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Tess
公众号:Tess外贸Club(Tess_2006)
我不喜欢妙玉,但对她的同情更甚于宝钗。
宝钗可怜,妙玉可悲,这种悲不是凄凄切切的悲,而是赤裸裸且带着惨烈色彩的悲。
我们无法在前八十回看到她的结局,但若你熟读红楼,必然会知道她是金陵十二钗中下场最悲惨的一个。
妙玉美且多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便是作者对她最好的注解。她本是姑苏人,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才亲自入在玄墓蟠香寺出家。十七岁那年随师父进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是年冬,师父圆寂。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因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所以未回乡。翌年,贾府起造大观园,预备元春省亲。王夫人侫佛,被妙玉的佛学修为所折服,因而下帖请她进贾府,入住栊翠庵。从此,她的命运便和贾府连在了一起。
妙玉天生成孤癖,目下无尘。十九岁那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了众人到栊翠庵品茶。她盛情款待,茶具、茶品、选水皆体贴各人心意。可是刘姥姥用过的那只成窑杯,她嫌脏,吩咐丫头拿出去,还说要是自己用过的,宁可砸碎了也不给刘姥姥用。我讨厌妙玉,便是始于这个情节。
她这么洁净,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空门中人看世人皆是一样,哪有三六九等之分,真真如作者所说“云空未必空”。
她自认为槛外人,黛玉在她眼里也是大俗人,可她自己到底也免不了俗。
她对宝玉的那点情意连贾环都能看出来,说她“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更不要说那些人精一样管家婆了。或许在别人眼里,她也就是一个披着缁衣的大俗人,只有她自己一直自欺欺人而已。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最后贾府倾覆,那些在大观园中养尊处优的公子小姐、丫鬟仆妇,没有一个逃得了或坐牢或被卖的命运。他们像牲口一样站在台上,被买家挑选,昔日的体面、最贵和骄矜此刻统统被别人踩在脚下,轻贱如尘埃。
让我们想一想一个气质如兰的妙龄尼姑在一群人中多么显眼,那些前来买人的各路人贩子们估计会一眼注意到她。那么她也会顺利成章地被某一家青楼的鸨母买走,继而成为那里炙手可热的头牌。
妙玉肯定想不到当初她嫌弃一个农妇用过的杯子,到头来自己却落得个“一点红唇万人尝”的下场。真是应了那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众女子各有各的悲法,相对于迎春和可卿的早逝、探春的远嫁、湘云的丧夫、宝钗的寂寞、凤姐的众叛亲离,妙玉的结局无疑是最悲惨的。别人至少还能保持人的基本尊严,而妙玉,这个最看重尊严的人却彻底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变成了一个与尊严无关的玩物,这就像强迫一个有严重洁癖的人生活在垃圾场,天天与垃圾为伴一样。两个极端的落差,给人带了了巨大的心灵冲击。
妙玉会在泥淖中沉沦下去,还是以死保全了自己的尊严。我希望是后者,不过既然作者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我猜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世俗中的人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只有真正的高洁人士,才会为了自己坚守的东西粉身碎骨,如黛玉。
PS:八七版的电视剧居然安排史湘云坠入青楼,湘云怎么会沦落到妓院里呢?她嫁到了梅家,即使丈夫死了,不过守寡而已,如作者所说“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专家们研究了这么多年,有的说湘云最后嫁给了宝玉,有的说她变成了妓女,不知道曹雪芹知道到后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