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葬礼上,为何僧尼穿红鞋引灵?尤氏装病背后,隐喻更惨下场
秦可卿葬礼,贾珍为其办得体面风光。从开丧到送至铁槛寺埋葬,整整七七四十九天。
话说这日是“正五七五日上”,贾珍为秦可卿举办了各种僧道法事,其中就有“十三众青年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
诵接引咒,把秦可卿引到西方世界这好理解,但笔者一直对“搭绣衣,靸红鞋”十分不解,尤其是“靸红鞋”。
这绣衣和红鞋是谁的?当然不会是尼姑和僧人的,佛门怎么会有这种性别意识非常强的衣物?
这绣衣和鞋,自然是秦可卿的,而且大概率还是她生前穿过的:就像素素死后,夜华用她穿过的衣服点结魄灯一样,衣服要有此人的气息才能引灵。
也就是说,尼僧靸的红鞋,其实是秦可卿生穿过的。
查阅这个“靸”字,是指穿鞋的动作,只穿鞋面,把鞋跟踩在脚下的一种穿法,一般用来指穿拖鞋,至今豫北地区仍有“靸拉”的说法。
而尼僧穿秦可卿的红鞋,却用的是“靸”,极可能是她的鞋是小鞋,只能穿上脚面,脚跟是进不去的。
那么秦可卿的鞋小到什么程度呢?可不可能是三寸金莲?
秦可卿是三寸金莲?漂亮的女子,为何都是小脚?
笔者认为,秦可卿的脚,还真是三寸金莲。提到红鞋,《红楼梦》中还有2个人穿过。
在宝玉为晴雯作的《芙蓉女儿诔》中写道:“捉迷屏后,莲瓣无声……”,“莲瓣”,说明晴雯是小脚,第70回更佐证了这个事实:“那晴雯只穿葱绿苑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
睡鞋,是小脚女子睡觉时穿的,而晴雯恰恰是小脚,且穿了红鞋。
第二个穿红鞋的小脚女人,便是刚烈女子尤三姐。第67回写尤三姐之泼辣道:“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敲或并,没半刻斯文……”
其实除了晴雯和尤三姐,其实黛玉也有一双小红鞋。在第49回,大观园诸芳踏雪访梅时,黛玉穿的就是一双“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
晴雯、尤三姐都和黛玉很像,小厮兴儿说过:“(黛玉)的面庞和身段和三姨(尤三姐)不差什么……”
而秦可卿和黛玉的关系就更紧密了,她字兼美,既有黛玉的风流袅娜,又有宝钗的鲜艳妩媚。
也就是说,这4个女子,都有一双穿红鞋的小脚。
红楼的背景,公认的是在明清交替时期,清人大都是天足,而大家闺秀的黛玉和秦可卿,竟然长着一双三寸金莲,这是为什么?
三寸金莲:秦可卿的残足,隐藏着她贵不可言的真实身份。
秦可卿的三寸金莲是谁帮她裹的?据原著介绍,她本是秦业的养女,是从养生堂抱养的。
那么,秦可卿进养生堂前,她是谁家的孩子?等于经过养生堂这个环节,她原本的家族出身已经断了,只能从秦家的历史中去寻找线索。
而秦家是什么家族?脂砚斋曾为秦钟侧批:“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秦钟一个男孩,为何要用“嫁”字?其实它说的不是秦钟这个人,而是秦氏家族的历史。
秦家在还没改变时,是“玉”的家族,它的本来面目在秦之前,秦之后,秦氏家族犹如女子嫁给他人,变成了附庸,穿上了小鞋。
关于秦家是什么家族,原著介绍的并不多,只有一段关于秦钟换老师的介绍:“因去岁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暂在家温习旧课。正思要和亲家(贾珍)去商议送往他家私塾中去……”
秦家的变故,秦家的嫁人,其实就发生在秦钟的业师亡故之时。秦钟先前的业师实际是先秦儒家,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秦业决定让儿子改投贾家门下。
何谓“贾家”?其实就是假儒,是董仲舒放弃了自然风流,以天下苍生社稷为己任的儒,而形成为天子服务的假儒。
秦钟的业师实际是在焚书坑儒中死了,所以秦家如同嫁人一样,嫁给贾家。实际就是天足穿小鞋,但内心已经养成先秦的内核。
尤氏胃疼:秦可卿葬礼之后,还有一场挫骨扬灰之灾。
秦可卿之死,其实就死在她穿的那双红小鞋上。
秦可卿虽然嫁给了贾家,穿上了小鞋,但她行为举止,依然是先秦的规范,她的爱情观,依然是关雎里的荇菜之爱,是可以琴瑟友之、寤寐求之的风流之爱,此所谓红,一颗执着的心,留在了先秦,自然违反了贾家的规范。
尤氏正是趁着秦钟抛弃业师,到贾家私塾求学时发生了乱子,将祸水引到了秦可卿身上,用妇德的规范,将秦可卿逼死了。
很多人认为,秦可卿一死,她的悲剧就结束了,笔者认为不是。在秦可卿葬礼过后,秦可卿还会遭遇一场挫骨扬灰的悲剧,线索就在秦可卿的那双红小鞋上。
按说秦可卿一死,正中尤氏下怀,但原著中尤氏的表现却是:“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
请注意,尤氏病了,表现不是什么捂肚子、憔悴,只是“睡在床上”。
而且看她这病情——胃疼旧疾。从中医角度来说,胃病根本上是消化不了引起的。
为何秦可卿一死,尤氏就消化不了呢?因为秦可卿死了,贾珍居然没有按照“假儒”的三从四德规范,把秦可卿定性为狐媚子,还大肆为她操办葬礼。
古人重生更重死,秦可卿葬礼的风光,实际是肯定其为人,这对尤氏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衅:秦可卿虽死了,但宁国府还是秦氏的规范。
贾敬死后,尤氏几乎把控了宁国府,宁国府彻底成为假儒的天下,此时就是尤氏对秦可卿挫骨扬灰的时候,犹如晴雯死后的下场一样:被拉到城外化人场上焚化了——挫骨扬灰!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