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时期十六镇兵马征讨淮西吴元济,为何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唐宪宗时期十六镇兵马征讨淮西吴元济,为何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 访问量:2936 更新时间:2024/1/24 13:34:33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唐元和十二年,十月初十,一队军民正行走在前往蔡州的路上,时值漫天风雪,然整支队伍却没有丝毫退宿,并最终兵临蔡州城下,上述这段话所描写的正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夜袭蔡州之战”。自古以来将门多虎子的情况,并非是虚言,历史上取得奇袭蔡州之战胜利的李愬,正是于“奉天之难”期间收复长安的名将李晟之子。可见,中晚唐时期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乱局,同时也是一个肱股之臣尽出的时期。

书归正传,李愬所以一战成名,主要在于中晚唐的历史给予了其建功立业的舞台。因为,历史上的元和十二年,唐宪宗李纯发起的削藩之战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一年,唐朝能否在宪宗一朝中兴就在于这一年能否将淮西藩镇连根拔起。而后来李塑的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无疑为“元和中兴”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历史上的征淮西吴元济之战,虽然结束于元和十二年,但起点却在元和九年的九月。由此可见,唐王朝平定一个淮西藩镇总共花费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唐王朝对淮西吴元济的征讨,最多的时候动用了包括宣武军在内的十六镇兵马,而征讨淮西之战因此也被称为中晚唐时期削藩战中最为激烈的一战。可是,唐王朝虽然对淮西斥以重兵,但真正取得胜负则是在元和十二年,也就是说征讨一个实力相较于河朔藩镇较弱的淮西藩镇,唐王朝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那么,唐宪宗时期十六镇兵马征讨淮西吴元济,为何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首先,淮西藩镇的实力,虽然总体上相较于河朔藩镇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却有三十多年的割据基础。历史上的淮西之乱,实际上起始于德宗一朝。当时在“奉天之难”期间,李希烈就据淮西称“楚帝”。而在李希烈死后,淮西则由吴少诚、吴少阳二代节度使割据。而到了吴元济拥兵淮西的时候,淮西已经被占据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元济在占据淮西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主场作战的优势,凭借坚城固守,而当战事一旦陷入拉锯战的局势之中,唐朝庞大的人马自然无法同淮西军马对耗。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唐王朝消耗了大量的财力。

当然,除了淮西割据时间较长的原因外,唐朝用如此长的时间平定淮西,主要还在于唐朝内部的不稳定。这样的不稳定因素则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一来是来自于朝廷内部中,再者便是来自于外部藩镇之间的掣肘。先说说朝廷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早在征讨淮西藩镇的前期,唐朝官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并且在接连战败的同时,主战派的宰相武元衡也遇刺而亡。

一时间恐怖气氛开始蔓延于朝野之上,从而使得大臣开始由主战转为主和。这样的情况到了元和十一年,则转变成为了“宰相奏对,多请罢兵”的情况,以至于战事受到了或多或少朝中群议的影响。除了群议的影响之外,还在于唐王朝的财力已经难以维系较大的军事开支。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在征讨淮西的第二年,唐朝便已经不得已出内府布匹军用。

最后,藩镇之间的制衡也对宪宗征讨淮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当时,成德镇的王承宗与淄青的李师道实际上并不支持宪宗对淮西的征讨。因为,唇亡齿寒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淮西一旦被平定,唐军接下来的步伐必然会是河北、山东地区的藩镇。这中间尤其是淄青的李师道更是派兵暗中牵制官军,并派遣刺客刺杀的朝中大臣,其中武元衡受刺身亡,裴度也因此受重伤。由此可见,其他藩镇在唐宪宗征讨淮西期间,对唐王朝也形成了一定的干扰,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使得唐朝征讨淮西的时间被无限延长。

历史就是这样,征讨淮西之战可以说是考验唐宪宗是否能够称得上雄主的一战。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淮西之战的胜利同唐宪宗的乾纲独断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以至于,征讨淮西之战的胜利不仅促成了唐宪宗一代雄主的赞誉,同时也促成了中晚唐时期第一个中兴局面——元和中兴。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各不同:赵匡胤怜悯小国不打仗,与唐宪宗说话要三思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太宗,皇帝,宰相,唐朝,唐宪宗,古代帝王,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想好了再跟朕说话宰相李吉甫对唐宪宗说:“陛下登基以来施行的恩泽够深厚了,就是刑罚不重,导致百官懈怠。”宪宗没作回应。十几天后,有个官员上了类似的奏章,宪宗对朝臣说:“这是个奸臣啊,劝朕施行严刑峻法,就是打算让朕失去人心。”李吉甫惊出一身冷汗,下朝后仍是脸色惨白。聪明的流氓最可怕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枉法

  • 唐宪宗李纯,前期嗷嗷能干,后期特别拉胯,一个反常的大唐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唐宪宗,李纯,宦官,唐顺宗,皇帝

    (“永贞革新”)贞元二十一年三月,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失败了。这场由唐顺宗李诵主导的变法运动旨在维护统一,加强集权,顺便收拾一下一直不服朝廷管的藩镇武装和宦官势力。但藩镇作乱和宦官专权有一段时间了,它们像恶整顽疾一样生长在唐帝国庞大的躯体上,也绝对不是李诵一朝一夕之间能改变的。这个曾经无比璀璨的中

  • 汉成帝娶了表姑许氏,唐宪宗娶了表姑郭氏

    历史解密编辑:北海茫月标签:许氏,刘骜,郭氏,唐朝,唐宪宗,汉元帝,许平君,汉成帝,孝成皇帝,懿安皇后,懿安皇太后,孝成许皇后

    清朝和辽朝都经常有表姑、表姨嫁给表侄当后妃的事,其实汉人的王朝一样有,只是不多而已。西汉有一个很出名的皇帝刘骜(汉成帝),他跟名女人赵飞燕、赵合德的恋爱故事远近闻名,汉成帝的第一个皇后许氏就是他的表姑。汉成帝是汉元帝刘奭的儿子,汉元帝刘奭的生母是汉宣帝刘询的原配皇后许平君,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许氏就是许

  • 为什么一代明主唐宪宗,一定要弄死和他志向相同的能臣柳宗元?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宰相,诗人,宋朝,唐宪宗,柳宗元,王叔文,唐德宗,唐顺宗,散文家

    从一桩大案讲起在武则天一朝的一天夜里,一个叫赵师韫的大官在驿馆被人杀害了,杀他的人叫徐元庆。他俩有啥过节呢?在多年以前,赵师韫还在地方做县令的时候,下令把徐元庆的父亲给杀了。这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于是蓄谋已久的徐元庆,就在驿馆给他做掉,然后投案自首了。但是这可把当时的官员难坏了。为啥因为一个杀人犯

  • 唐宪宗时期,为何会出现“钱重货轻”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皇帝,宦官,王朝,统治者,唐朝

    说起经济,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通货膨胀,对于经济来说,通货膨胀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它会导致钱和废纸无异。但是,还有一种现象也对经济的伤害非常大。就是通货紧缩,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钱重货轻”。想想看你工作了整整一天,最后却只拿了一块钱,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前者,让人恨不得人把钱当厕纸,后者,让人恨不得把钱

  • 唐宪宗削藩成果观察:何以导致河北再度陷入动荡?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魏博,田弘,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唐穆宗,田承嗣,河北省

    大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李纯带着几分遗憾离开了人世,他这辈子心心念念的削藩之战并不完美,因为幽州还未被平定。不过以我个人浅见,唐宪宗能搞定了“五大天王”中的魏博、淮西、淄青、成德四镇,已经算是相当成功的了。这五大藩镇割据六十年,期间他们搞了个“四国相王”、“五国联盟”,逼得唐德宗两度流

  • 唐宪宗孝明皇后:从宫婢逆袭成太后,与昔日上司平起平坐

    历史解密编辑:飞雪的涟漪标签:唐宪宗,李忱,皇后,唐武宗,郑氏

    唐朝中期,自唐宪宗就开启了不册立皇后之风。但我们会发现,史料上记载,唐宪宗的后妃中,还是有两位有皇后的封号,一位是咱们之前聊到过的懿安皇后郭氏,另一位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聊到的孝明皇后郑氏。因罪入宫一朝获宠关于郑氏的家世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仅记载她是润州丹杨县人。在她入宫之前,有过一次嫁人的记录,也正是因

  • 名妓杜秋娘如何成为唐宪宗宠妃,她晚年为何被逐出宫门,冻死湖畔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宰相,诗人,唐朝,杜秋娘,唐宪宗,唐穆宗,李德裕,唐敬宗,小说家,官宦世家

    在唐朝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诗人,她写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 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世间的富贵如浮云一般的虚幻,做人应该爱惜少年的时光,应该珍惜自己的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写下这首诗的作者姓杜,名秋娘,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杜秋娘

  • 唐宪宗李纯削弱藩镇势力,实现了“元和中兴”,后追求长生不老

    历史解密编辑:墨落寻烟标签:唐宪宗,李纯,唐王朝,节度使,宦官,唐德宗,元和中兴,唐朝

    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整个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各个战区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唐德宗李适即位以后,想要进行改变这种现状,大力削弱藩镇的力量,没想到却爆发了“泾原兵变”。自此以后,唐王朝对于藩镇的力量彻底失去了控制,本来还只是“河朔四镇”实行“世袭制度”,到后来直接演变为不论大小藩镇

  • 唐宪宗时期的“元和中兴”,为何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

    历史解密编辑:虾仁不眨眼标签:唐宪宗,唐王朝,中兴,安史之乱,德宗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国祚达289年之久,而除却一百多年的初唐、盛唐外。“安史之乱”后的140年时间,被后世学者统称为中晚唐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每个皇帝都要面对前任皇帝手中的烂摊子。作为唐德宗之后的皇帝,唐宪宗李纯所接手的则是德宗时期遗留下的乱局。在德宗一朝,藩镇之祸极其严重,以至于最终演变成“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