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新作重磅面世,比《圣教序》还好10倍,学行书,有这本就够了

王羲之新作重磅面世,比《圣教序》还好10倍,学行书,有这本就够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网 访问量:4982 更新时间:2024/3/8 7:52:00

从魏晋至今历经1700多年,羲之在书坛的地位无人撼动,一直被学书者奉为“终极目标”,人们在临摹王羲之书法时。

大多会选择他最拿手的行书,因此“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和《圣教序》就成为了“书坛宠儿”。

但是如今又出现了一件王羲之“新作”,书法功力甚至比《圣教序》还要好10倍,这幅作品就是王羲之的行书《道德经》。

《道德经》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它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所写,主要展现“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是道家学派的主要来源,被后世奉为“万经之王”。

而恰好琅琊王氏一脉在王览时就崇尚道家理念,因此王羲之也早早加入其中,对这本道家精髓之作甚是喜爱。

根据《晋书》记载,王羲一生曾抄写数次,现在市面上较流行的就是小楷《道德经》,但是这幅行书《道德经》比小楷更能展现出王羲之的笔法技艺。

共有5612个字,与《圣教序》一样都是集王羲之字而成,据观察大概是由宋人所集,主要从《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十七帖》以及王羲之的手札当中挑选集成。

卷中字体行草相杂,多含欹侧姿态,充满秀逸之风,不激不励,而风味自远,虽然是集字而成,但字里行间也不乏自然流畅之感。

字与字之间考虑到了章法的和谐,疏密恰当、有呼有应,好似王羲之亲写一般,全卷气韵畅通。

而且此作有4000多字都是不重复的,个别的重复字处理也极为用心,每个字所使用的笔法都是不相同的。

例如“之”字在入笔、收笔的方上就各有不同,墨色的浓淡、笔画的连段、以及夹角都在不断变化,有的以草法写就。

笔画间多有牵丝映带,点画纤细,好似白鹅在水中荡漾,泛起层层轻盈的涟漪,有的则点画浓重,笔势凝重,充满古雅之韵。

仔细观察有的字还含有一个小小的圭角,这是因为王羲之在尖峰入纸后,迅速将笔锋摆回正锋形成,我们在临摹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点,这样写会使笔下力量感更强,真正写出书法艺术之美。

这幅行书《道德经》汇集了王羲之行书的毕生精髓,涵盖了我们大部分的常用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行书“百科大全”。

学习古人书法,有这么一本就足够了,即便是学会其中几个字的笔法变化,都受益匪浅,足够应对唐人或者宋人的书作。

若能将此作的写法全部掌握,就算真正的行书“大成”,而且我们学会他的手法后,在创作自我书作时,也能更加轻松自若。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羲之的行书《道德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墨色枯润变化,以及笔锋转折变化,甚至一个练笔牵丝的断点都能清晰可见,字字高清。

比《圣教序》还要清楚,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更多文章

  • 这或许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草书,行书,王献之,行草书,书法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写尽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万岁通天帖》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书信、手札。文字内容都很短,每篇只有几十个字,像他们

  • 王羲之见这件书法该仰望还是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hhh聊科普标签:行书,晋朝,王羲之,书法史,赵孟頫,书法家,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心经

    赵孟頫是中国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般若波罗蜜心经》书法作品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幅作品是以木板刻成的印本为底本,采用了行书的形式,笔画流畅自然,气势磅礴,富有力度和韵律感。整个作品的布局极为精妙,字形秀丽,墨色浓淡适度,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神秘的感觉。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地位显赫,而他的

  • 此帖,王羲之笔法秘诀一览无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游目帖,行书,十七帖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周抚,字道和,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永昌元年

  • 王羲之草书《贤室帖》4种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草书,耿耿,晋朝,王羲之,贤室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草书《贤室帖》4种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王羲之草书《贤室帖》安思远藏本

  • 王羲之笔下最美的36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行书,36个字

    一提起书法,想必大家都能想到“书圣”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字寓刚健于优美,神态多姿,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下面这36个极具气韵的单字尽显其行笔特点和用笔之技巧。我们一起欣赏下。 王羲之修为至深, 其书法形断意连,丰润,圆活

  • 王羲之《追寻帖》,一代书圣的人生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追寻帖,王献之,米芾,行草书

    《追寻帖》王羲之的行草书,共11行103字,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人到暮年的浓厚伤感,其中频哀感、哭之、酸塞等都在给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份心态。在《追寻帖》中,王羲之说到他每天起床后要“服食行散”,也因此感觉特别疲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晚年,身体虽然已经衰弱了,但他还保持着“服食”的习惯。“服食”又名“

  • 这张字帖,王羲之笔法秘诀一览无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行书,墨迹,晋朝,王羲之,游目帖,书法家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周抚,字道和,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永昌元年

  • 王羲之的“鹅头点”,800年都没有人学会!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书法,王献之,兰亭

    王羲之为什么能被世人称为“书圣”?他前有钟张,后有张怀,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个个惊世骇俗。兰亭媚妍,颜字神武,苏体沉稳,米字放浪,哪个不是一等一的高手?本篇从王羲之的点入手,谈谈王羲之的匠心独运之处。而这些点的运用,除王羲之以外,后人包括其子王献之其侄王询以及其他的王家一脉,都再也没有出现过。王羲之

  •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高清本)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谢安,唐人,晋朝,王羲之,寒切帖,行草书,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章草书法《寒切帖》,天津巿艺术博物馆藏。《寒切帖》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其中“谢司马”应

  • 最得王羲之笔法精髓的,不是米芾也不是赵孟頫,而是这位书法家,他的字堪比王羲之原作!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米芾,晋朝,画家,王羲之,赵孟頫,褚遂良,书法家,书法作品

    历代书法家,谁才是得王羲之笔法精髓的人呢?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固定答案,但大家一般会说起三个人的名字,那就是米芾、赵孟頫和王铎。一直以来,就有“米芾得王羲之之迅疾,赵孟頫得王羲之之端正,王铎得王羲之之雄厚”这种说法。这三位大家在学王字上确实出类拔萃,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超越他们,比如“初唐四家”之一的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