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 访问量:594 更新时间:2024/1/10 15:07:49

作者:王玉

那一年,陶渊明潇洒地写下了《归去来兮》解印辞官回归了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这样的隐居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东篱下的菊花,却千百年来枝头抱香,沁人心脾。

陶渊明赋予了菊花孤标傲世的风范,他和他的菊花诗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篱的菊花从此便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风姿联系在了一起,千百年来,耐霜不凋、坚贞素雅的菊花馨香着文人墨客的笔端,风雅着一个季节的天空。

菊者,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没有牡丹的华贵、没有梅花的孤寒,却自有一番韵致独立秋风。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一枝独秀,冷香枝头,那样的傲骨天生,冷香悠悠,怎不令人心仪不已?

菊花在陶渊明笔下是隐逸的君子,在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笔下,冲天的香气弥漫了长安城,一如他气贯长虹的豪情: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是黄巢少年时代的作品。他把自己的抱负赋予了迎风斗霜的菊花,于是这笔下的菊花也就有了别样的豪情。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落第后写下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气。诗言心声,公元880年,黄巢果然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率领身披黄金甲的战士攻陷了长安。

年轻时的黄巢,和中国古代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期望着学而优则仕,但屡试不第。于是他把自己投身于了轰轰烈烈的斗争之中,虽然最终起义失败,但菊花也被他赋予了不一样的恢弘与气魄。

风流才子元稹,情诗写得缠绵悱恻,菊花诗更是占尽风流,也被后人广为传唱: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意渐浓,百花凋零,除了菊花,还有谁依然傲立西风,抱香枝头?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大文豪苏东坡最喜欢的除了“只恐夜深花睡去”的海棠花之外,也就是这萧瑟秋风里傲然绽放的菊花了。

那淡泊坚韧的品格、无畏严寒的傲骨,像极了他一生跌宕起伏但从未屈服的命运,即便凋谢零落,也还有残枝迎风傲霜,即便生活在沙漠里,也能让生命开出花来。

苏东坡就是以这样的旷达,把自己跌宕起伏的命运活成了一首诗,深深地影响着无数后来人。

第一才女李清照,把菊花写意成了一阙流传千载的《醉花阴》,岁岁秋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深秋的孤寂恰如思念夫君的心绪,相思憔悴人比黄花瘦,还有什么样的文字可以比得上这样的相思更令人彻骨地销魂呢?

才女眼中有四季,心中尽诗情,大自然平平常常的景致,也会被她们赋予无限的意象。只要心中有诗意,生活处处都有花的芬芳。

曹雪芹批阅十载,终成红楼,除了儿女情长,时代悲歌,曹公诗词的功力更令人敬佩不已。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菊花走进了大观园,借助于十二衩的妙笔倾情绽放,每个人笔下的菊花诗与各自的气质都是那样的熨帖。

它在黛玉笔下是淸孤高洁,正如林妹妹“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林黛玉看到秋风中盛放的菊花,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谁又能够理解自己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这首诗在红楼梦中是林黛玉魁夺菊花诗的第一名。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一样开花,你为什么开得这么迟呢?孤标傲世又该与谁一起携手归隐呢?这世间,谁不是孤独的自己?林黛玉懂得菊花的淸孤,每个人其实也都在寻找另一个自己。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菊花花期比较长,一般会从初秋开到深秋,有的还会经冬不凋,它称不上娇艳,却质朴高贵,无论陋室瘠土、无论陌上案头,它都能开出一方冷艳的天地,坦然地绽放出生命最美的色彩。

菊花最早出现在诗词里,是在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先秦至魏晋,人们都把菊花视为一种高洁并可以食用的花草。

爱菊则是从陶潜开始的。陶渊明不满官场黑暗,仕途失意,索性辞官归隐了田园。这份归隐,或许也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之举。不过也正因如此,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田园之中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安顿了饱满的灵魂。

所谓仕途不幸诗家幸,文人特有的气质与性格,或许也不适合为官,但觅封侯却是千古文人不衰的理想,所以科举应试之路,千百年来演绎了数不尽的离合悲欢。

陶渊明看透了现实,也真正懂得了自己,他决定放弃世俗的追逐,回归本心,让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让灵魂得到真正的舒展。

据说,陶渊明隐居之后,在自己的院子里遍植菊花,劳作之余,赏菊饮酒,乐在其中。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来访,陶渊明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若他先于客人而醉,就会说“我醉欲眠卿可去”,陶潜率真可见一斑。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其实更是陶渊明本性的回归。躬耕阡陌,左琴右书。千年之后,我们无法探知他的隐居生活是否真的像他诗中一样悠然自得,但不能否认,他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南山诗意归隐永恒的丰碑。

每到秋来,人们都会想起采菊东篱下的隐逸,想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他留下的一卷卷带着墨香的田园诗集,千百年间,为后人构筑了一方诗意盎然的天空。

【作者简介】王玉:著有《巴西:回望地球另一端》《从里约到欣古--旅行纪实》(中葡双语)等散文集。

标签: 陶渊明菊花李清照东篱

更多文章

  • 陶渊明式旅游,你体验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赵冰双美食标签:酉阳,诗人,晋朝,陶渊明,南北朝,桃花源记,世外桃源,明式旅游,千古名句

    很喜欢陶渊明,在流传下来的那些文字中,淡泊而隽永是他的标签。他的平淡,触碰起来不难,但平淡中真挚的精彩,却模仿不来。千方百计与陶诗的格调一致,便一直都是后世田园诗派遵循的标准。在平凡里感受非凡之欣喜,从庸俗中发掘高雅的观感并随心所欲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我看到的陶渊明。他的浪漫皆从细琐的生活中引申出来,

  • 田菱 | 重写隐士:早期史传中的陶渊明形象建构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史传中的陶渊明,隐士,沈约,陶渊明,晋书

    重写隐士:早期史传中的陶渊明形象建构田菱(文)吕辛福(译) 美国罗格斯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文系在陶渊明的历史接受中,他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高尚隐士、道德模范。除了他的作品,人们了解陶渊明人格特征的最重要文献就是有关他的早期史传,这些材料形成于南朝至初唐之间,主要见于《宋书》《南史》《晋书》中的"

  • 陶渊明是怎样被“捧红”的?

    历史解密编辑:镜鉴青年标签:陶渊明,苏轼,范成大,王维,李白,陆游,艺术家,南北朝,晋朝

    陶渊明开创了描写乡村生活、风光的田园诗,不仅他的诗文广为流传,他安贫乐道、不染污泥的高尚情操更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然而,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他其实是被后世“捧红”的。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独具慧眼的“星探”呢?一、陶渊明作品生前不受重视的因素陶渊明在东晋没有出名

  • 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感

    历史解密编辑:自在返本归源标签:歧路,彼岸,迷途,晋朝,诗人,陶渊明,南北朝

    世间多歧路,孰能无过患?亡羊而补牢,虽迟犹未晚。迷途少人还,回头即彼岸。从此于斯境,复得返自然。

  • 苗培兴丨陶渊明与班德瑞(散文)

    历史解密编辑:真言贞语标签:陶渊明,班德瑞,苗培兴,诗歌,散文

    陶渊明与班德瑞文/苗培兴一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也感觉有些怪怪的。陶渊明与班得瑞根本就是两回事。陶渊明生于 1700 多年前的东晋末年(公元 365 年),书香、官宦(没落)门第,习修儒、道经典,做过小吏,几次入仕,未得其志,41岁那年辞官归隐。期间写了大量的记录生活、感怀伤时的诗歌,后世称之为田园诗

  • 中国最美乡愁古村落之一:独山村,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历史解密编辑:骑驴享受旅游标签:山峰,诗人,晋朝,独山村,古村落,石牌坊,陶渊明,南北朝,世外桃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小桥流水静谧闲适的乡村生活。将乡村作为旅游小住的地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选择。其实,除了城市周边的乡村可以去之外,一些古村落也同样能够满足人们追求闲适,放松的需求。在我国就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它虽然非常孤独,但是异常美丽。这个古村落就是位于

  • 26岁青年隐居终南山,父亲找到一脚踹出:没钱,你学什么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隐士,张良,诗人,晋朝,陶渊明,终南山,赵公明,孙思邈,姜子牙,南北朝

    这里独特的隐士文化。早在公元前5世纪,圣贤就隐居于此。之后,据说赵公明、姜子牙、张良、孙思邈等人都选择这里作为他们最后的居所。时至今日,终南山仍吸引着许多自愿放弃尘世烦恼,选择与山风为伴的修行者。然而,这样的人生对不同的人来说有意义吗?一个叫魏晨的人可能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些答案,这也是根据终南山一位

  • “躺平代表”陶渊明:曾五次入仕,最后为什么选择归隐田园?

    历史解密编辑:一更历史标签:隐士,陶侃,入仕,晋朝,陶渊明,艺术家,南北朝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现在社会中流行一股“躺平风”。所谓的“躺平一族”,即面对生活压力、职场竞争、家庭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时,主动选择走向边缘,用消极的方式应对一切。我们先不讨论躺平到底是对是错,单单就这样对生活消极的态度,肯定是不可取的。然而,有不少“躺平青年”却振振有词,把魏晋的“竹林七贤”,与“田园派

  • 阳台种菜 他们想做“都市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都市报标签:阳台种菜,陶渊明,蔬菜,番茄,菜园

    “阳台菜园”的收获——娃娃菜和红萝卜。网友“王大锄”用奶茶杯种的生菜。“王大锄”阳台的甜开胃酒品种番茄。网友taco在露台种植的贝贝南瓜。阳台种菜,这个对很多人来说似乎不可思议的举动,眼下正在逐渐兴起。有短视频平台统计出,近年来,上至60后下至00后,都加入了阳台种菜的大军。“阳台种菜发烧友”不分年

  • 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到底是故作清高还是意气用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王维,陶侃,沈约,士族,晋朝,陶渊明,王羲之,艺术家,南北朝

    #在头条看见彼此#提起陶渊明,我们除了折服于其诗作中处处透露的那股恬静闲雅之气,更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概了。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南朝刘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王朝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侃虽然功高,但“望非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