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至今历经1700多年,王羲之在书坛的地位无人撼动,一直被学书者奉为“终极目标”,人们在临摹王羲之书法时。
大多会选择他最拿手的行书,因此“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和《圣教序》就成为了“书坛宠儿”。
但是如今又出现了一件王羲之“新作”,书法功力甚至比《圣教序》还要好10倍,这幅作品就是王羲之的行书《道德经》。
《道德经》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它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所写,主要展现“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是道家学派的主要来源,被后世奉为“万经之王”。
而恰好琅琊王氏一脉在王览时就崇尚道家理念,因此王羲之也早早加入其中,对这本道家精髓之作甚是喜爱。
根据《晋书》记载,王羲一生曾抄写数次,现在市面上较流行的就是小楷《道德经》,但是这幅行书《道德经》比小楷更能展现出王羲之的笔法技艺。
全文共有5612个字,与《圣教序》一样都是集王羲之字而成,据观察大概是由宋人所集,主要从《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十七帖》以及王羲之的手札当中挑选集成。
卷中字体行草相杂,多含欹侧姿态,充满秀逸之风,不激不励,而风味自远,虽然是集字而成,但字里行间也不乏自然流畅之感。
字与字之间考虑到了章法的和谐,疏密恰当、有呼有应,好似王羲之亲写一般,全卷气韵畅通。
而且此作有4000多字都是不重复的,个别的重复字处理也极为用心,每个字所使用的笔法都是不相同的。
例如“之”字在入笔、收笔的方向上就各有不同,墨色的浓淡、笔画的连段、以及夹角都在不断变化,有的以草法写就。
笔画间多有牵丝映带,点画纤细,好似白鹅在水中荡漾,泛起层层轻盈的涟漪,有的则点画浓重,笔势凝重,充满古雅之韵。
仔细观察有的字还含有一个小小的圭角,这是因为王羲之在尖峰入纸后,迅速将笔锋摆回正锋形成,我们在临摹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点,这样写会使笔下力量感更强,真正写出书法艺术之美。
这幅行书《道德经》汇集了王羲之行书的毕生精髓,涵盖了我们大部分的常用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行书“百科大全”。
学习古人书法,有这么一本就足够了,即便是学会其中几个字的笔法变化,都受益匪浅,足够应对唐人或者宋人的书作。
若能将此作的写法全部掌握,就算真正的行书“大成”,而且我们学会他的手法后,在创作自我书作时,也能更加轻松自若。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羲之的行书《道德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墨色枯润变化,以及笔锋转折变化,甚至一个练笔牵丝的断点都能清晰可见,字字高清。
比《圣教序》还要清楚,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