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童柳宗元30官拜国级,却因一篇文章被贬半生,学者:感谢唐宪宗

神童柳宗元30官拜国级,却因一篇文章被贬半生,学者:感谢唐宪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胆大的小虫 访问量:2920 更新时间:2024/1/24 20:58:08

柳宗元:30岁官至国级,却因一篇文章被贬半生,学者:感谢唐宪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出身名门,曾年少有为,三十岁而立之年便权倾官场叱咤大唐,谁知因插手储君国本得罪新皇帝被贬,后半生一生都蹲在偏远山区。

不过,这颗政治新星的陨落对他个人来说是苦难,对中国历史来说却并非坏事!

两世为人柳宗元:30岁权倾官场叱咤风云,30岁后历经苦难见心明性

年少有为的豪富官二代,有权有势叱咤风云

从魏晋到隋唐几百年间,柳家一直都是河东的名门望族,公元773年柳宗元就出生在长安这个名门之中,那一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十年,柳宗元的父亲是侍御史,母亲是范阳豪族前景,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作为权贵和智慧的结晶柳宗元从小家境优渥,性格聪敏,十岁之前就能识词作赋,也因此,作为才华横溢的豪富官二代他也养成了高傲的性格。

786年,平定叛乱的唐德宗回到长安,因柳宗元为崔中丞代笔写下文采斐然的《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而受到唐德宗赏识,那年他13岁,此后经年,他21岁考上进士,25岁考过博学宏词科,28岁任职蓝田公安局长,30岁当上国家监察部助理。

也就是说相比起如今30岁还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很多社畜来说,人家柳宗元不仅含着金钥匙长大,还在同样的年纪已经靠着自己的才学成了位高权重的官员,这时的柳宗元已官拜国级,妥妥的人生巅峰。

而他不止才学过人,还胸有大抱负,结识了刘禹锡以及太子太傅王叔文后,三人经常聚会吐槽当下朝廷的黑暗现状,更对自身的政治愿景怀有渴盼,于是,805年后唐德宗驾崩唐顺宗继位,三人成为显贵,依仗唐顺宗的信任大力革新,是为“永贞革新”,大力安插亲信,借机发展革新力量,权力无出其右,针砭利弊,激情万丈,幻想打造一个朗朗乾坤。

而那一年柳宗元才32岁,是革新团队中最年轻的人,他和他们一起用书生意气指点江山,废除苛捐杂税、惩治贪腐懒政、放还宫女出嫁等等,民间对此欢呼大喜,纷纷称赞。可是这些文人终究不是政治家,他们拥有美好愿景却没有相应的政治手腕和为人处世的精明与强悍,面对强大的藩镇和宦官集团联合施压与阳奉阴违,他们束手无策。

屋漏偏逢连夜雨,命运往往惯于嘲笑落难者

就在革新派与藩镇、宦官集团斗争最关键的时刻,唐顺宗病危,本意立长子李淳为太子,结果革新派因李淳亲近宦官集团而反对,作为革新派笔杆子的柳宗元为说服病危的唐顺宗更换继承人,更是写下了著名的《六逆论》。

在《六逆论》中柳宗元对皇长子李纯各种诋毁加贬低,写得他一无是处,结果,宦官集团先下手为强直接弄死了唐顺宗,唐宪宗李纯就此登基称帝,史称:唐宪宗,自然,曾意气风发却中看不中用的书生革新派遭到大清洗,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全都贬到偏远山区。

柳宗元被赶到永州担任司马,那一年,穷地方永州官衙连个宿舍都没有,他只得借住在寺庙,有一次夜里着火还把铺盖烧光了,狼狈至极。但相比起被杀的王叔文,还活着的他已经很幸运,或许他也以为左右不过如此,怎么也得熬下来,等到皇帝换任说不定自己还有翻身之日。

可是,命运向来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在永州担任司马期间他缺乏政治手段,结果对手掌权,他被抹黑成“怪民”;半年之后,老母亲猝然离世;他自己则水土不服,一身是病,更是穷得都没钱看病,只能硬挨。

为了避免死在永州,他写信给故旧亲朋诉说自己的悲惨以求调回长安,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得罪的是当今大唐皇帝,因此无人回复他,无人敢帮他,那一刻家世、才华、地位那些曾让他高扬头颅的资本一夜间全都变成羞辱讽刺。而才华横溢、高傲意气、前半生顺风顺水的柳宗元到此还是看不懂政治斗争,更不明官僚权力场的生存法则,他固执地认为自己不谋私利,只为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却为何落得这般田地?

直到有一天,他外出见到捕蛇人,发现了太多的民生艰难,写下那篇《捕蛇者说》他对比之下心理平衡这才开始和世界和解,于是不再强求官位权势,反而纵情山水之间,借万物之妙,抒胸中之情,《黔之驴》《临江之麋》《罴说》《蝜蝂传》等旷世名作《永州八记》都是在这一时期写就。

柳宗元的伟大在于从高傲华贵跌落到绝望泥泞,他依然能找回本心,身份落差带来了屈闷,却也让他更加明心见性。

在永州蜗居10年,柳宗元静心写下300多篇诗文。随着才华名声不断高涨,于是很多朋友开始想办法让他回长安。于是经过几位宰相联合提议,柳宗元被调回长安。然而短短一个多月,他因刘禹锡讽刺当朝的打油诗而受到牵连,再次被赶出京城贬去柳州。

此时,经历过永州苦难的那个年轻人已经被磨练成了一个智者,在偏远荒僻的柳州他实现了政治理想,教化当地民众打井吃水、开垦荒地种粮、大面积植树造林;严打搞迷信骗人的巫医,推广正统医学为当地人行医治病;大力兴建学堂,动员适龄儿童入学,自己没事就过去讲学等等,柳州这片贫瘠的土地也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治理下日渐繁荣,以至于当地百姓们感念他的恩德尊称他为柳柳州。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长年的贬谪生涯让柳宗元的身体状况很差劲,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柳州,终年47岁。

而纵观中国历史悲情处在于个体的悲剧往往会成为民族文化的财富,柳宗元这样历经坎坷还能坚守本心的人终归是得以名流千古。也是因为有了他半生的坎坷经历,让中国文化历史上多了精彩纷呈的一页,难怪学者也纷纷感慨:感谢唐宪宗,赐予柳宗元那么多磨难,否则中国将多一个追名逐利的官员,少一个淡泊名利的文学巨匠!

更多文章

  • 唐宪宗时期十六镇兵马征讨淮西吴元济,为何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平定,蔡州,唐朝,唐宪宗,唐王朝,淮西吴元济,中国军事制度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李愬雪夜入蔡州》大唐元和十二年,十月初十,一队军民正行走在前往蔡州的路上,时值漫天风雪,然整支队伍却没有丝毫退宿,并最终兵临蔡州城下,上述这段话所描写的正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夜袭蔡州之战”

  • 古代帝王各不同:赵匡胤怜悯小国不打仗,与唐宪宗说话要三思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太宗,皇帝,宰相,唐朝,唐宪宗,古代帝王,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想好了再跟朕说话宰相李吉甫对唐宪宗说:“陛下登基以来施行的恩泽够深厚了,就是刑罚不重,导致百官懈怠。”宪宗没作回应。十几天后,有个官员上了类似的奏章,宪宗对朝臣说:“这是个奸臣啊,劝朕施行严刑峻法,就是打算让朕失去人心。”李吉甫惊出一身冷汗,下朝后仍是脸色惨白。聪明的流氓最可怕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枉法

  • 唐宪宗李纯,前期嗷嗷能干,后期特别拉胯,一个反常的大唐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唐宪宗,李纯,宦官,唐顺宗,皇帝

    (“永贞革新”)贞元二十一年三月,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失败了。这场由唐顺宗李诵主导的变法运动旨在维护统一,加强集权,顺便收拾一下一直不服朝廷管的藩镇武装和宦官势力。但藩镇作乱和宦官专权有一段时间了,它们像恶整顽疾一样生长在唐帝国庞大的躯体上,也绝对不是李诵一朝一夕之间能改变的。这个曾经无比璀璨的中

  • 汉成帝娶了表姑许氏,唐宪宗娶了表姑郭氏

    历史解密编辑:北海茫月标签:许氏,刘骜,郭氏,唐朝,唐宪宗,汉元帝,许平君,汉成帝,孝成皇帝,懿安皇后,懿安皇太后,孝成许皇后

    清朝和辽朝都经常有表姑、表姨嫁给表侄当后妃的事,其实汉人的王朝一样有,只是不多而已。西汉有一个很出名的皇帝刘骜(汉成帝),他跟名女人赵飞燕、赵合德的恋爱故事远近闻名,汉成帝的第一个皇后许氏就是他的表姑。汉成帝是汉元帝刘奭的儿子,汉元帝刘奭的生母是汉宣帝刘询的原配皇后许平君,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许氏就是许

  • 为什么一代明主唐宪宗,一定要弄死和他志向相同的能臣柳宗元?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宰相,诗人,宋朝,唐宪宗,柳宗元,王叔文,唐德宗,唐顺宗,散文家

    从一桩大案讲起在武则天一朝的一天夜里,一个叫赵师韫的大官在驿馆被人杀害了,杀他的人叫徐元庆。他俩有啥过节呢?在多年以前,赵师韫还在地方做县令的时候,下令把徐元庆的父亲给杀了。这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于是蓄谋已久的徐元庆,就在驿馆给他做掉,然后投案自首了。但是这可把当时的官员难坏了。为啥因为一个杀人犯

  • 唐宪宗时期,为何会出现“钱重货轻”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皇帝,宦官,王朝,统治者,唐朝

    说起经济,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通货膨胀,对于经济来说,通货膨胀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它会导致钱和废纸无异。但是,还有一种现象也对经济的伤害非常大。就是通货紧缩,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钱重货轻”。想想看你工作了整整一天,最后却只拿了一块钱,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前者,让人恨不得人把钱当厕纸,后者,让人恨不得把钱

  • 唐宪宗削藩成果观察:何以导致河北再度陷入动荡?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魏博,田弘,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唐穆宗,田承嗣,河北省

    大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李纯带着几分遗憾离开了人世,他这辈子心心念念的削藩之战并不完美,因为幽州还未被平定。不过以我个人浅见,唐宪宗能搞定了“五大天王”中的魏博、淮西、淄青、成德四镇,已经算是相当成功的了。这五大藩镇割据六十年,期间他们搞了个“四国相王”、“五国联盟”,逼得唐德宗两度流

  • 唐宪宗孝明皇后:从宫婢逆袭成太后,与昔日上司平起平坐

    历史解密编辑:飞雪的涟漪标签:唐宪宗,李忱,皇后,唐武宗,郑氏

    唐朝中期,自唐宪宗就开启了不册立皇后之风。但我们会发现,史料上记载,唐宪宗的后妃中,还是有两位有皇后的封号,一位是咱们之前聊到过的懿安皇后郭氏,另一位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聊到的孝明皇后郑氏。因罪入宫一朝获宠关于郑氏的家世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仅记载她是润州丹杨县人。在她入宫之前,有过一次嫁人的记录,也正是因

  • 名妓杜秋娘如何成为唐宪宗宠妃,她晚年为何被逐出宫门,冻死湖畔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宰相,诗人,唐朝,杜秋娘,唐宪宗,唐穆宗,李德裕,唐敬宗,小说家,官宦世家

    在唐朝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诗人,她写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 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世间的富贵如浮云一般的虚幻,做人应该爱惜少年的时光,应该珍惜自己的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写下这首诗的作者姓杜,名秋娘,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杜秋娘

  • 唐宪宗李纯削弱藩镇势力,实现了“元和中兴”,后追求长生不老

    历史解密编辑:墨落寻烟标签:唐宪宗,李纯,唐王朝,节度使,宦官,唐德宗,元和中兴,唐朝

    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整个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各个战区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唐德宗李适即位以后,想要进行改变这种现状,大力削弱藩镇的力量,没想到却爆发了“泾原兵变”。自此以后,唐王朝对于藩镇的力量彻底失去了控制,本来还只是“河朔四镇”实行“世袭制度”,到后来直接演变为不论大小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