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悍将or兄弟?朱温早年创业时,曾无奈地斩杀过这么一个铁哥们

悍将or兄弟?朱温早年创业时,曾无奈地斩杀过这么一个铁哥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1450 更新时间:2024/1/21 20:07:22

在梁晋争霸之时,河东军车裂了自家的猛将李存孝,后人每每论及此事,往往叹息不已,许多人都认为李存孝的死使得河东痛失股肱,元气大伤,倘若李存孝不死,或许后来汴军在进攻河东之时,也不至于如此肆无忌惮。

其实在朱温早期创业时期,汴军也曾干过相同之事,朱温就曾亲自擒杀了自己的一个铁哥们,比起李存孝这种先锋型猛将,朱温斩杀的可是集团军司令式的人物,而且在擒杀这位手控重兵的大将之时,朱温还煞费苦心地设下了一番苦肉计,方才成功擒下此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宣武军当时的股肱大将——朱珍,瞧瞧其是如何走到身死陨灭这条道路上的。

筚路蓝缕,宣武军的二把手

硃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也。太祖初起兵,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荡决。

朱珍是朱温的老下属,两人的关系从朱温刚开始投奔黄巢军就开始了,而在黄巢军中的那段奋斗岁月里,两人逐渐结成了生死袍泽兄弟,无论后面的日子如何艰难困苦,朱珍始终都对朱温不离不弃,并成为了朱温手下一员最重要的大将。

及太祖镇汴,兼领招讨使,署珍为宣武右职,以总腹心。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多珍之力也。

朱温投降唐朝之后,朱珍担任宣武军节度使副职,此时的宣武军周边都是一堆虎视眈眈的藩镇们,大家看着朱温、朱珍他们这些外来户,都是一副不怀好意的目光,而黄巢、蔡宗权这两位也还一直在河南道里闹事情,内忧外患,让宣武军惆怅不已。

想要在河南道扎稳根,这个时候的宣武军只能自强,用坚硬的拳头来证明自己,而朱珍就是那个坚强的拳头,在宣武军日后所有的攻坚战中,朱珍都是主要参与、或统领者,可以说在宣武军中,朱珍的威望仅次于朱温。

亲将?悍将?

在唐末时期,很多藩镇都有这么一个痛点,那就是本镇的节帅,总是管不住本镇的牙将,亲军将领往往因为手控军权,嚣张跋扈,而节帅反而慑于对方手中的军事实力,不得不与之虚与委蛇。

在朱珍和朱温创业之时,作为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朱珍,对军队的把控,甚至到了让一把手朱温都不禁担忧、疑虑的地步,为此他派出了一个人——李唐宾,一个与朱珍一起共事的将领,其之前职位一直都在朱珍之下,但在朱温的刻意提拔之下,对方想不开挂都难。

用李唐宾来制衡朱珍的军权,这是一种防范措施,也是一种对朱珍的保护,如果他做的过火了,李唐宾还可以劝说一下,及时让其改过,朱温觉得自己这样做,将宣武军中朱珍独大局面,变为双方互相制衡,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朱温明显看错了李唐宾,他不是这块制衡的料子,因为李唐宾太高调了。

火并

李唐宾当然知道朱温要自己干嘛,虽然自己在军中没有朱珍的威望高,但也差不了太多,李唐宾本身个人能力也是很强,而两人的差距,在李唐宾看来,完全可以用朱温的偏依来弥补,就这样朱珍在前面打着仗,李唐宾在一旁监视并不时地给汴梁方面传递着小报告,可想而知朱珍这个压抑呀。

都是将军,自己还是李唐宾的长官,这货就这样藐视自己,朱珍觉得自己跟着朱温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自己跟着朱温从起事到现在这是啥交情,过命的兄弟,你李唐宾不过是刚刚从黄巢军那边投奔过来的,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平起平坐,还给我使绊子,告黑状。

朱珍不觉得李唐宾会成为他和朱温之间关系的一个障碍,因此在一次盛怒之下,他就把李宾唐给斩杀了。 除了一个小人,朱珍这样想的。不得不说,朱珍的情商确实很低,你杀的可不是一个李唐宾这么简单,其背后的朱温是怎么想的呢? 但朱温可不这样想,朱珍,你这是要造反呀!

斩悍将

太祖初闻唐宾之死,惊骇,与敬翔谋,诈令有司收捕唐宾妻子下狱,以安珍心。太祖遂径往萧县,距萧一舍,珍率将校迎谒,梁祖令武士执之,责其专杀,命丁会行戮。都将霍存等数十人叩头以救,太祖怒,以坐床掷之,乃退。

当汴梁城内的朱温得知朱珍杀了李唐宾的消息后,直接傻眼了,自己安排的眼线被朱珍剁了,他这是要干嘛,想要造反吗?要知道当时在讨伐徐州,宣武军的家底都被朱珍给带走了,倘若这货在徐州城下来个解甲投降,那自己可就真是大势已去了。

该怎么办呢?朱温一时六神无主起来,危机时刻他想到了一个人,宣武军的首席谋士敬翔。 敬翔作为后梁第一谋士,谋略自然非凡,出了这种事情,朱珍那边虽然传了消息,但毕竟没有真正造反,一切都还有挽回余地。

那怎么先安抚住对方呢,两人设下计谋,命人将李唐宾家里人连夜全部逮捕,对外面宣布李唐宾不臣罪状,已命朱珍将此贼就地正法了。

这消息一放出去,朱珍心里也就稳了,看来温哥对我真好,还替我善后了。

他这一心安,可就彻底放松起来了,以至于朱温到了附近,朱珍第一时间就赶紧赶过去了,去看望他的好兄弟,但朱温此番来可不是看望他的,那可是来要他的命的,朱珍如同一只小鸟,亲自投向罗网之中,而纵使朱珍人脉再好,众将苦苦求情,其和朱温关系再铁,照样还是被朱温处斩了。

一个本来统领一面的大将,最终倒在了骜不驯的上面,而朱珍的死也使得汴军自断臂膀,最终损失了一位统帅大将。

标签: 朱温李存孝大将黄巢朱珍

更多文章

  • 朱温是如何定基汴州扩充实力祸乱唐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朱温,李克用,唐王朝,节度使,黄巢,唐军

    公元880年12月,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作为起义军重要将领的朱温攻克同州后负责镇守。在唐河东招讨使王重荣的引诱下,朱温投降了唐王朝,使整个战局逆转……本文给读者朋友讲讲这段历史。(一)贪图富贵,归顺唐朝廷唐僖宗逃到成都去后,利用唐朝廷原有的影响,号召天下兵马共同进攻失陷的长安。各地勤王的唐

  • 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的枭雄朱温,却被初出茅庐的后辈,一仗打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朱温,晋王,唐朝,李克用,李存勖,周德威,节度使,五代十国

    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的朱温,投靠唐朝后,一步步靠着军事征伐成为天下最强的军阀势力,最终篡夺了唐朝江山,将河东军阀李克用的晋国也是压制得死死的。可是在李克用死后,年仅23岁继位为晋王的李存勖,在潞州一战直接打服了老江湖朱温,让朱温发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感慨。李存勖是如何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做到逆

  • 朱温连唐朝皇帝都敢杀,却对两个人十分敬畏,被骂也不敢还口!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朱温,张惠,唐昭宗,皇帝,唐朝,唐哀帝

    唐朝末年,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朝廷。天祐元年(904年),朱温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唐昭宗杀死,并册立唐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

  • 唐朝时期的刺儿头—河朔三镇,是如何被朱温制服的?方法简单粗暴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温,李克用,节度使,魏博

    提起大唐王朝的衰落,很多人都会想起天宝年间那场动摇社稷的安史之乱,大唐王朝当年被这场叛乱给折腾得不轻,差点儿被搞趴下。后来拼人头、拉壮丁、求外援,经过费时费力的死磕,才最终将这场叛乱给按了下去。 但这场叛乱也给大唐留下了一个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安史叛军虽然名义上投降了,但残部依旧盘踞在河朔之地,

  • 梁帝朱温:以极其残暴的手段终结大唐,又拉开五代乱世的黑暗大幕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朱温,昭宗,李克用,节度使,唐昭宗,黄巢

    大唐天祐四年(907)三月,洛阳城中花明柳媚、草长莺飞,而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曾经无比强盛的王朝,却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匆匆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在完成对李唐王室的血洗和公卿重臣的残害之后,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傀儡皇帝、唐哀帝李柷的禅位,随即于开封登基称帝,建立后梁。霓裳

  • 朱温敢连杀两个皇帝,却对两个人十分敬畏,这二人有何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飞扬者标签:皇帝,张惠,唐朝,唐哀帝,节度使,唐昭宗,朱温敢,五代十国

    公元904年,朱温派人乘夜杀入皇宫,当军队冲进内宫,先杀了唐昭宗的河东夫人。接着在何皇后的椒兰殿发现唐昭宗,后者仓皇出逃,可还是被追上杀死,时年38岁。公元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帝禅位,建国号大梁,改元开平。他将唐哀帝废为济阴王,幽禁在曹州。第二年,朱温派人将唐哀帝杀害,后者年仅18岁。朱温敢连杀两

  • 大唐王朝的颠覆者——杀人无数,荒淫乱伦的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朱温,黄巢,唐昭宗,宦官,宰相,崔胤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统一时间最长,而且是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289年的历史,先后出现了21位皇帝。就算在今天,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还被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国际上也是影响深远。就是这么一个庞大强盛的帝国,却被一个名叫朱温的人亲手扼杀,百年帝国,终成烟云。那么,

  • 中原烽起逐唐鹿——后梁太祖朱温的用人得失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朱温,节度使,李克用,黄巢起义,黄巢,张全义

    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失败后,各藩镇节度使乘机扩充土地和人口,彼此之间尔虞我诈,攻伐不已。唐宣武节度使朱温(又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以一弹丸之地的汴宋地区一跃成为拥有二十一镇、七十二州的中原霸主,呈现了“今天下之势,归朱梁者什七八,虽强大如赵、魏、镇、定莫不附之”的局面。一黄巢起义失败后,出现了

  • 历史的错觉,灭唐的朱温一直是好下属,而复唐的李克用却是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朱温,李克用,唐僖宗,唐昭宗,黄巢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温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在清人严遂的诗词当中,晋王李克用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维护大唐危亡社稷,即便在跋扈的奸臣朱温大军威逼之下,却依然苦苦支撑局面的忠臣形象。 作为大唐王朝的终结者,朱温的

  • 斗门之战,一场差点儿改变历史的坑爹剧,救子心切的朱温掉入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温,节度使,李克用,朱友裕,后梁

    熟悉晚唐五代史的小伙伴们,一定对那个灭掉大唐的枭雄——朱温不会陌生,特别是这位最终的悲惨结局——被子弑杀,更是令不少同情大唐的唐粉们纷纷拍手称快。 历史上,后梁朱家的儿子们不争气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从人品上来看,他们大多数人还都不是什么好鸟。这些王爷们精力都挺旺盛,不是造反被擒,就是走在造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