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汉江忆史 访问量:2245 更新时间:2024/2/8 9:16:20

在封建社会,文人最推崇的君主便是善于纳谏的明君,最为称赞的便是“明君贤臣”的盛世组合。在历朝历代的明君贤臣之中,最出名的一定是唐朝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谏臣魏征,这两位君臣相得的佳话可谓是名垂千古。

魏征铁骨铮铮刚正不阿,对于所有不满之事都敢于上谏,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君臣两相处和谐,唐太宗也一直对魏征宠爱备至赞赏有加,还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生前风光无限的魏征,死后却落得了一个极其凄凉的下场。他在死前留下了一个册子,唐太宗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这册子里究竟写了什么,竟然能让唐太宗不顾旧情,悍然挖坟呢?

铮铮谏臣

说起魏征,他的历史可不算清白,他不是跟随李世民多年的嫡系,而是李世民的死对头李建成的心腹手下。李建成和李世民夺位的时候,魏征没少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如果不是李建成不听他的劝告的话,说不定玄武门死的就是李世民了。

按理来说,李世民的小命差点被魏征坑掉,他上位之后,魏征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事实却恰恰相反,在登基之后,李世民并没有为难魏征,而是将其请入朝中授予重任。

一方面,李建成虽然死了,但是朝中不少人都跟随过他,他们害怕李世民的清算,终日惴惴不安。李世民重用魏征便是向他们表达善意,连魏征他都敢用,更不用说是他们了。

另一方面,魏征的确是个人才,如果就这么埋没了的话,求贤若渴的李世民难免觉得十分可惜。魏征没想到李世民居然有如此胸怀,感动得眼泪汪汪,下定决心要尽心辅佐李世民,创造一个清明盛世。

他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频繁地向李世民上谏,劝李世民克制私欲关爱民生,成为一代圣主,李世民对他的上谏大多欣然接受,君臣甚是相得。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女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李世民舍不得小棉袄,给了她超过几个妹妹的嫁妆。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可魏征一点儿都不体恤他的爱女之情,直接上奏喷了他一顿,李世民被喷的没办法,只能削减了宝贝女儿的嫁妆。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终日哀思,还让人建造了一座高台,日日眺望她的陵墓,可魏征又煞风景的上奏了:“陛下您只知道看皇后的坟墓,连隔壁太上皇的坟墓都没看吧!”这不是摆明了说李世民不孝吗?

李世民气得眼泪直流,只能边哭边拆了高台,简直惨的一批。魏征也不是光盯着李世民的私事上奏,他可是个正义斗士,朝中但凡有什么贪赃枉法之事,他都会怒喷朝堂;民间若有什么危害百姓之事,他都会积极上谏。

据不完全统计,魏征一生共上谏了大大小小两千余件事,可谓是一代谏臣。

一世荣宠

几次三番之后,李世民对魏征的头铁也有了几分忌惮,不过他并没有拒绝魏征的上谏,而是私下玩乐都得避着他。

李世民出身陇西李氏,自小就有贵族少年爱玩鸟的癖好,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猛鹰,爱不释手,天天抱在怀里,结果就撞上了魏征。李世民害怕魏征啰嗦,便将宝贝老鹰藏到了袖子里,魏征也发现了不对。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故意拖延时间,等到他走人的时候,那只可怜的老鹰已经在李世民的袖子里活活闷死了,李世民心痛得无以复加,但还是没有对魏征不满。

这样的行为,在唯我独尊的封建帝王之中,不说是举世无双,至少也是一朝难见。由此可见,李世民的确是个明君,他对魏征从始至终都十分宽容,几乎从未在意他的刚直与冒犯。

在李世民的重用下,魏征一路升官加职,等到他死的时候,他已经是朝廷不可或缺的重臣了。对于魏征的死亡,李世民真是哀痛不已,他不仅下令废朝五日,亲自带领所有大臣去祭奠他,还给他上了个“文贞”的谥号。

在古代,这个谥号可是文臣谥号中的顶流。魏征生前青云直上,死后也是荣宠万分,连他的儿女们都受到了李世民的庇佑。

李世民为了保魏家的荣华富贵永世不失,居然将他和长孙皇后的幼女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这可是极度的优待。有了这桩婚事,只要大唐还在,魏家就不会落入微局。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魏征死后一直念叨着“我失去了一面镜子”从而对魏家百般荣宠的李世民,居然会在看了一则小册子之后,直接让人将魏征的坟给挖了。

惨遭挖坟

这桩挖坟惨案还得从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说起,魏征在世的时候,曾经担任过李承乾的老师,死前还给李承乾推荐了两个大臣。

倒霉就倒霉在这点,李承乾太子当得不耐烦了,居然效仿老爹李世民来了出造反,结果当然是被老爹不费吹灰之力的强势镇压。

李世民最宠爱的便是这个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就算李承乾造反了,他也仅仅是将其废除,完全舍不得杀了他。但是火气总得有个地方发呀,李世民便将目光对准了跟随李承乾造反的大臣们。

这一对准就看出了不对——魏征推荐的两个大臣都在造反之列。一个也就算了,两个全部中招,这摆明了就是魏征没有识人之能啊!

而且魏征曾经担任过李承乾的老师,难保就是他心念旧主李建成,给李承乾灌输了什么不好的思想,否则的话,自己好好一个儿子怎么就能造反了呢?

李世民立刻下令调查魏征生前之事,结果教坏李承乾的事儿没调查出来,诽谤李世民本人的事儿却被翻了个底朝天。原来魏征在死前曾经写下过一本小册子,他在这本小册子中详细地记载了李世民的种种不是,还将自己狠狠吹嘘了一把。

李世民气得双眼发昏,魏征这是摆明了要踩着自己名垂青史啊!自己这么多年对他不薄,他居然这么对自己,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气急败坏之下,李世民下令推倒魏征坟前的墓碑,将他挖坟掘墓以彰世人,就连魏叔玉和新城公主婚事也因此被取消了。

从魏征死前留下的小册子来看,这位名垂千古、被奉为谏臣典范的圣人其实也不乏私心,只不过他争的不是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万世之名罢了。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他的小心思暴露之后,给他的身后事招来了无尽的祸患,这或许就是因果循环吧。

更多文章

  • 魏征诗歌欣赏:一首诗,写尽他的半生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魏征,李勣,李密,李世民,李渊,窦建德

    魏征的这首诗,可以称为初唐名篇的代表,盛唐诗风的源头。公元619年,瓦岗军兵败,瓦岗军首领李密逃到长安,投奔了唐高祖李渊,跟随他的魏征和他一同归降了唐朝。魏征一向很有韬略,之前跟随李密的时候,他曾经对李密提过不少建议,可惜李密虽然当时夸奖说好,可是却一直都没能实行。现在魏征投奔了大唐,李渊很赏识他的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问魏征:你可知罪?魏征:只怪太子不听我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魏征,李渊,李密,隋朝,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绑来其心腹魏征问罪,魏征毫无惧色:“若太子早听我的话,现在你就是刀下鬼。”昔日风光无限的太子洗马,此时正囚首丧面的跪在地上。李世民俯下身子,厉声斥道:“听说你经常唆使太子杀我,为何离间我们兄弟,是何居心?”魏征把身子跪得笔直,不卑不亢地回道:“我乃太子洗马,为太子分

  • 唐太宗在朝堂上连放几个屁,其余大臣都忍着,魏征:这是病,得治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魏征,皇上,太医,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科学家,长孙皇后,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628年,唐太宗匆匆来到长孙皇后寝宫,进门便急着让皇后帮他更衣,皇后羞红了脸,娇嗔道:皇上,这才几更?急什么!太宗连连摆手:唉,朕被鹰抓伤了!01 魏征故意拖延时间,唐太宗被鹰抓伤唐太宗喜欢养鸟,还专门整了个养鸟的机构——五坊。他最喜欢一只性情温顺的瑶鹰,个头比苍鹰小,能站在他的胳膊上,挥动双翅为他

  • 她是李世民疼爱的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儿子,为何皇帝要让她死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房玄龄,皇帝,高阳公主,李治,辩机

    高阳公主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主要原因是他父亲是李世民,另外她还嫁给了当时的宰相房玄龄的儿子,不过她的结局并不好,被李治一杯毒酒而赐死,那么她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皇帝要让她死哪?李世民对高阳公主十分宠爱,这就养成了她专横跋扈的性格,因生于帝王家,虽为女儿身,但也是想啥就能得到啥,得不到的就要抢过来或毁掉,

  • 唐太宗以毒酒逼迫卢氏,接受房玄龄纳妾,卢氏拿起酒坛就喝光了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房玄龄,李世民,长孙皇后,欧阳修,宰相

    唐太宗年间,群臣在酒宴上调侃宰相房玄龄怕老婆不敢纳妾,太宗赏他美人一探究竟,谁知亲测后,直言“朕也惧之”。说起房玄龄的老婆卢氏,那是出了名的“悍妇”。欧阳修曾在书里记录过这样一件事:早年,房玄龄得了一场重病,每况愈下,以为自己很快要挂了。善良的小房看着抽泣的卢氏年纪尚轻,实在不忍心耽误她青春,握着她

  • 成龙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的后代,祖籍安徽和县

    历史解密编辑:言雾由终标签:成龙,宰相,和县,编剧,房玄龄,李世民,杜如晦,安徽省

    #大有学问#香港功夫巨星成龙原名房仕龙,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的后代。房玄龄在渭北投靠秦王李世民,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之功。后又参加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有功。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任中书令,即宰相之位。他与杜如晦史称“房谋杜断”,是唐太宗的重臣。房玄龄因善出谋划策,被誉为“房谋”

  • 邓攸“丢儿子留侄子”感天动地,房玄龄评价说他活该断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竟无语凝嘢标签:邓攸,石勒,太守,邓绥,房玄龄,司马睿,科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

    “赵氏孤儿”的感人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程婴“害死”自己儿子保全忠烈血脉的美名也是流芳千秋。在我国两晋时期,也有一个“弃子保侄”的感人故事,但主人公却被有些史家骂为“活该”断子绝孙......《赵氏孤儿》影视剧照西晋末年,平阳有个人叫邓攸,字伯道,从小就孝顺父母,闻名周边。邓攸七八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好

  • 唐太宗拥有至上皇权,却还要亲自为此人赎罪,房玄龄等人都劝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寄寄流年标签:李世民,房玄龄,李渊,皇权,唐太宗,唐朝,历史学家,艺术家

    唐太宗时期,广州都督党仁弘素有才略,所任之处,皆有名声,唯一一点不太好的就是喜欢贪污。贞观十六年(642年),党仁弘终因贪赃百余万,被人告发下狱,其官职被免,依法被判处死刑,还未执行。这个党仁弘是唐朝功臣,他原是隋朝的一名武将,李渊起兵反隋后,他率二千多人投唐,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唐太宗为秦

  • 房玄龄编纂史书,将东晋4人放一列传,千年后网友:这也太巧了!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房玄龄,史书,列传,晋书,曹操,刘备

    房玄龄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再不济,也应该听过“房谋杜断”这个词语,其中的“房谋”,说的就是房玄龄这个人。话说,房玄龄曾经主导参与了一部史书的编纂,这部史书,就是大名鼎鼎的《晋书》。在这本史书里,有一个非常吊诡的小细节。既然说是小细节,就不太容易被发现,那么,这个小细节究竟藏在《晋书》的哪里呢

  • 房玄龄的成功,除了因为自己很有能力,也因为遇上了明主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房玄龄,李世民,秦王,皇位,皇帝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有好的发展,也需要有很多好的官员共同努力,在古代也是如此,一个皇帝想要把自己的位置坐稳,把国家管理好,也需要有一些好的大臣。比如在唐朝时候的房玄龄就是一个特别敬业的大臣,唐太宗更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在了解到了他的个人能力以外,也特别的赏识他,也对他进行了提拔。一、李世民做皇帝之前房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