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宝玉不成器,是贾母过度溺爱?其实王夫人错了,贾母才最清醒

贾宝玉不成器,是贾母过度溺爱?其实王夫人错了,贾母才最清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笺雅侃红楼 访问量:753 更新时间:2024/5/7 23:43:12

林黛玉从来不劝贾宝玉走科举仕途,薛宝钗却总劝说贾宝玉要多学仕途经济。

林黛玉因此获得贾宝玉的“赞颂”,说“林姑娘何尝说过那些混账话”。薛宝钗却被认定“明明是个女儿,却利欲熏心”。

贾宝玉对钗黛的评价,也被很多读书人认可。支持林黛玉的“不劝”,反对薛宝钗的“劝”。林黛玉清雅,薛宝钗庸俗,势利又现实。

本文不提林黛玉和薛宝钗,要换一个从不劝贾宝玉仕途经济,却遭到一致恶评的人,就是贾母。

贾宝玉从小跟着贾母长大,用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话说,贾母对这孙子命根子一样。贾政请先生教授,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不得已都辞馆出来。

正因贾母溺爱不明,导致贾宝玉不读书,不能管。仗着祖母溺爱,越发不爱学习。

这么看来,贾宝玉的问题责任全在贾母,是她给溺爱坏了。

事实是这样么?咱们再换一个角度去想。

如果贾母从小不管,将贾宝玉交给王夫人管教,他就能积极上进,读书科举,是一个兴家举业的“成才之人”了?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再问一句,贾母的不劝和林黛玉的不劝有什么区别?王夫人的劝和薛宝钗的劝有什么区别?

贾宝玉“不成才”,是不是贾母和林黛玉不劝的责任?

肯定王夫人和薛宝钗,贾雨村和冷子兴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他们这些“禄蠹”思想,拿仕途经济能力,评价贾宝玉是否成才。说白了就是不读书科举,也不会管理家业赚钱,真的对么?

贾宝玉确实对“仕途经济”深恶痛绝,更不是个当家的材料。看来王夫人他们是对的!

于是,读书人很容易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拧巴立场。

一方面讽刺薛宝钗劝说贾宝玉仕途经济是利欲熏心。

一方面又埋怨贾母溺爱让贾宝玉一无是处。

这种明着反对利欲熏心,背地还支持仕途经济的思想比比皆是。

其实,曹雪芹告诉读书人什么?贾母之不劝,就是林黛玉之不劝。王夫人之劝,就是薛宝钗之劝。

古代社会讲究传承,好的家教和门风是母女代代相传。只看母亲为人便知女儿。

所以,早年间娶媳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需要访听知道女儿,只去打听母亲行事人品就可以了。

影响林黛玉的人品和思想的不只是林家,而是母亲贾敏,而贾敏是贾母教养的。

所以林黛玉和贾母都不劝贾宝玉仕途经济,根源找到了。

反之,薛宝钗的人品和思想,受薛姨妈影响。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亲姐妹,受她们母亲影响,与薛宝钗可不是一脉相承。

王家对女儿的教养,又与别人家不同,更注重实际利益和铁血手段。她们都劝贾宝玉仕途经济,根源也找到了。

如此一来再说贾宝玉不成才,源于贾母溺爱不管教,就并不对了。

首先,现实的钗黛之争,本质是贾母与王夫人的思想立场之争,也是家风传承之争。

贾母支持林黛玉的“不劝”。王夫人支持薛宝钗的“劝”。

王夫人道:(袭为钗副)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

贾母道: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

贾母并非看不见贾宝玉淘气不爱学习,也尝试改变,不成功后才算了。

其次,贾母并不反对仕途经济。

贾母与林黛玉一样,都有一个最优秀的“爹”。

贾母父亲史公是尚书令,一朝宰辅,百官之首,仕途经济第一人。

林黛玉父亲林如海,科举探花郎,金榜题名,科举仕途最得意。

她们二人对仕途经济的体会,远比王夫人和薛宝钗更深。

结果她们却反不劝贾宝玉仕途经济,皆因她们看清楚贾宝玉不是那块材料。

人力有时穷,贾宝玉不是会考试、能赚钱的人,就是废物、无能、没有担当么?

如今大多数反对贾宝玉的人基本都持有这个观点。这与王夫人和薛宝钗的“劝”何异?

最后,贾宝玉真不成才么?

贾宝玉确实考试不行,不懂得赚钱养家,扛不起来贾家的大业。但不表示他是废物。

贾宝玉不读书是不喜欢读科}举之书。其他方面不但涉猎极广,更堪称博学。

他作诗词确实不如钗黛湘云敏捷,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四季即景诗》,《红豆曲》,《姽婳词》,《芙蓉女儿诔》,续《庄子南华篇》,《红梅诗》,怎么可能是无能之辈所为?

贾兰日后有大出息,是仕途经济的好手,但文学学问远不及贾宝玉。

如今人们对人才的评价早不单一了。不是会考试,会赚钱才是人才。

司马光,王安石,张居正这些人都是仕途经济高手,是人才。

李白杜甫、李商隐、柳永、唐寅、徐渭这些人就不是人才了?

忘了第二回贾雨村对冷子兴就贾宝玉而列举的那一系列正反两面的人物了?哪一个不是人才。

贾母并没有荒废贾宝玉的教育,还把贾宝玉和其他女儿们教育的一样出色。

贾宝玉的才学,品德都远高于其他兄弟,就已经是贾母之功了。

她不劝贾宝玉,是知道他不是仕途经济的材料。阻止贾政王夫人管教,是反对他们“不认识”自己的儿子,妄图错误教育而“揠苗助长”,阻止他们因错误害了贾宝玉。

事实上,贾母的不劝,就是林黛玉的不劝,让贾宝玉遵从本心,快乐学习。试问贾母300年前的教育思想,如今有几个家长能超越?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更多文章

  • 贾赦的目标是王熙凤,而不是鸳鸯,贾母看懂后很快就为他创造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赦,贾琏,平儿,巧姐,贾政,贾母,王熙凤,尤二姐,中国古文献,鸳鸯(红楼梦)

    贾赦讨鸳鸯,给人的印象就是他年老无德又好色。王熙凤劝邢夫人干脆别去触霉头,贾母肯定不给。平儿也说“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微平头正脸的丫头都不放过”。贾赦是的真好色到明知贾母不可能给,还非得到鸳鸯不可么?可以肯定并不是。首先,鸳鸯并不是最好。论模样不如晴雯,脾气不如袭人,性格也不如平儿。贾家类似鸳鸯这种丫

  • 贾母为什么独独偏爱贾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琏,李纨,贾政,贾环,贾母,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作者:小螃蟹作为《红楼梦》中的中心人物,贾母就是贾府的风向标。贾母的喜好,就是贾家的宝贝。而贾母最喜欢的,就是孙子贾宝玉。贾母对于贾宝玉的喜欢,是贾家第一份,就算是儿子,也要退避。都说大儿子小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可是贾母偏偏不是这样,贾母不喜欢大儿子贾赦,贾母也不喜欢小孙子贾兰,独独喜欢贾宝玉。贾

  • 贾母为何放弃史湘云,让林黛玉做宝玉正妻?看贾敏一死带走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贾政,贾母,林黛玉,史湘云,林如海,贾宝玉,贾敏(洪武进士)

    贾母为何放弃史湘云,让林黛玉做宝玉正妻?看贾敏一死带走了啥?林黛玉首次进荣国府,在现代人看来就是到姥姥家串亲戚,本是一件平常事,但是曹翁却写得十分诡异。首先,林如海为了给黛玉上京找一个稳妥的护送者,竟然出了一笔不菲的银钱为贾雨村打点,让他上任金陵应天府一把手,这是实打实的实职。为了找个护送者,竟然为

  • 读《红楼梦》:贾母有几个靠山,让她坐稳了贾府第一把椅子?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府,贾珍,史湘云,贾政,贾赦

    作者:韩雪丽荣国府也好,宁国府也好,都把贾母供得高高的,贾珍哪怕是族长,也摆出了一个孝顺孙子的形象,这里面,第一是身份,因为贾母的辈分在那里,贾敬都是贾母的侄子,何况贾珍,都更要敬重这个奶奶,当然,没什么血缘关系,可是过去来说,比血缘关系重要的是身份,比如嫡母之于庶子,就权利大过生母。1、史家的特别

  • 《红楼梦》的那些巧合:扮演贾母的老艺术家,去世时与贾母同岁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红楼梦,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妙玉,贾赦

    《红楼梦》有很多演绎的版本,比如绘画、戏曲和影视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八七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很多没有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也都看过电视剧,并对剧情如数家珍。电视剧《红楼梦》有非常多经典的剧情和演绎,让人过目不忘。不过,本文不讲电视剧,要说一个关于贾母的细节,与电视剧《红楼梦》有关。电视剧《红

  • 一向宽容的贾母,为何批评袭人?“三处有益”你真看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袭人,宝玉,银子,贾府,贾母,王熙凤,姨太太,三处有益

    批评袭人“拿大”,是因为袭人确实“拿大”了:应该跟着宝玉伺候的,她却没有来。这不是“拿大”,是什么?袭人没来,也是有道理的。或者说,她就不应该来,来了才是失礼。这一点,王夫人很清楚,所以才会替她辩解。咦,不来该挨骂,来了又失礼,还能这么不讲理吗?不是我不讲理,而是袭人身份,有一种双重性。如果不把袭人

  • 薛宝钗的“雪洞”,为何让贾母震怒?只因贾母被她羞辱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贾家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第一站带她去了外孙女林黛玉的当中。刘姥姥看见满屋子的书,惊叹“比上等的书房还好”。刘姥姥哪里看到过上等的书房,不过就是赞叹林黛玉的房间满是书香。正符合当日贾政所点评“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的说法。等在秋爽斋吃过饭,贾母顺脚就带队来到了蘅芜苑。注意这是贾母第一次来薛

  • 红楼梦:贾母为何给林黛玉换红窗纱?刘姥姥透露出贾母的风流本性

    历史解密编辑:爱写作的老于标签:宝玉,富贵,贾母,林黛玉,薛宝琴,红楼梦,刘姥姥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600字,阅读约需8分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到大观园参观。在林黛玉的潇湘馆里,贾母看到窗纱旧了,当场吩咐让王夫人更换,并明确说要换名贵的红窗纱?贾母为何要这样做?她自己说了一个理由,但隐藏了真心。真正的答案被刘姥姥用一句玩笑话点破。1.贾母给林黛玉换窗纱,是名贵的霞影纱

  • 王夫人三番五次算计贾母,为何贾母一声也不敢吭?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探春,李纨,晴雯,元春,宝玉,宝钗,贾母,荣国府,王夫人(红楼梦)

    因为两个人的高度不同。王夫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小利。比如发现一只绣春囊,当然是坏事,但是按王熙凤的建议,一边暗暗查访,一边找借口驱逐嫌犯,是非常周到严密的。可王夫人呢,愚蠢地听信了王善保家的的别有用心的建议,大肆抄检大观园。对众位姑娘的人格侮辱就不说了,还顺手牵羊地驱逐了她最亲近、最信任的宝钗,同

  • 刘姥姥只是贾府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贾母为何那么热情地接待?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贾府,王熙凤,罗玉凤,孙媳妇,大观园

    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是来送瓜果蔬菜的。原本打算送完就走,却没想到被贾母留下住几天,当成特级贵宾款待。不但贾母亲自当导游领她游大观园,还两次大摆宴席。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以贾母的贵妇级别,即使贾府是“富而好礼”之家,这接待规格也太高了。何况,刘姥姥只是贾府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物质