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行书欣赏《道护帖》三种

王羲之行书欣赏《道护帖》三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小教程 访问量:4538 更新时间:2023/12/14 11:02:33

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姨母)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行书《道护帖》,又称六月十一日帖,6行,56字。高29厘米。入刻《宝晋斋帖》。

王羲之行书六月十一日帖,来源:《宝晋斋帖卷三》

释文:六月十一日羲之报:道护不救疾,恻怛伤怀。念弟闻问,悲伤不可胜,奈何奈何!曹妹累丧儿女,不可为心,如何?得廿三日书为慰。及还不次。羲之报。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足足187堂精致解读视频

随时无限畅看,让你一次看过瘾

用看视频的方法,学《易经》的“成事智慧”

(课程可永久保存,随时回放)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课程

—版权声明—

本文中医方子,偏方等来源网络,由推荐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民间偏方来自网络收集,未经验证,可能有风险,请勿乱用,否则后果自负!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知识!

更多文章

  • 王羲之新作重磅面世,比《圣教序》还好10倍,学行书,有这本就够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小楷,晋朝,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从魏晋至今历经1700多年,王羲之在书坛的地位无人撼动,一直被学书者奉为“终极目标”,人们在临摹王羲之书法时。大多会选择他最拿手的行书,因此“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和《圣教序》就成为了“书坛宠儿”。但是如今又出现了一件王羲之“新作”,书法功力甚至比《圣教序》还要好10倍,这幅作品就是王羲之的行书《

  • 这或许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草书,行书,王献之,行草书,书法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写尽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万岁通天帖》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书信、手札。文字内容都很短,每篇只有几十个字,像他们

  • 王羲之见这件书法该仰望还是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hhh聊科普标签:行书,晋朝,王羲之,书法史,赵孟頫,书法家,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心经

    赵孟頫是中国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般若波罗蜜心经》书法作品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幅作品是以木板刻成的印本为底本,采用了行书的形式,笔画流畅自然,气势磅礴,富有力度和韵律感。整个作品的布局极为精妙,字形秀丽,墨色浓淡适度,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神秘的感觉。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地位显赫,而他的

  • 此帖,王羲之笔法秘诀一览无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游目帖,行书,十七帖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周抚,字道和,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永昌元年

  • 王羲之草书《贤室帖》4种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草书,耿耿,晋朝,王羲之,贤室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草书《贤室帖》4种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王羲之草书《贤室帖》安思远藏本

  • 王羲之笔下最美的36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行书,36个字

    一提起书法,想必大家都能想到“书圣”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字寓刚健于优美,神态多姿,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下面这36个极具气韵的单字尽显其行笔特点和用笔之技巧。我们一起欣赏下。 王羲之修为至深, 其书法形断意连,丰润,圆活

  • 王羲之《追寻帖》,一代书圣的人生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追寻帖,王献之,米芾,行草书

    《追寻帖》王羲之的行草书,共11行103字,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人到暮年的浓厚伤感,其中频哀感、哭之、酸塞等都在给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份心态。在《追寻帖》中,王羲之说到他每天起床后要“服食行散”,也因此感觉特别疲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晚年,身体虽然已经衰弱了,但他还保持着“服食”的习惯。“服食”又名“

  • 这张字帖,王羲之笔法秘诀一览无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行书,墨迹,晋朝,王羲之,游目帖,书法家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周抚,字道和,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永昌元年

  • 王羲之的“鹅头点”,800年都没有人学会!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书法,王献之,兰亭

    王羲之为什么能被世人称为“书圣”?他前有钟张,后有张怀,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个个惊世骇俗。兰亭媚妍,颜字神武,苏体沉稳,米字放浪,哪个不是一等一的高手?本篇从王羲之的点入手,谈谈王羲之的匠心独运之处。而这些点的运用,除王羲之以外,后人包括其子王献之其侄王询以及其他的王家一脉,都再也没有出现过。王羲之

  • 王羲之草书《寒切帖》(高清本)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谢安,唐人,晋朝,王羲之,寒切帖,行草书,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章草书法《寒切帖》,天津巿艺术博物馆藏。《寒切帖》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其中“谢司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