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唐昭宗:我是败家子

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唐昭宗:我是败家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摆渡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4/1/20 10:17:43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将国祚289年的唐朝拦腰切成了两半,前137年的唐朝,灿烂辉煌。后152年的唐朝,惨、烂、毁、慌。

令人奇怪的是,8年的安史之乱,都快把唐朝给折腾完了,洛阳和长安都被叛军攻克了。这么个局面之下,为啥唐朝还能坚持150多年时间呢?

是割据的藩镇们太废?还是唐朝的皇帝们命太好?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一、从不同时期的诗歌,我们就能看得出唐朝的不同状态。

初唐的时候,唐朝刚刚创业成功,那些个文人们意气风发,恨不得立马出将入相,为朝廷干一番大事业,自己也能名垂青史。

因此,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是何等的气魄和魅力?王勃不仅描写出了初唐时期的繁盛,还将自身的心绪注入诗句之中,诗人已经在思考哲学问题了,如果生活条件不好的话,没人会考虑这些东西。这说明,初唐是令王勃感到骄傲的一个时代。

盛唐的时候,那是唐朝的一个巅峰。前有贞观之治,后有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等太平盛世。老百姓们的小日子过得非常不错。出来自驾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一言不合就是跨过山和大海,穿过人山人海。

因此,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李白,曾经留下过这样的诗: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这首诗,一个字都没有提到盛唐,可每一个字都在描写盛唐的景象。那时候的少年意气风发,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不光可以四处游历,而且能够在酒肆中看到各种异国风情。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你生活在盛唐,只要肯好好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诗人们的画风立刻就变了。潇洒的李白,成为了阶下囚。富二代杜甫,成了穷苦的流浪汉。杜甫在这个时候,写了这么一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唐王朝已经支离破碎了。而作为爱国者,却手无缚鸡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的命运急转直下。哪怕愁得白发都掉光了,也无济于事。

到了晚唐,那时候唐朝已经完全管不住地方节度使们了。这个时候诗人们的情绪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说杜甫的同宗杜牧,就曾经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个时候的诗人已经意识到了唐朝行将就木的局面了,杜牧虽然也是来喝花酒的,但是他是众多喝花酒的老六中,最清醒的一个,他居然能从歌女的歌声里,听到唐朝的悲惨局面。

由此可见,晚唐已经混乱到了什么程度。其实不光是歌女的歌声,哪怕是一片叶子掉落,估计杜牧都要哀嚎个半天,以此表示唐朝快玩完了。

那么问题来了,从杜甫的感时伤怀,一直到杜牧觉得唐朝要完犊子了,再到后来唐朝真的要完犊子了。为啥唐朝还能坚持这么久呢?

二、唐朝兜里还有钱。

唐玄宗喜欢搞节度使制度,不仅把信任的手下人封为各种节度使,而且给予了节度使非常大的权力。这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安史之乱的男一号安禄山,在起兵创业之前,居然顶着平卢、范阳和河东等3个节度使的光环。手里的正规军,就达到了19万多人,其中精锐部队就有8万人。

而唐朝当时的边军一共才50万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马都给了安禄山。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剩下的三分之二,居然让7个节度使均分,这不是闹着玩嘛!

这使得没有一个节度使,可以单独抗衡安禄山。一旦这些节度使拥兵自重,那就表明,唐朝再也没有谁能够和安禄山一较高下了!

节度使制度,葬送了唐朝中央的权威。等到安史之乱结束以后,河朔三镇,压根就不听唐朝的招呼,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全都是叛军部将,可偏偏人家就是得到了优待。

这些个节度使并不把唐朝中央放在眼里,他们在地方上有政权、财权、军权,俨然就是个小国王。河朔三镇可把中唐、晚唐折腾惨了。

但是你别以为唐朝中央就没有底气了,其实唐朝中央在安史之乱以后,依旧很富有。因为他们手握整个江淮地区的经济大权。

节度使只是一部分不听话,江淮地区的节度使,其实还是比较听话的。尤其是江南地区,在隋炀帝开凿完大运河以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关中对天下的影响力。

而且江南地区无险可守,这里的节度使都非常听话。唐朝在这里获得了丰厚的税收,这才保证了手下人能老老实实继续跟着唐朝干。

所以说啊,有钱才是王道。世俗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被钞票调动起积极性。如果不能,那就再多给点。

三、唐朝余威还在。

别以为唐朝被安史之乱搞乱了,就没有军队了。其实唐朝皇帝手里,一直都有一些强大的军队。要不然安史之乱是怎么平定的呢?

早年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手里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军队打服了周围的诸侯,足以让唐朝中央稳住天下局面。

很显然,在唐朝衰败的过程中,你想要靠礼义廉耻稳住大局,基本是不可能的了。要么靠钱,要么靠武力。钱是为了保证自身有武力加持,有了武力加持,才会有更多人为你送钱,这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唐朝从唐肃宗李亨开始,一直就有一支军队是直接听命于朝廷的。正是因为有这支军队的存在,才能让江淮地区的节度使们老老实实地交税,也才能威慑住西南以及河朔地区的节度使们。

当时唐朝皇帝的心态是这样的:你可以不听我的话,但是你敢搞事情,我就敢搞你!

兜里有钱,手里有人,这样的唐朝中央,自然还是有人愿意效忠的。

不过用现代一句流行的话来说:这哥们有点东西,但是不多。

的确是这样,唐朝中央所拥有的这些军队,虽然足以收拾一两个节度使,但要想镇住整个场子,还是差了点意思。

比如说河朔三镇,他们不敢招惹唐军,而唐军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们,150多年来,他们一直处于互相试探的局面。

结局:真正让唐朝完犊子的,是唐昭宗

唐昭宗登基的时候,唐朝已经日薄西山了。但是唐昭宗兜里还有钱啊!他把国库里的钱倒腾出来,组建了一支多达10万人的禁军。这些人直接归唐昭宗管辖,因此唐昭宗个人魅力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家看他更加帅了!

可唐昭宗却是个十足的败家子,他不知道珍惜这点人马,居然妄想着靠这点人搞定各地节度使。结果麻烦事儿来了。

唐昭宗先后出兵攻打四川陈敬瑄、河东李克用等军阀,结果把自己的禁军给搞没了。这个时候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做大做强,彻底将唐昭宗当成了傀儡。

公元904年,唐昭宗被朱温所杀。3年以后,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政权。所以说,唐朝因为安史之乱而衰败,可以说是支离破碎,不过形式上还在。却因为皇帝的败家,最终走向了灭亡。

更多文章

  • 唐昭宗:比崇祯更悲惨,在位16年,流亡4次,被杀害时年仅38岁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昭宗,朱温,宦官,崔胤,宰相,太监

    唐昭宗刚登基时,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那一年,他才22岁,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但他从哥哥唐僖宗手中接过的江山是一个烫手山芋。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如三个毒瘤,蚕食了唐朝。黄巢发动的农民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军阀混战,绵延不断。上位后的唐昭宗,一心想要解决为祸唐

  • 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太后求其放过其母子,朱温依然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朱温,唐哀帝,唐昭宗,太后,唐僖宗,黄巢

    朱温本来是砀山的一个老百姓,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朱温排行老三,故称“朱老三”。由于朱温的父亲很早就死了,家中没了顶梁柱,因此,非常贫困,其母王氏没办法,带着朱温兄弟给人当佣工,生活非常艰苦。朱温长大后,明知道家里困难,还不务正业,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自以为是,一副大爷做派,乡里人都很反感他,看到他就

  • 薛仁贵被他儿子谋害,是评书杜撰?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军,高丽,大将,评书,唐朝,薛仁贵,李世民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是唐初的著名将领、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军事、政治上都有不凡的建树,为大唐帝国贡献了毕生精力。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例如“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典故。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上半生混得并不是很好,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去

  • 薛仁贵征东时的八个火头军都是谁?都是什么时候跟随薛仁贵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李世民,火头军,方天画戟

    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夜梦青面汉子手提赤铜刀追杀。眼看丧命之际,一员白袍小将手提方天画戟前来,几回合刺死青面汉子,并留下了上面四句诗。徐茂公听闻后知道东方必然有乱,而那白袍将就是应梦贤臣,他的名字和住址就在四句诗中,正是山西绛州龙门县的薛

  • 薛仁贵为何从战神沦为常败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顾三秋标签:薛仁贵,唐军,苏定方,突厥,突厥人

    大唐战神薛仁贵,是历史上跟赵云一样的传奇猛将,只是赵云的事迹多为小说家杜撰,薛仁贵的事迹却是实打实的。不过,薛仁贵平生作战取胜多为战术性的胜利,而落败却都是战略性的失败。可以说,薛仁贵后期是导致大唐疆域和实力大幅收缩的“常败将军”。太宗远征高句丽重大战役,薛仁贵崭露头角贞观末期,唐太宗亲征盘踞辽东数

  •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薛仁贵,唐军,吐谷浑,突厥,李世民,吐蕃

    薛仁贵人生最大的一次败绩,是大非川之战,也就是所谓的薛仁贵西征。此战之前,薛仁贵是战神般的存在;但此战过后,他却瞬间跌入低谷,被贬为平民。那么,薛仁贵西征究竟是怎样的,他最远打到哪里了,又为何会战败呢?薛仁贵,最开始崭露头角,是在李世民征讨高丽之时,以作战勇猛而李世民所熟知,当时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

  • 薛仁贵征东中战力出众的五人,薛仁贵排第三,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罗通,秦琼,唐朝,单雄信,说唐后传,薛仁贵征东

    《说唐后传》的故事分为两部分,前面一小部分是罗通扫北,后面大部分是薛仁贵征东。这两个故事虽然合在一处,实际上完全是可以独立出来的。在罗通扫北之时,前几员武将主要是罗仁、铁雷八宝、罗通、铁雷银牙、祖车轮等。到薛仁贵征东时,罗通也有出现,不过表现不算太多,几次对战盖苏文也是围攻。相对于隋唐十八好汉以及罗

  • 民间故事:薛仁贵斩妖蟒

    历史解密编辑:偃月探花标签:薛礼,罗成,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城隍爷,单雄信,民间故事

    文/偃月探花大唐贞观末年,薛仁贵艺成下山,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正值宏图谋志之时。他回到家乡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做了短暂的停留和拜望之后。便打点行囊提了把长剑准备去张士贵处投军,由于自己双亲故去,家财散尽,伯父一直认为他不会有什么出息,对他十分冷淡。这天,薛仁贵饿着肚子在郊野用飞石绝技打鸟,巧遇了同门

  • 李世民有一心病,临终前把程咬金叫到身前,保护了大唐200年国祚

    历史解密编辑:老麦美食标签:李渊,国祚,南唐,李世民,程咬金,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全能皇帝”,无论是军事素养、政治能力还是文化水平都很高,他用23年打造出了唐朝的贞观盛世。但是李世民却一直有个心病,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临死前将程咬金叫到自己身前嘱咐了一件事,从而才保护大唐200年国祚。那么,李世民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呢?他又交代了程咬金什么事情?今天

  • 程咬金: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的活了一百二十岁吗?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程咬金,王世充,李世民,李密,秦琼,宇文化及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其实并没像演义小说里那样,活了120岁。而是只活了七十七岁之后,就寿终正寝了。另外,很多自媒体曾提出问题:为什么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杀了很多功臣,唯独没有杀程咬金?这其实也是一个完全没意义的问题。因为程咬金去世的时候,武则天还只是一个皇后。直到程咬金25年以后,武则天才登基称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