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如今儿童耳熟能详的《述国亡诗》,据传为后蜀皇帝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所作,意在表达自己对于后蜀军队面对北宋大将王全斌时不战而降的不耻与愤恨,更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恨。
虽然此诗长久以来被认为是花蕊夫人所作,但从古至今,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何人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历朝历代的文学家或者文学评论家,在五代时期的各种碑文和残存文献中发现了不少与这首《述亡国诗》雷同的诗文,比如南宋时期的文学评论家宋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中便记载:
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如果按照宋吴曾的记载,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当是在前蜀时期,早于花蕊夫人所生活的后蜀。宋吴曾生活在南宋时期,距离后蜀灭亡不过二百年,当时这首诗的真正作者便出现了争议,可见,这首诗极有可能是后蜀灭亡后有人参考王承旨的诗作,托花蕊夫人之口所作。
不过,即使这首诗的确是后蜀的花蕊夫人所作,那其也不过是一时的情感流露而已,并不是一种长久的心绪。根据历史记载,这位花蕊夫人,并不是蜀地的原住民,而是福建人,因为生的美貌,且才思敏捷,被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所宠幸。这位孟昶,在即位之初尚有兴利除弊之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孟昶逐渐开始沉溺于皇权带给他的安乐之中迅速堕落,开始留恋于后宫的美酒美色,从最初的痛恨奢侈转变为一个喜好纸醉金迷之君主,后蜀在孟昶的治下,国力日渐衰弱,最终,被北宋大将王全斌率军消灭。
后蜀灭亡后,这位与蜀地毫无深层次联系的花蕊夫人被当作战利品送给了宋朝皇帝赵匡胤,不过在大宋朝的后宫中这位漂亮的女人依旧享受着君王的宠爱,当然,她没有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沮丧情绪。
按理来讲,花蕊夫人是最没有资格说出“更无一个是男儿”这句话的人。她一方面享受着孟昶通过剥削民力得来的丰富物质,对孟昶的怠政行为丝毫不加规劝;一面却在外敌入侵时指望被剥削者拿起武器,以保护她的美好物质生活。当军队投降时,花蕊夫人不嫌事大,“义正言辞”地说出一句“更无一个是男儿”,这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