语,其纸的性能差别较大,临习时尽量选择与此帖相近的纸,如毛边纸、元书纸、半生半熟宣纸等。

2、临习提示

此帖瘦劲古秀,其笔法、结体与王羲之《姨母帖》极为相似,而《姨母帖》是唐代勾摹,墨气荡然无存,用笔与结体较之《伯远帖》也略显圆浑凝重,转折不分明。通观王羲之行书与王珣《伯远帖》相对照,《伯远帖》则更亲切,比王羲之表现得更果断,折笔较多,笔与笔之间的气韵流贯而宕逸,线条在运动中笔断意连,其潇洒的气质充分反映了晋人书法精神。因此学习二王书法的最好的途径,就是结合此帖的学习,正确理解晋人书法。此帖用笔轻松清爽,于不经意之中潇洒痛快。清董邦达跋云:“札中有‘志在优游’及‘远隔岭峤’语,辙仿佛情景,作林下萧散之致。”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标签: 王珣伯远帖王羲之行书中秋帖

更多文章

  • 头条 | 安康市发改委主任王珣到南门社区调研督导创文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秦巴视点标签:南门,汉滨区

    8月6日,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珣深入汉滨区南门社区调研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汉滨区发改局、南门社区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王珣指出,今年的创文测评已经到了最后冲刺、决战决胜的阶段,要发扬连续作战、持续攻关的精神,进一步深入调动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挂图作战的要求,认真对标

  • 头条 | 安康市发改委主任王珣到包联企业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秦巴视点标签:包联,市发改委,主任

    9月1日,市发改委主任王珣带领产业协调科同志到我委包联的重点企业调研,副主任方磊陪同调研。调研组分别赴博创宏远新材料有限公司、陕西鼎澈膜科技有限公司、智宇寰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安康北医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制药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有关情况。在座谈会

  • 为啥贾后要杀司马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贾后,张华,晋朝,三国,司马亮,晋惠帝,贾南风,八王之乱

    为啥贾后要杀司马亮呢?贾后是西晋二帝晋惠帝之妻,因晋惠帝才能不过其才,故称其为“皇后”。于是,她就成了晋惠帝,在灭掉了杨氏后,取代了皇后的位置,成为了西晋的一员。至于她的实力,或许谈不上有多出众。不过,她还是很会用人的。他对司马亮和张华都很重视,因而在他统治的早期。但这份稳定,却在十年后,被贾后一人

  • 司马亮:没事不要迷之自信,容易被干死

    历史解密编辑:娱娱乐坊标签:司马亮,司马昭,司马懿,皇位,司马炎,诸葛亮

    三国世道混乱,所有人都在战战兢兢的活着,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为了延续香火,都在赶忙生孩子!司马亮是第司马懿的四个儿子,母亲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妾侍,前面三个儿子的出生已经让他享受了初为人父的喜悦。司马亮出生时老爹在忙着和诸葛亮干仗,看着襁褓里的傻儿子,直接取了一个简单的亮字!司马亮在其他几个才

  • 顺义区发出首张载有二维码的“一照多址”营业执照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社区报顺义版标签:营业执照,顺义区,经营,副本

    近日,北京鑫源煊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获得了顺义区首张载有二维码的“一照多址”营业执照。新款的营业执照比原来的更简洁,原来办理“一照多址”,经营范围一栏不仅记载了经营范围,还记录另外经营场所地址,但经营范围字数有限。如今,通过这个二维码解决了这些问题,只需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一照多址”信息。为持续

  • 孟院荐书 | 葛艾儒:《张载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理学,孟院,葛艾儒,人性论,张岱年,宇宙观,张载的思想

    书名:《张载的思想》作者:[美]葛艾儒著译者:罗立刚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月【全书简介】哲学泰斗张岱年的西方弟子葛艾儒全面重构张载自成一体的气本论思想,还原一代大儒理学奠基人的历史地位张载是对中国思想和文化影响至深的一代大儒。《张载的思想》是西方人系统研究张载思想的代表作。作者从精

  • 从张载到柳青,是他们真的过时了,还是我们遗忘的太快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柳青,张载,路遥,魏忠贤,王鼎,王守仁

    看到朋友圈一位曾获得过全国散文最高奖“冰心奖”的老哥写他流着泪看完电影《柳青》时,我的心十分酸楚,也想写点什么。那老哥边看电影边流泪,即是为了电影中柳青的坎坷,也是因为整个大厅只有他一人观映。他为柳青感到孤独,也为自己感到孤独。关于柳青,我不想写太多,也没有资格去点评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当年柳青的《

  • 张载:“兼体无累”的开放发展观

    历史解密编辑:江淮在线标签:张载,易经,兼体,相感,无累

    张载说:物无孤立之理。非同异、屈伸、终始以发明之,则虽物非物也。事有始卒乃成,非同异、有无相感,则不见其成。不见其成则虽物非物,故一屈一伸相感而利生焉。这个说事物总是在变化、运动发展中的,事物没有绝对孤立静止的。从同到异,从屈到伸,从始到终,相互感应联系,对立转化。没有这从同到异,从有到无的相感,就

  • 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挖掘隐没在张载论述中的宇宙观

    历史解密编辑:安之腾标签:墨子,孔子,宋朝,宇宙观,张岱年,哲学思想,张载(北宋)

    1.被忽视的大儒:张载刚拿到《张载的思想》这本书的时候,我挺吃惊的。因为,于我来说,张载这个人物,我是感到陌生的。你要说孔子、墨子、老子什么的,我是非常熟悉的,程朱理学,我也是了解的。可就是张载,我感到陌生。大概是因为没读过他的什么书,也不见他有什么名言传颂。但不能否认的是,张载在整个中国思想和文化

  •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张载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岳飞,孔子,宋朝,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北宋哲学家,张载(北宋)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气质论”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故事。一、质疑祖宗张载的思想早在年轻时就已经开始形成,他的思想观点既振奋人心,也深受争议。当时,学术界大多认为他的思想离经叛道,与传统儒学有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