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文宗初登帝位就处处效仿唐太宗,锐意中兴,最终却被宦官驯服

唐文宗初登帝位就处处效仿唐太宗,锐意中兴,最终却被宦官驯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1195 更新时间:2023/12/22 10:58:43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就数汉、唐最为辉煌。

这两个朝代很有共同点,开国初年,国力强盛,气魄雄大,而当由盛转衰,却衰落得有气无力,受尽宦官阉人的愚弄摆布,在病榻上残喘苟且、奄奄一息,居然延宕上许多年。

史家公认,史上宦官为祸最烈者,就数汉、唐两朝,其中唐朝尤甚。

唐朝的宦官,辱君、废君、黜君、弑君,无法无天。国家废立大事,在他们手中,就跟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简单、随意。

每读史至此,我们总会想起君临四海、俯仰八荒的千古一帝——“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恨他的后世子孙,没一个扶得上墙。

但话说回来,他的子孙是否个个都是混蛋鼻涕可怜虫呢?

还有,这些子孙难道就都没心没肺,从没想过振兴祖业?

不是的。

主要是制度使然。

唐自安史之乱以后,皇权衰落,藩镇和宦官势力空前膨胀,枝强干弱,实在是无力回天。

话说,李世民的子孙之一唐敬宗李湛是个败家子、二世祖,十六岁即位后,奢侈荒淫,沉迷击鞠,整天和宦官刘克明等一帮人斗鸡逗狗,史称“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朝政为宦官王守澄等人把持,纲纪败坏,国将不国。

宦官刘克明其实是个假宦官,他混进宫后,勾搭上了不少后宫女人。

自古以来,红颜祸水,刘克明和后宫女人交往过密,担心奸情败露,一不做、二不休,就残忍杀死了只有十八岁“芳龄”的唐敬宗。

杀了人就要善后,刘克明伪造遗旨,准备迎取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

不要忘了,神策军大权还掌在大宦官头子王守澄的手里,拥立大功,岂能让刘克明这种小杂碎占去?

王守澄挥军入宫,象捏死个蚂蚁一样捏死了刘克明和绛王李悟,改立唐敬宗的弟弟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太和”。

年方十八岁的李昂,从此成了大唐王朝的第十四任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即唐文宗

唐文宗和唐敬宗仿佛不是一个爹生的。

唐敬宗喜欢吃喝玩乐,做事没半点正形。

唐文宗行有行相、坐有坐相,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据史书记载,他做亲王时,为人恭俭儒雅,最喜欢看的书就是《贞观政要》,把老祖宗李世民当成了人生偶像,登基后,处处效仿,勤于政事,“锐意于治,每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

曾辅佐唐宪宗成就元和中兴的老宰相裴度看了,激动得老泪纵横,逢人就说:天下有望太平了,天下有望太平了。

但是,天下要得太平,唐文宗就必须解决搁在面前的两道难题,一是宦官专权,二是藩镇割据。

唐文宗先从身边做起,着手解决宦官专权问题。

唐文宗是得到宦官王守澄拥立为帝的,他并不因此感激王守澄,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与宰相宋申锡暗中谋划收拾王守澄。

王守澄有所觉察,随便捏了个罪名,让宋申锡适时地停止了呼吸。

想和宦官斗,很危险。

唐文宗不怕险,吸取了教训,做得更隐秘。他从下层提拔了郑注、李训,分任御史大夫和宰相,将他们培养成心腹,听取他们的建议,利用宦官间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一点点削弱王守澄的军权。

这次,计划执行得很好,很成功,最后,迫得手无寸柄的王守澄饮毒酒自尽。

但不用高兴得太早,王守澄是被除掉了,但这不又“培养”出了一个新的宦官巨头仇士良了吗?

按照计划,下一步是在下葬王守澄时,埋伏好军队,把前来送葬的仇士良一伙一古脑诛杀干净。

但是,京城的神策军只听仇士良的,皇帝调不动,怎么办?

郑注当时任凤翔节度使,唐文宗让他回凤翔搬兵。

郑注去了,李训的心里不平静了。

李训认为,一旦在王守澄葬礼上伏杀仇士良成功,郑注的功劳就比自己大得多了,以后在朝廷,基本没自己什么事了。

李训决定自己干,先伏杀仇士良,再驱逐郑注。

可是,李训有兵吗?

李训认为有,他勾结了金吾大将军韩约,网罗了数百名可以效命的卫士。

为此,李训向唐文宗进献了另外一计,得到了唐文宗的认可。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在紫宸殿上早朝。

金吾大将军韩约兴冲冲地奏报:“左金吾听事后石榴夜有甘露,臣递门奏讫。”

韩约奏报完毕,蹈舞再拜。

李训帅百官称贺,建议说:“天降祥瑞,又近在宫禁,皇帝宜亲往一看。”

唐文宗于是移步至含元殿,命宰相和中书、门下省官先往观看,一验真伪。

不一会,官员们回报:“臣等与众人验之,殆非真甘露,未可遽宣布,恐天下称贺。”

唐文宗怃然作色,说:“岂有是邪!”命宦官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等带领宦官再去察看。

仇士良等至左金吾仗院时,见韩约面色有异,又发现幕后埋伏了武装士兵,登时如梦初醒,大呼中计,急急退出。

唐文宗和李训以为仇士良此乃是有去无回,正暗自欣喜,哪知仇士良突然挥神策军杀回,知计划落空,赶紧呼金吾卫士上殿保驾。

但是来不及了,仇士良指挥神策军打翻了李训,抬着唐文宗进入宣政门,将门关闭,然后大开杀戒,杀死了六七百人。李训、韩约等全被捕杀。

郑注从凤翔率亲兵五百人赴长安,中途被监军杀死。

是为“甘露之变”。

经过这次大屠杀,朝堂几乎为之一空。

唐文宗遭到宦官软禁,朝政完全由宦官控制,史书称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唐文宗对此一筹莫展,只能借酒消愁,意志消沉。

某日,唐文宗在一次延英召对的间隙,退坐思政殿,有感于怀,悄悄地问当值学士周墀:“你来说说,朕可与前代哪个君主相比?”周墀只拣好听的说:“陛下、舜之主也。”唐文宗干涩地笑了一声,说:“朕岂敢比尧、舜!所以问卿者,是想知道和周赧王、汉献帝相比如何。”周墀吓了一跳,赶紧跪奏说:“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唐文宗幽幽地说:“人要贵有自知之明,周赧王、汉献帝不过是受制于强臣,如今朕受制家奴,以不及远矣!”一句话说完,泣下沾襟。周墀也伏地流涕。也从此日起,不复视朝了。

开成四年(839年),唐文宗抑郁成病,立兄长敬宗的幼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

仇士良、鱼弘志口中冷笑,伪造遗诏,废太子为陈王,另立颍王李炎为皇太弟,带李炎登上朝堂接见百官。

唐文宗无可奈何,惟报以一声长叹。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四,唐文宗病死于长安宫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二岁。

更多文章

  • 唐文宗设计除宦,没想到自己也成了权力的牺牲品,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唐文宗,宦官,仇士良,唐德宗,唐敬宗,文宗

    前言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曾经强大的唐王朝已经成为了历史,唐朝虽然还能存在,但与昔日的强大相比,这个时候唐朝只是勉强维持。他们的内部问题非常多,不光是地方的节度使们开始做大,还有国内的宦官也开始揽权。唐朝的宦官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他们不仅能直接干预政务,还手握军权,甚至唐朝后面很多的皇帝,绝大多数

  • 史书对唐文宗的评价,为何会是“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唐文宗,宦官,帝王,史书,唐宪宗,唐肃宗

    所谓“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虽旰食焦忧,不能弭患,异哉!——《旧唐书·文宗本纪》公元840年,大唐开成五年,这一年的正月在帝国都城的太和殿中,做了许久傀儡皇帝的唐文宗李昂,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中晚唐一百五十二年的历史中,唐文宗李昂在位的十四年时间,可以说唐朝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因为,在这

  • 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文宗,甘露,宦官,仇士良,宰相,皇帝,甘露之变,唐朝

    唐文宗继位的时候皇权基本已经被分的差不多了,朋党之争、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是大唐皇帝最头疼的三大问题,但又无力解决,唐文宗试图解决宦官专政的问题,于是有了甘露之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甘露之变却是进一步削弱了皇权,直接后果就是,唐文宗被宦官软禁起来,一代天子,在屈辱中郁郁而终。唐文宗对宦官的排斥早在没登

  • 唐文宗想除掉宦官,为何以失败告终,还忧郁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文宗,宦官,仇士良,宰相,李世民,王守澄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后期一位颇有理想的皇帝,他经常阅读《贞观政要》,以唐太宗作为自己的榜样,力图扭转不断衰败的大唐王朝。当时,宦官专权是朝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些人原本只是宫廷奴仆,可是却专擅朝政,甚至废立皇帝。作为唐朝的皇帝,唐文宗想要除掉宦官集团,但是他却失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出师不利有人可

  • 铲除宦官的“甘露之变”为何成了一场反杀?因为唐文宗充当了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宦官,宰相,皇帝,唐朝,唐文宗,仇士良,节度使,甘露之变,官宦世家

    大唐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大臣们正在紫宸殿上早朝,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突然闯进来报告:“左金吾后院的石榴树上昨夜降了甘露。”“甘露”字面意思就是“甜美的露水”,它不同于一般的露水,有点粘稠,味道香甜,古人认为这是“祥瑞”。所谓“祥瑞”,就是上天对皇帝施行善政的一种嘉奖。老天颁发奖状,这份

  • 黄巢失败后, 唐僖宗是怎么处置他的妻妾的?为何说让后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亮子看蛇剧标签:黄巢,唐僖宗,唐军,朱温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出身于一个盐贩人家,算是一个中产或者富豪。因为在那个年代盐基本都是官营,盐贩卖的基本那都是私盐,很赚钱。百度一下黄巢,我们会发现,黄巢不仅有一个军事家的头衔,还有一个诗人的头衔。黄巢姑且算是一个文化人,因为数次应试不中,感觉自己空有一腔报复无处

  • 唐僖宗曾经组建一支“驴鞠”球队,你知道唐朝驴子价格是多少吗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唐僖宗,驴子,唐朝,宋徽宗,高俅,张果老

    宋朝时期,曾掀起了一场“蹴鞠热”,蹴鞠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踢足球,据说大奸臣高俅就曾因蹴鞠玩的好,才被宋徽宗提拔做了太尉。其实您可能不知道,蹴鞠只是唐代“马球和驴鞠”游戏的变种,今天小编就说说驴鞠,而唐代用于驴鞠的驴子,价格也让您想不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别看唐僖宗不

  • 臭名昭著的击球赌三川,唐僖宗把大唐的国运都赌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唐僖宗,节度使,宦官,三川,唐玄宗,唐懿宗

    自称为“击球状元”的唐僖宗李儇,谥号中的“僖”字,就直接总结了他游戏人间的人生态度。作为晚唐时期的皇帝,唐僖宗12岁的时候,在普王位置上,接替死去的唐懿宗李漼,被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等人拥立为皇帝。在晚唐时期,皇帝因为忌惮武将,不得不依赖宦官,把禁军神策军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宦官掌握。而宦官一旦掌

  • 臭名昭著的“击球赌三川”,唐僖宗把大唐的国运都赌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宦官,皇帝,南唐,唐朝,唐僖宗,节度使,唐玄宗,唐王朝,官宦世家,击球赌三川

    自称为“击球状元”的唐僖宗李儇,谥号中的“僖”字,就直接总结了他游戏人间的人生态度。作为晚唐时期的皇帝,唐僖宗12岁的时候,在普王位置上,接替死去的唐懿宗李漼,被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等人拥立为皇帝。在晚唐时期,皇帝因为忌惮武将,不得不依赖宦官,把禁军神策军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宦官掌握。而宦官一旦掌

  • 打马球亡了大唐?荒唐的唐僖宗“击球赌三川”,埋下了亡唐的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三川,王建,皇帝,长安,西川,南唐,唐朝,唐僖宗,节度使,打马球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这两句话是在谴责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苦恨,竟然还在江那面高声歌唱着《后庭花》。实则是诗人杜牧在讽刺当朝权贵们不知勤于国事、只顾吃喝玩乐的行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世人皆要服从于皇帝的旨意,皇帝勤政,则国泰民安;反之皇帝昏庸,则天下动乱,国家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