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宗李豫的真爱,是野史的沈氏,还是历史的独孤氏?

唐代宗李豫的真爱,是野史的沈氏,还是历史的独孤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4/1/25 12:20:42

作者:青灯

编辑搜图

盛唐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是活得太久的李隆基,晚年重用杨国忠,引发的安禄山史思明大叛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三个月,最终在唐代宗李豫的手中结束。而唐代宗力挽狂澜,在历史上留下的,不仅仅是身为帝王的功绩,还有众人评说的情感。

围绕李豫展开的感情,主要是两个女子,一个是沈氏,一个是独孤氏。

一个在野史里,是李豫此生至死不忘。一个在历史里,是李豫不忍心下葬。

十五岁的李豫,那个时候还叫李俶,身为太子李亨的儿子,被皇爷爷李隆基封为广平王。

李隆基将沈氏赐给李豫为侍女,沈氏的地位并不高,但是沈氏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沈氏的母亲是李豫的乳母,两个人有着另一种血缘关系。

编辑搜图

虽然身份天差地别,但是凭借乳母女儿的身份,沈氏和李豫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但是在阶级面前,沈氏怎么也不能做广平王妃。但是沈氏是幸运的,转年就生下了李豫的长子李适,也就是后来的皇帝唐德宗

这个时候的李豫,处在政治的漩涡,女人很多,可是知心的不过沈氏一人。即使沈氏不是王妃,可是沈氏有着李豫独一的喜欢。

这份感情,戛然而止于安史之乱。

李隆基在战乱面前,选择做逃兵,所以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孙子李豫随行,至于女眷等人,多数留在了洛阳,留在了那场战乱中。

这一场分别,是一年三个月。直到李豫掌兵重回洛阳,才找到沈氏。可是长安战乱不止,行军路上,李豫将沈氏安置在洛阳,自己发兵长安。

编辑搜图

短暂的见面,又是长久的分离。

转年,长安收复,可是洛阳再次沦陷。留在洛阳的沈氏,再一次下落不明。

李豫重回洛阳,收复洛阳,可是却再也没有沈氏的消息。

事过经年,李豫登基,将长子李适立为太子,而沈氏依旧下落不明,可是后宫选秀中,出现了独孤氏。

独孤氏出现在合适的时候,在李豫君临天下后,成为了后宫中的嫔妃,余生安稳。

独孤氏是隋朝独孤家的后人,家世显赫,并且本人长得美丽,进宫后,被李豫专宠,册封为贵妃。

李豫自登基,就没有册封为皇后,所以没有皇后的后宫,独孤氏这个贵妃,就是实质的后宫之主。

编辑搜图

独孤氏先后生下儿子李迥,和女儿华阳公主

也是因为独孤氏的原因,李豫对于女儿华阳公主分外偏爱。只是华阳公主体弱,多次求治无法,只好将她送去道观做道姑,号琼华真人。

把喜欢的人送去道观,似乎是唐朝的独有特色。

只是这个偏方也没有留住华阳公主的性命,华阳公主早逝,独孤氏终日以泪洗面,也一蹶不振,随后病逝。

李豫接受不了独孤氏的离开,所以将独孤氏的遗体留在宫中,不肯下葬,每天都会去看望,和她说说话。

这样大不违的做法,一直延续了三年,还是因为尸体无法继续存放,李豫才允许下葬。

独孤氏死后,李豫追封她为贞懿皇后。葬在庄陵。

编辑搜图

而那个年少时期的沈氏,李豫一直不曾忘记,一直派人四处寻找,直至身死。

李豫死后,下葬元陵。儿子李适登基,追封母亲为皇太后,举行了盛大的册封大典。李适不忘继续寻找母亲,直到去世。

李适去世,儿子李诵继位,还在寻找祖母,只是李诵在位七个月驾崩,继位的皇帝李纯接棒继续寻找,只是跨越四代帝王,长达50年的搜寻,依旧没有下落。所以已经是太皇太后的沈氏,被曾孙追封为睿真皇后,以衣冠冢下葬元陵,和李豫合葬。

一个是终生寻找,一个是至死难忘,谁是真爱?可能李豫自己都说不清。

编辑搜图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

标签: 唐代宗李豫独孤氏唐玄宗沈氏

更多文章

  • 唐代宗李豫:别在我面前狂,我不用你的时候你啥也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唐代宗,李豫,李辅国,唐玄宗,唐肃宗,郭子仪

    一天夜里,一名刺客潜入博陆郡王府,将王府的主人刺杀。刺杀后并没有马上逃走,而是把死者的头割下,扔进了厕所...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刺客最后全身而退,还被升了官。其实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出戏就是皇帝自导自演的。这个皇帝就是唐代宗李豫。李豫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又好学又勤奋,不打架斗殴,没不良嗜好

  • 仁孝宽容的守成皇帝唐代宗李豫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代宗,李豫,皇帝,李辅国,唐德宗,唐玄宗

    唐代宗李豫(726-779年),原名李俶,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孙子。李豫从小在百孙院长大,由于李豫从小好学,为人仁孝温恭,言谈举止皆符合礼仪,且长相不俗,李隆基虽有一百个孙子,但格外喜欢他。十五岁时,以皇孙身份被封为广平王。登上帝位安史之乱爆发后,李豫随父亲李亨前往灵武,李亨称帝后,李

  • 安史之乱刚平定,为何就出现藩镇割据?唐代宗"惯孩子"本事有多绝?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唐廷,唐朝,唐代宗,节度使,李光弼,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与此同时,在平叛战火中立下赫赫战功、又握有军事指挥大权的将帅们,如仆固怀恩等人,唯恐叛乱平定,宠遇衰微,未免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叛军破灭,将帅

  • 开启晚唐乱世的第一罪人唐代宗功劳堪比唐太宗,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唐代宗,李世民,安史之乱,李豫,李辅国

    大唐帝国的皇帝能够和李世民相提并论的应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业绩在伟大的天克行面前都只能算弟弟。如果勉强要比的话,也只有天皇大帝李治以及开元时期的唐明皇李隆基。至于唐代宗李豫根本就不能和李世民比,而且他还是开启晚唐乱世的第一罪人。唐代宗李豫安史之乱除恶不尽,开启乱世唐太宗确实有功绩,他平定了安史

  • 田承嗣为安禄山立庙,唐代宗为何不敢治罪,还将公主下嫁?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唐军,唐朝,田承嗣,安禄山,唐代宗,史思明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先后攻克洛阳、长安,差点颠覆了唐朝的统治。唐朝历经八年的时间,才平定了安史之乱。按理说安禄山、史思明都是叛将,谁也不敢为他们立庙祭祀。可是有个人的胆子却很大,他公开为安禄山等人立庙,可唐朝皇帝却不敢治罪,反而极力拉拢,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田承嗣,是平州卢龙人,出身

  • 一宰相被抄家时,官员发现几十吨胡椒粉,唐代宗下令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唐代宗,胡椒粉,宰相,和珅,唐玄宗,皇帝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历经了数次的王朝更迭,时代变迁。中国历史上共有400多位皇帝,其中不乏明君、才子,他们宵衣旰食,日理万机,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皇帝各有千秋,臣子也水平不一。忠臣贤良流芳千古,贪官佞臣遗臭万年。历朝历代都会有贪官污吏

  • 唐代宗为什么沦为失国皇帝?人们为何要说他该向天下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锦囊OvO标签:皇帝,皇位,朝政,唐朝,唐代宗,武则天,官宦世家

    唐代宗,名李豫,是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他于唐肃宗去世后继承皇位,年仅14岁。他的母亲武惠妃和武则天的姑姑武则天掌握了朝政大权,使唐代宗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到了唐代宗成年后,他本有机会夺回政治控制权,但他却并没有采取行动,导致最终失去了皇帝的地位,被迫离开长安城。唐代宗失去皇位的原因主要是他缺乏能力和魄

  • 神童柳宗元30官拜国级,却因一篇文章被贬半生,学者:感谢唐宪宗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唐朝,宋朝,柳宗元,唐宪宗,唐顺宗,刘禹锡,王叔文,唐德宗,散文家

    柳宗元:30岁官至国级,却因一篇文章被贬半生,学者:感谢唐宪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出身名门,曾年少有为,三十岁而立之年便权倾官场叱咤大唐,谁知因插手储君国本得罪新皇帝被贬,后半生一生都蹲在偏远山区。不过,这颗政治新星的陨落对他个人来说是苦难,对中国历史来说却并非坏事!两世为人柳宗元:30岁权倾官场

  • 唐宪宗时期十六镇兵马征讨淮西吴元济,为何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平定,蔡州,唐朝,唐宪宗,唐王朝,淮西吴元济,中国军事制度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李愬雪夜入蔡州》大唐元和十二年,十月初十,一队军民正行走在前往蔡州的路上,时值漫天风雪,然整支队伍却没有丝毫退宿,并最终兵临蔡州城下,上述这段话所描写的正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夜袭蔡州之战”

  • 古代帝王各不同:赵匡胤怜悯小国不打仗,与唐宪宗说话要三思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太宗,皇帝,宰相,唐朝,唐宪宗,古代帝王,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想好了再跟朕说话宰相李吉甫对唐宪宗说:“陛下登基以来施行的恩泽够深厚了,就是刑罚不重,导致百官懈怠。”宪宗没作回应。十几天后,有个官员上了类似的奏章,宪宗对朝臣说:“这是个奸臣啊,劝朕施行严刑峻法,就是打算让朕失去人心。”李吉甫惊出一身冷汗,下朝后仍是脸色惨白。聪明的流氓最可怕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