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称帝后,柴荣的儿子们下场如何,历史记载耐人寻味

赵匡胤称帝后,柴荣的儿子们下场如何,历史记载耐人寻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计划儿 访问量:4981 更新时间:2024/1/24 3:05:45

根据历史记载,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对柴荣的几个儿子还是不错的。

柴荣一生有七个儿子。前三个儿子,都在后汉的时候,被后汉的末代皇帝汉隐帝所杀。

后面的四个儿子,其中第四子柴宗训作为后周的末代皇帝,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被降封为郑王,迁到房州安置,在那里去世了。

(柴荣)

第五子柴熙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皇位后,历史上就没有他的记载了。

第六子柴熙谨,历史记载也不是很清楚。有一种说法是当时赵匡胤进宫后,看见了被宫女抱在怀里的襁褓中的柴熙谨。有人劝赵匡胤杀掉,但赵匡胤却说,不忍心那样做。于是把他赐给大将潘美收养。后来,这个孩子还进士及第,当了官。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乾德二年去世的,那时候才四五岁。

第七子柴熙诲,一种说法是不知所终,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被大将军卢琰收养,改名为卢璇,在真宗朝的时候,还担任了殿前防御使这样的官职。

而且,除了这四个孩子以外,一些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史料还记载,宋太祖曾经设置了一个“誓碑”,要求每个皇帝登基以后,都会进去看。由于很神秘,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后来金国南下,毁掉开封城后,大家才看到。上面一共写了三条,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后代应该善待柴家子孙,不能杀他们。而且当年赵匡胤确实也是善待他们的,还发给了柴家丹书铁券。

(赵匡胤)

不过,赵匡胤真的善待了柴荣的儿子们吗?

丹书铁券其实是不靠谱的,丹书铁券不过是做一个样子而已,表示赵匡胤对待柴荣的后代子孙很好,并不能代表赵匡胤的真正想法和做法。

而所谓的“誓碑”,其实也是很不靠谱的,赵匡胤为什么要在上面写善待柴家子孙?这样的话,其实是完全可以公开说的。赵匡胤发丹书铁券,就是一种公开的做法。既然丹书铁券都公开做,为什么还要悄悄地设置这样一句话,让后代的皇帝们遵守呢?

再说了,赵匡胤最初厚待柴家子孙,是为了收买人心。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柴氏一族的影响力变得极为微弱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了。赵匡胤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为何要给后代的皇帝们设置这个框子。而且,如果这些柴家子孙们造反,难道也不能杀吗?

我们再来看事实,看看这几个柴家子孙真正的结局。

作为末代皇帝的柴宗训被迁居到房州,降为郑王,这些都没有问题。毕竟不是皇帝了,当然应该给他一个合适的安排。但是这个柴宗训却在20岁就去世了。20岁,恰好是成年的时候。刚成年就去世了,这说明什么?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柴宗训是怎么死的。有可能是正常得病死,也有可能是被害死。由于宋太宗曾经多次修改史料,因此已有的信息,我们是不太清楚的。

再看看柴熙让和柴熙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上记载的是:“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欧阳修是宋朝的史官,他生活的年代,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并不久,最多半个多世纪,照理说,他不会不知道这两个人的下落。如果知道,他为什么会写一个“不知所终”这样的话呢?

(陈桥兵变)

再说了,对于赵匡胤来说,先皇帝柴荣的几个儿子,他绝对是会重点“照顾”的,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都会搞得清清楚楚,绝对不可能让他们“不知所终”。而且,赵匡胤既然要善待柴家子孙,绝对会善待柴荣的儿子,怎么可能让他们“不知所终”呢?

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认为,欧阳修这样写,是为了避谈。就是说,欧阳修知道下落,但是不敢说出来,又不想违背良心,所以才这么说。那么是什么下落,欧阳修不敢说出来呢?显然只有这两个孩子被害死了,欧阳修才不敢说出来。

剩下的一个孩子柴熙谨,《宋史》上记载的是,乾德二年(964年)“冬十月戊申,周纪王熙谨薨。辍视朝。”乾德二年,也就是陈桥兵变发生后的第四年。这个孩子这么快就去世了,是什么原因?《宋史》上没有任何说明。可见这个孩子的死,也是耐人寻味的。赵匡胤的“辍视朝”,更加是耐人寻味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说赵匡胤对柴荣的几个孩子很好,对柴家后人很照顾,甚至还写“誓碑”让后世皇帝也要照顾,显然是一个笑话。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宋史》等)

更多文章

  • 周世宗柴荣和冯道的争吵,彰显柴荣的抱负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后周世宗,周世宗,冯道,李世民

    周世宗柴荣和老臣冯道的争吵,彰显柴荣的抱负。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继位。五代十国有老皇帝挂掉,趁机搞掉新皇帝的传统。这次也不例外,北汉刘崇要趁势恢复被郭家夺走的刘家江山,看新皇帝连龙椅还没有捂热,就领兵攻打后周,关键还请来了契丹骑兵作为帮手。满朝文武都在看柴荣这位年轻的小皇帝准备怎么做。

  • 赵匡胤对不起的人,除了柴荣还有他

    历史解密编辑:食堂讲历史标签:宋太祖,后周世宗,郭威,节度使,宋太宗

    后周太祖郭威画像柴荣其实应该叫郭荣,他的军旗是郭字赵匡胤像前言: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兵变,成为皇帝,篡周建宋。他忘记了柴荣对他的知遇之恩,背叛了柴荣的重用之情,无论赵匡胤取得多大的成就,他始终都对不起柴荣。可除了柴荣之外,赵匡胤还对不起一个人,这人叫张永德。一、后周驸马。张永

  • 赵匡胤篡位后,后周皇室是何结局?柴荣的子孙被迫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宋太祖,后周世宗,陈桥兵变,郭威,皇位

    420年,东晋皇帝司马德文将皇位“禅让”给宋武帝刘裕,可他还是被杀害,自此之后,那些禅让帝位的皇帝难得善终。到了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的小皇帝被迫退位,“禅让”之事再度发生。那么,在赵匡胤篡位后,北周皇室的命运又将会怎样呢?后周世宗柴荣是赵匡胤的“伯乐”,那么他的子孙又将如何?一、柴荣的

  • 故事:古代故事——郭威传说,柴荣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郭威,后周世宗,高祖,宋太祖,刘崇

    郭威传说(郭威:后周开国皇帝,死后传位给柴荣,柴荣死后皇位被赵匡胤所夺建了宋朝。宋代皇帝厚待柴家后代,杨六郎的妻子柴郡主就是柴荣后人。)郭威进兵京师,入城的时候,士兵烧杀抢掠。当时有个姓赵的青年,文武双全,是前朝的防御使。他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愤慨,对着乱兵大喊:“郭太尉进兵的意图是清除皇帝身边的坏人

  •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如何“善待”周世宗柴荣的儿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社会频率看点标签:郭威,柴荣,唐朝,后周世宗,陈桥兵变,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胤在夺权成功后,对周世宗柴荣的四个儿子十分“优待”,优待的结果是,两个莫名失踪,一个莫名夭折,被迫禅位的周恭帝柴宗训,也就活到二十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在后周的朝堂上,人声鼎沸,吵成一团,原来有传闻说契丹将联合北汉南下攻打后周,此时正值周世宗柴荣驾崩不久,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也是继位不足半年,

  • 如果柴荣活到六七十岁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后周世宗,郭威,宋太祖,李重进,周世宗,宋太宗

    这张图其实有错误,应该是郭荣,是继承郭威的。柴荣,是篡位的赵匡胤给他改的。五代十国,军阀混战,不过,最后建国的后周,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文气质,继承的北宋,也延续了这种人文气质。后周的两任皇帝,郭威与柴荣,以及北宋皇帝赵匡胤,都是能征善战的武将,但他们生长于兵荒马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亲身经历了军阀混战的

  • 如果柴荣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后周世宗,周世宗,宋太祖

    959年7月27日,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三十九岁。五代十国是个生产皇帝的流水线,随时随地变幻着大王旗,后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具有英明果断,远见卓识,史称“五代第一明君”。柴荣在武功上,仅用四十二天就收复燕南之地,夺取契丹人占领的北方大部分地区。高平之战中,他成功包围

  • 柴荣未得天下。是否让人觉得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后周世宗,宋太祖,李存勖,宋太宗,后唐,周世宗

    所谓惋惜,应该是本来应该成就伟业,但却功败垂成。让人扼腕叹息的历史人物。这样的历史人物首先就应该说是周世宗柴荣。可惜啊,可叹啊,遗憾啊。柴荣自言再活三十年。其实不用。只要柴荣再活10年,柴荣必然是和李世民一一样的一代雄主明君,焉有赵氏兄弟捡便宜的事情。后周世宗皇帝柴荣 是五代时期第二代后周皇帝。过继

  • 赵匡胤曾承诺厚待柴荣子孙,专家考证他在说谎:柴家已断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珺瑶婉史标签:宋太祖,后周世宗,郭威,周世宗,李重进,范质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一支大军浩浩荡荡开出河南开封城去,在途经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时,忽而流言四起、军中将士议论纷纷,随后一帮文官将领便将早已备好的锦绣龙袍拿出来披在醉酒的大将军身上。将军多次推拒,最终“迫于无奈”只得在众人的簇拥下宣布称帝,这便是著名的宋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

  • 柴荣所在,宋帝尽皆回避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后周世宗,宋太祖,郭威,李世民,皇帝,柴荣,宋帝,宋朝君主列表

    一个柴荣,远超宋朝十八帝!柴荣,在位不过5年,于漫漫几千年中国历史而言,可谓倏忽一刻,几乎微不足道。但是,尽管只有5年,却足以超越宋朝十八帝王的三百多年!要知道宋朝最牛的太祖皇帝赵匡胤,在柴荣眼里,不过一战将而已,哪有什么治国安邦的大才,更谈不上什么千古一帝的资格,就是一个跟班而已,一个跟在柴荣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