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红楼梦》中金荣被逼下跪,母亲不敢讨理,贾府之外小人物的悲哀中,我们得知依附贾府生存的贫苦家庭之卑微。胡氏不敢讨回公道,金荣的姑姑璜大奶奶,可受不了这气,同样是贾府的外戚,秦钟凭什么逼人下跪?于是璜大奶奶怒气冲冲地去宁国府,决定找秦氏讨回公道。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璜大奶奶的气势,刚到宁国府,还没见到秦氏呢,只见了尤氏,就先衰了下来。
(璜大奶奶)进去见了贾珍之妻尤氏。也未敢气高,殷殷勤勤叙过寒温,说了些闲话,方问道:“今日怎么没见蓉大奶奶?”
在胡氏面前,璜大奶奶说:“等我去到东府瞧瞧我们珍大奶奶,再向秦钟他姐姐说说,叫她评评这个理。”到了尤氏面前,就变成了“蓉大奶奶”。对此,乙卯本还特地批了一句:“何不叫秦钟他姐姐?”带有揶揄之意。
尤氏说秦氏因秦钟之事加剧了病症,言语中表达了秦钟受了巨大屈辱的意思。璜大奶奶一听这还了得,要是让尤氏知道和秦钟打架的就是她的侄儿,即便不会牵连到她自己,以后她在尤氏面前也不好说话了。
金氏听了这半日话,把方才在她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论理的盛气,早吓得都丢在爪洼国去了。
听了尤氏一番话,璜大奶奶的怒气,也由衰到竭了。就像原文所言,“盛气吓得丢在爪洼国”了,对秦钟欺负金荣的事情,也不敢再提。
原本金荣一事还算是占着理的,璜大奶奶如果能早点说,还有一辩之力。可是没想到秦钟早上就把状告了,尤氏“先发制人”,这让璜大奶奶没办法再讨论此事。
那么尤氏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呢?
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恼的是那群混帐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的那些个;气的是她兄弟不学好,不上心读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
秦钟没有在意秦氏的身体,“都告诉了他姐姐”,既然本来就是告状的,自然会说出金荣的名字来。尤氏应该是知道金荣和璜大奶奶关系的,但她没有当面点破,而是婉转地告诉璜大奶奶,不管打架的事情谁对谁错,那金荣肯定有责任。
尤氏的话绵里藏针,她说秦钟在学堂被欺负了,欺负他的人嘴里还说着不干不净的话。秦可卿身体本来就不好,被这么一气,病情更加严重了。以宁国府的势力,要对付一个金荣还不是绰绰有余,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不追究。
通过这番话,尤氏的意思很明显:我们宽宏大量,不代表你可以蹬鼻子上脸,不要没事找事了,真要闹起来,秦钟最多道个歉,你们可是要承担秦氏医药费的。
璜大奶奶也是有自知之明,听到秦氏有病之后,就知道这事儿不能再提了。
金氏此来,原要向秦氏说说秦钟欺负了她侄儿的事,听见秦氏有病,不但不能说,亦且不敢提了。
尤氏自顾自地说了一通后,不等璜大奶奶接着“学堂打架”的话,直接问了璜大奶奶:“你们知道有什么好大夫没有?”
王熙凤后面还说尤氏“没才干也没口齿,就是锯了嘴子的葫芦”,其实这番话就能彰显尤氏的智慧,先是借着秦氏的病情引出学堂打架的事儿,再是不给璜大奶奶发挥的机会,又把话题引了回来。对此,蒙古王府本也批注:“作无意相问语,是逼近一分,则金氏犹不免当为分析。一逼之下,实无可赞之词。”
那璜大奶奶又因何“转怒为喜”呢?
一来尤氏这一番话可谓是给足了她面子。说明尤氏是把她放在眼里的,不然根本就不会这么委婉,也不会说这么多掏心窝子的话,更不会问她有没有认识的大夫。
二来贾珍过来的时候,上来就问候一句“璜大奶奶”,还要留她吃饭,更是让她飘飘然起来,毕竟以贾珍的身份这样称呼她,实在是过于抬举她了。
因此,璜大奶奶觉得贾珍和尤氏对她太好了,于是心情瞬间好了起来。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璜大奶奶说找秦可卿算账,不过是虚张声势,逞威风罢了,不敢真的到宁国府讨公道。再加上贾珍、尤氏以礼相待,她更没有出气口了,所以“转怒为喜”是必然的。毕竟璜大奶奶是靠着尤氏、王熙凤的接济生活的,察言观色本领自然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