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鉴赏 | 唐杨国忠进笏形银铤 铭文揭示一代奸相发迹史

鉴赏 | 唐杨国忠进笏形银铤 铭文揭示一代奸相发迹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首席收藏 访问量:1747 更新时间:2024/1/19 11:52:52

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铭文明确为“杨国忠进”五十两银铤。银铤形状极其简单,呈长条型,长316mm,宽74mm,厚11.4mm,重2046.3g。因其型制特征类似古代文武百官朝见君王时手里执握的笏板形状,故称“笏形银铤”。

银铤正面錾刻有 “专知诸道铸钱使司空兼右相杨国忠进”十七字铭文,背面凿刻有 “鄱阳郡采银丁课银壹铤伍拾两,专知官乐平县尉卢枳,典程晟,匠张合” 二十八字铭文。

银铤正面

银铤背面

局部放大

该铤整体包浆自然,铭文书写流畅。因系铸造而成,明显可见拔模斜度,表面不甚整,厚薄不均。

白银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唐代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自先秦至隋,白银始终以宝物、财富的形式出现,它的货币属性基本没有显现,或偶尔在一些特殊地域或特殊社会形势下彰显。

在唐代,白银的货币属性开始突显,在支付手段方面,逐渐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政府的税收和财政开支、国际商贸结算、民间大额支付等领域。但究其本身,因不能计价和流通,故它又不具备完全的货币功能。

唐代白银以两为单位,多铸为铤状或饼状,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三种典型形态,分别是圆饼形、笏形和船形。

唐代的白银开采有限,产量亦不多,主要出自江南西道和岭南道。岭南地区用金银很多,当时诗文中多有反映,如韩愈曾言“五岭买卖皆用银”,元稹也写到“自岭已南,以金银为货币”,张籍曾有诗“蛮州市用银”。

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银铤,是杨国忠进奉给唐玄宗的供银。唐代鄱阳郡治所在今天江西省鄱阳县,原为饶州,天宝元年改名为鄱阳郡。根据铭文解读,我们可知,银料的来源是鄱阳郡征收的采银丁课,作为财政收入上交,而后被杨国忠进奉皇帝内府。银料应产自乐平县的银矿。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乐平县有“银山,在县东一百四十里,每岁出银十余万两,收税山银七千两”,是唐朝重要的白银产地。

杨国忠本名杨钊,蒲州永乐(今陕西永济)人,杨贵妃从祖兄。天宝年间,因杨贵妃受宠,杨氏一族也随之飞黄腾达。杨国忠赐名国忠,平步青云,官至宰相,肆意弄权,把持朝纲领四十余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天宝十五年(756)六月,龙武将军陈玄礼在马嵬驿杀死杨国忠。

银铤上的铭文“专知诸道铸钱使”应是杨国忠四十余年官职之一,史料没有记载具体任职时间。因这件银铤没有年号铭文,但根据银铤铭文,结合出土可见的其他杨国忠进奉银铤铭文,再根据杨国忠的晋升官衔,我们可以推测出制作时间。

1956年12月,在西安东北郊第一砖瓦厂(原唐代大明宫东内苑遗址)出土四件唐代银铤。其一杨国忠进奉银铤,铭文为“天宝十载正月”,官职为“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其二杨国忠进奉银铤,铭文为“天宝十载四月二十九日”,官职为“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支度知事”。

1970年春,河南洛阳市出土一件笏形银铤,长302mm,宽54mm,重2055g。正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背面上部錾刻“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下部最后一行錾刻“天宝十二年十二月日”字样,杨国忠在天宝十二年的职务是“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主管全国财政。

天宝十一年十一月,杨国忠为右相,十三年二月为司空,天宝十五年杨国忠被杀,故知此件银铤应铸于天宝十三年至十五年之间。

唐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迅速发展,百姓社会富足。诗人杜甫曾写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赞叹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昌盛。

但仓库盈满之时也带来诸多弊端,玄宗生活日益奢靡,痴迷于金银等宝物。《新唐书》记载:“帝(玄宗)在位久,妃御服玩脂泽之费日侈,而横与别赐不绝于时,重取于左右藏。故鉷迎帝旨,岁进钱巨亿万,储禁中,以为岁租外物,供天子私帑。帝以鉷有富国术,宠遇益厚。”

为了巴结玄宗,获得官职不断升迁,杨国忠大行阿谀奉承之术,以改革赋税的方式搜刮民脂民膏,大肆为玄宗敛财。他要求地方政府将向中央进贡的各种重物都折为轻货,以充左藏。在此种社会风气下,一些地方官员曲意逢迎,所以这一时期很多金银物品不断涌入内廷。

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杨国忠进奉银铤向世人揭示了杨国忠不断通过赋税改革为玄宗敛财的史实,为史料记载提供了实物例证。同时,我们从上述银铤铭文可以看出,杨国忠的“发迹史”,官职的扶摇直上、一路飞升。

声明:本文转载自“钱法堂”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纪洁。

标签: 杨国忠银铤杨玉环玄宗

更多文章

  • 福祸盛唐(十八)杨国忠提醒安禄山会造反,为何李隆基始终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杨国忠,安禄山,唐玄宗,李林甫,宰相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又与唐朝朝廷错误的决策密不可分。这场战乱打得沉迷于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措手不及,以至于丢掉了首都长安,跑到蜀中躲避战乱。实际上从史书来看,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前早有先兆,而宰相杨国忠也多次提醒李隆基对安禄山保持警惕。然而李隆基并不听劝告,反而

  • 唐代大名鼎鼎的宰相杨国忠,被老婆“绿”了,竟不自知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杨国忠,宰相,安禄山,杨玉环,安史之乱

    杨国忠是唐代著名的奸相,权臣。在他任宰相期间,他专权误国,败坏朝纲,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杨国忠任宰相期间,他曾两次派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损兵折将。杨国忠和安禄山为了争权夺利,一度水火不容,互相倾压,两人的斗争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杨国忠安禄山杨国忠早年品行不端,喜欢喝酒赌博,曾被家族中的耻笑

  • 导致安史之乱的主因是什么?安禄山、杨国忠等人真是幕后推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安禄山,杨国忠,安史之乱,唐玄宗,李唐,史思明

    听过很多人说,导致安史之乱的主要因素,是安禄山、杨国忠、李隆基等人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安禄山和杨国忠等人还是整个叛乱的幕后推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藩镇强权或者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确实会对封建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还达不到主宰历史的地

  • 杨国忠怎么就成了唐朝版的“晁错”?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杨国忠,晁错,安禄山,唐玄宗,刘启,宰相

    一、安禄山:我可没造反西汉汉景帝在位期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削减诸侯国的地盘和权势。汉景帝的行为触怒了诸侯王,于是诸侯们宣布要起兵,不过不是造反,而是要帮助汉景帝,诛杀汉景帝身边的坏人——晁错。汉景帝被这个情况吓破了胆,只好杀晁错谢罪。而唐代,也发生过类似的一幕。唐玄宗在位后期,继续了一定实

  • 杨国忠家中都有哪些奇特的发明创造?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杨国忠,李林甫,杨玉环,唐玄宗,宰相,甘露,郑平,唐朝

    李林甫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户部员外郎郑平,郑平是少白头,年纪轻轻就两鬓斑白,李林甫看着不忍心,就对郑平说:“陛下明天应当会赐下甘露羹,你把他喝了,就能生出黑发来。”郑平将信将疑,第二天,唐玄宗果然赐下了甘露羹,郑平将御制甘露羹都喝了,结果第二天起床一看,头发果然都变黑了。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御制甘露羹很感兴

  • 杨国忠离家1年,回家发现妻子怀有身孕,妻子解释4字他喜上眉梢

    历史解密编辑:李布朗标签:丞相,唐朝,杨国忠,杨玉环,唐玄宗,安禄山,安史之乱,万春公主,女皇武则天

    中国有24个朝代。高度发达,政治清晰,国力强大,长安城至今仍是世界的中心。能穿越到本朝,就别想回来了。唐朝虽然盛世,但只持续了289年,在历朝历代中都不算太长。唐朝过早衰落的幕后黑手很多,汉奸杨国忠就是其中之一。杨国忠是个没文化的人,却因为他的表弟杨贵妃当上了总理。他做了丞相才知道为自己着想,不断陷

  • 隋唐史丨不要小看一个草包:杨国忠亲手断送十多万唐军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杨国忠,唐军,南诏,李林甫,宰相,玄宗

    一、盛唐的隐患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做了“四纪天子”,在这四十多年的帝王生涯里,玄宗皇帝换了多名宰相。而在玄宗皇帝在位后期,有这么三位宰相: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张九龄这位宰相,治国理政能力很强,不过,因为多次顶撞玄宗皇帝,这让已经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皇帝很不满,因此张九龄和玄宗皇帝,有了裂痕。

  • 李靖去世后,为何家族迅速衰落,连家庙都成杨国忠家的马厩?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靖,杨国忠,李世民,韩擒虎,突厥,李承乾

    在中国传统神话封神榜当中,李靖是哪吒的父亲,是商朝时陈塘关的总兵,后来扶保武王姬发灭商,最后被封为托塔李天王。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真实的李靖,和神话当中却是截然不同,两者甚至连朝代都差了上千年。历史上真实的李靖,是隋末唐初时候的人。曾率兵北征突厥,被后世誉为是贞观年间第一名将!但是,这位贞观第一名将,

  • 安史之乱讨伐的是杨国忠,马嵬坡首先被杀的也是他,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阿千千万万标签:杨国忠,安禄山,李林甫,安史之乱,哥舒翰,高力士

    “国忠忌翰,促令陷贼,潼关不守,亟议幸蜀,陷翰犹可,陷天子可乎?惟国忠之意,以为都可弃,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复,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陈玄礼等之加刃其后耶?”——《唐史演义》唐玄宗晚年,安禄山打着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发动了安史之乱。眼看两京无法固守,玄宗只好仓皇逃走,行至马嵬坡,兵士哗变

  • 虢国夫人:搞定杨国忠,觊觎李隆基,害死杨贵妃,这个女人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杨国忠,唐玄宗,杨玉环,安禄山

    提起杨贵妃,一生完全配得上一个“贵”字,不光锦衣玉食,杨氏家族也一跃成了贵族。因为杨贵妃得宠,她的表兄杨国忠官至宰相,杨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是唐朝当时最显赫的家族没有之一。虽然兄妹4人都是借杨玉环的光攀上了高枝儿,但他们却成了杨玉环后来最大的敌人——杨氏兄妹以德报怨,杨玉环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