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圣天是谁?如果没有他,中国会是最大的穆斯林国家

李圣天是谁?如果没有他,中国会是最大的穆斯林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 访问量:4679 更新时间:2023/12/18 15:40:31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信徒人数最多的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各个地区的化风俗不同,因而信仰的教道也各不相同。

我国是一个主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各族人民的信仰的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地区还是以信仰佛教为主,佛教从汉朝传入我国,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两千年。

可是你知道吗,曾经在一个时期,如果没有这个人,中国差点就完全变成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了,这个人就是圣天。

在唐朝盛极而衰灭亡后,中原出现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公元912年,尉迟婆跋继位为于阗,因为他自称为“唐之宗属”,也就是唐朝的附属国,于是他直接把自己姓改成了“李”。

这位改姓李的国王就是为后人熟知的李圣天,而他的于阗国也被后人称为“李氏王朝”。

李圣天十分推崇汉文化,在唐朝灭亡后,到朝建立,于阗国都与中原政权保持的密切的联系,在国家制度,官员任职甚至是国家的年号,处处效仿中原政权,他认为自己就是“唐”、“宋”等中原政权的附属国。

由于于阗国深处新疆吐鲁番腹地,交通闭塞,对中原政权更迭根本一无所知,直到宋朝,他仍然对宋朝自称为“唐之宗属”。

公元915年,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域人索图克带领自己的教徒亲军进行了一场宫廷政变,他杀死了他那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叔叔——当时的喀喇汗大汗,自己登上了大汗之位,之后的喀喇汗靠武力继续推行穆斯林化,穆斯林教被正式定为国教,于是喀喇汗也顺理成章成为我国新疆地区第一个穆斯林政权。

之后崇尚汉族文化的于阗国遭到喀喇汗国的侵略,于阗国请求当时的中原王朝宋朝出兵帮助,可当时的宋朝面临北方的辽政权自身难保,国衰兵弱,更别提出兵帮助附属国了,只是派出了一个157人的佛教僧侣行勤等组成的使团。

于阗王李圣天和他的儿子李德太子在己方军队实力远远低于敌方的情况下,多次成功击败喀喇汗国的进攻,依靠对中原王朝的忠诚和信仰以及敦煌义军的帮助,他带领西域各族人民四处抗击喀喇汗国的“穆斯林圣战”。

公元963年,于阗政权开始反击,展开对喀喇汗国的打击报复,双方之后陷入僵持。公元969年,于阗展开对喀喇汗国的全面进攻,曾一度占领了喀什噶尔,摧毁了敌方重要据点。公元998年,于阗再次对喀喇汗进行大规模进攻,又一次占领了喀喇汗的都城。

喀喇汗王阿里o 阿尔斯兰在中亚撒马尔罕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忙指挥东征,后两军对峙于英吉沙,这一战打得十分惨烈,喀喇汗王阿里被斩,穆斯林士兵全军覆没。

此战之后到公元1006年,喀喇汗大军卷土重来,而于阗国兵力不足,由于力量悬殊,在一场殊死的决战之后,于阗王李圣天战败身亡。

李圣天带领着他的于阗政权拖延了喀喇汗王国扩张伊斯兰教达半个世纪之久,如果没有李圣天和于阗人民的奋勇抗击,中国现在可能真的成为了人数最多的穆斯林国家了,当时中原正处于五代十国,如果当时喀喇汗直接打败了于阗国进入中原,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张广达、荣新江《于阗史丛考》

标签: 李圣天穆斯林于阗国王朝于阗

更多文章

  • 李圣天:遏制了伊斯兰教传播的步伐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李圣天,于阗国,伊斯兰教,王朝,于阗

    当阳光穿过那繁复精美的彩色玻璃时,那投射在祈祷之人身上的光影如同一个万花筒一般,将阳光拆分为善恶美丑的万般模样。中国是一个经历过两千年历史迭代的国家,二十余个朝代的更替带给了华夏子孙不同的发展方向,在华夏的大地上衍生出不同的民族和多样的宗教信仰的彩色。其中,伊斯兰教就因其独特的异域特色成为我国宗教信

  • 权臣徐温堪称南吴版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徐温,曹操,权臣,丞相,朱温,高祖

    作者:许云辉“曹将军:我任用您为征讨吴越国副将,却不能满足贵部需求,这完全是我的过错!曹将军因此弃明投暗,我完全理解!您但放宽心,我会厚待您的妻儿老小,绝不会罪及他们!”南吴叛将曹筠阅信后泣不成声,悔恨交加。半年后,吴越反攻南吴,曹筠为报答权臣徐温的宽容之恩,临战前率所部阵前起义重归南吴,反戈一击,

  • 南汉殇帝刘玢:杀机四伏,诡谲难测,步步惊心,这皇帝谁当谁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刘玢,皇帝,晋王,高祖,五代十国,南汉殇帝

    (月夜)光天二年,公元943年,入夜。月圆,雾浓。月光在浓雾中散发着幽静的光芒,使原本就昏暗的夜色,变得更加凄迷。月色划过精致的角楼,使南汉王朝的长春宫在长夜中平添了几分肃穆。长春宫畔,池水环绕,浮萍满地,宫殿的飞檐上,雕梁画栋,金鳞金甲,虽然是夜里,但仍然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大殿之上,歌姬漫舞,一

  • 赏画 | 文嘉《仿董源山水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文嘉,山石,明朝,诗人,画家,文徵明,书法家,书法作品,仿董源山水图

    文嘉《仿董源山水图》纸本 立轴 水墨 155x71.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文嘉(1501—1583年),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次子。官和州学政。工诗文书画,继承家学,又以多见古人名迹,故其画作能脱去习俗。著《和州诗》。“甲戌”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作者时年74岁。作者在题记中

  • 『海外馆藏』董源《溪岸图》,被誉为“中国的蒙娜丽莎”

    历史解密编辑:艺坛时讯标签:董源,溪岸图,山水画,画家,范宽,蒙娜丽莎

    董源(生卒年不详),字叔达,江西进贤人,在南唐朝担任北苑副使的官职,他擅长山水画,常用披麻皴和点苔法,用平远法,绘画江南一喧的山色风光,他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鼻祖,与另一位画家巨然和尚并称“董巨”。 又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溪岸图》,传为五代董源所作,绢本设色,纵220.3厘米,横109.

  • 赏画 | 董源《江堤晚景图》(传)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董源,绢本,画家,张大千,书法作品,江堤晚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董源《江堤晚景图》(传) 绢本 立轴 小青绿 179x116.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绘绿意盎然的春日里,行人游春赏景,一侧的酒馆挂旗开门营业;松树高大苍翠,群山巍峨,山脚下河面波光粼粼,一片春日好时光!此幅《江堤晚景图》为张大千先生遗赠,这幅画据张大千先生的考证,订为董源的作品。非也,很典型的元代

  • 『名画记』董其昌《葑泾访古图轴》,仿董源笔意,境界高逸

    历史解密编辑:艺坛时讯标签:董源,水墨,画派,王维,画家,董其昌,名画记,书法家,书法作品,葑泾访古图轴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轴》,水墨,纸本,纵80.0厘米,横29.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董其昌(西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字玄宰。精鉴赏,富收藏,为晚明重要书画家及理论家。《中国古代画派大图范本·松江画派·董其昌》一书,是用《葑泾访古图》画来作封面,可见这幅画的份量和所具代表性。此轴作于16

  • 董源 | 江南水墨山水画派的开创者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董源,山水画,水墨,人物画,李思训,米芾

    五代 董源 潇湘图卷 局部 画心 绢本 50X141一千余年前,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王朝,拥有大片的御用茶场和园林,掌管园场的竟是一位饮誉当时的画家——董源。他官至北苑副使,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世称“董北苑”,他生于唐朝末年。一说是南唐中主李璟迁都南昌时,董源受到朝廷的赏识,随着政治地位的升

  • 董源《江堤晚景图》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董源,江堤晚景图,山水画,米芾,张大千,水墨

    董源 (943-约 962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

  • 荆浩谈与宋丹丹演话剧,手足无措太害羞,宋丹丹主动帮其入戏

    历史解密编辑:会火标签:宋丹丹,话剧,蓝天野,演员,冯远征

    近日,随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人艺的一众实力派戏骨,也纷纷重新站在台前,用自己的经历讲述着与人艺的不解之缘。其中,演员荆浩就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自己进入人艺表演以来,第一回与宋丹丹的合作。当时二人合作了著名话剧《白鹿原》,分别饰演田小娥与白孝文。这部话剧自从公开表演以来,也成为了人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