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末跟朱温、李克用并驾齐驱的枭雄,在卡通里居然是女人|文史宴

唐末跟朱温、李克用并驾齐驱的枭雄,在卡通里居然是女人|文史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宴 访问量:2646 更新时间:2023/12/8 11:18:28

  公元618年,在历史的深海处一艘名“唐”的巨轮徐徐起航。144年后,当历时七年零两个月“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之时,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接下来的吐蕃来犯、宦官专权、大臣党争……在风雨飘摇中大唐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昔日强大的唐帝国满目疮痍,正无可奈何地一天天走向它的末日。

公元856年,就在大唐夕阳西下之时,在河北道深州博野县(今河北博野县)潴泷河河畔一个叫宋村的小村落里,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户宋姓人家里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呱呱坠地了。那位名叫宋端的父亲,虽胸无点墨却给孩子起了一个文绉绉的名字:文通。就是这个宋文通,长大后成为唐末五代时期拥有巨大影响的重要人物,被唐帝敕封国姓李,并赐名茂贞。

  唐僖宗画像

  时光荏苒,宋文通17岁那年,“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韦庄语),暗指无能昏君唐懿宗李漼驾崩。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他年仅12虚岁的第五子李俨,在一群宦官的挟持下登上了帝位。

  李俨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世称唐僖宗。这个唐僖宗,生于深宫之中,长在宦官之手,肆无忌惮地游乐,比起他老子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将朝政交给一个被他称为“阿父”的太监田令孜打理外,剩下的时间里就是斗鸡、赌鹅、骑射、赌博,游玩的营生他几乎无不精妙。

  有僖宗这样的腐朽昏庸帝王,本已一团糟的大唐江山一时间更加乌烟瘴气。

  唐僖宗即位之际正值关东大旱,芸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盐商王仙芝、黄巢先后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冤句(今山东菏泽市)揭竿而起。

  而这个时候,宋文通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逐步走向政治舞台。宋文通先是作为镇州(今正定)博野军军卒,后被凤翔节度使郑畋招至麾下,“以茂贞勤于军旅,甚奇之,委以游逻之任”后升任队长。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当对菊花情有独钟的黄巢率领大军于广明元年(880年)攻克长安时,早过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节。当黄巢在含元殿上黄袍加身并宣布建立大齐政权时,唐僖宗正带宦官田令孜等随从仓皇逃奔四川成都。

  终于出了当年屡试不第恶气的黄巢纵兵屠城,一时间长安城里血流成河,“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公元881年,逃亡到四川的唐僖宗组织“勤王”反攻。黄巢为了打破长安被困的窘况,派遣尚让率兵5万进攻凤翔。凤翔节度使郑畋派遣宋文通率本部军“败尚让于龙尾坡(今岐山县东)”,成功阻止黄巢军的西进,因此功自队长迁军校,任职于神策军。

公元884年,黄巢兵败在狼虎谷被杀,宋文通随着在外逃亡4年多的唐僖宗返回长安城。只是唐僖宗在京城屁股还没坐热,光元年(公元885年),邠宁节度使朱玫起兵作乱。受祸于“朱玫之乱”的唐政府流亡于西川,在叛军的压力下不断南逃。

  七月,朱玫部下将领王行瑜进攻兴州,感义节度使杨晟弃镇,“走据文州”。政府军面临严峻的形势,只得诏“扈跸都将”宋文通屯大唐峰以拒之。”宋文通果不负众望,两个月后便率部击溃王行瑜的部队,中央军再次攻占了早先放弃了的兴州,战争形势发生了改变。

  王行瑜因为屡次战败,“恐获罪于玫”,故而先发制人,将朱玫斩杀,投靠了中央;朱玫所拥立的伪帝襄王,亦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诱杀,朱玫之乱宣告结束。宋文通,则因“扈跸山南,论功第一,迁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拜武定军节度使,镇洋州。“赐姓,名茂贞,僖宗亲为制字曰正臣”。

  从此,出身卑微的宋文通不见了,代之出现的,则是位列于皇室家谱的李茂贞。

大唐帝国在最后的几十年中,中央政权羸弱不堪,各地藩镇虎视眈眈,挟天子以令诸侯继而进京入朝成为各地节度使的美梦。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唐僖宗返回长安途中时,时任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也想玩一把将皇帝老子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游戏,强行将御驾留在了凤翔。是年夏,李昌符因与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杨复恭的义子神策军都统杨守立争道互殴,被杨打败后退守陇川。

  这个倒霉蛋李昌符,不但被唐僖宗钦命的“陇州招讨使”李茂贞全歼,而且在无形中成为了李茂贞升迁的又一粒铺路石子。龙颜大悦的唐僖宗,加封时年31岁的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

  自18岁代父从军,从一个无名的小军校干起,通过平定数次变乱,这位天才只花了十余年,便一跃成为凤翔藩的统治者,登上了称雄一方的王者宝座。

  凤翔镇数州,西依六盘山,南靠终南山,兼有秦岭之险、渭水之利,且以散关为南界,进可攻,退可守,这也使得李茂贞和拥有沙陀铁骑、割据河东的晋王李克用及地跨中州、雄视天下的梁王朱温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三大藩镇首领。

经过几番颠沛流离的折腾,年纪轻轻的僖宗也病入膏肓。光启四年(888年)三月,唐僖宗在长安走完了他27年的短暂人生之路。唐僖宗死后,小他六岁且“体貌明粹,饶有英气”的弟弟李晔,被手握军权的大太监枢密使杨复恭拥立即皇帝位,史称唐昭宗。

  这位唐昭宗是唐帝国历史上十分具有悲剧色彩的皇帝,在位16年,虽有中兴之志,但是行将就木的唐王朝却吝啬得连一点回光返照的机会也没有给他,终归是当了一辈子的傀儡帝王,直至公元904年倒在了朱温的屠刀之下。

大顺二年(891年),被宦官把持朝政的唐王朝再次发生严重动乱,而这次动乱却为李茂贞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扩张机会。曾拥立唐昭宗即位的宦官杨复恭因飞扬跋扈,这年八月被朝廷解除兵权并被派去凤翔当监军。不甘坐以待毙的杨复恭拒绝就任,两个月后逃往其养子时任兴元节度使的杨守亮处 “积粟训兵”公开抗衡唐廷。

  兴元即今天的陕西汉中地区,地处李茂贞管辖的凤翔藩南部。如能将此地据为己有,既可凭地势之险保障凤翔的南部边界安全,更能打开通向蜀中的大门实现以攻代守。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景福元年(892年)正月,李茂贞联合王行瑜、韩建等四位节度使上表朝廷要求“出军讨之”,并要求朝廷加封其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对于这“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唐昭宗及众多朝臣又岂会不知,故“朝议从茂贞得山南不可复制,下诏和解之”。也就是说,朝廷意欲和杨复恭和解,从而委婉地拒绝了他担任“山南西道招讨使”的请求。

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个苟延残喘的中央政权,对那些拥兵自重的藩镇首领的约束力更是微乎其微。李茂贞并没把这位年轻的新皇帝放在眼里,当年二月即联合王行瑜自行发兵攻打兴元。性格刚烈的唐昭宗在朝臣的建议下最后也只好妥协,“乃以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李茂贞“奉诏讨贼”,短短数月不但将杨复恭集团悉数歼灭,并且将兴元揽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此时,唐昭宗也想实行削藩将兴元的管辖权收归中央,故“诏以宰相徐彦若镇兴元”。

  但唐昭宗太天真了,吃到肚里的肉,李茂贞怎会轻易吐出来呢?他不但为其义子李继徽求兴元留后一职,而且“坚请旄钺”。李茂贞态度坚决地向皇帝讨要这两种作战用的物器,便是赤裸裸地为义子索要兵权了。

  按古代君臣之礼,这本已属于僭越了。然而,实力决定一切,面对实力强大的李茂贞,“昭宗不得已而授之。”恶例既开,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凤州刺史满存等人纷纷效仿,攻池掠地之后皆由其子弟兵留守,一时间“朝廷不能制。”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在中央神策军多年的李茂贞深知扯上皇帝老子这面大旗,对他称雄一方大有裨益。于是,李茂贞正式给朝廷上表,要求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统领兴元地区。

  面对李茂贞日益膨胀的野心,特别是兴元地区远离长安并被李茂贞实际控制,凤翔距长安极近可朝发夕至的严峻形势,唐昭宗使出了一招釜底抽薪的计策,一方面同意他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时又命宰相徐彦若改镇凤翔。

  面对中央的敕令,李茂贞公开高调宣布“不奉诏”,这标志着李茂贞与朝廷的正式决裂,同时也预示着又一场战争的到来。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政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平衡,压迫或妥协是达到平衡的两个主要手段。手握重兵的李茂贞是不会对羸弱的唐朝中央政府妥协的,朝廷和藩镇短暂的平衡均势很快便被李茂贞率先打破了。

  俗话说,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可是,因被唐昭宗拒绝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而耿耿于怀的李茂贞非要往皇帝尊严的伤口上撒盐。

  “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这是景福二年(893年)七月,李茂贞利用两年前昭宗的舅舅被宦官杨复恭杀害的事,上疏朝廷对唐昭宗进行羞辱的一句话。在这封极尽嘲讽之能事的书信最后,李茂贞更是放言 “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来尖酸刻薄地侮辱唐昭宗,大致意思是说以后你这个皇帝要逃难的话车驾要往哪里走呢?

  动画片《不良人》中的女帝李茂贞

  血气方刚的唐昭宗盛怒之下,“决讨茂贞”。宰相杜让能清醒地认识到依当时朝廷力量对决李茂贞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万一消灭不了他必将反受其害,所以劝说唐昭宗不要与李茂贞结怨。但“不能甘心为孱懦之主”的唐昭宗执意要教训这个嚣张的藩王,命杜让能整军备战。

  这几乎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当覃王李嗣周于当年八月被钦命为“京西招讨使”率领3万由市井少年临时组成的中央军出发时,便早已注定朝廷要失败的。李茂贞、王行瑜率领近6万训练有素的地方军队在兴平大败中央军,“禁军皆望风逃溃”。李茂贞乘势追杀至长安城外的三桥,京师震动。

  当唐昭宗慌忙杀了两位枢密使要求李茂贞退兵时,李茂贞却并不满足,在长安城西陈列军队向唐昭宗进呈表章要求诛杀杜让能。虽然从一开始就反对用兵,但是杜让能最后还是被唐昭宗赐死,十分可悲地成为了替罪羊。

  这样,李茂贞便取得了与朝廷武装斗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从这以后,朝廷的一举一动都要禀告李茂贞、王行瑜。同年十一月,“制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守中书令,进封秦王,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把“秦王”称号封给李茂贞是极高的政治荣誉,秦王是唐太宗李世民未登基前的封号,而把列祖列宗的封号给了李茂贞,其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力量可见一斑。

  李茂贞于第二年正月入朝,名义上拜谢昭宗的赐封,实际上却“大陈兵自卫”,堂而皇之地向朝廷示威。自此,“茂贞尽有凤翔兴元洋陇秦等十五州之地”。

乾宁二年(895年)二月,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死后,其子王珙与其兄王重荣之子王珂争立。河中镇位于京师之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是野心勃勃的各路藩王眼中的一块肥肉。李茂贞意欲扶持王珙为河中节度使从而将河中镇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王珂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女婿,李克用上表朝廷,要求任命王珂为河中节度使。唐昭宗借口已答应了李克用将李茂贞的表章否决了,引起了李茂贞的严重不满,并由此引发了李茂贞第二次进军京城。

当年五月,李茂贞联合王行瑜、韩建两位节度使领兵占领长安后,立即诛杀了宰相韦昭度等一批异己官员,同时胁迫昭宗解除了王珂河中节度使的职务,意欲废黜昭宗拥立吉王李保为帝。

  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李克用在得知消息后,火速率领沙陀族铁骑马不停蹄地南渡黄河西进关中,以摧枯拉朽之势向长安进发“勤王”。已先行退到老根据地凤翔调度的李茂贞十分恐惧,当即决定让留守京师的养子李继鹏将皇帝劫往凤翔,结果与王行瑜之弟王行约内讧,惊慌失措的唐昭宗逃出了起火的都城往投李克用。

  李克用在击败王行瑜后,上表要求乘胜击灭李茂贞。唐昭宗出于让藩镇相互制约的考虑,更害怕李克用因此坐大,下诏罢兵和解。李克用深感唐昭宗不信任自己,丢下一句“唐不诛茂贞,忧未已也”,愤愤地返回河东去了。“克用既去,茂贞骄横如故,河西州县多为茂贞所据,以其将胡敬璋为河西节度使”。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这首《菩萨蛮》是唐昭宗在乾宁三年逃至华州(今陕西华县)登齐云楼所作,读来让人忧伤不已。

  这年六月,李克用与朱全忠为争夺河北而发生激战。李茂贞趁李克用无暇西顾之际,以唐昭宗在神策军之外又建新军为借口再次发兵长安。唐昭宗等人仓皇逃往太原,途中被华州节度使韩建拦截滞留华州。

  李茂贞纵兵大掠,火烧宫殿,被时人赠送了一个“火龙子”的绰号。由于忧惧李克用再度干涉,李茂贞、韩建联合上书,称愿意修复宫室并奉昭宗还京。而李克用正面对大敌朱全忠,也就在昭宗的示意下同意和好。

  李茂贞第二次出兵京师胁持皇室的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江河日下的大唐中央政府的威严被李茂贞折腾得更加支离破碎了。

  面对李茂贞这样的肘腋之患,唐昭宗夜难安寐。公元897年,唐昭宗再次使出了调虎离山之计,任命李茂贞为西川(今成都)节度使,李嗣周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在欣然笑纳西川节度使的同时,断然拒绝李嗣周赴镇凤翔。

  恼羞成怒的唐昭宗一面削夺李茂贞西川节度使官爵,同时将李茂贞从皇家宗室除名恢复本名宋文通,一面任命彰义节度使张琏为招讨使,率兵讨伐李茂贞。这场历时近一年的战争,最终于898年正月以唐昭宗颁罪己诏,恢复李茂贞姓名并复为凤翔节度使而告终。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唐昭宗第二年又颁布诏令,任命李茂贞为彰义节度使。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唐中央内部发生了宦官、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幽禁昭宗、拥立太子李裕的宫廷政变。此事历时数月,至天复元年(901年)方平定。这年正月,李茂贞来朝探视唐昭宗,被封为岐王,兼侍中加尚书令。

  此时,以宰相崔胤为代表的南衙朝官引朱温为外援,以宦官韩全诲为代表的北司阉党“深与(李茂贞)相结”。朱温、李茂贞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朱温欲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李茂贞欲胁迫唐昭宗至凤翔,“南衙北司”斗争达到白热化。

  当年十月,蓄谋已久的朱温挥师抵达河中(今山西永济),上表要求昭宗迁都洛阳。唐昭宗被韩全诲等人劫持于12月底逃至凤翔,李茂贞把持朝政,唐昭宗无奈中成了一个傀儡。

  明代陶宗仪《说郛》引唐人韩偓《金銮密记》说:“昭宗在凤翔,宴侍臣,捕池鱼为馔。李茂贞曰:本蓄小鱼,以候车驾。”人被劫持了,御宴只能捞点池里的小鱼上席,还要听李茂贞的一番奚落,堂堂天子心情岂是“难堪”二字说得尽?

尾随而至的朱温以迎车驾还宫为口号,对凤翔城进行筑寨围困。和朱温对决的几次战役均以失败告终的李茂贞,只好困守凤翔孤城。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回天无力的李茂贞与朱温和解,诛杀了韩全诲等70余人,交出了唐昭宗,彻底放弃了对中央的控制。

  这场战争成为李茂贞和岐国由盛转衰的开始,元气大伤的李茂贞逐鹿天下的雄心也随着凋萎了,成为五代争雄的配角。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立梁后,李茂贞由于实力不济,仍奉唐正朔,始终没敢称帝,“开府置官属,以妻为皇后……出入拟天子而已”。

戎马一生的李茂贞杀人无数,但却一心礼佛。据法门寺《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碑文记载,845年法门寺遭遇“会昌法难”后几经颓废,李茂贞从901年至922年的20多年里,修寺宇、建法舍、铸铜炉、修佛塔等等,对法门寺进行了旷世持久地修复,使法门寺恢复了皇家寺院的繁荣,是唐代以来绝无仅有的。

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史称唐庄宗。李茂贞自称“季父”上表请求“正藩臣之礼”,唐庄宗“以其前朝耆旧”,特加优礼,复封秦王。同光二年(924年)四月十一日,69岁的秦忠敬王李茂贞病卒。一代秦王,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更多文章

  • 悍将or兄弟?朱温早年创业时,曾无奈地斩杀过这么一个铁哥们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朱温,李存孝,大将,黄巢,朱珍

    在梁晋争霸之时,河东军车裂了自家的猛将李存孝,后人每每论及此事,往往叹息不已,许多人都认为李存孝的死使得河东痛失股肱,元气大伤,倘若李存孝不死,或许后来汴军在进攻河东之时,也不至于如此肆无忌惮。 其实在朱温早期创业时期,汴军也曾干过相同之事,朱温就曾亲自擒杀了自己的一个铁哥们,比起李存孝这种先锋型

  • 朱温是如何定基汴州扩充实力祸乱唐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朱温,李克用,唐王朝,节度使,黄巢,唐军

    公元880年12月,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作为起义军重要将领的朱温攻克同州后负责镇守。在唐河东招讨使王重荣的引诱下,朱温投降了唐王朝,使整个战局逆转……本文给读者朋友讲讲这段历史。(一)贪图富贵,归顺唐朝廷唐僖宗逃到成都去后,利用唐朝廷原有的影响,号召天下兵马共同进攻失陷的长安。各地勤王的唐

  • 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的枭雄朱温,却被初出茅庐的后辈,一仗打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朱温,晋王,唐朝,李克用,李存勖,周德威,节度使,五代十国

    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的朱温,投靠唐朝后,一步步靠着军事征伐成为天下最强的军阀势力,最终篡夺了唐朝江山,将河东军阀李克用的晋国也是压制得死死的。可是在李克用死后,年仅23岁继位为晋王的李存勖,在潞州一战直接打服了老江湖朱温,让朱温发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感慨。李存勖是如何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做到逆

  • 朱温连唐朝皇帝都敢杀,却对两个人十分敬畏,被骂也不敢还口!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朱温,张惠,唐昭宗,皇帝,唐朝,唐哀帝

    唐朝末年,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朝廷。天祐元年(904年),朱温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唐昭宗杀死,并册立唐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

  • 唐朝时期的刺儿头—河朔三镇,是如何被朱温制服的?方法简单粗暴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温,李克用,节度使,魏博

    提起大唐王朝的衰落,很多人都会想起天宝年间那场动摇社稷的安史之乱,大唐王朝当年被这场叛乱给折腾得不轻,差点儿被搞趴下。后来拼人头、拉壮丁、求外援,经过费时费力的死磕,才最终将这场叛乱给按了下去。 但这场叛乱也给大唐留下了一个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安史叛军虽然名义上投降了,但残部依旧盘踞在河朔之地,

  • 梁帝朱温:以极其残暴的手段终结大唐,又拉开五代乱世的黑暗大幕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朱温,昭宗,李克用,节度使,唐昭宗,黄巢

    大唐天祐四年(907)三月,洛阳城中花明柳媚、草长莺飞,而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曾经无比强盛的王朝,却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匆匆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在完成对李唐王室的血洗和公卿重臣的残害之后,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傀儡皇帝、唐哀帝李柷的禅位,随即于开封登基称帝,建立后梁。霓裳

  • 朱温敢连杀两个皇帝,却对两个人十分敬畏,这二人有何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飞扬者标签:皇帝,张惠,唐朝,唐哀帝,节度使,唐昭宗,朱温敢,五代十国

    公元904年,朱温派人乘夜杀入皇宫,当军队冲进内宫,先杀了唐昭宗的河东夫人。接着在何皇后的椒兰殿发现唐昭宗,后者仓皇出逃,可还是被追上杀死,时年38岁。公元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帝禅位,建国号大梁,改元开平。他将唐哀帝废为济阴王,幽禁在曹州。第二年,朱温派人将唐哀帝杀害,后者年仅18岁。朱温敢连杀两

  • 大唐王朝的颠覆者——杀人无数,荒淫乱伦的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朱温,黄巢,唐昭宗,宦官,宰相,崔胤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统一时间最长,而且是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289年的历史,先后出现了21位皇帝。就算在今天,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还被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国际上也是影响深远。就是这么一个庞大强盛的帝国,却被一个名叫朱温的人亲手扼杀,百年帝国,终成烟云。那么,

  • 中原烽起逐唐鹿——后梁太祖朱温的用人得失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朱温,节度使,李克用,黄巢起义,黄巢,张全义

    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失败后,各藩镇节度使乘机扩充土地和人口,彼此之间尔虞我诈,攻伐不已。唐宣武节度使朱温(又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以一弹丸之地的汴宋地区一跃成为拥有二十一镇、七十二州的中原霸主,呈现了“今天下之势,归朱梁者什七八,虽强大如赵、魏、镇、定莫不附之”的局面。一黄巢起义失败后,出现了

  • 历史的错觉,灭唐的朱温一直是好下属,而复唐的李克用却是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朱温,李克用,唐僖宗,唐昭宗,黄巢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温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在清人严遂的诗词当中,晋王李克用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维护大唐危亡社稷,即便在跋扈的奸臣朱温大军威逼之下,却依然苦苦支撑局面的忠臣形象。 作为大唐王朝的终结者,朱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