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4万唐军是怎么控制西域万里疆土得?

揭秘:4万唐军是怎么控制西域万里疆土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43 更新时间:2023/12/30 10:17:04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和《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成为了很多人谈论的历史话题。安西和北庭,可以说是唐朝那个年代国家进取精神的标志。

很多人关心,安西和北庭,每个都护府都只有两三万人士兵,怎么能控制得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西域地区呢?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唐朝时期很多地理、民族、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非常博大精深,笔者只能选择几个熟悉的角度谈一谈。

安西和北庭的正规驻军,分别为2.4万和2万

根据《旧唐书》记载,唐朝极盛时期的天宝年间,安西都护府管镇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匹,北庭节度使管镇兵二万人,马五千匹。天宝年间,北庭、安西两个都护府的辖区包括了今天中国新疆全部、中亚大片地区,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部队都是唐朝的正规军,系内地征募调集的,而且都有严谨编制。比如北庭的两万人分为了三个军,分别是瀚海军(驻庭州,兵1.2万人,马4200匹)、天山军(驻西州,兵5千人,马500匹)、伊吾军(驻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兵3千人,马300匹)。

以北庭为例,北庭都护或节度使直接兼任瀚海军经略使,西、伊两州刺史兼任另两个军的经略使。另外,北庭都护府还下辖15个守捉和16个军镇,均为边地驻军机构,长官分别为守捉使和镇守使,每处兵力在300人到数千人不等。不过,驻防守捉城的唐军很多情况下不是正规军,有时是招垦或临时雇佣的当地人,有时是随军家属或退役军人充任,有时甚至是发配的罪犯。

所以说,唐朝在西域的直属兵力远不止是正规军的4.4万。当然,这些非正规军并不具备野战和远征的能力。

大唐的号召力:安西和北庭能动员兵力,实际远超十万人

除两大都护府直辖的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外,唐朝在西域能够动员兵力还有很多,甚至在出兵远征时会成为关键力量。这就要说到唐朝的羁靡政策了。

从贞观到在天宝年间,唐朝在西域设置了十几个都督府和近百个羁靡州,以自治方式统领城郭诸国、河中诸国、吐火罗、突厥十姓、葛逻禄、沙陀等小国或部族。例如,三姓葛逻禄为阴山都督府、大漠都督府、玄池都督府,西突厥之一的突骑施为嗢鹿州都督府、洁山都督府,著名的沙陀部为金满州、沙陀州,后升为金满州都督府。

这些都督府和羁靡州,虽然不被唐朝列入编户,但都有提供军队的义务。从安西和北庭的正规军编制看,明显侧重于步兵,而骑兵较少。实际上,唐朝骑兵主要依靠的是羁靡部族,历史上灭高句丽、灭薛延陀、灭西突厥、灭突骑施,都动员了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部族骑兵,打得全是唐朝旗号。而且,唐朝的羁靡部族或小国也涌现了不少大唐名将,比如阿史那社尔、阿史那弥射、哥舒翰、尉迟胜、白孝德、李光进、契苾何力仆固怀恩浑瑊等等,在唐朝军事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一般来说,安西和北庭需要出兵的话,会以唐朝正规军为基础,再征调属国和羁靡部族数倍的兵力。比如怛罗斯战役,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麾下正规唐军应该只有一万人,另有龟兹、疏勒、拔汉那属国的一万人,再加上葛逻禄骑兵一万人。这些军队,在当时都是法律意义上的唐军。

所以,安西和北庭能够动员的兵力,是远远超过名义上的4.4万人。以天宝年间作为标准: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每镇都是一个属国,均有“胜兵数千人”,可动员两万以上。安史之乱时,于阗国王尉迟胜就动员本国五千兵马入中原勤王。

西突厥十部,每部均有几千到上万人不等,虽然此时西突厥衰落,加上唐朝号召力下降,但也可动员三到五万人。

葛逻禄三部,也可动员两到三万人。沙陀部,大约可动员万人。

河中诸国,包括拔汉那、吐火罗、康国、安国等,也都可各自动员数千人。安史之乱时,唐朝甚至征调了拔汉纳(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兵马。

以上合计,安西、北庭在唐朝天宝年间的可动员兵力,是远远超过十万人这个水平的。

安西和北庭境内羁靡势力,兵力普遍较少,容易控制

不过,安西、北庭真正最可靠的军队还是4.4万人的正规军,另外还可以加上安西四镇的约两万人的属国军。其他羁靡小国和部族,在唐朝势力衰微时,也会变成墙头草,或者另立山头。但总体而言,这些羁靡势力普遍国力较弱,很难动员超过唐朝正规军的兵力,所以便于控制。

唯一例外,可能就是突骑施。

突骑施原本是西突厥十部之一,本身势力不大。但是在西突厥可汗一系衰落后,突骑施作为唐朝附属势力,随唐军东征西讨赢得不少战功和声望。特别是,突骑施涌现了一位叫苏禄的可汗,本身只是突骑施的部将,却在一次战败后收集余部,成功壮大了自身实力。

苏禄率领下的突骑施,在唐朝正规军难以施展实力的遥远地区,担当唐朝的代理人,特别是在支援河中地区反抗大食帝国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突骑施连续在三场战役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军队。

突骑施在这些战争中,实际上代表唐朝,动员了西突厥十部以及河中诸国的兵力,所以发挥了远超过本部人口规模的战争潜力。

但是,突骑施可汗苏禄与唐朝反目后,情况就完全相反了。唐朝宣布讨伐苏禄以后,西突厥其余九部马上成为讨伐突骑施的先锋,甚至突骑施自身都出现了“带路党”。在这种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苏禄和突骑施很快身死国灭。

大唐主要的敌对势力,可投入兵力也有限

另一方面,大唐在西域的敌对势力(大食、吐蕃、东突厥),可投入兵力也十分有限。所以,安西的2.4万军队加上北庭的2万军队,加上成倍的属国和羁靡部族兵力,面对这些势力入侵游刃有余。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距离太远。尤其是大食和吐蕃,都需要越过诸多地理障碍,才能进入安西或北庭地区。以大食为例,数万军队远征怛罗斯,就已经是扩张极限了。尽管在怛罗斯获胜,阿拉伯帝国却并没能在河中地区占领多少土地,多数小国依然向唐朝效忠。

对唐朝威胁最大的吐蕃,也是如此。吐蕃进入西域,必须翻越昆仑山,或者绕道大小勃律(阿富汗、巴基斯坦),后勤补给非常艰难。在开元之前,吐蕃曾两次占领安西四镇全境,但实际上依靠的是西突厥叛乱势力,吐蕃自己投入的兵力非常少。开元之后,唐朝在安西四镇正式部署2.4万正规军,此后吐蕃就再也难染指西域。甚至在安史之乱后,吐蕃经过了30多年时间才勉强从东方侵入西域,而不是传统的南方路线。

从这些历史事实来看,安西都护府的2.4万唐朝正规军,北庭都护府的2万唐朝正规军,在唐朝国力强盛时期,用于控制数百万平方公里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在农妇家过夜,后来农妇怀上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自古便有人不风流枉少年的观点,历代王公贵族在这一点上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乞丐皇帝朱元璋年轻时候也有过风流事。老朱一生有26个孩子,和其他皇帝不同的是,他的儿子生命力很顽强,几乎个个成才,比如精明强干如燕王朱棣,温文儒雅如周王朱肃,但是有个儿子却顽劣无形和诸子大异,就是代王朱贵。朱贵的心情非常不好,

  • 赵云死前,嘴里重复2个字,刘禅不解,诸葛亮听完脸色大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云,刘婵,风云人物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大业,此时的赵云已经年迈,然而他仍然要求担任先锋,跟随诸葛亮出征,诸葛亮没有理由拒绝一位老兵的请求,最终带着年老的赵云踏上了北伐之路。赵云死前,重复喊出2个字,刘禅不解!赵云一生都为蜀国而战,哪怕他老了,也一样坚持亲自上

  • 唐宋时期虽然基本遵循六礼,但还是有着哪些不同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共为六道程序。到了唐宋时期,虽然基本遵循六礼,但还是有不同的地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婚礼程序简化古代六礼所规定的婚礼仪式是相当繁琐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上层阶级中才能顺利进行,在普通阶层中一般难以全

  • 台儿庄大捷的战况如何?我军伤亡5万,你知道消灭多少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台儿庄大捷,近代,战史风云

    抗战前期,中国在武器方面一直不如日本,所以中国在正面战场上接连失败,损失了大片土地,同时也助长了日本人的气焰,他们认为中国人根本打不过他们,所以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而且他们无视我国的军队,计划在三个月内占领中国。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中国人们奋起反抗,这场战役足足打了八年之久。台儿庄大捷,这个历史事件

  • 明朝著名采花大盗,最后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著名采花大盗,最后什么下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作案十余年无一失手,受害人竟主动配合,明朝臭名昭著采花大盗的作案手法究竟有多高明?这个采花大盗桑冲是什么来头呢?桑冲,原本是李姓,明朝时期山西地带的人,他们父母及他的儿时经历已经无从考证,现只知道他年幼时就被卖给别人当儿子了。桑冲的养

  • 宰相在外出差妻子居然怀孕,他为何还很高兴?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国忠,唐朝,野史秘闻

    今天我们不说杨国忠的政绩,谈一下他的家庭趣事。根据记载,杨国忠生性风流,身居宰相之位,却娶了一个青楼女子。不过唐朝风气比较开放,这点倒也不算什么。有一次唐玄宗派杨国忠外出公干,古代交通不便,此去花费的时间较长。杨国忠临行前,还警告妻子要恪守妇道,不得与人私通,在得到妻子的保证后,杨国忠放心的去办事情

  • 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 刘备为什么统一不了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和三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请卧龙迎凤雏,坐拥五虎上将,可谓兵强马壮,为何难统三国?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个人性格“仁义”,实则存在“缺陷”我认为刘备的性格问题是他不能统一天下的最重要原因。大家都熟知刘备的性格生性善良、亲贤爱士、待人宽厚,是真正的“

  •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为何不听赵云的谏言执意东征孙权?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蜀汉,在此之后,刘备决定东征孙权。当时孙权得知这件事后,立即派来了使者前来请和,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写来一封书信,希望刘备能考虑清楚谁才是蜀汉的敌人。而在朝堂上,不少大臣也并不支持东征,当时赵云就曾进谏,称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

  • 牧野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牧野之战,周朝,战史风云

    说到牧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以前读书的时候,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标准答案选项里面一定会有项楚霸王的巨鹿之战和曹操的官渡之战,但要说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那必须是周武王的牧野之战。周武王仅仅用5万人就干翻了商纣王的17万,有些史料说是70

  • 清朝师爷是个什么职位?地位低待遇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官场上活跃着一群“临时工”。客气一点,称他们为“幕僚”;刻薄一点,称他们为“师爷”。鲁迅先生就曾经被陈源、成仿吾等人骂为“绍兴师爷”。据周作人先生回忆,鲁迅甚至不肯承认自己是绍兴人,“人家问他籍贯,回答说是浙江。”师爷在官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清朝的官员,绝大多数出身科举考场,是读四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