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袭人和贾宝玉好了几年,为何没有怀孕?林黛玉的玩笑话道出了真相

袭人和贾宝玉好了几年,为何没有怀孕?林黛玉的玩笑话道出了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寒墨客 访问量:3678 更新时间:2023/12/10 11:13:58

一、袭人的身份和性格二、宝玉的身份和性格三、黛玉揭露二人隐秘

“谁知公子无缘”几个字概括出袭人可悲可叹的一生,作为一个丫鬟,能在花团锦簇的贵族小姐们中占据一席之地,袭人本身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品貌优势。

话说这一日,宝玉在秦可卿房中休息,梦中遇见警幻仙子,其间还与一美貌女子发生男女之事,尚年幼的他急需有人解密。

恰逢被贴身照顾他的袭人知道此事,两人你情我愿共赴巫山云雨,自然有一就有二,根据后面众人的暧昧态度也可以看出,宝玉与袭人经常私密夜话,并且此事早已众所周知。

古人于避孕一事并不多见,除了皇宫之中有政治考虑,百姓基本都崇尚多子多福,《红楼梦》中却通篇未提到袭人有孕之事,直到此事的秘密却被林妹妹一语道出。

袭人是一个丫鬟,但又不是普通的丫鬟。她的身份随着贾府的兴衰不断变化,最后在众人落魄时嫁于戏子,保全己身。

袭人出生在一个落败的贫苦家庭,因为家境不富裕,养活不起那么多孩子,于是就被自家人卖到贾府。没有人会关注一个奴婢曾经的名姓,她刚开始的代号是“珍珠”,普通又好记,方便主人家称呼。

然而到贾宝玉身边后,她重新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尊重,宝玉问过她的本姓,用“花气袭人”的句子赐名,自此贾宝玉成为花袭人一生的牵挂。

《红楼梦》中对袭人性格描述是一个有点“痴”的丫头,因为伺候贾母的时候极为忠心,疼爱孙子的贾母才会把她送给宝玉。到宝玉身边之后,袭人就把宝玉当作生活的唯一寄托,想他所想,将生活琐事打点得非常妥帖。

宝黛初见时袭人就已经登场,并且一句话聪明地帮助黛玉解了围。黛玉来到需要处处小心的荣国府,却不想碰到混不吝的宝玉,因她身上没有玉就要把自己的摔到地上。

万一真要出点什么事,自己刚来就成了罪人。正暗自神伤之时,“痴”袭人跑来安慰,说不必为宝玉如此行为神伤,他素日便经常闹这样的笑话。

作为公子的贴身丫鬟,敢于跑来跟贵族表小姐解释自家主子的行为,分明是想彰显自己对宝玉的了解,同时也是展示自己不同地位的一种手段。说明袭人已经预见到未来宝黛关系的不同寻常,先跑来卖个好,结个善缘总是没有错处的。

黛玉向来玲珑剔透样的心肝,对袭人多余的行为只当看不见,而且她一贯的高傲,是不愿意自降身价与之交恶的。

不久之后,宝玉在秦可卿住处歇息,梦到与秦可卿翻云覆雨,醒来之后又拉着袭人复习了一番。袭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便是跟着宝玉,正妻肯定够不着,但捞个姨娘、通房肯定没问题,因此也就半推半就地应了。

此后两人之间有了心照不宣的秘密,虽然和晴雯麝月同为贴身丫鬟,但袭人与宝玉之间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不知不觉变了味道,那个“痴”丫头开始全心为自己筹谋。

宝玉本是一块顽石,意外获得灵通投身权贵之家,是贾政唯一的嫡亲儿子,深受家中众人溺爱。尤其是贾母,恨不得把世间所有好东西都收拢到他跟前。

然而生于富贵的贾宝玉脾气不是一般的好,嘴更是抹了蜜一样的甜,经常说些打动人心的话,将身边的女子笼络个遍。父亲贾政总觉得这个儿子没有什么大出息,非常嫌弃。

为了督促宝玉上进,讨得父亲喜欢,贾母就准备把身边的袭人派到他身边去。袭人平时总是一副懂事的样子,脾气软和,伺候起人来又极为忠心,是最佳人选。

在大户人家待久了,袭人猜测自己将来未必只是个丫鬟身份,更是一点都不敢怠慢,只盼着宝玉将来能纳自己为妾也算不枉此生。

除了早早与宝玉亲密接触外,袭人还经常做些试探之举,来衡量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

有一次袭人回家探亲,宝玉还跟了过去,好像一刻都离不开一样。就在这会,家里人提到袭人年纪大了,有心赎她回家嫁人,被其一口回绝。

但回到贾府中后,袭人假装自己即将离府,唬得宝玉当即哭闹起来。袭人哄他,只要答应三件事情,自己都不会离开,宝玉直接一口答应下来。

这三件事情其中有一件就是让宝玉平时不要调脂弄粉,毕竟宝玉的日常生活身边围绕的都是女孩子。袭人也害怕自己一时不察,被人钻了空子。

谁知道宝玉这边答应着袭人,确认她不会离开之后,转头就跑去跟黛玉玩耍,气的袭人忍不住还跟宝钗抱怨起来。贾宝玉整日跟没事人一样,跟怡红院里面的丫鬟们滚做一堆,又是给麝月篦头,又是跟碧痕洗澡。

借用宝黛共读西厢中的一句话,宝玉便是那多愁多病身,处处留情。不过袭人终归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一直伴在宝玉身边。然而宝玉对袭人更多是原始的欲望,他的爱情只给了林黛玉,加上三观不合,宝玉和袭人越走越远是必然的结果。

若说黛玉揭露宝玉和袭人隐秘并不尽然,只是在宝黛共读西厢之时,因难得一见又心生喜爱,黛玉不免记诵了书中觉得不错的内容。

恰逢宝玉打趣两人之间的关系“我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便回嘴一句“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苗而不秀”和“银样蜡枪头”都是一个意思,表示宝玉此时担当不起重任。书中第六回就写到“宝玉初试云雨情”,此时他的年纪不过十岁上下,即便古代早熟,这个时候也不能使人有孕。

加上当初贾母选中袭人,就是因为她为人老实、听话,在这种前提下,袭人做事一向谨小慎微。袭人身为下人,即便有自己的盘算,也不敢一直勾着宝玉行云雨之事,更别提私自怀孕。

贾宝玉当着自己母亲王夫人的面调戏金钏,气得王夫人直接就赏了金钏一巴掌,并下令赶她出府。在这类事情的警告下,袭人根本不敢生出什么叛逆的想法。

袭人最开始到宝玉身边都是因贾母之故,但在后面通篇之中并未见到她与贾母报告宝玉的日常生活和事务处理。反而后面明目张胆的投靠王夫人,王夫人也投桃报李暗暗将袭人的分例提升到姨娘的高度,这并不符合她“痴”人的形象。

黛玉曾经打趣地将袭人称为“好嫂嫂”一事,也让袭人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一份危机,因而暗中传播对黛玉不利的闲话,多次在宝玉面前夸赞自己选定的正室宝钗。

晴雯直面提出对袭人之事的瞧不上,更让她暗中记恨,最后在赶走晴雯过程中也出了一份力。书中没有明确点明宝玉是否明晰这些小事,总归那个花家丫头早已失了本心。

所以在袭人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之后,反倒与贾宝玉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昔日夜晚的亲昵早已消失。

后来贾府败落,宝玉出家,袭人嫁于自己曾经看不起的戏子,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贾宝玉困惑:人,不过是皮囊,人生,靠感觉行走。

    历史解密编辑:躺平博士标签:黛玉,宝钗,爱情,贾宝玉,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中曾有一句诗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句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牵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而在这部经典之中,一个人物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他就是贾宝玉。贾宝玉的一生,注定了他身世纷扰,悲欢离合交织,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存在。人物故事: 贾宝玉,生于荣府,自幼聪颖绝伦。他的童年时光

  • 薛宝钗究竟有多尴尬?即使在梦里,贾宝玉也不要她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薛姨妈,中国古文献

    话说薛宝钗一家自从来到贾府后,就住下不走了。薛家也有自己的房屋,买卖和土地,这么一大家子,拖儿带女的,偏偏就一直在贾府住着,年复一年,完全没有要走的意思。虽说亲戚关系好,但从古至今,也没有见谁家这么个住法的,金窝银窝,也比不上自家狗窝。更何况,薛家还没有穷到吃不起饭的地步呢。薛家有女主人,有儿子,有

  • 《红楼梦》贾宝玉:人终究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年少,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红楼梦,一见钟情,中国古文献

    作者:小螃蟹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贾宝玉爱林黛玉,到底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贾宝玉是在什么时候爱上的林黛玉?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虽说林黛玉容颜绝世,可是自小长在贾府的贾宝玉,也不是一个见到美色就走不动的人。贾宝玉见林黛玉,只觉得似曾相识,开始思索是否曾经见过。所以贾宝玉见到林黛玉的瞬间,打动贾

  • 贾宝玉在贾府有多金贵?看他身上戴的三样东西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府,贾政,宝钗,贾宝玉,多金贵,中国古文献

    众所周知,贾宝玉是贾府的金凤凰,是贾母的心头肉,也是贾珠去世后王夫人唯一的亲儿子,是荣国府二房将来的希望。整个荣国府,乃至整个贾府,因为贾母的存在和溺爱,可以说都把宝玉捧上了天,没有一个人敢说宝玉的不是,敢给他贾宝玉脸色看。只能说,出生在温柔富贵乡的贾宝玉,简直太金贵了,谁让他生得好,而且出生的方式

  • 贾宝玉的情、礼冲突与平衡及其当下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中教优创标签:宝钗,贾政,贾宝玉,林黛玉,薛姨妈,中国古文献

    煌煌烨烨的一部宏篇巨著《红楼梦》,开篇即宣称其“大旨谈情”,脂砚斋也说其“因情得文”“因情捉笔”,甚至有人直言其为一部情书。的确,作品中除了或泛爱或专爱的儿女情,也不乏祖孙情、姐妹情、兄弟情、朋友情等。但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作为“富贵温柔乡”的贾家,大至秦可卿出殡、贤德妃省亲、除夕夜祭祀等重大事件中的繁

  • 高考作文:贾宝玉的政治素养

    历史解密编辑:小茶夜读V标签:贾宝玉,贾政,曹雪芹,红楼梦,大观园,欧阳修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甲卷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

  • 贾宝玉试过很多女子,为何栽在多姑娘手上,成了“没药信的炮仗”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贾政,晴雯,袭人,贾宝玉,林黛玉,中国古文献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在这本鸿篇巨著里,尽显人间丑态,做坏事不加修饰,浑浊不堪,极致奢靡,达官显赫世界更甚,所以最后也就落了个“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走进《红楼梦》,只觉贾府家大业大,又是钟鸣鼎食之家,几乎隔三差五举行一次聚会,着实让人好生羡慕。而里面让人印象最深的人

  • 黛玉死后,贾宝玉为何只当和尚,却不殉情?看神秘的灰侍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殉情,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中国古文献

    黛玉死后,贾宝玉为何只当和尚,却不殉情?看神秘的灰侍者是谁?“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黛共读《西厢记》如今的仙侠剧中塑造了很多“多情公子”的情种:宇文玥用生命护楚乔周全;白子画为了花千骨从头吐血吐到尾;夜华用结魄灯复活素素不成,竟点燃自身,想要重结一个素素……宇文玥、

  • 八十回以后细节推测:林黛玉去世时,贾宝玉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李星云爱音乐标签:元春,宝黛,林黛玉,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在家。宝玉这样“能说不能行”的“银样镴枪头”,你还真的指望他像电视剧里那样、千里护送探春远嫁吗?当初林妹妹回家探父,都是贾琏护送的。当然那时候宝玉还小,不过话说回来,整个《红楼梦》,从八十回到可以预测的后文,宝玉长大了吗?他不是一直是个孩子吗?既然不可能派他出差、担当重任,

  • 《红楼梦》迂腐又愚忠的贾政,年轻时是否也似贾宝玉那般风流倜傥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影视瞬间标签:贾政,二爷,贾宝玉,红楼梦,风流倜傥,中国古文献

    贾政算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正人君子。作为荣国府的二老爷,他是一身正气之人。赋诗弄文,端正儒雅;又外出为官,终日周旋奔忙,是家族的一大顶梁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贾政与他那袭了爵位的哥哥贾赦不是同路人。他从小爱读书,尊崇儒学之道,深受以军功出身而封公爵的爷爷的喜爱,尽管贾政努力又上进。但是按照世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