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1945 更新时间:2023/12/21 1:53:15

冯延巳:闲情抛掷久,春水一池皱

文学史上的冯延巳就宋词来说,是个绕不开的人物,作为开宋一代风气之人,词风更是影响了后世之欧阳修晏殊等人,而且他还是南唐后主,就是那被称为“千古词帝”李后主李煜的老师,但他除了给我们留下几十首词外,我们对他的了解就很少了。

说来好笑,多年来我对他的名字都读为冯延已,自己的已;这不能怪我,现在的五笔输入词组中,也是这样写的,看来犯如此错误之人也不独我一人,其实这个字是“巳”,读作si(嗣)音,是十二地支的的第六位,在生肖中与蛇搭配,篆文的样子像一条蛇.。

在宋词中,常常将他的词同欧阳修的词搞混淆,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当然其中也包括了那常被人吟诵的“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些感人又优美的词作。

这只能说明冯欧二人的作词的风格极为相近,或者是欧阳修刻意摹仿冯延巳,所以,尽管我很喜欢欧阳修,但遇到书中注释说难以分辨时,我一概认定是冯延巳所作,至于原因嘛,一是时间上冯要早,二是我相信冯延巳肯定能写得出来的,水平定在欧阳修之上。

冯延巳,字正中,五代十国时期的江都人,即今江苏扬州人,他是南唐的著名词人和大臣,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年58岁;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正史中对冯延巳早年的经历记载很少,但他早年聪慧是必须的,早在南唐开国之时,年青的他就被南唐烈祖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又因为多才,还让同当时的太子李璟交游,李璟出征时就任命他为元帅府的掌书记,帮他处理军政文书,及当了皇帝后,马上将他升为翰林学士承旨,并于两年后升为宰相。

李璟也是文人一枚,他是南唐第二位皇帝,史称南唐中主,词作有很高的水平,所作“小楼吹彻玉笙寒””及“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等,都是后世推崇之佳作,他同其子李煜并称南唐二主,当然对才高的冯延巳也就很是欣赏,视为知己。

但是,冯延巳只是一个在词赋上有才情的一介文士而已,于治国理政则并非他所长;而他所处的五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战乱频仍,“城头频换大王旗”,民不聊生,冯延巳此时辅佐的李璟之南唐,越来越受到日渐强盛的后周之迫,是一个处于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可能遭致覆灭的危艰之国。

南唐是个小国,地处江南富饶之地,李璟不是一个合格皇帝,冯延巳亦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他们都喜欢行轻歌曼舞、舞文弄墨的风雅之事,君臣之间在这乱世中难得的一段安宁时光中,尽情地享受世间之美好,宴饮唱和,其乐融融。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谒金门》是冯延巳的代表作,开篇即为惊艳之句,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抒发了她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古代妇女主要依附于男子,长期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首闺怨诗就从侧面反映了她们的不幸遭遇;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乱世给人们的心灵蒙上了感伤的阴影,他们把灵敏的触角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这首闺怨词在当时便是名篇,以至于李璟与他开玩笑,说:“风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冯延巳答:“未若陛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可见南唐文气之盛行。

李璟虽是个不合格的皇帝,但还是想开疆拓土以扬国威的,即位之始便对外用兵,消灭了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的疆土最大;但后来冯延巳的弟弟冯延鲁率兵进攻福州时大败,损失惨重被处死。冯延巳也引咎辞职,后被外放抚州节度使。

少了冯延巳这个唯一能与和唱和的男闺蜜,作为冯之铁粉的李璟也很是孤独,内心是满满地不爽,所以,没过多久便将其召回再次担任宰相。

冯延巳也想有所作为,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也曾对外用兵以图振兴国家,但在进攻湖南时大败而归,后来淮南又被后周攻陷,冯延巳再度罢相,两年后病逝。

也就是这一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天下,建立起北宋王朝。再过一年,李璟去世,后主李煜即位。

南唐国小,既无良相又无良将,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是不争的事实,冯延巳自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如果要将南唐的亡国之责加在他身上,怕也是不妥,作为宰相,他未能强国祚,自有其责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来看,将这样的重任加在他身上,的确是勉为其难了。

时人将冯延巳及其弟延鲁及当时的重臣陈觉等五人谓之“五鬼”,说他们侵损时政,这个评价明显有些过了,大概是属于政敌的攻击之言,但却也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在史上一再被提及的他说过的一段话,如果是真的,那么他的人品也有些不堪了。

他说:“先主李昪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叹息十天半月,一个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当今主上,数万军队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样不停地宴乐击鞠,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

此事见于宋人冯令所撰之《南唐书·冯延巳传》,然史书都是后朝为前朝所撰写,对前朝的人和事,在观念上以总要大书其不是,以证本朝继之乃奉天承运之意,冯延巳说的这段话实在是太没水平了,都不能称其为平庸或荒唐,纯粹是一付巴结上方的小人之嘴脸,正因为说得太不堪,以至于我有些怀疑它的真实性。

冯延巳本性诙谐,他的政敌孙晟曾经当面说他是:“君常轻我,我知之矣。文章不如君也,技艺不如君也,诙谐不如君也。”由此推论,冯延巳上面的那段谬论,是不是在某个特定场合下同某个朋友说的诙谐之言,甚至其中带有讽刺李璟之意也未可知。

不过,孙晟说冯延巳的这段话,到了陆游编撰的《南唐书·冯延巳传》则记载为:“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冯延巳形象的不堪,大部是拜陆游的记述,陆游是主战派,对文人不思进取,以文娱上是忿恨异常,记述中是否有借古讽今之意我不得而之,但他的激愤之情在对冯延巳的评价中有偏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管是正史野史,还是冯令或陆游所撰的《南唐书》,对冯延巳的文才都是赞赏有加,他不但书法很有造诣,诗也写得很好,当然,最扬名的还是他的词。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春风满袖,新月平林,容貌憔悴,红颜变瘦;这首《鹊踏枝》是最能代表冯延巳词风的作品,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读之迷茫朦胧,含而不露,故而其忧愁为“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苦闷。

也正是这种忧愁的不确定性,让冯延巳的词有一种朦胧美,“秋入蛮蕉风半裂,狼藉池塘,雨打疏荷折”,“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残,梦断巫山路”,这些词句,仿佛有一种超越时空的魔力,读来顿生众芳芜秽,岁月凋零的人生之悲慨,也让冯词散发了出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

王国维对冯延巳的评价是相当地高,他在说“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排位仅次于千古词帝李煜,说他的词是:“冯正中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之风气。”

他的外甥陈世修为他编辑的《阳春集》中说,“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内外无事”肯定是打呼乱说,只是南唐高层无力而为,面对严峻的形势取放任之态,得过且过而已,他们醉生梦死,酣歌醉舞的享乐生活。

南唐词得以迅速繁荣发展。也正是由于南唐君臣纵情声色,不图振作,眼看国势日衰,只好以屈服求生存,所以使得南唐词带有浓重的颓靡和伤感的色彩,在前期尤以冯延巳为甚。

虽说冯延巳词的内容仍多男女之情、游宴之乐,但较少浓妆艳抹的描写,增加了感时伤世的抒情;冯延巳的悲剧在他生下来时就注定了,他将自己的际遇带进了词作中,这种深刻的忧患意识,以哀为美,遂成其风格,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冯词缠绵盘郁,意境深厚,易于使读者产生深切的感触和丰富的想象。”

现在网上对冯延巳的词评多多,我见有人说冯词有政治寄托,我觉得此评有点高抬他了,未免有穿凿之嫌;只能说他词里那种哀愁,与他对国事的忧虑有密切地关联,仅此而已。

冯延巳的词虽然题材窄小,但就意境而言则深美闳约,对此,王国维大师的评价很是中肯,他说其为“和泪试严妆”,和泪,悲伤也,严妆,浓丽精美也。透过精美的色调来表现突显哀伤的意境,是为冯正中之风格意境。

这在冯延巳词中随处可见,“绣户慵开,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斜月朦胧,雨过残花落地红”;“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这些无一不是精美之意境,衬托哀愁之心情,或有俊朗高远之情致,读之是越深越有韵味。

冯延巳的运气还算是好的,至少他是善终于南唐,而没有如后主李煜那样,去宋都受了那么多地委曲,不过我相信,如果他多活些时日,我们肯定会看到比那“一江春水向东流”还要凄美的诗作,不过这也有点残酷哈。

观冯延巳的一生,他虽身为宰相,并无辅佐国君经邦济世之才,严格说来,只是一个陪皇帝喝喝小酒,写点小词的文人,他贵为帝师,其实说穿了,他也就是个国君的玩伴。

他是南唐党争的重要人物,但并没有打击迫害政敌的恶行,一生也无欺男霸女,一手遮天,专横跋扈,误国害民之举,陆游直说他是个“谄媚险诈”的小人,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忘却或忽略冯延巳的生平吧,当月光泄地之时,读读冯延巳的词来感知一个人内心的孤寂是最好的,无穷的岁月中是有穷的生命,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是河畔的青芜还是堤上之柳与我何干,都是闲情淡淡,“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我想,这正是冯延巳想同我们所说的话吧。

更多文章

  • 最美诗词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冯延巳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诗词,江南,诗人,冯延巳,阳春集,古典乐,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五代]冯延巳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注释1、晴雪:雪后晴天。2、衔巢:衔树枝做巢。3、明:照亮。4、寒草:枯草。5、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6、莫厌:莫辞。译文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

  • 闲逸词人,富贵宰相。“五代之冠”冯延巳,最经典的五首词品读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相思,李煜,富贵,诗人,冯延巳,李清照,古典乐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逐渐走向衰弱。晚唐时代,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并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成为独立的政权。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从此进入了持续70多年的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由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安稳,尤其是南唐几代君主都重文,所以南方的文化氛围是比北方好很多的。李清照在《词论》中

  • 冯延巳的词自成一家,王国维对他推崇备至,叶嘉莹也对他赞誉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王国维,冯延巳,叶嘉莹,词作

    曲子词因为具有娱宾遣兴、增添气氛的音乐性,在唐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上经常被演唱。但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曲子词话语机制形成于花间词,花间词的语境模式对词的抒情功能有本质的决定作用。五代词人欧阳炯《花间集·序》中写道:“绮筵公子,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绣幌佳人,出纤纤之素手,拍按香檀。不无清丽之词,有助娇娆

  • 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幽州,朱温,刘守光,节度使,李存勖,李克用,刘仁恭,五代十国

    刘守光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这个刘仁恭本来是卢龙藩镇的将领,后来发动兵变企图取而代之,结果被打败了,无奈之下他投靠了李克用,后来在其帮助下,取得卢龙镇,从此独据一方。然而,刘仁恭在燕地建立割据政权后,开始骄奢淫逸,大修宫殿,夜夜歌舞升平。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家的老二刘守光也没有什么出息,看着父

  • 关中18座唐朝皇陵,温韬挖了17座盗墓,为何偏留下一座不挖?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温韬,乾陵,唐朝,朱温,孙殿英,盗墓

    提到盗墓,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孙殿英,他曾经冒天下之大不韪,挖了慈禧的陵墓,盗取了许多珍宝,民国时期引起轩然大波,孙殿英不仅仅盗走了慈禧的陪葬品,还把慈禧的遗骸抛出棺椁之外任意蹂躏,一时间引来当时人们无数唾骂,后来孙殿英的名字就跟盗墓画上了等号。虽然孙殿英是盗墓行为被后人所不耻,但说到盗墓局贼,孙殿英

  • 一代盗墓王温韬,利用职务之便,盗掘了18座唐代陵墓,其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温韬,陵墓,乾陵,昭陵

    说起盗墓贼,很多人都会想到民国时期的“东陵大盗”孙殿英,他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盗掘了清东陵,致使我国很多珍贵文物遭到损坏和流失。此外还有东汉末年时期的曹操,为了盗墓取财以资军饷,他还专门设立了盗墓的官职,比如我们熟悉的“摸金校尉”等。但无论是孙殿英还是曹操,在此人面前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此人便是令孙

  • 一代盗墓王温韬, 盗掘18座唐代陵墓唯独乾陵地宫完整, 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天乐谈科技标签:温韬,李治,盗墓,唐朝,李嗣源,武则天,乾陵地宫,唐代陵墓,五代十国

    挖人祖坟,天打五雷轰,史上甚是强悍的盗墓贼温韬,究竟有多么罪大恶极?单单就从他盗挖唐朝陵墓18座的人生履历来看,此人绝对不是一个善茬,不知道大家可否相信天道轮回,反正从温韬最终的结局来看,最终也确实得到了应得的报应。准确定义温韬的行为,确实已经不能将其算为盗墓贼所为之所以将他称之为盗墓王,也就是这个

  • 一代盗墓王温韬,盗掘18座唐代陵墓,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温韬,乾陵,陵墓,后唐,皇帝,武则天,盗墓,唐代陵墓,五代十国,唐朝,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看到题目的人千万别读成了“一代盗墓,王温韬”,其实应该是“一代盗墓王,温韬”。温韬是谁呢?他为什么盗唐代陵墓呢?温韬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汉、后周,从后梁到后周仅有53年,也就是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温韬就是后梁的人,虽然做个大官,是耀州节度使,相当于如今的陕西司令员

  • 史里有毒:盗圣温韬发家史

    历史解密编辑:纪录馆长标签:温韬,乾陵,朱温,李存勖,昭陵,李嗣源

    从前有个军人他为祖国守边疆、上战场//i1.go2yd.com/image.php?url=0SzERY96fS机缘巧合下开启职业生涯第二春凭着祖传的盗墓技巧和一个风水罗盘成了倒斗界的一颗新星此人就是此人就是温韬盗墓是一项十分缺德的职业但在古代的某些特殊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盗墓一共分为四派摸金、发丘、

  • 山西温韬:少年志愿青春 温暖环保交城

    历史解密编辑:记录者新闻标签:温韬,团校,吕梁,交城县,山西省,青年志愿者

    温韬,男,汉族,2006年4月出生,交城县成村人,2020年5月加入中国青年团,现于交城中学就读。现任中国青年团交城中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交城中学校学生联合会主席,交城县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编辑部干事,交中青协、名师青协联合会名誉会长等职,是吕梁市校园公益领军人物。屡获“优秀青年志愿者”“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