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一门学问。贾府里吃饭有规矩,有故事,更有人情世故。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母吃饭之际,见到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
吃饭之际,她喝了半碗粥后,当众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贾母为何要这样做呢?
一是表达对四个人的关爱。
王熙凤是荣国府里的“顶梁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道,贾府里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实说的并不准确,王熙凤就是荣国府日常事务的筹划者。在贾母眼里,一个王熙凤顶七八个人。
平时吃饭时,王熙凤一般都会在贾母身边侍候,此时因得了血山崩,在家卧床休息,贾母吃饭时见不到王熙凤,自然会挂念她,将自己吃的粥送给王熙凤,表达的是一份关爱。
同样如此,林黛玉和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人,给两人送菜,就是给两人“站台”;贾兰是家族中最小的孙辈,尚且年幼,其母李纨守寡,平时就是贾母关注之人,大庭广众之下赏菜,表达了一颗老祖母的怜爱之心。
二是生活习惯使然。
贾母吃饭时习惯于将自己吃过的东西送给别人。
贾母两宴大观园,用过餐后不久,丫头又来请用点心,贾母是这样做的:“因让薛姨妈吃,薛姨妈只拣了一块糕;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环了。”
贾母带着众人到了妙玉的栊翠庵,妙玉亲自为她沏了一杯老君眉,贾母喝了半杯后,转手递与刘姥姥,刘姥姥一饮而尽。
中秋赏月时,众人在凸碧山庄听到桂花树下穿来的笛声,称赞不绝,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慢慢地吃了再细细地吹一套来。
贾母为何会有这样的习惯?王熙凤的举动给出了答案。
元宵节的晚上,大家凑在一起讲笑话,贾母高兴之际,让贾宝玉给王熙凤敬酒,王熙凤笑道:“不用他敬,我讨我老祖宗的寿罢!”说着便将贾母的半杯盛酒拿起来吃了。
从王熙凤所作所为可知,能得到贾母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是一种乞福借寿行为。
所以,贾母将东西给晚辈或别人,是一种赐福表现,日常生活中这种行为比较常见,因而成为一种习惯。
三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行为。
贾府历经百年富贵,进入末世后,一切都悄然发生变化,贾母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
中秋节当天,贾赦当众讲了老母亲偏心小儿子的笑话,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贾家入不敷出,贾母吩咐不让各房给自己送菜送饭,但是邢夫人和王夫人仍旧我行我素,以尊重之名违背她的意愿,对此贾母当众说道:“上几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
众人将菜摆在桌上后,贾母略尝了两点,便命:“将那两样着人送回去,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来要。”
一碗菜,吃了两口后又派人送回去,贾母如此打压贾赦和邢夫人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行为,她只好开启送菜模式,以此达到混淆视听目的。
贾母分菜,究竟是哪一个原因使然,其实无法分辨。贾母作为贾府里的老祖宗,表面上可以随心所欲,实则也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尤其是贾家进入末世,固有的秩序受到挑战,贾母只能“应战”,但是作为内部矛盾,她又无法公开处理,所以只能通过半碗剩粥,一盘青菜和2盘肉菜,巧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作者:小涵读书。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