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

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600 更新时间:2023/12/18 1:17:36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嗣升,后又改名李浚、与、绍、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本来,这太子的尊位是无论如何也轮不上李亨的。其中也有一番争宠夺嫡与阴差阳错,挟私陷害的宫廷内幕更是难以避免。

史载,唐玄宗共有30个儿子,他在位当皇帝的时间长,多欲浪漫,内宠众多,即使被立为太子,也很难熬到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唐玄宗最早立的太子是李瑛,其母是张丽妃,原是娼妓出身。后来武惠妃宠冠后宫,生子寿王李瑁,为了让儿子继承皇位,便唆使自己的女婿驸马都尉杨洄进谗诽谤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阴欲谋反。唐玄宗居然听信谗言,一日中接连诛杀三子。然而,武惠妃害人却不利己,不久也病死了。其子寿王李瑁的储君梦也随之化为泡影。

在余下的诸子中,李亨年纪最长,遂于公元738年被玄宗立为太子,他很幸运,也算“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了。然而,他被立为太子也并非好事,马上就成为激烈宫廷夺嫡之争的众矢之的。宰相李林甫素喜攀龙附凤,他曾为谄媚权倾后宫的武惠妃,极力建议玄宗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今见李亨被立太子,害怕将来不利于己,于是千方百计陷害李亨,虽未得逞,但不断袭来的明枪暗箭却使李亨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又有杨贵妃、杨国忠擅权为患。李亨就这样胆战心惊地在储位上苦苦煎熬了18年之久,随着“安史之乱”的陡然爆发,他总算脱离玄宗自立,好不容易结束了这段提心吊胆、不堪回首的日子。

可以这么说,若没有安史之乱及马嵬兵变、明皇幸蜀,唐肃宗李亨有没有机会登基称帝还很不好说。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海内承平日久,唐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军备废弛,百姓亦是数代不识兵革。安史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官军望风披靡,迅速崩溃瓦解。唐军大败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大唐潼关以东的半壁江山已经被叛军攻占,唐玄宗惊恐万状,率亲信大臣自长安出逃,准备翻越秦巴山脉到蜀地(今四川)避难。一行人栖栖遑遑逃到马嵬坡时,禁军将士突然聒噪不前,请杀引发叛乱的祸首杨国忠、杨玉环兄妹,否则不再护驾前行。玄宗不得不忍痛割爱,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丞相杨国忠亦死于禁军将士的乱刀之下。史称“马嵬驿兵变” 。

此前,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及处置善后事宜 。“马嵬事变” 后,唐玄宗一行继续仓惶往巴蜀方向逃去。奉命暂时留守的李亨,突然被推向前台,在其率领的队伍中,一场有关大唐社稷安危的决策正在酝酿发酵中。

父老百姓及留守将士叩马进谏太子李亨道:“吾等愿率子弟随殿下东进破贼,取长安。若殿下赴蜀,谁为中原百姓之主”?李亨之子建宁王李倓、广平王李俶及宦官李辅国等均持此议。在众人的拥戴下,本欲随父西去的太子李亨终于决定留下率众平定叛乱,收复失地,遂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玄宗则继续西逃,途中分拨后军2000人马给太子统辖。史载,公元756年7月甲子日,太子李亨于灵武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年号“至德” ,遥尊逃至成都的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在灵武即皇帝位后,任杜鸿渐、崔漪为知中书舍人事,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因事起仓猝,制度草创,文武官员不到30人,直接控制的地区不过河西、陇右、顺化、天水、扶风等区区数地。这个流亡小朝廷规模虽然有限,但总算撑起了唐朝廷的招牌不倒,使各地仍在坚持抵御安史叛军的唐军势力望有所归,战有所为,并给了他们一线光复大唐的希望。

在常山率子弟抗击叛军的颜真卿听说肃宗即位,大为感奋,以蜡丸奉表送往灵武,肃宗以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诸道得知肃宗即位,均觉复国有望,于是率军拼死反攻被叛军攻陷的长安。大唐百姓也日夜盼望肃宗出军收复长安。京畿豪杰亦相率偷袭安史叛军。安禄山、史思明虽然一举攻克唐都长安,但由于民众反抗,此起彼伏,势力所及仅长安附近的一小片地区。

至德元年(756)五月,安史大将令狐潮率军围攻雍丘,守将张巡精血守城,屡挫叛军,使其久攻不克,损兵折将 ,不得前进一步。次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遣部将尹子奇率13万大军进攻睢阳,守将许远力战不支,求援于张巡,张巡与许远合兵仅6800人死守睢阳,二人激励将士,昼夜浴血苦战,最后粮尽援绝,官兵竟以战死者人肉为食。前后大小400余战,毙敌多达12万。睢阳陷落时,安史叛军已经丢掉了长安, 因伤亡甚大,实力迅速衰减,已无力南进了,遂使江淮地区免遭叛军的践踏。

唐肃宗即位后,开始调集各路人马,进讨安史集团。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相继率部进援灵武,宿将郭子仪亦率5万大军自河北开至。肃宗还派人至西域、回鹘借兵。从此唐军军威始盛。唐肃宗以皇子广平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今太原)留守,驻防河东。

然而,肃宗李亨没有经略天下的才干,又无知人善任的慧眼。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听信宰相房琯的妄言,让毫不知兵的王琯统帅军队,结果被叛军打得一败涂地,长安再度失守。

至德二年(757),郭子仪率军攻克河东郡,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形势出现好转。陇右、河西、安西、西域及回鹘大军汇集凤翔,从江淮筹集的粮草军饷亦源源不断运至汉中。肃宗以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准备再度收复长安。

此前,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弑杀,庆绪自称皇帝后,史思明驻守范阳,拥兵自重,不服调遣。安史叛军起了内讧,逐渐分裂。

同年9月,回鹘怀仁可汗派其子叶护率4000精骑驰往凤翔,协助唐军平定叛乱。同年,唐军集结15万精锐,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殿后,与10万叛军激战于长安以西。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双方鏖战半日,安史叛军抵挡不住,开始溃败,唐军乘势捣入长安,再次克复首都。郭子仪在关中大破15万叛军。安庆绪见大势已去,仓惶逃回河北,唐军遂一举收复洛阳。

安史叛军接连丢失两京,安庆绪退守邺郡,与驻范阳的史思明勾心斗角,矛盾愈发激烈。

乾元二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稳定内部后,再次卷土重来,洛阳及附近郡县又被其攻占。彼时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元帅。上元二年(761),史思明在邙山大败李光弼,并乘胜进击长安,在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斩杀。史朝义在洛阳称帝,叛军内部更加分崩离析,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向唐军发起攻击了。

肃宗一朝,虽没有彻底平定安史叛乱,但总算是在危难时刻支撑起了唐朝这个“烂摊子”,并从安史手里夺回了长安、洛阳两京,基本恢复了唐王朝的统治。然而肃宗并非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相反还有些平庸,他在位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严重的过失和后患......

肃宗至德二年(757), 玄宗从蜀地回到长安,住在兴庆宫。彼时擅权的宦官李辅国与张皇后狼狈为奸,生性懦弱的唐肃宗只得听之任之。宝应(上元)二年(762),肃宗病重,张皇后为了继续专权,与李辅国反目成仇,并欲杀掉不愿配合的太子李倓。李辅国率先发难,率甲士截留太子,抓捕张皇后党羽百余人。张皇后闻变,逃入肃宗寝宫躲藏。李辅国率兵入寝宫威逼张皇后出宫。肃宗李亨受此惊吓,病势突然加重,当天即崩于长生殿。李亨共在位6年,歿年52岁。

上元三年(762)四月五日,唐玄宗死于太极宫神龙殿,年77岁。风流一生的他仅比其子肃宗李亨早死半个月。

更多文章

  • 唐史:唐肃宗病危前后,皇宫发生浴血事件,参与者都有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唐肃宗,李辅国,唐玄宗,张皇后,李豫

    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肃宗在大明宫宣政殿举行了盛大的册立太子典礼,册封皇长子李俶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叫李豫。这让唐肃宗的正妻张皇后极为不满,张皇后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唐肃宗的第十三子和李佋和第十四子李侗,他们因是皇后所生,所以都是嫡子。张皇后一直在筹划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但她生的两个儿子出生

  • 唐玄宗年过76岁,唐肃宗却送他100个美女,2年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杨玉环,李亨

    众所周知,在我国封建王朝当中,历朝历代的皇室子弟,都对于皇位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表示崇高的向往,许多的皇子皇孙都想要掠夺皇帝的宝座,虽说存在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其他兄弟对于皇位宝座的觊觎,从而还引发诸多的战争,战争的爆发无异于是悲剧的导火线。也正是因此,许许多多的皇室子弟当中,基本上

  • 永王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唐肃宗身在西北,如何"隔空"平定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平定,唐朝,唐肃宗,安禄山,史思明,节度使,永王之乱,五代十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唐肃宗虽于灵武即位称帝,在大唐王朝生死存亡的多事之秋,勇敢地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收复失地,重整河山,再现辉煌的重任,但是,整个平叛战争形势却日趋严峻危机了。1、全国战场的烂摊子在河北,潼关失守,郭

  • “退位”后的唐玄宗:被儿子唐肃宗软禁,气得绝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玄宗,唐肃宗,李辅国,长安,郭子仪,杨国忠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迅速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在抵达成都时,他身边只有“扈从官吏军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宫女二十四人”。就在唐玄宗下诏罪己,准备平叛事宜之时,他得到了来自灵武的消息,原来自己已经成为太上皇了。六年后,唐玄宗病死于长安。那么“退位”后的唐玄宗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一、被

  • 李隆基年过76,儿子唐肃宗送给他100名宫女,2年后玄宗便衰竭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李亨

    导语:不管是我们熟知的朝代历史还是各种影视作品中,自古以来的皇家父子"先君臣,后父子"的父子关系,一定都让我们感觉到了诸多的压抑和无奈吧。"身在皇家,身不由己"是我们学习历史后,对帝王家的孩子同情和了解。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皇家父子关系是如何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唐玄宗李隆基司马光的历史著作《资治

  • 76岁太上皇绝食身亡,临死前怒视苍天,十三天后儿子唐肃宗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唐肃宗,唐玄宗,太上皇,杨玉环,杨国忠,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是整个封建时代的顶峰,在军事、文化和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成就,其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位传奇帝王。他和杨玉环之间充满悲情色彩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可是当杨玉环魂断马嵬坡后,唐玄宗又是如何收场的呢?在唐玄宗继位之前,唐朝皇室成员间因为争夺皇权,已经连续多年爆发了多场激烈的争斗,其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100名貌美女子,2年后才明白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杨玉环,朱祁镇

    唐朝历史上的巅峰是开元天宝年间,这一时期,唐朝达到了顶点,国家财富超越了隋朝。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史之乱,大唐帝国的繁荣被拦腰斩断。回顾这段历史,要说谁最伤心,那自然是唐玄宗。因为他开创了这一切,结果又被自己亲手葬送。而且更为可悲的是,不久后,他还被自己的儿子夺去了权力,成了太上皇。后宫的寂寞是难以

  • 唐玄宗有多狠?曾一日连杀三子,后却被唐肃宗疑忌圈禁,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唐玄宗,唐肃宗,李辅国,武惠妃,高力士

    前言 唐玄宗,亦称唐明皇,名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嫡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间,文治武功可圈可点,唐王朝达于鼎盛期 ,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开元之治”;晚年的李隆基独宠杨贵妃,重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倦于政事,遂酿成了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

  • 皇后与权宦勾结,当着唐肃宗的面被拖出宫,结局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李亨,宦官,皇帝,唐朝,唐肃宗,李辅国,张皇后,五代十国

    762年,唐肃宗李亨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宦官李辅国当着皇帝的面,将张皇后拖出宫去,李亨又气又急,却不敢吱声,当夜便去世。为何一个宦官能够无视皇帝的尊严,任意凌辱嫔妃?其实都是皇帝和张皇后之前种下的祸,咎由自取。天宝年间,太子李亨的两位妻妾韦氏、杜氏,皆因李林甫的参奏,被迫先后出家、离婚离开了东宫。于是

  • 平定安史之乱背后的经济战:唐肃宗如何拯救大唐的钱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万有引力匠心社标签:唐肃宗,安史之乱,唐玄宗,安禄山,宰相,第五琦

    导语公元756年7月12日,太子李亨在朔方军的大本营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此时唐肃宗的中央政府,实际上是一个由朔方军、河西陇右余部所拥立的临时政府。在这种背景下,摆在唐肃宗面前的最重要事情,就是收复失地和重建中央政府,而想要实现这个目的,自然离不开两样东西:枪杆子和钱袋子。当时的唐肃宗,并不缺枪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