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丧乱帖》高清附释文1.1版

王羲之《丧乱帖》高清附释文1.1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 访问量:2766 更新时间:2024/2/29 23:20:19

羲之《丧乱帖》唐代双勾填摹本,纵28.7厘米、横58.4厘米,现藏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自东晋末,经南朝至隋朝,历经战乱,遗失、毁灭者甚多。家藏部分书法珍品被他的后世子孙所收藏,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编为《万岁通天帖》,尽数呈交给了朝廷,而《丧乱帖》可能就在其中。唐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礼请大和尚东渡日本,日本国传法。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66岁高龄的鉴真和尚到达日本,带去了我国的化技术,其中就包括在当时备受推崇的王氏书帖。《丧乱帖》为王羲之传世名品,较真切地呈现了王羲之书法的面目,为书法学习之上佳范本。

在“魏晋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先人之墓被毁,王羲之痛彻心扉,于是有了《先墓帖》和《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的 短札。当时王羲之的老家山东琅琊地区正处于一场战乱之中。王羲之被迫离开北方,迁居南方。当他获知祖坟遭毁,痛苦不安,便给朋友写了一封短札,写此帖时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书法行笔和心情融会贯通,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动的剧烈变化,把书法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sāng luàn ) ==死亡祸乱。后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

::荼毒(tú dú ) ==指毒害,残害,亦指悲痛;

::追惟(zhuī wéi ) ==亦作"追维",追忆,回想;

::号慕(hào mù )== 意思是哀号父母之丧,表达怀恋追慕之情;

::奔驰(bēn chí ) ==车、马等急速奔跑;

::哽(gěng ) ==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

【译文】羲之顿首:时局动乱不堪,先祖的坟墓再次遭到不幸、受到残害,追忆之思之甚、哀号伤心之极,都痛彻心肝,面对悲痛如何是好!虽经立即修复,但没有机会飞奔驰往一吊先人,悲哀之情愈来愈深,如何是好!面对信纸泣不成声、悲不成言。王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帖》

王羲之 / 唐摹本

【1】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

【2】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

【3】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

【4】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1938年的小楷字帖,抗战不忘练字

张即之《华严经残册》,如何看懂?

控制不了情绪,怎能控制得了人生!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说的太对了)

标签: 王羲之丧乱帖书法小楷

更多文章

  • 王羲之《岳阳楼记》高清图,终于找到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岳阳楼记,行书,书法,兰亭集序,米芾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 王羲之书法《诸贤帖》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草书,行书,晋朝,王羲之,诸贤帖,大观帖,书法家,澄清堂帖,书法作品

    王羲之草书《此诸贤帖》3行,28字。又称《诸贤帖》。《澄清堂帖》、《二王帖》、《大观帖》、《鼎帖》收刻。第二行“须”字,有作“顷”。此帖大意为:此间各位贤达尚好,时有书信见告,十分疏略。我现在疾病很重,不得礼数,为之叹息。以此观之,此帖乃羲之晚年所书。释文:此諸賢粗可,時見省,甚為簡闊,遠(須)〔頃

  • 学王羲之行书,不妨参佐此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书法作品,米芾,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兰亭序,行书,晋朝

    很多书友认为:学王羲之的行书,要么就是《兰亭序》,要么就是《集王字圣教序》。这当然没有问题,不过,这两篇作品恰恰是非常难以进入的。《集王字圣教序》,它有一个问题是集字,气韵上总会有后人自己的意识加入;而完整的作品,则更能真实表现原作者的用笔、结字、章法等。所以,不妨拓宽一下自己的视界,看看王羲之别的

  • 什么叫“笔断意连”,看看王羲之《远宦帖》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远宦帖,草书,兰亭集序,十七帖,行书

    译文: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远宦帖》,亦名《省别帖》。乃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的一封书信。此帖为王羲之晚年所作,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远宦帖》用笔细腻丰富,动作节奏鲜明,几乎在每一线条内

  • 雅致逸韵丨管窥王羲之尺牍的艺术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文旅中国标签:书论,行书,尺牍,晋朝,王羲之,书法家,雅致逸韵,书法作品

    每次临摹王羲之尺牍,总会让我们通过字里行间,循其一点一拂而欲探究那个曾经的魏晋风度,这本属历代文人自有的“原风景”,一直让我们魂牵梦绕、流连忘返。今管窥王羲之尺牍的艺术特色,以求探骊得珠。▲ 王羲之《得示帖》一、精致之美。唐太宗《王羲之传论》云:“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一

  • 割开王羲之《德示帖》,章法秘密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王献之,得示帖,行草书,草书,兰亭序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多数是尺牍,即书信和便条,往往三言两语,寥寥数行,只求达意而己。当时的东晋士人很重视这种日常书写的笔墨风韵,写信者和收信者在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在进行会然于心的书法交流。《书谱》说王献之给谢安写信,谢没有保存信笺,而是直接在上面书写回信,惹得王献之很不痛快。《书谱》是尊羲之而贬献之的

  • 王羲之的独门绝技“鹅头点”,800年都没人学会!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书法,王献之,兰亭

    王羲之为什么能被世人称为“书圣”?他前有钟张,后有张怀,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个个惊世骇俗。兰亭媚妍,颜字神武,苏体沉稳,米字放浪,哪个不是一等一的高手?本篇从王羲之的点入手,谈谈王羲之的匠心独运之处。而这些点的运用,除王羲之以外,后人包括其子王献之其侄王询以及其他的王家一脉,都再也没有出现过。王羲之

  • 王羲之草书《四纸飞白帖》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王羲之,四纸飞白帖,草书,小楷,文徵明,大观帖

    王羲之草书《飞白帖》,又名“四纸飞白帖”,榻本。2行,13字。《宣和书谱》有“飞白帖”目。王澍《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七云:“此帖筆弱語凡,亦是偽帖。”此帖入刻《淳化阁帖》、《大观帖》、《玉烟堂帖》、《宝贤堂》。《大观帖》誤連上帖《舍子帖》作一帖。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本安思远藏本释文: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

  • 王羲之行书《建安帖》高清放大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建安帖,王彬,阁帖,羲之,草书

    王羲之《建安帖》,拓本,四十一字,行书。释文:四月五日羲之报:建安灵柩至,慈荫幽绝,垂卅年,永惟(崩)慕,痛彻五内,永酷奈何?无繇言苦,临纸摧哽。羲之报。褚遂良《右军书目》“草书都五十八卷”第三十八卷记载:“四月五日羲之报。五行。”此帖首行前七字与《右军书目》记载相合,但是行数却相异。王氏尺牍中涉及

  • 王羲之《上虞帖》,丰肌秀骨,灵动绰约!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上虞帖,王羲之,小楷,楷书,赵佶,书法家,艺术家,晋朝

    《上虞帖》,硬黄纸本,纵23.5厘米,横26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系唐摹本。前隔水有北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月白绢签。曾经南唐内府,北宋宣和内府,明晋王府、韩逢禧,清梁清标等鉴藏。释文: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 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 虞月未当去重熙旦 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