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手握精锐的北府军,淝水之战又大败苻坚,谢玄北伐为何没能成功?

手握精锐的北府军,淝水之战又大败苻坚,谢玄北伐为何没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颖讲故事 访问量:1263 更新时间:2024/1/20 3:44:39

谢玄当时的北府军虽然是最精锐的部队,但是他北伐的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东晋贵族只想偏安一隅,不想打仗;另一方面是“淝水之战”后,谢氏家族功高震主,引来了皇帝的猜忌。谢玄在叔父谢安病逝之后,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北伐只能中止。

一、淝水之战前,东晋的北伐

在讨论谢玄北伐为什么失败之前,让我们来看一下东晋在“淝水之战”前面的数次北伐。

东晋王朝,是西晋灭国之后,“衣冠南渡”而保存下来的南方汉人政权。司马氏南渡立国之后,这些王公贵族们只想偏安江南,享受士族的生活,并不想发动战争。再加上当时中国的北方已经被胡、羌、鲜卑、匈奴和汉人的“五胡十六国”占据。南渡的东晋实力非常疲软,要想消灭这么多政权再统一天下谈何容易。于是,东晋贵族们更偏向于自保。

不过,虽然东晋的皇帝和贵族们只想偏安一隅,但是那些汉族的臣子们,却一刻都没有放弃过“北伐”收复失地的念头。从公元317年东晋建国始,祖逖就提议北伐,可是皇帝只给予他人数极少的部队。祖逖北伐壮志难酬,最后抑郁而终。到了晋成帝的时候,又有庾亮庾翼兄弟出来主持北伐,结果竟然遭到朝廷的抑制,不得不作罢。

后来,晋穆帝的时候,终于出现了一个叫桓温的人主持北伐。这一次,桓温讨伐“成汉”取得了成功,那是公元346年。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东晋又于公元349年、352年、354年、356年和358年多次进行“北伐”。其中有三次北伐,都是由当时的权臣桓温主持的。但是,在这几十年的北伐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一共只有一两次而已。

二、从“淝水之战”看北伐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在这一场战役之中,谢玄以东晋的八万精兵对符坚的八十万大部队,而大获成功。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这是因为谢玄本人有较高的军事作战水平;其次,大家也应该注意到,这一战中有一些机缘巧合,特别是符坚的自负和轻敌,以及对他部卒的“错误估计”。

在这一战中,符坚本人负伤,八十万大军溃散逃亡。当时谢安建议朝廷,继续支持谢玄北伐是正确的主张。因为之前,虽然双方实力悬殊,有一点运气成分,但是此战之后,前秦实打实地损失了七八十万人马。在这种情况下,谢玄的叔父谢安主张继续起兵北伐。

于是,在太元九年(公元384年),东晋任命谢玄为东路指挥,一举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将黄河以南的疆域全部收归东晋版图。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因为谢氏家族在国中功绩太高,声誉日隆,就有奸人出来挑拨,导致谢安与晋孝武帝之间产生了嫌隙。

后来谢安辞职回了故里,两年之后病逝。谢玄北伐的事,也遭到朝臣的坚决反对。理由是北伐的时间旷日持久,国家承受不起。谢玄北伐不成,最后于太元十三年(388年)病逝了。

结语

谢玄北伐失败,根本的原因是:谢氏家族在朝中失势,谢玄在朝中最大的靠山是他的叔父谢安,而谢安才是北伐真正的主导者。但是“淝水之役”大胜后,谢安的声誉日隆,引起了皇帝的警惕。

在谢安掌权之前,桓温就是通过“北伐”来建立起自己威信的,而他最后弄权废掉了当时的皇帝,改立让自己满意的新君——晋简文帝。而谢安、谢玄当时的皇帝就是简文帝之子孝武帝,有了桓温的前车之鉴,孝武帝怎么会不害怕谢氏有弄权的野心呢?

于是,谢玄的北伐,只能无疾而终。

更多文章

  • “淝水之战”有多辉煌,谢安、谢玄叔侄的人生就有多失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谢安,谢玄,淝水之战,豫州,宣昭皇帝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公元383年,当时已经统一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号称80万大军,主动向南方的东晋政权发起的一场战争。同年11月,双方交战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结果以谢安、谢玄叔侄为首率领的八万东晋军队战胜了实际兵力为二十余万的前秦军,谢安、谢玄叔侄也因此战而名

  • 名将谢玄:芝兰玉树是如何成长为参天大树的?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谢玄,秦军,宣昭皇帝,谢安,苻融,太守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本是谢家的芝兰玉树,在三叔的言传身教下,他没有在温室中猥琐发育,反而在实战中成长为一位统兵大将,由他一手操练出来的北府兵化身东晋的续命神器,而他也长成庇护东晋的参天大树。面对前秦投鞭断流的倾国之兵,他受任于危难之际,奋争于强敌之侧。洛涧首战破敌

  • 清朝以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为什么只有西晋的杜预?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杜预,武庙,文庙,清朝,东吴

    唐朝大诗人杜甫、杜牧可能是中国民间最有名的杜姓历史人物。与后代子孙相比,“二杜”的祖先、西晋名臣杜预的名气就要小多了。但鲜为人知的是,杜预拥有一项包括“二杜”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有的历史记录——清朝以前唯一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唐朝的时候,朝廷挑选先贤先儒二十二人进入文庙配享孔子,挑

  • 名将杜预有多倒霉:皇亲拿命挣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杜预,司马炎,钟会,贾充,姜维,司马昭,邓艾,三国

    我们来八卦一下杜预杜预是公认的人才。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才,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杜预小时候的“特异”——爱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这可新鲜了,别人有洁癖、赌癖、纨绔大癖,可真的很少听说一个富家子弟有喜欢《左传》的癖好爱《左传》就算了,人还特别博学,什么经济、政治、立法、史学、工程他都研究过。除了

  • 率土之滨:士气对于邀请赛的影响,邓艾或成新宠?杜预可能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萌小凌儿标签:

    率土趣事千千万,听我凌儿慢慢盘。大家好我是萌小凌儿!话说邀请赛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要到了,不知道大家备战的怎么样了?反正凌儿这边儿已经把参赛协议签好,武将都借好,准备进本挨打了。不过这次由于士气的加入,凌儿认为对目前邀请赛的环境影响会极大!甚至可能出现各种抢节奏,抢城的节奏。毕竟目前版本对于防守方的

  • 率土之滨:杜预究竟适不适合玩法刀?输出稳定,内战或是最优解

    历史解密编辑:萌小凌儿标签:杜预,荀彧,中军,武将,公孙瓒,率土之滨

    率土趣事千千万,听我凌儿慢慢盘!之前也给大家盘了很多晋国的武将了,而晋国武将杜预也上线一段时间了,相信大家也很好奇杜预到底是什么强度,今天凌儿给大家介绍一套由杜预大营主C神赏体系的杜预刀。先从面板看,谋略属性成长最为突出,攻击和防御属性也不错,速度在弓兵中也算中规中矩,从战法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 杜预:同时奉祀文武二庙的百科全书式大咖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杜预,左传,贾充,钟会,孙皓,司马炎,司马昭,史说三国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是三国时期最牛的斜杠青年,更是明朝以前同时奉祀文武二庙的唯一人物。出身宦门的他,一不小心当了司马家的大龄女婿,从此让司马家白拣了一个百科全书的将帅之才。他注得了《左传》,搞得懂经学,玩得转法律,弄得出发明,管得好民生。马术不精,箭术不成,却能够

  • 胡咧两晋(三八)司马道子杀王国宝,并非安抚王恭,而是争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国宝,王恭,司马道子,谢安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被张贵人弑杀后,东晋朝廷再次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而这次政治斗争的波及面非常大,引发了朝廷和外藩的多次战争,让东晋彻底走向灭亡。根据史书记载,这次政治斗争是从会稽王司马道子和前将军王恭之间展开的,挑起这次争斗的是司马道子的心腹中书令王国宝。王恭以诛杀王国宝为由起兵攻打建康,拉开了外

  • 东晋司马道子擅权专政,前秦后秦雷人战斗,姚苌苻登双双殒命谢幕

    历史解密编辑:诗情画音标签:姚苌,桓玄,苻登,苻丕,前秦,慕容冲,司马道子,宣昭皇帝,五胡十六国

    苻坚死后,东方邺城的苻丕继续在困难重重中高举大秦那面旗。苻丕在邺城坚持了这么久,受到两个集团的夹攻,已经累得要命,觉得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了,就决定放弃邺城,向长安靠拢。到了潞川,秦国的骠骑将军张蚝和王腾出来接应,把他接到晋阳。这时他才知道,长安比他的邺城沦陷得还要早,而且他的老爸也已完蛋。没有办法,他

  • 陶行知后人陶侃发视频遥祝“重走行知路”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陶侃,陶行知,陶行知纪念馆,屯溪,黄山

    沪黄千里,山海之约。10月14日,值“重走行知路 行知在屯溪”——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1周年活动在黄山举办之际,陶行知先生的曾孙、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副馆长陶侃先生特意发来一段视频,遥祝活动举办,希望“重走行知路”研学品牌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和世界都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图说:陶行知后人陶侃。黄山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