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雨停云诗词三首,陶渊明的深沉惆怅,辛弃疾的悲感豪放

春雨停云诗词三首,陶渊明的深沉惆怅,辛弃疾的悲感豪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初衣胜雪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4/1/21 20:26:22

赏读陶渊明《停云》诗一首,辛弃疾《停云》词两首

春阴春雨之美,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仲春春分寒食期间,春阴不断,春雨绵绵。此时好雨,滋润青山草木,烟气叆叇,但是漫长的雨季也使得空气潮湿,视野局促,心情低迷沮丧。

此时春寒料峭,且节序接近寒食清明,往往是中国人万里兼程,赶赴家乡团圆祭祖之时。中国人注重团圆相守,一年春夏秋冬,总有几个重要的节气节日,专为回乡而设,仿佛千里风筝,一线而牵,又以实在的奔赴达成愿望。

但是若遇见极其连绵的雨季,道路阻隔,自然忧患和失落并存,无论是在家乡和路程的人。

能够把这种春雨情感和情怀写的深邃到位的,当属东晋的陶渊明。陶渊明虽然四十岁之后,挂冠回乡,隐居务农,终止了仕途进取和颠沛,但是他的很多亲朋好友,都在他乡,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也只有仲春大节,可以一聚。深谙离别苦楚的陶渊明,不单是个隐士,还是个善良深沉的父老长辈,在家酿酒备席,等着亲人和朋友,遥遥万里归来。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寔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东晋 ·陶潜停云

停,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那连绵低垂的云彩,停在的天空,洒下了霏霏迷蒙的细雨,所见之处,到处都昏沉一片,平坦的道路也在连绵的雨水中淹没。雨下个不停,渐成雨灾。

我在家里东边的向路的亭子间里,独自喝着春天的酒,站在那里,伸着脖子等待朋友归来。

那连绵的云,停在天空,霏霏扬扬的春雨,到处都是一片昏暗,积水淹没了陆地,仿佛浩渺的江河。

我这里有美酒,我在这里思念朋友亲人,但是舟车不通啊。

我这里的树木,此时正是仲春,重新发出了翠绿的嫩芽,仿佛是用清新的生长,唤起人们的思念和感情。

人们都说,日月流转,人生就像征途,停不下来,那么有个小小的停顿,可以一起坐下来,倾诉平生,也算人生一大休憩和安慰啊。

有飞鸟翩翩飞到了我的庭院,两只鸟悠闲地站在庭院的树上,一唱一鸣。

我这里不是没有朋友,但是我却思念你,我的愿望现在不能达到啊,让人在这绵绵萧萧的雨中,伤感惆怅。

那么这个亲友是谁,在能够回乡时,却因为春雨成灾,没有如期归来。

而陶渊明站在亭子上,首先等待的就是他?想必是祖籍在此处,直系亲属已经凋零的同乡朋友,陶渊明亦父亦友的等待守望,等待他的归来和团聚。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那春天的风雨,如此低沉晦暗,春天的牵挂如此深沉,等待一个朋友,如同等待自己的孩子,这中间有多少深沉,慈悲,厚爱和牵挂。

而雨一直下。

以春天晦暗的风雨表达深沉阔远的思念,陶渊明写得深沉浑厚。从此用停云,停在天空的云彩,代表永恒盘旋的思念。

那天上不走的春云春雨,是思念也是泪水吧。

而这种深邃关联的滋味,900多年的南宋辛弃疾深谙。

辛弃疾南宋早年金国人,世居山东。但是山东原本是宋朝的国土,被金国强行武力征服,且推行的制度野蛮,汉人低人一等,处处被压榨盘剥,生死没有保障。一腔血勇和爱国的辛弃疾,二十二岁起义,告别父母亲眷,投奔南宋,指望恢复河山指日可待。但是到了南宋之后,南宋许给他英雄名号,安排他作转运使这样的闲置,一直拒绝和金国作战,终其一生,辛弃疾和家人,隔着深深浅浅的长江淮河,生死不能相见。

四十多岁的辛弃疾等白了少年头,终于和陶渊明一样,弃官归隐在江西,但是陶渊明归隐的是故乡,辛弃疾是无可奈何将他乡作故乡。

他选择在江西,也许也有着致敬陶渊明的想法,让这位900多年的隐士,安抚他躁动委屈的灵魂。

而陶渊明的《停云》,多少次打动了他,他在遥远的北方,也有亲人在盼望守候。

在隐居江西的时候,他特意将自己的山居园林上造了一座亭子,叫做“停云”。流传下来至少有十四首关于停云的诗词。可以知道,他有多么的钟爱这座望远的亭子,来舒缓自己真切的相思。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

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

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

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

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

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

当年事,问几人、亲友似翁。”南宋 ·辛弃疾《声声慢 隐括渊明停云诗》

这是在停云亭建好之后,辛弃疾几乎完整化用了陶渊明的《停云》诗,写成的词。不过辛弃疾的亭子是建在山顶或者山腰,视野更广,而他的情怀,是乱世离散,也更寂寥。

站在亭子之上,那霭霭停止的云彩,霏霏萧萧的春雨更加连绵吧。

俯瞰之下,山河水漫,平地成江。

这样的风雨之下,那江上的舟船,道路的车马更加渺小茫然,踌躇停滞,风雨欺凌。

辛弃疾既是陶渊明的视角,也是风雨征途的孤舟颠沛感怀。

他叹息道,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那样为亲人朋友长久守望?

那么此时辛弃疾也已经四十多了,在他的北方故乡,他的父老或者多半凋零,也许他们还在等待他,但是那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永恒,但是那旧庭院,可否有人真的打点?

而他像一只永远无法回乡的鸟,丁零威就算化成鹤,他已经无法飞回。

“甚矣我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南宋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辛弃疾作好停云亭后,时常在这里登高望远,水声山色,尽收眼底。

他的隐居和陶渊明略有两样,陶渊明是真的厌弃仕途,且家中有庶母需要赡养,故乡故土,是真的愿意以死回归。

而辛弃疾,无乡可归,只能寄托他乡更广袤的山河。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革马裹尸还。是豪放悲壮,也是无路可退的悲凉。所以他和陶渊明不同,隐逸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英雄悲气,空置豪放。

我已经老了,惆怅平生的朋友,凋零离散,走到现在的还有几个?

我的头发已经白了,垂如三千丈的忧愁,不过是沧桑之后的笑对。

问什么,能够让我开颜喜欢。那就是我看见春天的青山,刚毅永恒间,自有春之娇丽妩媚,而青山和我相对,想必它看见我,亦复如是,所以相对欢喜。

这是名句,人到孤独至境,化身自然的一份子,灵魂得到大的舒缓,才有这样的自在飞舞,之前李白也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辛弃疾倒也不吝啬这种美和自信,我和永恒的青山之间,情怀和风貌,都相似啊。

这种平起平坐之感,是辛弃疾阅历真实的世事风云后的自信感慨。甚至比陶渊明更大气。因为陶渊明将山水故乡做成最后的依赖,托体同山阿。但是辛弃疾不属于这里,他和山水之间是真的平视状态,他是龙气一生。

辛弃疾站在停云亭上,说,陶渊明写下停云诗,就是这样的情怀和感慨吧。陶渊明不屑那种为了名利卑微求人,所以甘愿独自喝着自己酿造的劣酒,比起官宦美酒,当然味道差点,但是这也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和风骨。

辛弃疾也是如此,南宋如此不堪,辜负豪杰,他不归隐,只怕更在官场压抑憋屈。

但是有一点不一样,辛弃疾是背负国仇家恨,心中的那种不平更甚于陶渊明。

所以他的思念,并非惆怅缠绵,而是悲愤伤感,如同一声长啸,惊起天上停云,风起云涌,为他狂舞。

他的悲郁气息甚至超过了陶渊明。

我不恨我没有见到900年前的陶渊明,可以一把春酒,我是觉得陶渊明没有看见过我,看见我在这样的压抑的春雨中,悲愤狂放,龙吟虎啸啊。

这人世间,这历史上,知道我的人,只有两三个。

陶渊明,算一个。

可以说,读陶渊明的停云诗和辛弃疾的停云词,都是极大的文学和情感的震动和享受。

春日多雨,情思郁积,你喜欢他们的哪一首呢,你可有春雨中思念和牵挂的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细思极恐的真相,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个恐怖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渔人,武陵

    世人皆说“桃花源”好,且向来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带着憧憬之心,在人们固有的印象当中,那便是人间仙境,无凡俗之扰,亦无生活之忧。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得又总是那般不真实,最为主要的是,故事的最后,不管武陵的太守,亦或是南阳的刘子骥,虽说都前往寻找捕鱼人所言的那个桃花源,但是最终都未能如愿,太守

  • 你还记得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立志报国的那位青年才俊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刘琨,祖逖,石勒,晋元帝,太守,并州

    “闻鸡起舞”估计是很多人从小就听过的励志+爱国成语故事。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事的细节在记忆中逐渐淡弱,但大概内容,应该还有印象。其奋发有为的精神内涵,也往往给许多有志于事业成功的人以激励和动力。至于这个成语中的两个人物,估计有不少人还会记得祖逖的一些事迹,毕竟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在许多通俗历史文化读

  • 东晋名臣故事,祖逖唬王敦,正气凛然,霸气无双,霸道王敦也服软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王敦,祖逖,刘琨,晋朝,大将军

    《世说新语·豪爽》中记载了一则东晋名臣祖逖吓唬权臣王敦的故事,很有趣,全文如下: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不少人都知道“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制造这个成语的就是祖

  • 名将祖逖死后,他的宗族后裔结局如何?叛变后惨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彩虹呦呦标签:祖逖,石勒,王安,王导,豫州,祖约

    东晋名将祖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但却留下了“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先吾着鞭”这样的千古佳话。321年,由于受到东晋朝廷的猜忌,又得知东晋矛盾重重,祖逖因此忧愤成疾,最终病死,终年56岁。祖逖在起兵之初,是带着整个宗族参加的,那么他的后裔、宗族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 「收藏与推荐」——泰斗级书法家蔡祖逖作品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精品标签:书法,蔡祖逖,书法家,书法作品,艺术

    书以致远 贤心所达——记著名书法家蔡祖逖在当下书坛创作的大环境中,蔡祖逖先生的书法造诣理念确是有着十分经典的实践意义和借鉴意义,因此我们今日观赏他的众幅书法作品,也绝不能是从单一的审美层次上来看待,而应当是以多方面的文化视角和思想角度来对其书法作品进行全面的意义剖析!在习书历途上,蔡祖逖先生自幼便是

  • 此人与祖逖齐名,还是中山靖王之后,为晋朝效忠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祖逖,晋朝,刘琨,石勒,王敦

    祖逖是晋朝名将,他在年轻的时候勤奋刻苦,听到鸡鸣后就起来舞剑习武,传为千古美谈。其实,祖逖当时并不是一个人“闻鸡起舞”,他的一位好友也是如此,两人志同道合,“共被同寝”,然后一起练武。这个人与祖逖齐名,还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最终为晋朝而死!那么,这位晋朝的忠臣到底是谁呢?一、少年成名此人名叫刘琨

  • “闻鸡起舞”的祖逖后来怎么样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历史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祖逖,司马睿,刘琨,石勒,豫州,孔融

    “闻鸡起舞”的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讲述的就是祖逖一天夜里睡觉,当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有一只公鸡的叫声把祖逖给打醒了。当时和祖逖住在一起还有刘琨,刘琨认为半夜听到鸡叫声很不吉利,结果祖逖直接一脚把刘琨给踹了起来,两个人披上衣服去院子里面舞剑,磨练自己的武艺,为的就是在乱世来临之后干出一番事业。祖逖

  • 祖逖:18岁才开始读书,却成为晋国名将被称赞至今,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祖逖,豫州,刘琨,丞相,苏洵,晋朝,司马睿

    司马睿建立了东晋,保全了司马家最后一丝血脉。称帝后的司马睿除了要高筑墙、勤练兵之外,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北伐收复失地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不管司马睿最后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就有一个人已经用事实来告诉他:不北伐,你永远只能被人欺负。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祖逖。说起祖逖这个人,大家可能觉得耳熟,仔细想一下

  • 胡咧两晋(二十)面对祖逖的逆袭,为什么石勒停止南侵请求互市?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石勒,祖逖,豫州,司马睿,平定,刘曜

    五胡乱华时候的胡人政权向来非常残暴的,即便是以推崇儒家治国著称的后赵皇帝石勒,对反抗者和失败者都是大开杀戒。可以说胡人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毫无人性可言,大屠杀之类的场景比比皆是,汉人百姓在他们眼里就是"两脚羊",食人之事成了司空见惯。如果有人敢于领军抵抗胡人军队的侵略,那多半会遭受屠城之类的军事报复。

  • 我叫祖逖,闻鸡起舞的祖,击楫中流的逖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祖逖,石勒,司马睿,刘琨,石虎,豫州

    我姓祖,名逖,字士稚。家住范阳遒县(今河北沫水县)。家中兄弟姐妹六人。什么?问我排行第几?不重要,因为我才是主角。今天我要摊牌了,不装了。我就是个富二代。所以我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我的今后的命运,做官、做官、还是做官。在我做官之前,我的生活除了读书写字,就是吃吃喝喝、喝喝吃吃,无忧无虑,锦衣玉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