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兴起,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眼界和视野,但同时因为网络信息的过于海量,事实上通过算法的匹配,更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因为网络总是不断地给你推荐你喜欢的信息,看似信息更加多元的今天,其实人们的眼界,不一定就比过去的人高多少,人们总是细化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比如说这些年流行的网络十哲,都是被网络超级热捧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杨广,郭嘉,崇祯,冉闵,帝辛,魏忠贤,李鸿章,赵括,李建成,刘阿斗。
这些人都是网络上热捧的人物,他们其实都符合一个特点,那就是跟传统的认知不一致,而造成不一致的原因,无非就是抓住了他们身上的某一个特点或者某一件事,从而无限放大,形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
讨论人物,不管最终你有什么观点,最基本的前提是,你说的总得是个事实吧,然而搞笑的是,关于评价最高的冉闵,关于他的讨论,居然全部是基于一篇伪作,杀胡令。
网络上对冉闵的评价是这样的,汉人拯救者,再造华夏,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但问题的关键是,在信息和检索,都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容易就能查出来所谓杀胡令其实是伪作,为了一个伪作而造出来一个近乎半神的人物,实在是有点搞笑。
当然了,这个伪作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冉闵的确是一个猛人,而且的确曾经杀过胡人,但绝对没有版不过杀胡令那样的文字,因为以冉闵的文化水平写不出来,冉闵之所以能够人气爆棚,跟网络小说是一个套路,抓住了人们的爽点,那就是干净利落的杀胡,就是网络小说里很霸气的感觉,把他们统统杀光。
幸好,中国是个有着丰富史料的国家,扒一扒史料,我们很快就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冉闵,我们需要英雄,更加敬仰英雄,但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用谎言堆砌起来的英雄。
冉闵生活杂五胡乱华的时代,黑心的司马家篡夺了曹魏之后,名义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白痴皇帝当政,给了司马家皇室争夺皇位的野心,八王之乱彻底把好好的中原地区搞的是饿殍千里,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五胡乱华事件,北方陷入了大混乱时代。
冉闵的父亲是乞活军的将领,什么叫乞活军,“乞活军”,最初是西晋末年因并州大饥而转到冀州求食的一支流民武装,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凄凉,那就是抱团,通过武力活下去。
冉闵的父亲冉瞻被俘后,后赵武帝怜其勇而将其收为养子,改名石瞻,冉闵自然也随之改名石闵,后赵皇族并不是发善心,而知这父子另个都特别能打仗,尤其是冉闵,简直就是天生的狼王,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也正因如此,冉闵经常被当枪使,去打一些异常艰苦的战斗,盛名之下,他不得不以微弱的兵力迎战强敌,他曾以区区千余骑兵迎战石琨、张举、王朗的七万人,竟然还大获全胜。
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武将,从来都是拿铁与血来说话,所谓乱世,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政权更迭速度超快,后赵就是灭在了冉闵手里,这也是所谓杀胡令的发端。
公元349年,后赵首都邺城变乱忽起,大将军石闵悬赏杀胡,斩胡人首级送至凤阳门者,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可任凤阳门将,一天之内,数万胡人被杀。
这就是关于杀胡故事的基本框架,首先这是一次政变,在刀头舔血的时代,政变没有对与错,不能说政变就有错吧,起码冉闵的政变谈不上什么正义。
那冉闵为什么要杀胡子呢?
因为冉闵举的这帮胡人跟他不是一条心,冉闵既然被收为样子,当时他叫石闵,趁着后赵继承人出了问题的机会,开始攫取权力。
他当时颁布了这样一个命令,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意思就是支持我的留下,反对我的你们可以走了,结果胡人纷纷逃走。
这件事刺激了冉闵,让让觉得胡人不可能和他是一条心,于是就颁布了杀胡令,冉闵很明显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这样做只会让脆弱的政权更加脆弱,杀胡的目的是为了稳固政权,根本不是为了保存华夏文化之类的。
很快,冉闵自己却改弦更张,以胡人的习惯任其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并配给千人的胡人卫队,这似乎是一个和胡人和解的姿态。
冉闵跟当时的很多统治者一样,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胡汉资源,推翻了西晋的刘渊,采取的方法就是汉人中心,尽管刘渊是个匈奴人,但他建立的国家国号为汉。
他认为自己继承了汉的正统,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一次希望整合更多的资源。
但刘渊这种全面汉化的做法,显然得不到匈奴人的支持,于是政权很快就不行了,后面兴起的政权,一看胡人无论在怎么搞,都会被鄙视,于是干脆就以胡人为本位,反过来欺负汉人。
总之,每个政权都在胡汉之间纠结,大家当时也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胡人人少,但骁勇善战,汉人人多,但武力值差,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全消灭对方,大家都在尝试各种手段,以此来整合胡汉资源。
冉闵走的是另一种极端,杀胡,但很显然很快他就认识到了自己的做错,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任何极端的做法,注定都是行不通的。
他无差别杀胡的行为,只会造成更大的胡乱,这里面被冤杀的人很多,说他保存华夏文明,更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跟收复淮北的祖逖、淝水之战力挽狂澜的谢玄、三度北伐的桓温和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刘裕等东晋大将相比,冉闵顶多就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而已。
最后,说一个历史上对冉闵最公正的评价,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不到两年就没有了,这跟他极端的政策有很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冉魏连个五胡十六国的正式编制都没有混上。
也就是说,古代正史上,因为冉魏存在时间太短,连个名分都没有给,在所有的失败中,这算是最彻底的失败了,就连慕容复先祖不靠谱的燕国,都有一大窝燕子的国号留下来,而冉魏却没有。
冉闵是那个时代浪花里的一朵,在他那个时代平平无奇,被网络推崇,只因为符合了大家网友对于爽点的期待,无差别全部杀光,听起来很解气,但任何时代这种做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