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上,诗词大家无数,他们有的凭借一首作品,便可以名垂青史,被世人们所熟知。有的则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被后人们所铭记。
但是在所有享誉后世的诗词大家当中,李煜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了。
虽然无论是从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李煜都担得起诗词大家的称谓,但是他最为根本的身份,乃是南唐后主。
堂堂的一个皇帝,却没有因为治国有方而被世人所铭记,却因为他的“爱好”而名垂千古,这多少有些“可悲”。
不过总是如此,李煜的作品还是被人们所喜欢的,甚至还有一批忠实的“粉丝”。
在李煜的众多作品当中,有一首词堪称经典之作,近700年的时间无人模仿,直到清朝有位词人,睡不着的时候恰巧来了灵感,便按照这首词模仿了一首,没想到还超过了原作。
01 无心插柳柳成荫
皇位之争,在古代历来都是一场大戏,无论是否符合正统,只要能够有一丝机会,就会让人倾尽所有去争夺。
哪怕只是一个小国的皇位、哪怕并没有什么实权。然而有些人却不同,纵使身为皇子,但却对皇位,没有一丝兴趣,就比如说李煜。
如今,人们常说李煜是一位被皇位耽误了的好诗人,其实也并不尽然。李煜虽然是生为皇子,但是却一直无心皇位之争。
反而醉心于诗词歌赋,游戏于山水之间,这些我们从他早期的一些诗词中便可以看得出来。
在李煜早期的诗词当中,多是以爱情、山水为主,既没有担心家国天下的惆怅,也没有要治国平天下的雄心。
可是有心开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随着太子李弘冀病逝,李煜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被当成了接班人来培养,后来更是直接被封为了太子。
坐上皇位的李煜也曾试过想要励精图治,但奈何当时的南唐王朝已经衰弱不堪,哪怕他呕心沥血也无济于事。
再加上他本也无心政事,因此虽然南唐王朝在他的治理之下,也曾有起色,但是终究改变不了南唐灭亡的命运。
在当了皇帝之后,李煜的诗词作品当中,虽然也有了一些忧国忧民的感伤作品,比如最为经典的那首《虞美人》。
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让无数人体会到了他当时的那种心酸落寞。
至今为止,这首《虞美人》也是少有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经典佳作。
除了《虞美人》之外,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也极为经典。虽然这首词是李煜早期的作品,依然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但是这首词的架构安排十分巧妙,并且递进的感情层次,让人不自觉地就可以代入其中,体会到作者的相思之愁。
因此这首词也被封为了经典之作,后世之人对于这首词的评价颇高,也曾有人想要仿照这首词写出几篇佳作,但都没有仿写出来。
直到700年后,李煜的一位“粉丝”,无意间睡不着觉,却被眼前的景象触动灵感,仿照他这首词也写出了一首词。
并且在意境与层次上,还要超越了他的这首原作。
02 生活状态相近的“小迷弟”
李煜的这位“粉丝”名叫纳兰性德,在清朝康熙年间,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进士出身,官拜一等侍卫,堪称文武双全。
纳兰性德与李煜一样,一出生便吃穿不愁,他虽然并非皇子,但也是皇亲国戚。他自幼便文武双修,在词作方面有着不小的成就。
而他最为敬仰的,词作大家便是李煜。他对李煜的作品评价颇高,也一直有心想要仿照李煜的作品,做出相似的词作,只可惜虽然二人的生活环境都差不多。
但是一个处在早已落寞的南唐后期,一个是处在正在走向盛世的康熙王朝,因此二人心境之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
这也使得纳兰性德,一直没有仿照成功。直到有一次,纳兰性德在睡觉时被人吵醒,才有了灵感。
当时的纳兰性德正在自己的屋中睡觉,恍惚之间被窗外的一片嘈杂之声所吵醒。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
他连忙出去察看,只见一队队身穿铠甲的将士,正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地向着城外驶出。
纳兰性德仔细回想一下,才想起来,今天正是边疆守军出发的日子。
望着这一队队冒着风雪也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只为到达便将守卫国家的战士,纳兰性德不仅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长相思·山一程》。
这首词的名字,完全纳兰性德为了向自己的偶像李煜致敬所起的,并且在这首词的结构上,与内容上,也是按照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所仿写的。
不过虽是仿写,这两首词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03 超越原作
李煜的长相思,所体现的是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所体现的,是边疆将士为保家卫国,跋山涉水所付出的艰辛。
这两首词,在立意上,纳兰性德就高出了李煜许多。
另外,李煜的词中,是以个人情感为主,哪怕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也多是个人情感层面的。
而在纳兰性德的词中,由于是以爱国情怀为主,描绘的是保家卫国的士兵,从情感上而言,是一种大爱。因此更容易引发更多人的感情共鸣。
其次,在整首作品的结构方面,虽然遵循的都是层层递进,但是纳兰性德的层次,明显要高于李煜许多。
让读者们更快地就可以代入其中,这让整首词的感染力,有了提高。因此综合而言,纳兰性德的词,是要超越李煜的原作的。
从这个方面来看,纳兰性德的文采,并不属于李煜,甚至还要比他高出一些。
只不过文武双全的纳兰性德,年仅31岁便病逝了,这样让无数喜欢他作品的人大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