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读一读陶渊明,就活得通透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读一读陶渊明,就活得通透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布衣粗食68 访问量:211 更新时间:2024/1/21 6:56:25

人活着,难免会矛盾。

为了生活,不得不合群;尊重本性,讨厌合群。

在各种圈子里周旋,酒局饭局、微信群,都会凑个数,却总是说言不由衷的话,非常难受。

直到有一天,鼓起勇气,开始拒绝任何的群体,懒得理会各种局面。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成熟起来了。

就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样,经历了几次辞官,终于活成了自己。

想来,我们没有陶渊明的文笔和名气,但心境是相通的。

01

你不是情商很低,而是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陶渊明很小的时候,被家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像曾祖父陶侃一样,从普通人开始,混到社会的高层,成为人中龙凤。因而,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没有科考的时代,很多人通过“清谈”来突出自己。为了清谈,读《老子》《庄子》的人很多。

可是陶渊明却不热衷清谈,而是习惯了读自己喜欢的书,说自己喜欢的话。因而,他和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他说:“少年罕人士,游好在六经。”

所谓情商高,就是处处为别人着想,说句话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会不自觉地认同别人的三观。

不合群的人,尊重自己的三观,走自己的路。看起来待人冷漠,其实是没有遇到同路人。

拼尽全力融入某个圈子,还不如做自由自在的自己,至于有没有谁同行,看缘分。

02

你不是不求利益,而是不要“勾心斗角”。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陶渊明在亲戚的帮忙下,投靠了王凝之,做了江州祭酒。

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名气很大,书法很娴熟,但是痴迷道教。对于政务,并没有起色。

作为下属,陶渊明不能随意批评王凝之,于是写下四个字——不堪吏职,表示自己的不满。

第二次,陶渊明投靠了桓玄,也受到了器重。

当陶渊明反复书写为桓玄“歌功颂德”的文字的时候,他越发觉得,自己做着“身不由己”的事情。

陶渊明还在刘裕的阵营里干过,但是刘裕想要争霸天下。对于想要利益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机会,可是他却不想这些利益,仍旧选择了离开。

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任何人都需要利益,但是利益要如何取得?不是每个人都在勾心斗角,甚至巧取豪夺。

自古以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宁愿饿一饿,也不会为了利益,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这就是君子的做法。

踏踏实实种地,卖诗文为生,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内心很愉快。因而,在普通的生活里,也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

03

你不是不要努力,而是不再“努力给别人看”。

在彭泽县的陶渊明,也想过要干一番事业,可是他却再次遭遇了职场的潜规则。

督邮来检查工作,他准备去汇报一下。可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却提醒——应束带见之。

是的,要精心准备一番,打扮好自己,然后去见督邮。或许还要对地方的事情,添油加醋说一番,吹捧之中,增加人与人的感情。

一个要务实的人,适应不了虚伪的场景,才选择“挂印辞官”吧。

从丢掉县令一职之后,陶渊明再也不涉足官场。

人生越发显得不合群,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前行。就像《五柳先生传》里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真正不合群的人,一定会努力提升自己,利用孤独的时间,读书、写字、思考、和家人一起干活。

事实证明,陶渊明通过写文这条路,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千百年来,都是文坛有自己的位置。后人以他为骄傲。

那些合群的人,一点成绩就晒朋友圈,就炫耀。这是要“活给别人看”的节奏。

相比默默无闻的人,合群的人,显得很是笨拙。明眼人,看透不说透罢了。

04

你不是不精彩,而是习惯了“孤芳自赏”。

在当年,陶渊明的名气并不大,只是落得“浔阳三隐”之一的名号而已。也就是说,他就是一个怪怪的人,还隐居乡野。

他的文章,朴实无华,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主流诗文,有很大的差距。

不合群的陶渊明,不被时局困惑,坚持自己的文风,就像一个农民一样,种地,写作,喝酒。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天上有成群的鸟,在蓝天白云下,互相追逐;而不合群的鸟,在晚霞里独舞。谁更美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那些在人群中迷失自己的人,不知所措的样子,令人发笑;那个爱山水的人,在草屋里歌唱。谁更快乐,也是很明显的。

人这一生,短短几十年,总要“及时行乐”,学会欣赏自己的精彩,给自己鼓掌。

05

若干年之后,晋朝灭亡了,善于清谈的时代结束了。那些总是夸夸其谈、争夺利益的人,已经被人淡忘了。

唯有陶渊明,仍旧被人牢记。

北宋文豪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当冬天来了,树叶落了,才知道松柏的精神。

当繁华过去了,人情淡了,才知道独处的曼妙。

不合群,不是逃避生活,而是逃避“庸俗”。

在人群散去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自己”。

好的人生,静静耕耘,静静收获,静静走远,仅此而已。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王安石翻新《桃花源诗》,写下独具匠心的《桃源行》,更胜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杜牧,宋朝,晋朝,王安石,陶渊明,桃源行,李清照,桃花源诗,商山四皓,唐宋八大家

    前言:对于项羽乌江战败自刎,古人多有凭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赞其宁折不弯的悲壮,“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对于他不能放下面子重振旗鼓,杜牧哀其不争。“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李清照赞的是精神,杜牧引申的是理想,王安石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实际情况出发,天时地

  • 陶渊明最有名的诗,全篇都是名句,选入课本,不愧为山水诗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陶渊明,王维,采菊,诗人,苏轼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奠定了菊花遗世独立的高洁形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让菊花真正"红"起来的,不是屈原,而是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挂冠归隐,在庐山脚下种地赏花,饮酒赋诗。因为陶渊明的赏识,并一次次

  • 春雨停云诗词三首,陶渊明的深沉惆怅,辛弃疾的悲感豪放

    历史解密编辑:初衣胜雪标签:停云,春雨,诗词,李白,晋朝,诗人,辛弃疾,陶渊明,古典乐,千古名句

    赏读陶渊明《停云》诗一首,辛弃疾《停云》词两首春阴春雨之美,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仲春春分寒食期间,春阴不断,春雨绵绵。此时好雨,滋润青山草木,烟气叆叇,但是漫长的雨季也使得空气潮湿,视野局促,心情低迷沮丧。此时春寒料峭,且节序接近寒食清明,往往是中国人万里兼程,赶赴家乡团圆祭祖之时。中国人注重团圆相守

  • 细思极恐的真相,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个恐怖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渔人,武陵

    世人皆说“桃花源”好,且向来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带着憧憬之心,在人们固有的印象当中,那便是人间仙境,无凡俗之扰,亦无生活之忧。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得又总是那般不真实,最为主要的是,故事的最后,不管武陵的太守,亦或是南阳的刘子骥,虽说都前往寻找捕鱼人所言的那个桃花源,但是最终都未能如愿,太守

  • 你还记得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立志报国的那位青年才俊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刘琨,祖逖,石勒,晋元帝,太守,并州

    “闻鸡起舞”估计是很多人从小就听过的励志+爱国成语故事。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事的细节在记忆中逐渐淡弱,但大概内容,应该还有印象。其奋发有为的精神内涵,也往往给许多有志于事业成功的人以激励和动力。至于这个成语中的两个人物,估计有不少人还会记得祖逖的一些事迹,毕竟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在许多通俗历史文化读

  • 东晋名臣故事,祖逖唬王敦,正气凛然,霸气无双,霸道王敦也服软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王敦,祖逖,刘琨,晋朝,大将军

    《世说新语·豪爽》中记载了一则东晋名臣祖逖吓唬权臣王敦的故事,很有趣,全文如下: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不少人都知道“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制造这个成语的就是祖

  • 名将祖逖死后,他的宗族后裔结局如何?叛变后惨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彩虹呦呦标签:祖逖,石勒,王安,王导,豫州,祖约

    东晋名将祖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但却留下了“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先吾着鞭”这样的千古佳话。321年,由于受到东晋朝廷的猜忌,又得知东晋矛盾重重,祖逖因此忧愤成疾,最终病死,终年56岁。祖逖在起兵之初,是带着整个宗族参加的,那么他的后裔、宗族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 「收藏与推荐」——泰斗级书法家蔡祖逖作品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精品标签:书法,蔡祖逖,书法家,书法作品,艺术

    书以致远 贤心所达——记著名书法家蔡祖逖在当下书坛创作的大环境中,蔡祖逖先生的书法造诣理念确是有着十分经典的实践意义和借鉴意义,因此我们今日观赏他的众幅书法作品,也绝不能是从单一的审美层次上来看待,而应当是以多方面的文化视角和思想角度来对其书法作品进行全面的意义剖析!在习书历途上,蔡祖逖先生自幼便是

  • 此人与祖逖齐名,还是中山靖王之后,为晋朝效忠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祖逖,晋朝,刘琨,石勒,王敦

    祖逖是晋朝名将,他在年轻的时候勤奋刻苦,听到鸡鸣后就起来舞剑习武,传为千古美谈。其实,祖逖当时并不是一个人“闻鸡起舞”,他的一位好友也是如此,两人志同道合,“共被同寝”,然后一起练武。这个人与祖逖齐名,还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最终为晋朝而死!那么,这位晋朝的忠臣到底是谁呢?一、少年成名此人名叫刘琨

  • “闻鸡起舞”的祖逖后来怎么样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历史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祖逖,司马睿,刘琨,石勒,豫州,孔融

    “闻鸡起舞”的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讲述的就是祖逖一天夜里睡觉,当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有一只公鸡的叫声把祖逖给打醒了。当时和祖逖住在一起还有刘琨,刘琨认为半夜听到鸡叫声很不吉利,结果祖逖直接一脚把刘琨给踹了起来,两个人披上衣服去院子里面舞剑,磨练自己的武艺,为的就是在乱世来临之后干出一番事业。祖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