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母落泪与尤氏的笑话,揭开了贾家内乱的遮羞布,贾母看破难说破

贾母落泪与尤氏的笑话,揭开了贾家内乱的遮羞布,贾母看破难说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798 更新时间:2024/1/18 19:51:28

趣侃红楼515:犬子不孝,贾母重提笑话扎心,孙媳侍奉,尤氏宣讲故事奇怪

上一回讲到中秋夜宴,贾赦贾政兄弟二人明争暗斗,贾母旁观好不烦心。吩咐他们下去自便,她好带着众女眷继续赏月玩乐。

谁知不久来人通知邢夫人,贾赦回去路上被石头绊了一下崴了脚。贾母便吩咐两个女人去探看,又叫邢夫人赶紧回去。

邢夫人走后,打十番的被吩咐下去吹笛。这里需要多注意一二。

当初元宵节时,贾母带领众人听“萧”,如今中秋节又开始听“笛”。两个十五月圆之夜,两种萧笛之音,引出的却是贾家末世真正的悲声。

萧者,消亡也。家事消亡首罪宁。从贾珍聚赌到祠堂悲叹,已经给出贾家败亡之兆。

而当初吹箫之曲为《牡丹亭》,与贾元春省亲点的《离魂》一样,伏笔林黛玉像杜丽娘般因相思死于八月中秋。后面“冷月葬花魂”会再讲。

笛者,敌也。笛音从暗处呜呜咽咽而来,表明贾家四面楚歌的局面。一如林黛玉所作《五美吟·虞姬》,凸显贾家情况严峻。

之前贾雨村被降职,江南甄家被抄家……皇帝已经不耐烦再给贾家机会,开始步步紧逼。

元宵节的萧音,中秋节的笛声要前后关联对看,才知曹雪芹设计伏笔的巧妙,前后呼应。不提。

月下听笛本是十分高雅之事。贾母带领众人享受,将贾家贵族品味调整到了最高。

贾母之高雅,越发衬托众人之庸碌。贾母犹如一座金矿,奈何众子孙蝇营狗苟于利益,有谁又能真正地认识到贾母的优点,并学以致用于贾家?

曲调再好,哪有财帛利益动人心。就是贾母和邢王二夫人、尤氏王熙凤等晚辈的本质差距。

贾母 这边正说这段不算最好,要细细慢慢地吹才好。先前派去瞧贾赦的两个婆子回来了,说:“右脚面上白肿了些,如今调服了药,疼得好些了,也不甚大关系。”

贾母听后叹息着将刚才贾赦讲故事讽刺她偏心的事说了一遍。最后说:“我也太操心。打紧说我偏心,我反这样。”

贾母的牢骚是发泄心中不满。贾赦的“指责”到底还是伤了老太太的心。让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不说当初荣国府的继承真相为何,只说老母亲被儿子公然指责偏心,终究难免伤心。

王夫人们当然不好发表意见,只得和稀泥说酒后说笑没有留心并不真正是有心,劝贾母别多想。

这时鸳鸯给贾母拿了软巾兜与大斗篷来,说:“夜深了,恐露水下来,风吹了头,须要添了这个。坐坐也该歇了。”

曹雪芹再写鸳鸯出场,又一次与贾赦对比。当日贾赦讨鸳鸯惹得贾母大怒,表达出儿子不如丫头的意思,这里再做一次印证。

贾母反而堵气不听鸳鸯劝说,非要坚持到天亮。就是有老小孩之状。

贾母终究是老了。她已经很难考虑太多大事,也心有余力不足。

她心心念念于中秋团圆,贪恋家人团聚,子孙天伦,“异常”的表现证明事出反常必有缘由。

其实从贾母八旬之庆开始,老太太就像末世的贾家,步入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贾母此时贪恋不去,也因为这个中秋节是她人生的最后一个团圆。

(第七十六回)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又命暖酒,且住了笛。

贾母伤心落泪,主要有三点。

一,兴匆匆举办的中秋团圆宴会,本想一家人团聚。谁想全程堵心,还被贾赦讽刺偏心。

二,贾赦、贾政在席上唇枪舌剑,互相攻击,矛盾不可调和。贾母眼看着兄弟矛盾如此紧张,怎么能不痛心。

三,贾家末世征兆越发明显。抄检大观园后,贾母吃饭的米都需要定量。贾琏也偷当贾母的东西应急……贾母管家一辈子,当然明白贾家处境危急。

但是,家里如此情况她无缘置喙不说,还眼见着儿子媳妇矛盾重重,又被指责偏心……一时间老人家被笛声所感潸然泪下,恰是情理之中。

如果此时王熙凤在场,早都逗贾母开心不让她心情郁结。就算薛姨妈她们在,贾母也能整理心情,心有旁骛

可如今身边没有一个能够开怀安慰之人,贾母此时是嫁入贾家五六十年,第一次感觉到寂寞、孤独、无助和无力。

众人因被笛声所感,开始并没有察觉贾母的伤心。这就体现出王熙凤的重要和体贴。如果她在,绝对会把心思更多放在贾母的身上,不会让她如此难过。

孝顺与不孝,有时候很难全用“真心”去评判。主要看能“做到”什么。

如今凤姐不在,王夫人不可能逗贾母欢笑,尤氏只得站了出来。

(第七十六回)尤氏笑道:“我也就学一个笑话,说与老太太解解闷。”贾母勉强笑道:“这样更好,快说来我听。”尤氏乃说道:“一家子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叭。”正说到这里,只见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尤氏方住了,忙和王夫人轻轻的请醒。

尤氏的笑话无疑不高明。贾母并没有兴致勃勃地听,反而显得昏昏欲睡。

一来,贾母确实精力不济了。

二来,笑话确实不好笑。

三来,笑话的含义不好。

尤氏这的笑话'很奇怪,讲一家四个儿子,偏偏耳眼口鼻各自残缺。

所谓“五感”是指“形、声、闻、味、触”。《金刚经》云:“色、声、香、味、触法”,为“非凡夫”。

可尤氏的笑话是五感去了四感,岂不与行尸走肉一般无二?

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王熙凤、许氏等贾家媳妇,如果各个都如行尸走肉,任凭丈夫胡闹,只求自己安稳度日,自然不会像贾母那样愁烦。

问题是责任和担当在哪里?当初秦可卿死后尚有托梦筹谋贾家未来两件事。如今这些人谁能与贾母共情?

贾母伤心和落泪,正因为她对如今的贾家感到痛心。尤氏的“不听、不看、不闻、不问”,被贾母昏昏欲睡打断,恰是二人“志向不合”的体现。

比较贾家媳妇的责任与担当,尤氏不如贾母,王熙凤、邢王二夫人等也都不如。唯有李纨,最后做得比贾母更好。而她此时并不在此。

当然,尤氏这个故事还可以做另一番解释,就是当初宁国公和荣国公每人生了四个儿子,凑成京城的贾家八房。

如今两家的其他三房已经凋敝,嫡长房也临近末世。

老大是瞎·子,代表眼盲、心盲,长房一家独大不管其他死活。

宁国府是嫡长房。贾珍尤氏胡作非为。尤氏为求自保,过于从夫实属失责。

老二是聋·子,代表不听、不查。荣国府贾赦代表二房。他与邢夫人全然不管现实问题,只管自己顺心。可是掩耳盗铃。

老三一个鼻孔,代表一个鼻孔出气。王夫人和王熙凤是姑侄,都是王家媳妇。如今是荣国府的当家人和管家人,同进同退,把荣国府管理的即将倒闭。

老四是哑·巴,李纨贾兰是被边缘的一房,注定要自立门户。如今他们就是“哑巴”一样毫不表态,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同样,贾家其他几房也是如此,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如今贾家人心散了,更让贾母难过。

她不知道的是,不久的将来等她死后,贾家才是彻底的树倒猢狲散了。

贾母终究挺不住了,中秋夜宴最终不欢而散。可媳妇们收拾时发现少了两个茶杯不知去向。那么,茶杯去了哪里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相关阅读:

贾母听曲藏祸事:元宵节听萧传警讯,中秋节听笛喻败亡,真是晦气

贾赦被石头绊了一下崴脚,细思很骇人,脂砚斋提示他的死期不远

标签: 尤氏贾家贾赦王熙凤李纨曹雪芹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贾母对贾迎春婚姻的冷漠,体现了豪门真正的价值观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迎春,罗玉凤,贾琏,贾府

    作者:韩雪丽(一)四春的作用贾府的姑娘们的婚事不重要吗,太重要了,要不然,贾母把四春带在身边干什么,孙女的地位本来不高,可是贾府为什么要厚待姑娘们,为什么要琴棋书画的养着教育着培养着,就是为了当棋子,联姻用的。出身最优条件最好的嫡长元春,就直接送宫里了,元春自己说,当日送她到不得见人的地方,证明是贾

  • 读《红楼梦》: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是因为贾母?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母,林黛玉,贾元春,薛宝钗,贾宝玉,红楼梦

    作者:小螃蟹都说爱屋及乌,可是反过来就是恨乌及屋。可是在贾宝玉婚事这件事上,贾元春这个说话有分量的人,毫不犹豫的站在了薛宝钗那一边。她支持金玉良缘,不喜木石前盟。可是短暂的省亲,元春为什么青眼薛宝钗?其实元春并非喜欢薛宝钗,只是因为她不想让贾母得偿所愿罢了。书中明确描写过,贾元春自没有进宫之前,一直

  • 《红楼梦》中的贾母与史湘云是什么关系?贾母姓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立春讲故事标签:贾政,贾母,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红楼梦

    贾母的身世贾母是荣国府的老太君,贾代善的夫人。她的娘家是金陵世勋史侯,因而书中被称作“史太君”。在史侯之府,她是第一代人,史鼎是第二代人,与贾赦、贾政、贾敏为同代;再下一代是史湘云,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属同一代人。关于贾母的身份,书中第四十回回目便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今第五十四

  • 贾母和王夫人,谁对王熙凤好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凤姐,贾赦,贾家,贾府,绣春,贾母,王熙凤,王夫人(红楼梦)

    表面看来,贾母和王夫人,都是王熙凤的长辈,所以有此一问。但是实际上,这两个人是根本没办法相比的。贾母是贾家的“宝塔尖儿”,是贾府的最高权力象征,她已经与贾家血肉相连,不可分割了。而王熙凤,是贾家的孙媳妇,是贾府的一个能干的员工。在天下太平的时候,贾家风平浪静,贾母可以对王熙凤百般宠爱。但是,如果真到

  • 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为什么先哭后笑?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府,李纨,四少,贾母,林黛玉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相当于是红楼梦故事的真正开场,曹公不仅交代了贾府许多人物,也写到了不少细节,比如贾母的表情变化。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黛玉进贾府后,在很短的时间里,贾母的表情或者说心情,有过明显的变化。她见到黛玉,是哭。而王熙凤出场,则是笑。作为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笑很正常,但当众哭却不寻常,而先哭后笑

  • 贾宝玉不成器,是贾母过度溺爱?其实王夫人错了,贾母才最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政,贾母,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贾雨村,薛姨妈,中国古文献,王夫人(红楼梦)

    林黛玉从来不劝贾宝玉走科举仕途,薛宝钗却总劝说贾宝玉要多学仕途经济。林黛玉因此获得贾宝玉的“赞颂”,说“林姑娘何尝说过那些混账话”。薛宝钗却被认定“明明是个女儿,却利欲熏心”。贾宝玉对钗黛的评价,也被很多读书人认可。支持林黛玉的“不劝”,反对薛宝钗的“劝”。林黛玉清雅,薛宝钗庸俗,势利又现实。本文不

  • 贾赦的目标是王熙凤,而不是鸳鸯,贾母看懂后很快就为他创造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赦,贾琏,平儿,巧姐,贾政,贾母,王熙凤,尤二姐,中国古文献,鸳鸯(红楼梦)

    贾赦讨鸳鸯,给人的印象就是他年老无德又好色。王熙凤劝邢夫人干脆别去触霉头,贾母肯定不给。平儿也说“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微平头正脸的丫头都不放过”。贾赦是的真好色到明知贾母不可能给,还非得到鸳鸯不可么?可以肯定并不是。首先,鸳鸯并不是最好。论模样不如晴雯,脾气不如袭人,性格也不如平儿。贾家类似鸳鸯这种丫

  • 贾母为什么独独偏爱贾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琏,李纨,贾政,贾环,贾母,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作者:小螃蟹作为《红楼梦》中的中心人物,贾母就是贾府的风向标。贾母的喜好,就是贾家的宝贝。而贾母最喜欢的,就是孙子贾宝玉。贾母对于贾宝玉的喜欢,是贾家第一份,就算是儿子,也要退避。都说大儿子小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可是贾母偏偏不是这样,贾母不喜欢大儿子贾赦,贾母也不喜欢小孙子贾兰,独独喜欢贾宝玉。贾

  • 贾母为何放弃史湘云,让林黛玉做宝玉正妻?看贾敏一死带走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贾政,贾母,林黛玉,史湘云,林如海,贾宝玉,贾敏(洪武进士)

    贾母为何放弃史湘云,让林黛玉做宝玉正妻?看贾敏一死带走了啥?林黛玉首次进荣国府,在现代人看来就是到姥姥家串亲戚,本是一件平常事,但是曹翁却写得十分诡异。首先,林如海为了给黛玉上京找一个稳妥的护送者,竟然出了一笔不菲的银钱为贾雨村打点,让他上任金陵应天府一把手,这是实打实的实职。为了找个护送者,竟然为

  • 读《红楼梦》:贾母有几个靠山,让她坐稳了贾府第一把椅子?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府,贾珍,史湘云,贾政,贾赦

    作者:韩雪丽荣国府也好,宁国府也好,都把贾母供得高高的,贾珍哪怕是族长,也摆出了一个孝顺孙子的形象,这里面,第一是身份,因为贾母的辈分在那里,贾敬都是贾母的侄子,何况贾珍,都更要敬重这个奶奶,当然,没什么血缘关系,可是过去来说,比血缘关系重要的是身份,比如嫡母之于庶子,就权利大过生母。1、史家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