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广州,曾经有一眼十分著名的泉水。据说,泉水具有一样特殊的功效,能让走马上任的地方大员“变坏”。这到底是一眼什么样的泉水,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功效,又为何要惹得南汉皇帝刘龑把泉水给填埋了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眼十分著名的泉水名字有些特别,叫贪泉。泉水明亮如镜,水质清冽而爽口,虽然不知道是否有点儿甜,但可以肯定的是,喝起来口感很好。可是,水是好水,泉水却声名狼藉。从晋代起,就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但是地方大员们喝过贪泉的水,那么,即使曾经十分清廉的人,也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心中贪念横生。后来,甚至产生一句谚语:登大庚岭则芳秽之气分,饮石门泉则清白之质变。贪泉的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得来的。
这么有意思的泉水,在哪里呢?历史上,贪泉一共有两处。一处在陕西省,北魏的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记载:(贪泉)在陕西省郴县,耒水的西边,泉水冬夏不干。
另外一处在广州,在广州西边二十里的石门,当然,最有名的,就是广州的这座贪泉了。古时候,去广州上任的地方大员都要以过贪泉。喝一杯贪泉的水,那就是他们变坏的开始。自东汉起,广州就一直是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和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来自南洋,天竺,斯里兰卡和波斯等地的商船,运来大批奇珍异宝,带动当地的商业异常发达。大员们只要动动小心思,就能获利巨万。当时,有民谚说: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可有没有例外呢?还真有,一个是晋朝的吴隐之,这位吴先生绝对是个硬人。他从做官起,就清廉简朴,做官做到太守时,夫人依旧亲自上山打柴,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晋安帝时期,吴隐之到广州做官,经过贪泉。吴隐之当场喝了一碗贪泉,并作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喝过贪泉上任的吴隐之,平时吃的只有蔬菜和干鱼,厨师做的鱼把鱼刺先剔掉了,都被吴隐之批评了。结果,吴隐之在广州做了三年官,做到了始终清正廉洁。
另一个,是唐朝的冯立。冯立是位武将,而且最初还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冯立还站在太子的一方。太子兵败身死,李民民欣赏冯立为人,收为部下。后来,派冯立到广州上任,同样经过贪泉。
面对前任一个接一个的贪腐,冯立信心满满:这是吴隐之酌饮过的泉水,饮一杯泉水,哪里值得一提呢!我应当汲取而食用,何止一杯,它又怎能改变我的心性!从此,除了经常饮贪泉的水,冯立在广州任上多年,不经营产业,衣食够用即止,直到死于任上,始终没有贪腐行为。
这贪泉的水质到底有没有什么特殊呢?做个水质鉴定,查清里面是否含有特殊的成分?遗憾的是,没机会了。因为贪泉的具体位置已经没法考证。不仅如此,历史上还有一种记载,五代十国时,南汉的开国者高祖刘龑执政时,他竟然直接让人用石头将贪泉给填上了——致使贪泉消失,准确的位置再也找不到,今天的人想用高科技仪器,做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检查的机会都已经失去,更别谈破解贪泉的奥秘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